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叫啥都行,就是不能叫朱祁镇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太孙妃张怜儿和朱瞻基算得上是青梅竹马,自幼相识。张怜儿出身民间,淳朴善良,模样虽然不是最好看的,但胜在爱笑,眼睛像是能说话似的。


    关键是这姑娘是真懂得心疼人啊。


    其他几个侧妃逮着朱瞻基以后,都是一副“今儿好不容易轮到我了”的样子,不榨干最后一滴那啥,决不罢休。


    只有在太孙妃这儿,朱瞻基能从晚上睡到天明。张怜儿从不似其他妃嫔那般急切地索取,她更在意他的疲惫与压力。这种体贴,在后宫中实属罕见。


    而其他侧妃……


    就比如说侧妃孙婉茹。


    孙婉茹因为早年的被太子妃认为养女,在东宫长大,熟知宫廷礼仪,所以她是目前四女中最像皇家妃嫔的一个。


    可以这么说吧——做朱瞻基的女人,是孙婉茹在很小的时候就定下来的目标,所以她会很细心的观察朱瞻基的想法,判断朱瞻基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之前朱瞻基心疼四女年龄太小,不想让她们太早生育,便一直计算着和四女亲热的时间,甚至朱瞻基会在亲热的时候控制最后那一哆嗦,不让四女过早受孕。


    对此,孙婉茹没有在朱瞻基面前表达出任何不开心,甚至刻意迎合朱瞻基,还在侍寝的时候,为了让朱瞻基以完全放松,孙婉茹选择在最后时刻,主动用某一种羞于启齿、让朱瞻基更加“放松”的方式,来承受朱瞻基的恩泽……


    没错,朱瞻基是皇太孙殿下,他是重华宫众妃的主宰,他可以让这些女人为他做任何事,但孙婉茹是第一个主动为他做这些事的人。


    而在朱瞻基开始被“催生”之后,孙婉茹又是第一个主动侍寝的女人,而且在那次侍寝的时候,孙婉茹一改往日的“温顺”,甚至对朱瞻基“搞偷袭”,让朱瞻基也对她毫无办法。


    通俗的来说,孙婉茹,她是一个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的女人,但又不是那种只懂得依靠自己优势的女人。


    在之后侍寝朱瞻基的时候,孙婉茹也开始越发的大胆,她彻底忘记了身为皇家妃嫔应该有的端庄和典雅,专心致志的做好“朱瞻基女人”的这个身份,甚至在某些和朱瞻基“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她还能做到“反客为主”,在某些时段压制朱瞻基的发挥。


    永乐十三年年底,重华宫终于传出喜讯,太孙妃张怜儿有了喜脉。


    众人高兴之余,孙婉茹才悄悄告诉朱瞻基,她前几日也开始有了一些呕吐、食欲不振的症状,想让太医给自己也瞧瞧。


    果然,孙婉茹也有了身孕。


    ……


    重华宫,孙婉茹的住所内。


    等到太医走后,朱瞻基凝视着孙婉茹,这个从小在东宫陪自己长大的女人,此刻低垂着眼睫,唇角带着一丝柔顺的笑意,就好像刚才发生的只不过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朱瞻基听的出来,孙婉茹早就有了这些孕期的症状,甚至可能都私下找太医看过了。可她硬是等到张怜儿诊出喜脉来才公布这件事。


    “说吧,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朱瞻基低声询问,但是他的语气里没有责备,反而带着几分无奈和怜惜。


    孙婉茹轻轻点头,声音柔软:“殿下,妾身只是怕……万一弄错了,岂不是让殿下空欢喜一扬。”


    没等朱瞻基说什么,孙婉茹又继续开口:“殿下,太孙妃姐姐也有了身孕,您还是快去姐姐那里吧,姐姐现在更需要您的陪伴呢。”


    朱瞻基无奈的摇摇头,深深看了一眼孙婉茹:“你很懂事,知道为别人着想。”


    孙婉茹抬起眼帘,与朱瞻基对视,然后毅然决然的把朱瞻基推了出去。


    “殿下,你快去吧,太孙妃姐姐有了身孕,消息传到皇上和太子爷那边,等下他们怕是也要来重华宫了。”孙婉茹的声音从门内传出来,“您现在最好是去陪在太孙妃姐姐身边,不然您这是让妾身为难呢。”


