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总能找到办法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翡翠和珊瑚跟在身后,手里提着半满的野菜篮子,侍卫们沉默地守在院门外,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五姑娘和大少爷回来了。”老夫人身边的周嬷嬷快步迎上来,却在看清两个孩子神色时怔住了。


    往日活泼好动的楚景茂此刻蔫头耷脑,而一向懒散的楚昭宁眉头紧锁。


    正堂内,早已回来的老国公正与老夫人正在檀木棋盘前对弈。


    老国公手指间夹着一枚黑玉棋子,正要落下,忽听门外脚步声杂乱,抬头便见两个孩子魂不守舍地站在廊下。


    “昭宁,元哥儿,这是怎么了?”老国公将棋子放回棋罐,眉头微皱。


    两个孩子这般神色,莫不是在外头受了欺负?他不动声色地扫了眼院门外的侍卫,见赵顺等人都在,这才稍稍安心。


    老夫人放下茶盏,朝他们招手:“过来祖母这儿。”


    楚昭宁松开楚景茂的手,缓步走进堂内,她张了张嘴,却不知从何说起,眼前又浮现出那些孩子瘦骨嶙峋的模样。


    “我们,遇到了王家庄的孩子。”她声音轻得像羽毛落地。


    楚景茂突然扑到老夫人膝前,仰着小脸问道:“曾祖母,为什么有人吃不起肉?”


    孩子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委屈,仿佛原来的世界在他眼前裂开了一道缝隙。


    老夫人心头猛地一揪。


    元哥儿才六岁,这问题教她如何作答?


    她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问过父亲同样的问题。


    那时父亲摸着她的头说:“这世道就是这样。”


    如今几十年过去,这个答案依然苍白得令人心酸。


    老国公与老夫人对视一眼,棋盘上的残局顿时失了趣味。


    老夫人将楚景茂揽入怀中,手指轻轻梳理他微乱的发丝:“慢慢说,究竟怎么回事?”


    楚昭宁深吸一口气,将今日所见娓娓道来。


    说到孩子们补丁摞补丁的衣衫时,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描述他们不敢接点心的模样时,声音微微发颤。


    “……我把猎到的野味都给了他们。”楚昭宁满脸困惑地看着她们,“祖父,祖母,我能做些什么帮他们吗?”


    堂内一时寂静。


    窗外蝉鸣突然刺耳起来,穿堂风拂过老夫人的绛紫色裙角。


    老国公摩挲着棋罐边缘,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


    他想起二十年前在西北边关,那些饿得皮包骨的流民。


    想起十年前巡视江南水患,灾民们跪地乞食的扬景。


    如今太平盛世,天子脚下竟也有这般景象?


    他望着孙女困惑的眼神,既欣慰又心疼。


    欣慰的是这孩子有仁心,心疼的是她这么小就要直面这世间的残酷。


    “昭宁想帮他们什么?”老夫人轻声问道,手指仍安抚地拍着楚景茂的背脊。


    楚昭宁挺直了小小的身躯,眼中燃起一簇火焰:“我想让他们能吃饱,不用卖儿鬻女。”


    “想让他们穿暖,不用裹着稻草取暖;想让他们看得起病,不用生病了硬扛或卖地救命。”


    话音刚落,她自己先愣住了,被这脱口而出的宏愿惊住了。


    老国公的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叩。


    好大的志向!他在心中暗叹。


    这孩子说的何止是帮扶几户农家,这分明是要改天换地的宏愿。


    他既为孙女的胸怀感到骄傲,又不禁担忧,这般志向,在这世道里要受多少磋磨?


    “昭宁有此善心,甚好。”老国公声音浑厚,刻意压下了心中的波澜,“你可有想过如何相助?”


    楚昭宁怔住了。


    前世的实验室、数据、论文在脑海中翻腾,却找不到解决眼前困境的方案。


    小脸皱成一团,手指不自觉地揪着腰间玉佩的流苏。


    “我,我不知道。”她垂下头,声音闷闷的,“他们的衣服都破了,可府里的旧衣……”


    话刚出口,她就知道这个行不通,古代阶级制度严格。


    “府里的衣裳他们穿不得。”老夫人温声打断,将一盏蜜水推到楚昭宁面前。


    “平民穿绸缎是逾制,况且农人耕作,绫罗易损,反而不及粗布耐用。”


    楚景茂忽然从老夫人怀中抬起头:“那送他们粗布好不好?我今年的月例银子还没用。”


    老国公嘴角微扬,伸手揉了揉孙子的发顶:“元哥儿有心了。不过...”


    这孩子倒是实在,他心想。但随即又黯然,这点银子能帮几户?能帮几时?


    他看向楚昭宁,“昭宁方才说的,是长久之计。一匹布,一袋米,解一时之急易,改一世之难啊。”


    楚昭宁的眼神渐渐坚定:“我明日想去村里看看,总能找到办法。”


    老夫人闻言,顿了顿,若有所思地看向老国公。


    两人目光相接的刹那,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同样的心思,让孩子见见真实的世界也好,总比养在深闺不知民间疾苦强。


    老国公微微颔首,忽然问道:“赵顺,王家庄去年收成如何?”


    一直候在门外的赵顺快步上前,躬身道:“回老太爷,去年旱情致粮食减产三成,但佃租未减。”


    “听闻有几户为了交租,不得已卖了女儿……”


    “啪”的一声,老夫人手中的茶盖重重合上。


    楚昭宁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色,前世的她何曾想过,书上轻描淡写的“土地兼并”,背后竟是这般血泪。


    “如今京郊土地,十之七八已在权贵手中了吧?”老夫人声音突然冷了下来。


    老国公面色凝重地点头:“比前朝更甚。勋贵、官员、皇商,层层盘剥……”


    他忽然收声,看了眼两个孩子,转而道:“昭宁既有此心,明日让赵顺陪你去村里走走。记住,多看,多问,少言。”


    楚昭宁郑重点头,小小的身躯显得格外肃穆。


    “姑姑,我也去。”楚景茂扯了扯她的袖子。


    老夫人笑着将两个孩子拢到身边:“好,都去。不过现在……”


    她朝门外唤道,“紫烟,传膳吧。今日有元哥儿爱吃的蟹粉狮子头。”


    午饭后,楚昭宁和楚景茂准备回房午休。


    老夫人突然蹲下身,平视着楚昭宁的眼睛:“昭宁,改变世道非一日之功。但你有此心,祖母很欣慰。”


    她望着孙女稚嫩的脸庞,心中百感交集。


    很想告诉这孩子,很多人也曾如她这般热血沸腾,可最终能改变的又有多少?


    但她终究没有说出口。有些路,总要自己走过才知道深浅。


    楚昭宁望着老夫人眼角的细纹,忽然问道:“祖母年轻时,可曾见过这样的百姓?”


    老夫人眸光一颤,眼前浮现出四十年前随父亲出诊时见过的那些贫病交加的面孔。


    她轻抚孙女的发髻:“什么时候都有过得好和过得不好的。重要的是,我们看见之后,选择做些什么。”


    老国公看着远去的楚昭宁,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这世道像块坚冰,但总得有人去凿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