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丧期(二)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现在的问题,就这么明晃晃的摆在面前。


    张怜儿需要为祖父守丧十二个月(祖父母孝十二个月,父母孝二十七个月),丧期到明年的三月才结束。若是不守丧,那些“遭瘟的书生(二叔语)”肯定会跳出来说太孙妃不孝。


    可是太孙大婚关乎国本,朱棣不愿推迟,也不会接受让朱瞻基先把侧妃娶回来这种办法。


    要是想缩短期,礼部、言官必然反对,说什么不合礼制。


    礼制,礼制,又是他娘的礼制。


    第二天的御书房里,朱棣召见朱高炽、杨士奇、杨荣商议这件事。


    ……


    “赶紧的,给老子拿个主意。”朱棣撂下话来,就一脸不高兴的坐在御案后边的椅子上,耷拉着眼皮。


    朱棣撂下话以后,御书房内一时寂静,没人吱声。


    “没人说话?”朱棣的目光在三个人身上分别扫过,冷哼一声,“杨士奇,你先说。”


    原本坐在那里的杨士奇只能站起来,走到御案前面躬身道:“皇上,太孙大婚乃事关国本的大事,确实不宜久拖。然而礼法所系,若强行缩短丧期,恐遭物议……”


    朱棣冷哼一声,眼皮子都懒得抬,没好气的回了一句:“朕叫你们来,坐着朕赐给你们的椅子,喝着朕赐给你们的茶,不是为了听你这句‘恐遭物议’的……”


    杨荣赶紧接话:“皇上,臣有一言……”


    朱棣瞥了杨荣一眼:“你想好了再说,记住,朕要抱曾孙,晚一天都不乐意。”


    杨荣微微一笑:“皇上,臣记得《大明会典》中有一例,凡三品以上武官殉国或积劳病故者,可由朝廷特旨优恤。张将军早年自凤阳起,跟随洪武爷起兵,旧伤缠身而终,也可以称之为……为国尽忠,积劳病故。”


    朱棣眼睛一亮,指着杨荣:“嘿,你小子还真是个人才!继续!”


    为什么朱棣一下子高兴了?因为把张合认定为“为国尽忠,积劳病故”的三品以上武官,朝廷就可以特旨优恤,丧期也是“以日代月”,本来要守孝十二个月,现在只用十二天了。


    “张将军现在是正三品武散官昭勇将军,轻车都尉。虽然只是个闲职……但品级是够了。如果皇上不放心,还可以追授张将军更高的品级……”


    朱棣一抬手:“老大,记!追赠张合荣禄大夫并都督同知,依一品武官例。要是有人问理由,就说张合是跟着洪武爷从凤阳一路打到应天的从龙之臣,要是不服气,朕就让他们去孝陵去陪洪武爷。”


    呦,这可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朱高炽“哎”了一声,直接站起来走到御案旁边,拿起笔来就开始写。


    朱棣一指杨荣:“你继续。”


    杨荣清了清嗓子,继续道:“皇上,臣以为,还可以再加一道恩旨。张将军孙女既已受封太孙妃,按制可视为‘已受皇家册命’,依礼经‘诸侯绝期’之例,可再减丧期……”


    朱棣一拍桌子,不耐烦的打断:“说人话!”


    杨士奇急忙站出来解释:“哦!皇上,东杨大人的意思是说,太孙妃已经受封,虽然没有大婚,但已经可以视作皇室众人,十二日的丧期,还可继续减为三日斋戒……”


    “三天?还只是斋戒?”朱棣愣了一下,明显有点吃惊。随后他稍微一琢磨,表情也有些古怪,说话难得开始支支吾吾,“倒是……也不用……这么短。”


    他挥手示意杨士奇和杨荣坐回去,让老大朱高炽也坐回去,然后继续往下说:“现在是三月份,大婚是八月份,还有五个月时间,就算张家姑娘守孝祖父母孝十二天,时间也绰绰有余。我这个糟老头子也没那么不近人情,人家爷爷去世了,我连十二天的孝都不让人家守,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老大,这个事儿交给你办了。这可是你儿子的终身大事,你上点心。”


