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用礼法打败礼法(一)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朱棣懒洋洋的斜倚在龙椅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扶手。
“说吧,猴崽子,这毕竟是你的事儿,你表表态,让爷爷听听你是怎么想的。”朱棣一边说,一边朝着朱瞻基招手,“过来,到爷爷跟前来说。万一你说的话爷爷不满意了,爷爷揍你也方便。”
如果说刚才朱瞻基进来之前,这御书房是个冰窟窿;那自打朱瞻基进来以后,御书房里就逐渐变成暖箱了。
朱瞻基嬉皮笑脸的走到朱棣身边,扶着御案的桌角:“爷爷,您是不是记着抱曾孙呢?”
朱棣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废话!就你爹他们三个,加上你这个猴崽子,整天就知道气我这个糟老头子。这要放在十几年前,我一巴掌一个,把你们几个的脑袋都拍到腔子里去。”
朱瞻基笑了笑:“那拍我爹的时候您得使点劲儿,我的脑袋大脖子粗的。”
“哈哈哈……”朱棣指着朱瞻基笑骂,“胆子越来越大了啊,敢拿你爹来开涮?当心爷爷告诉你娘,让你娘揍你屁股!哈哈哈……行了,猴崽子,爷爷反正是告诉你了,我要抱曾孙子,你得给爷爷抓紧咯。大婚的日期,一天不能拖。”
朱棣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捋着胡子琢磨了一下:“八月大婚,怀胎十月,等到明年六七月的时候……嗯,差不多了,让那三个丫头,一人给你生一个,爷爷每天就什么也不管了,就陪着三个曾孙子,国家的事儿全丢给你爹……”
听听,这算盘打的。
就算到了明年六七月,朱瞻基也不过十七岁多几个月而已。现代社会这个年龄的男人还在上高中,到了大明,朱棣这个当爷爷的,已经“预定”里三个曾孙辈的孩子了。
朱瞻基难得一副害羞扭捏的样子:“爷爷,您说什么呢?哪有那么快的?”
朱棣眉毛一挑:“这还快?你小子不会算日子么?八月大婚,怀胎十月,你往后数十个月不就完事儿了么?怎么,难道你……”他的眼睛慢慢往下瞟,盯着朱瞻基腰间玉带往下的部分,“……难道你小子,不行?”
靠!这能忍?
朱瞻基被呛的脸红耳赤的,急了:“爷爷!您这……哪有您这么说自己亲孙子的啊?”
朱棣又被逗的哈哈大笑,看起来心情也是非常的美丽:“爷爷可告诉你了,生孩子这事儿,越早越好。你爹出生的时候,爷爷我才十八岁,刚当上燕王。你现在可不一样了,啥事儿也不用你操心,你就专心大婚、专心给爷爷多生几个曾孙子,怎么,你就不想快点……唉?大孙啊,爷爷问你个事儿。你到现在为止,有没有过……”
说到这儿,朱棣的眼睛又开始往下瞟,然后没说完的话也不继续说了,就是朝着朱瞻基一个劲儿的坏笑。眼看朱瞻基被逗的有点气急败坏的,朱棣此刻可真的是开心极了。
“猴崽子,你记住了,你的第一个孩子,只能是从张家那姑娘肚子里生出来的。”朱棣收敛了笑容,一本正经的说道,“这个,就是规矩。如果张家姑娘肚子里争气,给你生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咱们大明未来的皇上。”
眼看朱棣表情严肃,朱瞻基也不敢再闹腾,规规矩矩站在那里:“孙儿谨记爷爷教诲。”
朱棣点点头,然后又开始憋着笑:“所以……你平时啊,控制着点儿……”
控制你大……
朱瞻基讪讪一笑:“爷爷,孙儿还是……”他干咳了几声,压低声音,“……孙儿还是童子之身呢……”
一个难熬的、短暂的沉默后,朱棣表情古怪盯着朱瞻基,阴阳怪气:“哟?你很自豪?”
朱瞻基此刻欲哭无泪,还有没有人能管管这个老头儿了?
“大孙,告诉你啊,爷爷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可是已经……”朱棣一脸坏笑,继续“调戏”着纯情的朱瞻基,却听到门外又响起了王彦的声音。
“皇上,周新求见。”
呦,正主来啦。
看朱瞻基似乎没搞懂情况,朱棣出言解释:“昨个在奉天殿外头,你三叔给周新送过去一壶加了蒙汗药的茶水,这个周新当时也是渴急了,一口气喝了半壶都喝出不对劲儿来,然后他就回家睡觉去了。”
周新?哦,就是那个暂扣了朱棣圣旨的礼科给事中啊。
朱棣坐正了,又给了朱瞻基一个眼神,朱瞻基也是听话乖乖站好。
“宣!”
书房门推开,一脸不爽的周新走了进来,走到朱棣面前,面无表情的跪下,磕头。
“臣,礼科给事中,周新,参见皇上。”
啧啧,连声音里也是一点感情没掺,就像个机器人似的。
历史上的周新在永乐十一年就死在纪纲手上了,可这条时间线里,大概也是朱瞻基这只小蝴蝶带来的变化,让这位以刚直而出名的官员活到了现在。只不过这条时间线里的周新官运一般,到现在只不过做到了一个礼科给事中的职位上。
至于历史上的周新,最高担任了浙江按察使一职,甚至在他死后,还有传说他化成了杭州的城隍爷。
明朝人黄佐评价周新:新之清风劲节,固不待于此而自可传于不灭也。
朱瞻基好奇的打量着周新,他想起前世看过的一部以周新为主角的电视剧——《大明按察使》。
“皇上。”周新板着脸,一点不给朱棣面子,“臣昨天饮的茶,想必是有人在茶水里动了手脚。臣自饮下之后,昏睡至今日上午,误了今日早朝,特来向皇上请罪!”
