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丹陛问策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朱瞻基已经重新回到丹陛之上,一个转身,面对群臣。
门口的大胖在朱瞻基转身的瞬间,终于把肚子收了回去。
大殿内,朱瞻基声若金铁交鸣,门外也听的一清二楚。
“贵州的这些土司拥兵自重三十多年。这三十年来,死伤的百姓、兵士无数。”他突然提高了声调,“你们可能会觉得,朝廷无需耗费兵马钱粮,也能解决此事。但是孤认为,那只是治标不治本。那些土司,对大明的政令阳奉阴违,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
由于朱瞻基并没有被授予监国之权,他今天只是临时代替太子朱高炽来出席朝会,所以他不能直截了当的做出决策,还是需要请示太子朱高炽,随后由朱高炽去请示朱棣。
“着内阁票拟(备注:票拟制是宣德朝出现的,书中做文学化改动)……”朱瞻基看向杨士奇、杨荣还有金幼孜,“……代孤草拟条陈,请皇上定夺。”
“兵部,制定出征计划。”
“户部,核算钱粮,三日内报备东宫。”
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同步出列,李庆和夏元吉也在被点名之后出列。
……
大殿门口偷听的那几位。
朱高煦眼皮子一抽:“爹,大侄子这么狠的么?他这是要打?”
朱棣还扒在那儿继续偷看偷听,听见老二这么评价,笑呵呵的点头:“这小子,杀伐果断。要我看啊,贵州那些土司也确实该打,不然以后留着也是个祸害。”
……
大殿之上,朱瞻基还在继续讲话,声音沉稳有力。
“诸位大人,孤今日所言,并非要越俎代庖。贵州之事,关系大明西南百年安定,必须慎重处置。”
“兵部记住,此战不仅要平叛,更要震慑西南诸夷。”
“户部记住,钱粮调度务必精确到石、两。孤要看到每一笔开支的去向。要是浪费了哪怕一个铜板,孤回东宫怕是连饭都没的吃了。到时候,孤就去你夏元吉家里蹭饭了。”
……
大殿外,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炽:“老大,你不给我大孙饭吃?怪不得你这么胖,肯定是你全给吃了!”
朱高炽:“啊?这……爹,这怎么可能?这孩子胡说呢!”
……
“杨师傅、东杨师傅、金师傅,请你们票拟时,务必要将改土归流的利弊详加分析。特别是……”朱瞻基略微停顿,随即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如何避免云南土司刀招散叛乱的覆辙。”
……
朱高炽有些犹豫,忍不住小声嘀咕:“爹,瞻基这孩子……是不是太强势了些?”
“强势?”朱棣眉毛一挑,“那不是应该的么?以后整个大明都是他的,他不强势,谁强势?”然后,朱棣眼中精光闪烁,笑了笑,“老大啊,你儿子这是在给咱们爷俩搭台阶呢!”
见朱高炽一脸困惑,朱棣压低声音继续解释道:“这小子,先把最难听的话都说完了,把最得罪人的事都给做了。等奏章送到你那里,你只要顺水推舟批个“准”字儿就行了。那些个反对改土归流的大臣们,要恨,也是恨他太孙,不会记恨到你这个太子爷的头上。”
朱棣笑呵呵的在朱高炽胸口上拍了拍。
朱高炽面露苦涩:“爹,这个儿子也知道,这孩子只是……”朱高炽有些感慨,“这孩子的心眼,太重了……”
……
殿内,朱瞻基已经开始做最后陈词。
“今日所议之事,还请诸位大人尽快办理。待太子殿下审阅后,再呈请皇上圣裁。”
“记住,西南这匹野马,一定要被我大明驯服!”
……
散朝后,诸位大臣从大殿中走出来,一出门,就看到朱棣和朱高炽兄弟三人站在门口,欣赏着奉天殿外的汉白玉石雕扶手。
这扶手,可真好看啊。
杨士奇看到这父子四人,笑了几声,上前行礼。
朱棣一摆手:“行了,别行礼了,杨士奇,今天我大孙第一次上朝,你觉得……如何?”
杨士奇微笑着回答:“皇上不是都看到、听到了么。”
朱棣皱眉:“你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他看了一眼身旁的老大、老二和老三,“……我们刚来,什么都没看到听到就散朝了,所以才问你嘛。”
杨士奇点着头:“那是臣看错了,方才这奉天殿门外一闪而过的,不知道是谁的肚子……”
朱高炽尴尬的挠挠头,朱棣白了大胖一眼,然后看向杨士奇:“别打岔,朕问你,太孙今日,表现如何?”
杨士奇整了整衣袖,目光低垂:“太孙殿下今日所议之事,条理分明,处置得当……”
“他可是没听你们这几个师傅的……”朱棣打断杨士奇的话,“朕听的出来,你,杨荣,还有金幼孜,你们可不想打。”
正好,杨荣和金幼孜也出来了,还没反应来,就被朱高煦和朱高燧一人一个,拽着袖子拉了过来。
杨荣和金幼孜连忙抬手行礼,刚说了一个“皇”字儿,就被朱棣抬手打断。
“正好你也过来了,朕问你们三个,今天是太孙第一次上朝,他没有听你们这三位师傅的建议……”朱棣说着,手在杨士奇三人方向依次点过,“你们是什么看法?”