    事儿都安顿完了,朱棣把皇上的御书房又还给了身为太子的朱高炽,自己大步流星的往门口走。


    走到门口,朱棣突然停下,转身看向朱高炽。


    “老大,爹小时候,经常去张合家的馄饨铺吃馄饨。”朱棣声音有些感慨,“你告诉太孙,替他爷爷,去张家上一炷香。”


    ……


    礼科给事中周新,一身素袍跪在奉天殿外,把朝廷赐予他的官服脱了下来,叠的整整齐齐,放在一旁。


    他的面前放着一本摊开的《孝经》,旁边还搁着笔墨。


    礼科给事中这个官职,品级不高,正七品而已。但是这个官职,虽品级不高,职权却非常重。


    而且六科(对应六部)给事中都有一个特权:封驳权,也就是可以拒绝圣旨。当然,需要六科共同用印,但单科给事中也可暂扣旨意。


    没错,礼科给事中周新,在收到追赠张合、且缩短丧期的圣旨后,发现违背了《大明会典》“嫡孙女服期年”的规定,就把朱棣的旨意给扣下了。


    这会儿已经散朝了,百官早就回各自衙门去了。


    奉天殿里,难得上朝一次的朱棣面色铁青的坐在龙椅上,目光直视大殿外广场那个跪着的身影。


    太子朱高炽不敢走,他怕他前脚刚走,后脚朱棣就把周新给送走。按照朱棣的脾气,这事儿十有八九会发生。所以,散朝半天了,他没去御书房,而是一直留在奉天殿里,就是为了保住周新的小命。


    朱棣哪能不知道朱高炽的心思?


    “太子,你怎么还不走?”朱棣尽可能的控制着自己不发脾气,好言好语的对朱高炽说道,“快去御书房吧,那有好多人等着你接见呢。”


    朱高炽规规矩矩的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眼看朱高炽是打算耗到底了,朱棣冷哼一声,坐在龙椅上翘着二郎腿:“这个周新,就是个茅坑里的石头!”


    朱高炽面露苦涩,又听见朱棣咬牙切齿、一字一顿的说出了“又臭又硬”。


    “皇上……”朱高炽想开口说话,被朱棣突然打打断。


    “行!朕怕了你了!只要你给朕一个理由,一个不杀周新的理由,朕就放了他!”朱棣这是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要把周新往死里弄。


    这帮文人脑子是不是有病?以前是方孝孺,解缙,现在是这个周新。尤其是这个周新,仗着洪武爷定下的“言官无罪”的潜规则,就这么明目张胆的触怒朱棣,活着不好么?


    朱高炽心里骂着,但他还是得救人啊。他微微躬身,斟酌着用词。


    “皇上,周新虽狂妄,但……但其心可鉴。若因其谏言而杀之,恐寒天下士子之心啊……”


    “寒心?”朱棣像是听到什么笑话一样,黑着脸笑了几声,眼睛又像刀子一样看着殿外,“朕看他们是活得太舒坦了!一个七品小官,也敢扣朕的圣旨?”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突然毫无征兆的跪下来:“皇上,儿臣斗胆为周新说一句话。周新此举,恰巧证明了为大明言路未塞,有谏臣敢言……”


    然后,朱高炽跪在地上往前挪了几步,声音也缓和了一些:“爹啊,这是洪武爷那会儿就立下的规矩啊,文官谏言,不可杀啊!”


    朱高燧也重新回到奉天殿,看了一眼坐在龙椅上黑着脸的朱棣。


    “老三,你过来!”朱棣朝着朱高燧招手。


    朱高燧扭扭捏捏的走上丹陛,站在朱棣身边,朱棣眼尖,看到朱高燧手里似乎藏着什么东西,就朝着朱高燧一伸手:“藏的什么,拿来!”


