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入闺学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正月十七的清晨,楚昭宁裹着杏色绣缠枝梅的锦被,懒洋洋地翻了个身。
她半梦半醒间听见外间窸窸窣窣的声响,眉头不自觉地皱了皱。
“姑娘。”惊蛰轻手轻脚地撩开床帐,鎏金暖炉在手中转了个圈,先在床沿烘了烘才递进去。
楚昭宁在睡梦中皱了皱鼻子,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姑娘,夫人身边的漱玉姐姐来了。”惊蛰见她醒来,忙压低声音,“说是毓秀书院的山长送了信来。”
楚昭宁猛地睁开眼,乌黑的瞳仁里闪过一丝抗拒。
自打过了年,母亲就几次三番提起要送她去毓秀书院的事。
她慢吞吞地支起身子,任由谷雨为她披上狐裘袄子。
萱瑞堂的地龙烧得正旺,崔令仪正在查看年节礼单。
见女儿进来,她将描金帖子往案几上一搁,翡翠镯子碰出清脆的响。
“昭宁来得正好,萧山长亲自给你写了入学帖。”她指了指桌上的泥金信封。
楚昭宁接过帖子,只见上面用簪花小楷写着:“毓秀书院山长萧静徽谨启:恭请宁国公府五姑娘楚昭宁于正月二十日巳时莅临本院办理入学事宜,正月二十一日卯时正式入学,随女德甲班就读。请携此帖及户籍文书至兰台处登记造册。”
落款处“萧静徽印”四个篆字端庄凝重,朱砂印泥殷红如血,旁边还钤着一方小巧的“毓秀藏书”闲章。
帖纸右下角隐约可见内府监制的水印,透着皇家的气派。
崔令仪见女儿盯着帖子出神,轻声道:“这帖子规制比往年又贵重了几分。听闻太后特意下旨,今年入学的新生都用这般装帧。”
她指了指帖子边缘的云鹤暗纹,“这是尚功局新出的纹样,一匹绢要费三个绣娘半月的功夫。”
“娘亲,我能不能不去?”楚昭宁撅起小嘴,小脸上露出一丝不情愿,“我跟周山长读书读得好好的,为什么得有去毓秀书院?”
崔令仪示意丫鬟们都退下,这才拉着女儿的手坐下:“昭宁,娘亲让你去毓秀,不是要你学那些《女诫》《女论语》的。”
“那是为何?”楚昭宁歪着头问。
“为的是让你多接触些同龄人。”崔令仪轻叹一声,“毓秀书院里都是京城最显赫的贵女,将来你们都要在这京城的圈子里生活,早些相识总是好的。”
楚昭宁撇撇嘴:“她们怕是连《论语》都背不全,我与她们有什么可说的?”
崔令仪被女儿的话逗笑了:“你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毓秀书院里未必没有比你强的。”
“再说了。”她压低声音,“毓秀的藏书楼里可有不少宫中流出的珍本,连青山书院都没有呢。”
这句话果然戳中了楚昭宁的软肋。
她眼睛一亮,方才还耷拉着的肩膀瞬间挺直:“真的?”
“自然是真的。”崔令仪见女儿动心,趁热打铁道,“而且娘亲也不要求你全信那些女训。”
“你外祖家的族学,男女学的都差不多,只是女子多学一门女工罢了。你去了毓秀,好的便学,不好的便当耳旁风。”
楚昭宁这才点点头:“那好吧,我去就是。不过若是太无趣,我可要回来的。”
崔令仪笑着捏了捏女儿的脸:“好好好,都依你。”
转眼到了正月二十,天刚蒙蒙亮,琼琚院就忙碌起来。
惊蛰和谷雨为楚昭宁梳妆打扮,选了一件浅碧色绣梅花的袄裙,衬得她肤若凝脂。
崔令仪亲自来送女儿,见她打扮得端庄大方,满意地点点头:“到了书院要谨言慎行,但也不必太过拘束。若有人欺负你,回来告诉娘亲。”
楚昭宁乖巧地应了。心里却想,就那些小丫头,还能欺负得了我?