杨荣和金幼孜大概还停留在“皇上怎么在这里”的震惊中,杨士奇先开口了。
“皇上明鉴,臣所虑者,并非战与不战。”杨士奇说到这里,又压低了声音。“……臣觉得,太孙殿下今日所谋,何止一个贵州。”
朱棣若有所思:“你把话给朕说清楚。”
杨士奇点点头:“皇上,太孙殿下今日提及云南土司刀招散之乱,又多强调我大明西南百年安定……”
杨士奇这人说话的习惯,就是经常把话说一半,留一半,尤其是面对上位者时,总是会自己开个头,然后让上位者把话补充完整了。
朱棣默默点头,他已经知道杨士奇要表达的意思了。
“好小子……”朱棣突然笑了几声,然后一把抓住杨士奇的手腕,“你们三个,替朕教出来一个好学生啊!”
朱高炽也听明白了,合着朱瞻基是力主朝廷平定西南,断绝土司之乱!这孩子的眼睛,盯着的不是只是一个贵州,而是整个大明的西南!
大胖扑通一声跪下:“爹!瞻基他年轻气盛……”
朱棣一愣:“老大?你跪什么?太孙做的很好啊……”
“啊?”朱高炽一抬头,“呃……儿子以为您会觉得这孩子擅自……”
朱棣无语的白了朱高炽一眼:“起来起来!这儿这么多大臣来来往往的,让人看到了,还以为你这个太子爷又犯了什么错。”
他又看向杨士奇等人:“就按太孙的意思,你们回去好好研究一下这件事,拿出一个章程来。三天以后,朕要看到这份章程。”
说完,朱棣挥挥手:“去吧,没事就该干嘛干嘛去,如果有事要找太子商议,就去御书房门口等着,太子一会儿就过去。”
……
目送众大臣离去,朱瞻基还站在丹陛上,低着头,若有所思。
一抬头,看到朱棣带着朱高炽兄弟三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爷爷!”
朱瞻基眼睛一亮,下意识跑下丹陛要去迎接,却听见朱棣一声“站那儿别动”。
然后,朱棣等人穿过大殿,一直走到丹陛之下,顺着台阶走了上去。
朱高炽也跟着一起上去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下意识留在了丹陛底下。
朱棣走了上去,一回头:“你俩干嘛,等我抱你们上来?”
两兄弟愣了一下,还想指着丹陛解释什么“这个我们不能上去”之类的,却看到朱棣不耐烦的冲他们招招手,示意他们赶紧的别磨蹭。
等到朱家这几个男人都站了上去之后,朱棣一把拉起朱瞻基的胳膊来,不顾他的反对,把他按在龙椅上。
这龙椅可烫屁股,朱瞻基不敢坐,难得一次反抗了朱棣的意愿,硬是挣脱开来,跑到一边,躲在朱高炽的背后:“爷爷,你干什么?孙儿可不能坐在这里啊。”
朱棣想从朱高炽身后把朱瞻基提出来,可这小崽子太灵活了,加上朱高炽为朱瞻基设立的这个挡拆掩护质量极佳,朱棣来回折腾的半天,跟朱瞻基玩了一手秦王绕柱,愣是没摸到朱瞻基的衣角。
朱棣急了,冲着大胖一瞪眼:“起开!”然后给老二老三一个眼神,“把这小崽子给我抓住了!”
朱高炽默默让开站到一边,朱高煦和朱高燧一人一边儿,把朱瞻基给擒住。然后就看见朱棣笑着上前,伸手勾住朱瞻基的玉带,牵着朱瞻基重新往龙椅方向走。
终于,在老二老三的帮助下,朱棣把朱瞻基牢牢的按在了龙椅之上。
朱棣还板着脸,威胁了一句:“别动!”
等到朱瞻基坐稳了,朱棣后退一步,看着朱瞻基坐在龙椅上这一幕,不住的点头:“好,真好,太好了。”又捅了捅身旁的老二老三,“你们觉得……”朱棣用手在朱瞻基身前比划着,“……太孙,怎么样?”
朱高煦也跟着一起点了点头:“大侄子,这把椅子你坐着正合适!”他还走上前,伸出手来帮朱瞻基整理了一下衣冠,就像去年北征的时候,他在军营里为朱瞻基系甲胄时的样子。
朱高燧直接单膝点地,半开玩笑的抱拳:“臣等愿为太孙殿下效犬马之劳!”
朱高炽连忙拽起朱高燧,还不轻不重在朱高燧背上拍了一下:“你干什么啊这是?你是当叔叔的,这不是让孩子为难吗?”
看到这一幕,朱棣哈哈大笑,一手按在着龙椅的扶手上,另一手叉腰,站在那里,语气里满是自豪:“瞧瞧!大孙,连你这两个混账叔叔都服你。”
说完这话,朱棣不动声色给朱高煦和朱高燧递去赞许的眼神。
朱瞻基挤出一个笑容来:“爷爷,我坐这里,不合适……”他想起身,又被眼疾手快的朱棣按着坐了下去。别说,这老爷子手劲儿真大,别看朱瞻基年轻气盛,愣是被朱棣按在那里动弹不得。
“老大,老二,老三。”朱棣一手按在朱瞻基肩膀上,转身看向自己的三个儿子,“你们说说,贵州的事儿,你们是什么看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