朱棣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心虚的,低着头稍微一琢磨,然后拿起御案上的折子,眼睛盯着折子:“你……身体不适,回家休息就可以了。太子今天朝会前替你请假了。”
请假?有吗?
算了,朱棣说有,那就有。
“谢皇上,那臣就告退了。”周新也不含糊,看来他来御书房还就是为了一个早朝缺勤。
朱棣也不吭声,朝外挥挥手,示意周新可以走了。
周新一走,书房大门一关,朱棣把手里的折子给桌子上胡乱一甩,脸色有点难看。
朱瞻基凑近了点:“爷爷,生气了?”
“哼!”朱棣冷哼一声,“有点儿。”
沉默片刻,朱棣继续说道:“这些个文官,爷爷做点什么事儿,他们都要指手画脚,说这不行,说那也不行。动不动就拿大道理来跟爷爷嘚啵得,嘚啵得……什么呀都是?爷爷就不想听他们这些人说话。”
眼看朱瞻基还沉默不语,朱棣一抬头,看了一眼站在自己旁边的朱瞻基:“爷爷刚才问你话,你还没回答呢?这事儿你怎么看?这可是你娶媳妇,你就没个什么想说的?”
朱瞻基低声笑了笑,又被朱棣训了一句“你怎么还能笑的出来”,马上便把笑容收了回去。
呦,老爷子被这事儿气的够呛啊。
“爷爷……”朱瞻基小心翼翼的开口,“您先别生气,孙儿肯定是想在八月就大婚的……”
朱棣脸色好了一点。
朱瞻基继续说道:“只是您之前也说了,孙儿的婚事,不光是咱们朱家人的家事,还是这个国家的大事,所以不能光听咱们朱家人的想法,也得考虑一下这些官员们的意见。”
朱棣又板着脸:“听他们的!听他们的你就等着打光棍吧!”
“爷爷,爷爷,别急……”朱瞻基马上安抚道,然后端起御案上的茶杯,“您先喝杯茶,消消气。”
朱棣手都不伸,没好气的甩出一句话:“我不喝你敬的茶,我要喝孙媳妇敬的茶!”然后又瞥了一眼朱瞻基,“你小子最好赶紧拿个主意出来,我可没那么多耐心。如果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我这个当爷爷的来解决。”
你哪是解决问题啊?您是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吧。
朱瞻基眼珠一转,放下茶杯来,凑到朱棣耳边低声道:"爷爷,孙儿倒有个主意。这些文官不是最爱讲礼法规矩吗?咱们就按他们的规矩来。明日早朝……”
……
次日早朝,朱棣又来了。
哎呦喂,皇上最近这是怎么了,已经连续三天出现在早朝上了!
哎呦喂,太子也在,又站在皇上跟前,嗯,很好,很好。就是太子今天身体看起来不太好,一会儿功夫,咳嗽了好几次了。
嘿,汉王和赵王也在!
大臣们窃窃私语,然后看见奉天殿外广场上,周新又准时出现在那里,还是一身素衣,跪在了地上,对着奉天殿的方向大喊:“"臣!礼科给事中周新!恳请陛下!以礼制为重,准太孙妃!守孝一年!”
然后,众目睽睽之下,太孙殿下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也穿了一身素衣,腰间连玉带都没系,只束着一根绳子。
紧接着,朱瞻基当着所有人的面,走到周新跟前。
……
“太孙殿下?”周新皱着眉头,“您来这里做什么?”
周新大脑飞速运转,难道太孙是因为自己劝阻皇上的事儿,来报复了?
只见朱瞻基走到周新身边,点点头,嘿嘿一笑。
周新跪在那里,犹豫了半天,拱手行礼。
朱瞻基压低声音:“周大人,您往那边挪挪,给我腾个地儿。”
“啊?”周新一愣,“挪……挪一挪?什么意思?”
朱瞻基也懒得多解释,直接在周新身边,面朝奉天殿方向跪下,还不忘往旁边挤了挤周新。
被挤到旁边的周新,此刻也是满头的雾水。
“太孙殿下这是何意?”周新忍不住问道。
“何意?”朱瞻基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整了整素服下摆,然后对着周新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周大人不是要劝皇上准允太孙妃守孝吗?我特来相助。”
然后,在周新的注视下,朱瞻基朝着奉天殿方向高声喊道,“臣,皇太孙朱瞻基!恳请皇上!准太孙妃!守!孝!三!年!”
最后这四个字,都快喊破音了。
这一嗓子喊出来,整个奉天殿里都鸦雀无声。
大殿内,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俩站的比较近。朱高燧一听朱瞻基说要守三年,突然笑出了声音:“三年?大侄子怎么比周新还狠啊!周新要一年,他直接要三年!”
他又笑着捅了捅朱高煦:“二哥,有好戏看了!”
殿外,周新也终于回过神来,急的直拽朱瞻基的袖子:“太孙殿下!下官说的是守孝一年,不是三年啊!《大明律》规定……”
“周大人!”朱瞻基一脸正气凛然的打断了周新的话,“《孝经》有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太孙妃祖父新丧,若不能尽哀,何以教化天下?寻常百姓祖父母丧,都要守孝一年!周大人啊,太孙妃是孤的正妃,那就是未来的国母。身为国母,岂能不以身作则?”
没等周新开口,朱瞻基又补了一句:“周大人不是最重礼法吗?我这是在帮您啊!”
“你……我……这个……”周新一时间语塞,他有点搞不懂太孙殿下今儿这是使的什么兵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