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帮扶方式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曾)祖父,(曾)祖母。”楚昭宁和楚景茂规规矩矩地行礼。
老夫人放下手中的青瓷茶盏,茶盖与杯沿相碰,发出清脆的“叮”声。
“你们回来啦。”看到两人平安回来,她眼角细密的皱纹舒展开来。
老国公抬眸,目光落在两个孩子身上,见他们鞋底沾着泥土,衣角还沾了几片草叶,便知他们今日跑了不少地方。
他的眼睛微微眯起:“今日去村里,可看到什么新鲜事了?”
楚昭宁轻声开口,“祖父,村里的人好穷啊,住的房子都是茅草顶,衣服上全是补丁,连饭都吃不饱。”
她描述着王铁柱家摇摇欲坠的土墙,老村长龟裂如树皮的手掌,以及那些躲在门后怯生生张望的孩子们。
楚景茂也忍不住插嘴:“祖父,王家庄的村民穿的衣服都是补丁,狗娃的裤子短一截,脚踝都被蚊子咬烂了。”
说着还踮起脚尖比划着裤腿的长度。
老国公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
楚景茂的描述充满孩子气的直观,而楚昭宁却似乎注意到了更多细节。
楚昭宁眨眨眼:“昨天听祖父说,京郊土地十之七八都在权贵手中。”
她歪着头,做出思考的样子:“王家庄的地是不是也卖给权贵了?”
老国公的瞳孔微微一缩。
他昨日确实与老夫人谈起土地兼并之事,但万万没想到这个年仅四岁的孙女不仅听进了心里,还能将朝堂之事与民间疾苦联系起来。
“等你大了就知道了。”他还是不想让楚昭宁太早面对这些肮脏的问题。
他哪里知道,此刻楚昭宁心中翻涌的思绪,远比他所想象的更为深沉复杂。
楚昭宁突然抓住老国公的袖子,眼睛湿漉漉的,“祖父,我们能帮他们吗?我就是想个法子让他们多点收入。”
老夫人眼神复杂地看着她,如此早慧,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老国公沉吟片刻:“你且说说,想怎么帮?”
闻言,楚昭宁眼睛一亮,掰着手指头数:“可以办养殖扬养鸡鸭,后山那片林子正好放养土鸡。村东头有片洼地,挖成池塘能养鱼虾……”
她越说越兴奋,小脸泛着红晕,“《齐民要术》里都写了,养鸡要选冠子鲜红、爪距有力的母鸡,养猪要……”
“等等。”老国公打断她,银眉高高扬起,“你什么时候看的《齐民要术》?”
楚昭宁眨眨眼睛:“就前段时间啊。”
语气天真得仿佛在说今日的糕点很甜。
老国公微微一怔,继而失笑摇头:“你这丫头,倒是会读书。”
笑声里既有无奈,又藏着几分难以掩饰的骄傲。
老夫人若有所思地摩挲着玉珠:“这倒是个法子。不过……”
她与老国公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想法不错。”老国公捋着胡子沉吟片刻:“但你要记住,帮人一时易,帮人一世难。”
他刻意放慢语速,“施舍银钱不过举手之劳,授人以渔才是长久之计。”
楚昭宁乖巧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着更长远的事。
没人看见她垂眸时眼底闪过的精光,土地问题固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至少能先让村民们碗里多块肉,身上多件衣。
晚膳后,两个孩子告退。
老国公望着那抹渐渐消失在回廊尽头的娇小身影,久久不语。
“在想什么?”老夫人挥手让丫鬟们都退下,亲自给老国公斟了杯茶。
老国公摩挲着茶盏,摇了摇头,吩咐丫鬟去喊赵顺过来。
赵顺进来时还带着一身夜露的湿气。他一五一十地汇报。
说到村民见到贵人时的惶恐,说到老村长眼中的绝望,说到那个光屁股孩子……
随着叙述深入,老国公的脸色越来越沉。
当听到“谢老爷派人来收租”时,他猛地拍案而起:“又是谢家。”
“不过是个小小吏部侍郎,就敢明目张胆兼并官田、强买民田。”他咬牙冷笑,“不知背后站着哪尊大佛?”
老夫人连忙按住他的手臂:“消消气。”
老国公深吸一口气,缓缓坐下:“土地兼并之害,甚于猛虎啊。”
他望向窗外的月色,“当年我随先帝征战,为的就是让百姓有田可耕,有饭可吃。如今……”
老夫人轻叹了声,“昭宁还小,不懂这些。”
“正因如此,我才担心。”老国公眉头紧锁,“她现在只看见茅屋破败、衣不蔽体。”
“等将来明白什么是土地兼并,知道这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
“以她的聪慧,也要不了多久的时间,到时不知会对她造成什么影响。”
老夫人沉默良久,忽然道:“那孩子心善,见不得人受苦。今日她提的法子,倒也可行。”
老国公微微颔首,转头对赵顺沉声吩咐:“明日你去趟王家庄,找村长详谈。就以国公府的名义,与他们商议教授养殖技艺一事。”
他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头年养殖所需本钱,府里可以无息借给他们,但要立下字据按上手印,三年内必须还清。”
“学成后。”老国公放下茶盏,指节轻叩桌面,“国公府愿以市价八成收购鸡鸭鱼虾,当然,他们若想自己拉到集市上卖,也随他们。”
烛火摇曳中,老国公神色渐肃:“不过,有两个条件。”
他竖起一根手指:“其一,必须严格按照国公府提供的规制建造鸡舍、开挖鱼塘。”
“其二。”他又竖起一根手指,“每户需选派一个年轻后生,来别院学足三个月的养殖手艺,我去上林苑监找个人来教。”
待赵顺退下,老夫人若有所思,“这般安排倒是周全。”
烛火将老国公眼底的赞许映得发亮:“施恩不如授艺,济困不如开智。他们若真有志气,自然会把日子过起来。”
楚昭宁得知这个安排后,唇角微扬。
这才是长久之计,给再多银钱终会耗尽,唯有真本事能让人永远饿不着。
肯吃苦学艺的,将来自然能过上好日子;若连这点苦都不愿吃,那也怨不得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