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太孙的班底(一)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被朱棣选中伴驾的官员,都是乘坐马车的,只不过他们的马车没朱棣的豪华舒适而已。


    当然,不是只有官员才有资格乘坐马车的……


    “你说的就是这小子?”车队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朱棣撩开马车窗帘,指着从另一辆马车上走下来的于谦,然后示意朱瞻基过来看。


    “对,就是他,比孙儿大一岁,只是看了一眼那份进军方略,就发现问题所在了。”朱瞻基看了一眼,确定朱棣说的是于谦,然后坐到马车的另一扇窗户旁边,“这个人,别看他现在年轻;孙儿相信,假以时日,他一定会是我大明的国之柱石。”


    朱棣悄悄瞥了一眼朱瞻基,似乎有点不服气:“他很厉害?”


    朱瞻基点头:“对啊,爷爷,他在年轻一辈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有你厉害么?”朱棣插嘴打断了朱瞻基的话,“他也能四岁的时候给爷爷提那么多建议?”


    朱瞻基愣了一下,然后嘿嘿笑了几声:“爷爷,您这可就有点偏心了,孙儿当年不过是仗着您的宠爱,胡乱说了一些童言稚语罢了。”他又指了指外边的于谦,“他可就不一样了,他是真才实学。”


    这么厉害?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孙子才是天下第一!


    朱棣不服气的哼了一声,然后又开始盯着那个叫于谦的少年看。


    哎呦,这小子,跟杨士奇聊什么呢,能把杨士奇这个老东西说的连连点头?


    有点东西嗷。


    “大孙……”朱棣皱着眉头琢磨了一会儿,“这个于谦,你真的很看重他?”


    朱瞻基头也不回,眼巴巴盯着和杨士奇交谈甚欢的于谦:“当然了,爷爷,孙儿可没有说胡话,不然孙儿这次干嘛让于谦也跟着咱们一起去顺天呢。这个于谦啊,将来是要青史留名的。”


    青史留名?朱棣微微笑了几声,他没想到朱瞻基对于谦的评价这么高。


    更重要的,于谦只是比朱瞻基大一岁而已。


    按照朱棣自己的计划,原本是再当五年皇帝就退位,然后让朱高炽当几年皇帝,再过个一两年,让朱高炽也退下来好好休息,这样大概最多七年,也就是朱瞻基在二十三岁的时候继位。


    二十三岁,那正是一夜七……百份折子都能看完的年龄。


    朱棣现在的计划,是等朱瞻基大婚以后,最晚明年就退位,然后每天逗重孙子,钓鱼,遛鸟,然后让朱高炽提前继位。再过个一两年,让朱高炽也退位休息,把皇位传给朱瞻基,这样大概是三四年以后,也就是朱瞻基二十岁的时候就可以继位了。


    二十岁,那可就更棒了,年轻,英武,关键是精力旺盛。


    实际上朱棣还有一层意思,他想利用这三四年的时间,迅速让朱瞻基熟悉各种政务,然后等他二十岁继位以后,朱棣和朱高炽这两位“前任皇帝”还能给他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而朝廷里现在倚重的那些大臣们,杨士奇五十岁了,杨荣年轻一点,也快四十五岁了。


    还有杨溥,他比杨荣小一两岁。


    夏元吉马上五十岁,蹇义五十多,金忠都六十多了。


    这些人……他们能陪朱瞻基这个年轻的君主多久呢?


    ……


    不远处,于谦正躬身向杨士奇行礼,杨士奇捋着须笑眯眯的,竟然还伸出手来拍了拍于谦的肩膀。这老东西,平时对六部的侍郎都少见有笑脸,今儿倒是稀罕。


    “大孙,这个于谦……”


    朱棣停顿下来,认真琢磨了一下,脑海里开始走马灯似的过一些官职.


    翰林院待诏?


    中书舍人?


    六科给事中?