“走吧。”崔令仪满意地打量女儿,“今日先去熟悉环境,明日才正式入学。”
马车缓缓驶向皇城东南角。
透过车窗,楚昭宁看见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飞檐翘角,朱墙黛瓦,正是毓秀书院。
“瞧见没有?”崔令仪忽然指着远处一座三层小楼对女儿说:“那就是藏书楼。据说里面有三千余册珍本,不少是皇室赏赐的。”
楚昭宁顺着母亲的手指望去,只见那楼阁飞檐翘角,窗棂上雕着繁复的花鸟纹样,确实气派不凡。
她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立刻飞进去一探究竟。
书院门前站着几位身着靛蓝衣裙的女执事,见她们下车,立即有一位年约四十、面容肃穆的妇人迎上前来。
“宁国公夫人安好。”妇人行礼道,“萧山长今日进宫觐见太后,特意嘱咐奴婢接待夫人和楚姑娘。”
崔令仪微微颔首,转身替女儿整了整衣领:“"这是苏嬷嬷,在毓秀二十余年了。”
她手指在女儿肩头轻轻一按,楚昭宁立刻会意,朝苏嬷嬷行了个标准的万福礼。
穿过门厅后是一个宽敞的庭院,中央立着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形状如展翅凤凰,周围环绕着梅树。
虽是正月,已有几株早梅绽放,暗香浮动。
“这边是讲堂。”苏嬷嬷指着左侧一排轩敞的屋子,“上午的课程都在此进行。右侧是琴室、画室和绣房,后院还有棋亭和诗社。”
沿着游廊继续向前,经过一个月洞门,眼前出现几座精致的小院,每座院门上都挂着匾额,写着梅韵轩、竹雅居等雅号。
苏嬷嬷在最边上的一座院门前停下,匾上正是兰馨阁三字。
“这里是兰馨阁。”苏嬷嬷推开院门,“楚姑娘的住处就安排在这。”
兰馨阁比想象中精致许多。小院三面环廊,正房前栽着两株老梅,枝干虬曲如龙。
东厢房三间,西厢房三间,正房五间,都是青砖黛瓦,窗棂上雕着精细的花鸟纹样。
内室布置得雅致非常,黄花梨架子床上悬着素纱帐,临窗的书案摆着青瓷笔洗。
外间罗汉榻旁立着多宝阁,上头已摆好《闺阁四书》等教材。
最妙的是东墙开了扇小窗,正对着藏书楼的飞檐。
“姑娘看这儿。”惊蛰惊喜地推开内室另一侧的门,竟是个小巧的暖阁,“这榻够两个人睡呢。”
崔令仪满意地点点头:“冬日里炭火可足?”
苏嬷嬷忙道:“回夫人,每个院子每日供应上等银丝炭二十斤,若不够还可再添。”
楚昭宁已经跑到书案前,试了试椅子高度,又拉开抽屉查看。
谷雨跟在她身后,将带来的文具一一归位。
崔令仪检查完卧室,又去看了洗漱间和更衣室,确认各处都清洁舒适后,才满意地点点头。
她转向苏嬷嬷:“每日的课程是如何安排的?”
“回夫人,辰时初刻开始早课,午时用膳,未时三刻到申时末是才艺课,每月逢五逢十休沐。”苏嬷嬷递上课程单。
“午膳后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姑娘们可以在各自的寝室小憩,书院也准备了专门的休息室,内有软榻和熏香。”
正说着,外头传来箱笼落地的声响。
只见谷雨正指挥几个粗使婆子抬进一个樟木箱,白露抱着锦缎包裹的琴囊跟在后面。
惊蛰已经开始指挥众人收拾屋子。
收拾妥当后,崔令仪带着楚昭宁在书院里转了一圈,便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