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乔颂宁上门(2)
作品:《乖软将军妻:她是嫡姐小尾巴》 这世间的儿郎也并不尽是如国公爷、小公爷这般,也不是如三叔那样,她们心里应该清楚地知道要找个什么样的婆家、什么样的夫君。
莫要贪图样貌、权势和钱财,最该看重的便是人品,应当找个好人,找一家子的好人。”
薛凝菡笑道:“我们国公府如今的权势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她们姐妹牺牲自己的终身大事去联姻,去为家族奉献。”
岑芮汐、岑芮颐如今都是要找婆家的了,薛凝菡也想带着她们看一看,成了婚,当了当家主母,就不能如闺中一般使性子,更多的是要顾全大局。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但更多的时候是君子、小人皆不要得罪!
因为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的一句无心之话,就给自己或朝堂上的家人带来麻烦。
正厅里,乔颂宁正局促地坐在下首的椅子上。她穿着一件成色全新的藕荷色褙子,发间簪了一支金钗,已经是有钱人家的百姓所能用的最好的料子了,可还是依旧与国公府富丽堂皇的陈设格格不入。
见薛凝菡进来,她连忙起身行礼,动作有些僵硬。
“见过……表姐……”乔颂宁的声音比记忆中低沉了许多。
薛凝菡仔细打量着这个表妹。不过才多久的光景,乔颂宁眼中的高傲与那种轻蔑已经不复存在,原本圆润的脸庞也消瘦了不少。
“杨少夫人不必多礼。”薛凝菡虚扶了一下,在主位坐下,“许久不见,你气色一如往昔。”
这明显是客套话,不远不近,乔颂宁却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切地说:“托表姐的福。翊辰日日勤学苦读,待我也是如珠如宝……”
她的话被一阵环佩叮当声打断。岑芮汐和岑芮颐联袂而来,一个着鹅黄衫子活泼灵动,一个穿淡绿罗裙温婉可人。两人向薛凝菡行礼后,好奇地打量着乔颂宁。
“这位是我娘家表妹,如今已经是梅河杨家的一位少夫人。”薛凝菡介绍道,“颂宁,这是国公府的二小姐芮汐和三小姐芮颐。”
当着岑芮汐和岑芮颐两姐妹,薛凝菡也要给乔颂宁一点面子,毕竟她即使出嫁,也是她娘家中人,关系并不远。
乔颂宁慌忙起身行礼,动作太大差点碰翻了茶几上的茶盏。岑芮汐眼疾手快地扶住,温和一笑:“姐姐不必紧张,既是嫂嫂的亲戚,便是自家人。”
薛凝菡示意丫鬟重新上茶,是今年新贡的龙井,香气清幽。乔颂宁小心翼翼地捧着茶盏,眼神却不时瞟向厅内陈设的珍玩。
“表姐如今贵为郡主,表姐夫又深得圣心,真是羡煞旁人。”乔颂宁终于开口道,声音里带着几分刻意的欢快,“这是我亲手绣的帕子,还有翊辰特意挑选的徽墨,虽不是什么贵重物件,却是一点心意。”
她让随身的丫鬟从包袱里取出一个锦盒和一方绣帕。薛凝菡接过,绣帕上的针脚明显不如从前精细,有几处甚至歪歪扭扭。
她不动声色地递给一旁的荷香:“表妹有心了。”
岑芮颐如今倒也是会看人脸色的了,她见嫂子神色莫名,便好奇地凑过来看:“姐姐绣的是海棠吗?颜色配得真好。”
乔颂宁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是……是啊。”
薛凝菡知道那不是海棠,而是绣歪了的牡丹。她岔开话题:“杨公子如今在京城可还适应?我还不曾去你们小夫妻的宅邸拜访过,表妹如今可过得还顺遂?”
提到相公,乔颂宁的眼睛亮了一下:“翊辰整日埋头苦读,认真又不敢懈怠,很是辛苦!”她突然压低声音,“只是……只是杨家的根基并不在京中,表姐也知我娘家不过是商户,哥哥学问并不突出,若是相公遇到课业问题也不知向谁请教的好。
二表哥学问一直都是咱们家里最好的,可他不是在国子监就是在府里苦读,明年亦是要参加春闱,我们也不敢上门多有打扰,不知道表姐和表姐夫能不能帮着我家相公寻个先生?”
厅内一时安静下来。
岑芮汐体贴地为乔颂宁添了茶,岑芮颐则假装对窗外的一切景致产生了兴趣。
薛凝菡轻轻放下茶盏,瓷器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勤学上进是好事,杨公子出自梅河杨氏,这学识之渊博,京中一般的先生怕是无法为其指点迷津。”薛凝菡淡淡道:“表妹不多多谢耐心,等等便是。”
乔颂宁急切地向前倾身:“可是表姐,如今春闱眼瞅着就要到了,相公再有才学无人指点科考也是难出头啊!”她眼中泛起水光,“若是表姐能在表姐夫面前美言几句,让夫君能够进入国子监学习些许时日,得到名师指点,定能够榜上有名,届时表姐夫、二哥在朝堂也是多了一份助力。
对表姐而言,娘家也是多了个撑腰的人……”
“嫂嫂,”岑芮汐突然插话,“我新得了一本琴谱,有些地方看不懂,能请乔姐姐一同去看看吗?”
薛凝菡感激地看了岑芮汐一眼:“去吧,我正好有些乏了。”
她转向乔颂宁,“表妹难得来一趟,不如多坐会儿,与芮汐她们说说话。晚些时候我让厨房准备几样你爱吃的点心带回去。”
乔颂宁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却被岑芮汐亲热地挽住了手臂:“乔姐姐,我那儿还有上好的云雾茶,咱们边品茶边看谱子……”
“就是,我都许久没有去芮汐姐姐院里了,那云雾茶我可是想了许久了。”岑芮颐也挽住了乔颂宁另一边的手臂。
看着几人离去的背影,薛凝菡长舒一口气。
冯嬷嬷低声道:“少夫人,杨少夫人这是.…..”
“倒不是来打秋风的,而是想要为她那杨家相公谋个前程,想要利用我和夫君的身份,帮杨翊辰进入国子监,若是国子监不成,寻个京中大儒做老师,也是成的。”薛凝菡揉了揉太阳穴,“杨翊辰若真有本事,顺水推舟帮一把倒也无妨。嬷嬷,恐怕是忘了三婶儿的出身。”
她起身走向窗前,院中海棠依旧开得灿烂。不知为何,她突然想起岑祈珺今早被匆匆召入宫时的背影。朝中风云变幻,北境战事一触即发,连国公府都需谨慎行事,何况一个还未进入朝堂的待考学子?
若真的打起来,明年的春闱还能不能如期举行还未知。
“让厨房准备些精致的点心,再备两匹上好的杭绸。”薛凝菡吩咐道,“乔颂宁走时让她带上。”她顿了顿,“至于其他……等小公爷回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