    不行不行,于谦太年轻了,这些都不行。


    詹事府录事……嗯,可以。


    于是朱棣眼睛一亮,继续对朱瞻基说道:“爷爷给他个詹事府录事,再让他做你的侍读,如何?”


    詹事府录事,从八品,属于低阶官员,隶属于詹事府这个太子/太孙的直属机构。于谦担任詹事府录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跟随朱瞻基,参与政务学习。


    而且从八品的官职不高,也不会有人嚼舌根子。


    这个职务的主要工作就是记录、整理东宫文书,协助詹事府官员处理日常事务,于谦也可以通过这些工作熟悉朝政。虽然品级低,但靠近未来皇帝,简直就是快速晋升的黄金跳板啊。


    这个安排,很见功力。


    朱瞻基一下子明白了朱棣的用意:“爷爷,看来,您也很看重他嘛。”


    朱棣眯起眼睛,嘴角也是微微上扬:“猴崽子,你爷爷我就不能慧眼识珠了?”


    ……


    下午,御驾抵达淮安,朱棣下榻淮安漕运总督府。巧了,淮安漕运总督陈瑄也是靖难功臣。


    建文四年,陈瑄任应天水军都督佥事,负责镇守长江防线。这一年五月的时候,朱棣率军绕过山东直扑扬州,建文命令陈瑄率水师封锁长江,阻止燕军过江。


    这个时候,建文的骚操作又来了——他竟然怀疑陈瑄要投靠朱棣了!于是,他派遣曹国公李景隆去接替陈瑄手中的指挥权,直接引发了陈瑄的不满。然后,朱棣也派人去拉拢陈瑄,陈瑄便选择在被收缴兵权之前,率领水师战舰投降燕军,并且献上了长江布防图。


    随后,陈瑄调集船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燕军主力从瓜洲渡运至镇江,直逼应天。


    几天后,应天城破,朱棣率军入城后登基称帝,次年(永乐元年)封陈瑄为平江伯。等到永乐二年的时候,因陈瑄熟悉水路,朱棣又任命他为大明首任漕运总兵官——也就是现在的漕运总督。


    ……


    漕运总督府书房。


    这里原本是陈瑄的书房,当然,这会儿这间房子姓朱。


    陈瑄把折子呈上去之后,便恭恭敬敬的立在那里,等候着朱棣的回应。


    “山东河道淤沙日重……”朱棣轻声读出来折子上的内容,“请增调民夫三千……”然后他笑了笑,把折子放在桌子上,“陈卿治漕十多年,朕信得过你。像这种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就可以了……”


    朱棣刻意的一个停顿,然后似笑非笑的观察着陈瑄的反应。


    陈瑄犹豫片刻,撩袍跪下:“皇上,臣……臣有一私请,请皇上恩准!”


    朱棣干笑几声:“我就知道,你拿这种事来找朕,肯定就是个幌子。”他手指在那份被他放在桌子上的折子上指点了几下,然后身体往后一靠,“说吧,什么事儿。”


    陈瑄叩首,然后伏在地上:“皇上,犬子陈佐年已十五,终日混迹漕丁间,臣恐他堕了将门风骨……”说道这里,陈瑄微微抬头,悄悄窥探了一下朱棣的神色,又马上把头低下,“……若蒙天恩,能允许他随侍太孙,牵马执鞭,习得一些经纬之道的皮毛,将来……将来或可替皇上守一程漕运……”


    朱棣暗笑,这个陈瑄,可真是个老狐狸。靖难的时候,他选择把自己绑在朱棣这条船上;现在,他又想把整个陈家绑在太孙那条船上。他眯眼审视着陈瑄,缓缓开口:“陈卿啊,你舍得……舍得让你的嫡子做仆役?牵马执鞭?”


