第197章 我可以试试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绛珠,去我书桌上把那本蓝皮账册取来。”楚昭宁转头吩咐,又对郑大人道,“那是今年沁芳斋一月到十月的账目。”
绛珠无声退下,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
楚昭宁注意到郑大人的目光不时瞟向案上账册,手指在袖中微微搓动,显是迫不及待想细看。
“郑大人可知单式记账的弊端?”她打破沉默,指尖轻点郑大人带来的一本户部账册。
郑大人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账目混乱,容易作假,且难以追溯。”
他叹了口气,“去年核查江南税银,光是理清三年前的旧账就花了三个月。”
“正是。”楚昭宁眼睛一亮,从案头抽出一本蓝皮账册翻开,“请看这个。”
郑大人凑近细看,只见账页分为左右两栏,每笔收支都同时在两处登记,相互勾稽。
更令他惊讶的是上面那些奇怪的符号:0、1、2、3……排列组合,简洁明了。
“这叫复式记账法。”楚昭宁解释道。
她取过一张宣纸,用狼毫笔蘸了墨,在纸上画出示意图:“每笔交易都要在两个以上账户中记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她边说边在纸上写下几个数字,“比如户部收到江南税银十万两……”
郑大人盯着那些陌生的符号和表格,眉头越皱越紧。
他出身寒门,靠苦读经史才走到今日,却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记账方法。
那些弯弯曲曲的数字像是有生命般在纸上跳动,将复杂的账目关系梳理得一清二楚。
“……这样任何一笔账目出现问题,都能立即发现。”楚昭宁的话将郑大人拉回现实。
“妙哉!”郑大人拍案而起,随即意识到失态,又讪讪坐下,“楚姑娘此法精妙绝伦,只是……”
他犹豫道,“户部账目繁杂,历年积累的陈账更是堆积如山,若要全部按此法,那以前的账……”
楚昭宁轻笑一声,接过账册,翻到特定的一页,指尖轻轻点在一行数字上:“谁说要全部重做了?”
“郑大人请看,这种记账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清晰明了。新账自然要用新法,至于旧账……”
她故意顿了顿,看着郑大人急切的表情,才继续说道:“可以做个对照表,将旧账分类汇总,再按新法呈现关键数据。不必逐条重做,只需把握大方向即可。”
郑大人眼睛越睁越大,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他主理户部多年,深知积弊所在,却苦于找不到破解之法。
眼前这位刚刚及笄的姑娘却三言两语就点出了关键,怎能不让他震惊?
他不由得重新打量起这位宁国公府的千金。
她眉眼如画,神情却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智慧。
这时绛珠回来了,双手捧着一本更厚的蓝皮账册。
她轻手轻脚地走到楚昭宁身边,将账册放在案几上,又悄无声息地退到一旁。
楚昭宁对她微微一笑,从账册夹页中抽出一张纸递给郑大人:“这是我整理的复式记账细则。”
“包括账务科目目录设置、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试算平衡等等。”郑大人接过细看,越看越是心惊。
这哪是什么闺阁女子随手所记?分明是一套完整的财政管理体系。
他的目光在纸上游移,时而皱眉思索,时而恍然大悟。
抬起头时,目光中已带上几分敬意:“姑娘从何处学得此法?”
楚昭宁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幼时在毓秀书院读书,偶然看到一本回回年历,上面有这些数字记载。”
她指向账册上的阿拉伯数字,“我觉得方便,就试着用在记账上。至于复式记账,是后来经营铺子时琢磨出来的。”
郑大人点点头,目光又落回那些数字上:“这些符号确实便捷,比汉字记数省事多了。”
他忽然想起什么,抬头问道,“姑娘可知道这回回数字的读法?”
“零、一、二、三……”楚昭宁一个个指认过去,郑大人跟着念诵。
宁国公在一旁看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谁能想到堂堂户部尚书,此刻正向他十五岁的女儿请教算术?
他轻咳一声掩饰笑意,转头望向窗外。
讲解告一段落,郑大人忽然长叹一声:“若早十年得见此法,户部能省下多少人力物力啊。”
他摩挲着账册边缘,这些年光是查账就不知冤枉了多少人。
他是寒门出身的官员,最见不得百姓受苦。
账目不清导致税赋不均,最终承担的还是底层百姓。
想到这里,他的眼神黯淡下来。
“郑大人?”楚昭宁见他出神,轻声唤道。
“啊,失礼了。”郑大人回过神来,却见楚昭宁神色犹豫,欲言又止,“楚姑娘但说无妨。”
楚昭宁深吸一口气,这是关键的一步:“郑大人,单有记账方法还不够。户部最好制定一套统一的账务准则。”
“账务准则?”郑大人一愣,这个陌生的词汇让他困惑。
“就是规范如何记账的规则。”楚昭宁解释道,语速因兴奋而加快,“比如什么情况下记收入,什么情况下记支出,如何确认盈亏……”
她越说越快,“否则各州县各行其是,再好的记账法也白搭。”
郑大人眼睛一亮。
他主理户部多年,深知各地账目混乱的根源正是缺乏统一规范。
竟被她一语道破症结所在!
“楚姑娘高见。”郑大人激动得胡须微颤,起身郑重一揖,“不知可否请姑娘帮忙制定这套准则?”
楚昭宁闻言一怔,下意识看向父亲。
这个请求超出了她的预期。参与朝廷财政制度制定,这可不是闺阁女子该做的事。
宁国公站在窗边,眉头微蹙,夕阳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让人看不清表情。
朝堂险恶,她不想女儿若卷入其中,福祸难料。
沉默片刻,宁国公内心重重地叹了口气,还是点了点头:“昭宁若有此能,为国效力也是应当。”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无奈。
“我可以试试。”楚昭宁最终点头,却又补充道,“不过需要郑大人提供户部历年账册作为参考。”
“这是自然。”郑大人连连答应,随即面露难色,“只是户部账册乃朝廷机密,下官需向陛下请旨。”
宁国公微微颔首:“理当如此。”
郑大人再次行礼,态度比来时恭敬许多:“今日多谢五姑娘指点。下官这就回宫复命,尽快将账册送来。”
他犹豫片刻,又补充道,“若姑娘方便,待准则拟定后,还请到户部为司官们讲解一番。”
楚昭宁看向父亲,见他没有反对,便应了下来。
送走郑大人后,书房内只剩下父女二人。
宁国公走到书案前,拿起那本蓝皮账册翻看。
“你可知此事干系重大?”他突然问道,声音低沉。
楚昭宁抿了抿唇:“女儿明白。户部账目牵涉朝堂各方利益,动了记账方法,等于动了某些人的钱袋子。”
宁国公惊讶地看了女儿一眼,没想到她看得如此透彻彻。
他放下账册,双手背在身后,在书房内踱步:“你既知道,为何还要答应?”
“因为这是对的。”楚昭宁抬头直视父亲,“女儿虽懒散,却见不得那些糊涂账害人。郑大人是真心想做事的好官,女儿愿意帮他。”
她把这些表格拿出去卖,就是想着以后要是入主东宫后,能从东宫的账务开始改革,再由太子辐射到户部。
现在能直接对接户部,那就更好了。
宁国公沉默良久,终于轻叹一声:“去吧,但要记住,凡事留三分。”
他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
楚昭宁行礼退出,走出戟荫院时,天已擦黑。
一阵冷风吹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绛珠立刻递上一件斗篷,轻声道:“姑娘冷吗?”
“不冷。”楚昭宁系好斗篷,望向皇宫方向。
她不知道这场由一本账册引发的变革会走向何方。
但此刻,她心中有种久违的兴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