    朱高燧嘿嘿一笑,想打马虎眼,结果被朱棣一瞪,吓了一跳,下意识就把手里的东西交出去了。


    朱棣接过来一看,是一个皱皱巴巴的纸团。拆开了看。


    “皇上可知子欲养而亲不待?今夺人孝思,他日史书工笔难逃!”


    朱棣愣住了,拿着皱皱巴巴的纸,在朱高燧面前抖了抖:“哪来的?我问你这东西哪儿来的?”


    朱高炽不敢隐瞒:“周新写的,当着儿子的面写的,写完撕下来交给儿子,让儿子呈给皇上。”


    朱棣被这答案有点惊住了,盯着朱高燧足足好几个呼吸的时间,然后瞬间变脸,把那张纸撕的粉碎:“放屁!朕的爹在孝陵躺得好好的!轮得到他周新指手画脚,来告诉朕什么叫孝顺吗?!”


    ……


    奉天殿广场外,其实还藏着几个没离开的各科给事中和闻讯赶来的各部小官,正抻着脖子往这边瞅。


    兵科那个矮胖子一个劲儿擦汗:“完了完了,老周这次真要完……”


    “你懂个屁啊!”户科的瘦高个压低了声音,“你没看见太子爷一直在殿里没走吗?”


    兵科那个矮胖子回应:“你他娘的才放屁,我当然看见了。可刚才赵王殿下进去了啊!”


    这……赵王风评看来还是不怎么好啊。


    ……


    广场上,周新还倔强的跪着,跪得跟块石碑似的。


    就差给他底下安个背碑的赑屃(bì xì)了。


    小太监跑了出来,手里拎着一个茶壶,小跑到周新跟前。


    “周大人,喝杯茶吧。”小太监说道。


    周新冷哼了一声,眼皮都不抬:“拿走。”


    小太监有些为难:“周大人啊,这壶茶可是太子爷跪在皇上面前为您求来的,您就喝一口吧!”


    周新有些触动,太子爷他……


    他终于抬起眼皮,瞅了瞅小太监手里的茶壶,似乎还有些犹豫。


    “太子爷他……真的跪了?”周新问道。


    小太监连忙点头:“是啊,跪得可瓷实了!皇上指着太子爷训了半天,可太子也说了,不给您送这壶茶来,他就不起来!周大人,您就喝一口吧,太子爷怕您烫着,特意吩咐奴婢给您备的是凉茶!”


    周新喉结动了动,眼眶有些微红,鼻子也开始发酸。


    太子爷,真仁主也!


    他朝着奉天殿方向磕头,高声大喊:“臣!谢太子殿下恩典!”


    然后,周新从小太监手里接过茶壶,茶壶嘴送到嘴边,吨吨吨吨……


    然后,刚喝了半壶的周新手里一松,茶壶掉落在地上摔碎成大大小小好多碎片。


    他自己用一种不敢相信发生了什么的眼神看向那个送茶的小太监,然后慢慢转头看向奉天殿,满眼悲愤,踉跄了几下,便白眼一翻,一头栽倒在了地上。


    小太监嘿嘿一笑,朝着后边挥挥手,然后用很浮夸的语气叫喊着“哎呀,周大人累的晕倒了!快,来把周大人抬走,送到太医院去!快!快!”


    大殿里,朱高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


    “老三,你给周新送的什么?”朱高炽指着大殿外周新被抬走的背影,“这是怎么了?”


    朱高燧站在那里,被朱高炽盯的有点心虚,不敢和朱高炽对视,小声嘟囔了一句话,朱高炽没听清。


    “老三,你说什么?”朱高炽往前走了一步。


    朱高燧有点不耐烦了:“嗨,我就是给茶壶里倒了一包蒙汗药,北镇抚司里这玩意儿多的是。然后我找了个小太监给周新把那壶茶送过去,告诉周新,这茶啊,是你这个太子爷跪在爹面前磕头求情老半天才求来的。”


    然后朱高燧一摊手:“你看,他喝的多开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