    陈瑄再叩首:“皇上,能为太孙殿下效犬马之力,是陈家的福分,也是犬子的福分!”然后,这老狐狸压低了声音,似乎还有点哽咽,“……当年臣献长江舆图时,这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臣只盼他这辈子,能……能得皇上赏识一二……”


    朱棣无语,一伸手:“行行行,停停停……”然后无奈的摇摇头,手指着陈瑄,憋了半天,才从嘴里吐出来一句“老狐狸”。


    “王彦,扶陈大人起来吧。”


    朱棣发话,王彦上前,扶着陈瑄站了起来,朱棣自己则是又把那份刚才被他放在桌子上的折子拿起来看了几眼,然后突然一抬头,对着门外喊了一声:“太孙!听见没?陈卿要给你送个扛包的小厮!”


    陈瑄刚站好,听见朱棣这么喊,一回头,正好对上朱瞻基笑盈盈的走了进来。这才刚站起来一两个呼吸的功夫,陈瑄又慌忙下跪:“臣参见太……”


    陈瑄正要往下跪,却发现太孙的手托住了自己的身体。


    “行了,我没那么多讲究,不必多礼。”朱瞻基面带微笑的说道。


    朱棣一声不满的哼声响起,陈瑄顿时也是吓了一跳,这太孙怎么说话这么……这么直接的?他说自己没那么多讲究,不就是阴阳怪气的说朱棣这个做皇上的讲究太多了么?


    朱瞻基满不在乎的走到朱棣身边,从朱棣手里“夺”过那份折子:“爷爷,天儿可不早了,您得赶紧睡觉了。”


    朱棣耷拉着脸,眼瞅着似乎不开心的样子,嘴里嘟嘟囔囔的:“得,当了十几年皇上,出个门儿,还让人给管上了……”


    他此刻就是有点后悔,在路上的时候,朱瞻基这小子,那个嘴甜的哟,就跟抹了蜜似的,一个劲儿的说什么“爷爷您得好好注意身体,以后才天天陪重孙子玩”。当时朱棣也是被忽悠的有点飘了,脑子一热,就莫名其妙答应了“爷爷以后多注意身体,少喝酒,不熬夜,争取再陪重孙子二十年”,还把自己的令牌交给了朱瞻基,授予了朱瞻基监督的权力。


    好家伙,这……这小子玩真的啊?


    朱棣瞟了一眼朱瞻基的右手,只见这小子从怀里掏出令牌来,在朱棣面前晃了一眼:“爷爷,孙儿有令牌在此!”


    朱棣顿时嘴角抽了抽,这小兔崽子居然真拿自己给的令牌来要挟自己!


    他娘的,朱棣心里腹诽,老子又拉不下脸来赖账,这下着了这小子的道了。


    眼看朱棣一副无奈的样子,朱瞻基笑了笑,还冲着朱棣眨眨眼。


    “行行行,我睡觉去。”朱棣摆摆手,站起来往外走,走了一半儿站住了,指着还愣在原地的陈瑄,“那个……你儿子的事儿,你别问我,我们家,我不管事儿。你问他……”朱棣指着朱瞻基,”……别找我,我得奉命睡觉去。”


    陈瑄继续愣愣的站在原地,瞪大眼睛,目送朱棣离开。


    这……这皇家,这么随意的吗?


    皇上像寻常人家的爷爷一样,被孙子管得服服帖帖,甚至临走前还指着太孙说什么“我们家我不管事”……


    更让他震惊的是皇上对太孙的态度。瞧见没,太孙竟敢直接从皇上手里“夺”折子,还敢拿令牌逼皇上休息?而皇上不仅不怒,反而……嘟嘟囔囔地认了?


    这太孙……都知道皇上宠太孙,可没想都宠到这个程度了呀!


    陈瑄突然觉得,自己这次选择,又做对了。


    就如同他当年率领水师战舰投降燕军,并且献上了长江布防图时的选择一样。


    陈瑄心里暗自喜悦,这哪是送儿子干什么牵马执鞭的事儿啊?分明就他娘的是一座青云梯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