    朱瞻基隔着门,叮嘱了几句之后便转身离开了。


    门内,孙婉茹听到朱瞻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慢慢走到床边坐下。


    她三指按脉,感受了一下自己的脉象,唇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在宫里,最好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秘密,懂得医术这件事,就连孙婉茹的贴身侍女也不知晓。


    孙婉茹不是不想要朱瞻基的关心,只是她比谁都清楚,在这深宫里,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对孙婉茹而言,她可以温柔似水,她也可以体贴懂事,但她永远不会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到别人手里。


    她想要的,从来不只是宠爱,而是稳稳地站在朱瞻基身边,成为他无法忽视的存在。


    而现在,腹中的孩子,就是她最大的筹码。


    ……


    重华宫寝殿,果然,朱棣、朱高炽都来了。


    太孙妃有喜,这种级别的消息,足够让大明三代帝王齐聚重华宫了。


    张怜儿有点受宠若惊,她刚站一会儿,就被“勒令”坐下;刚坐了一会儿,又被“勒令”躺下。


    朱棣看着张怜儿手足无措的样子,这位一代雄主也是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孙媳妇,你现在有了身子,要好生养着。老大……你过来……”朱棣又朝着朱高炽招手,“你去跟太子妃说一声……哎?太子妃呢?她怎么没来?”


    对啊,太子妃怎么没来?


    朱高炽俩手都揣在袖筒里,笑的合不拢嘴:“瞻基他娘去太医院了,说是太孙妃前段时间崴了脚,她去太医院问问,之前用的药膏还能不能继续用,有没有什么适合给孕妇用的药膏。”


    朱棣闻言满意地点点头:“太子妃做事向来周到。”他转头对张怜儿和蔼的说:“宫里头,你婆婆最是细心的人了,有她照看着,我也就放心了。”


    朱高炽琢磨片刻,走到朱棣面前恭恭敬敬的说道:“皇上,儿子想请您给太孙妃腹中的孩子起个名字。”


    虽然现在不知道怀的是男是女,但宫里的习惯,是都会提前备好男孩的名字,这也是皇室一直以来的习惯。


    毕竟,朱瞻基是太孙,若太孙妃张怜儿诞下的是男孩,那这个孩子直接关系到大明的未来。所以,给男孩取名是关乎国本的政治行为,是大明皇室的国事。


    若是生下女孩,往往只是起个乳名,然后等到女孩将来出嫁的时候,再以乳名为女孩正式册封——比如朱瞻基的妹妹永安,将来她出嫁的时候,就会被册封为永安公主。因此,给女孩儿起名字,那只能算得上的老朱家的家世。


    所以,朱高炽嘴上说“给孩子起名字”,实际上就是让朱棣给曾孙子起名儿,压根就没考虑曾孙女。


    按照洪武爷当时给朱棣一脉定下的辈分,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朱瞻基是“瞻”字辈,接下来就轮到“祁”之辈儿了。


    再依照五行相生的原则,木生火(朱棣生朱高炽),火生土(朱高炽生朱瞻基),土生金,现在该选“金”了。


    朱棣琢磨了一会儿,看了一眼朱高炽:“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朱高炽早就想好了。


    “爹,儿子早就想了几个名字,就当拟几个候选,爹,您听一下,看看如何?”朱高炽笑呵呵的说道。


    “念吧。”朱棣大手一挥,然后指着朱瞻基,“你和孙媳妇也听一听,看看有没有你们觉得好听的、合适的名字。”


    朱高炽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册子来,当着众人面打开,清了清嗓子。


    “朱祁錾(zàn)。錾者,金石雕琢之器,寓意天命镌刻,江山永固!”


    “朱祁鎏(liú)。鎏者,金辉遍洒,光耀九州,泽被万民!”


    “朱祁鏊(ào)。鏊者,鼎镇山河,九五至尊,文治武功!”


    “朱祁鑚(zuān)。鑚者,锐不可当,开疆定鼎,威震八荒”


    “朱祁鑾(luán)。鑾者,金舆御天,四海升平,万邦来朝!”


    “朱祁钧。钧者,千钧之重,一言九鼎,社稷永昌!”


    “朱祁镇。镇者,雄峙四方,威震寰宇,安定山河!”


    “朱祁铖(chéng)。铖者,金戈映日,威仪赫赫,定鼎乾坤!”


    “朱祁锬(tán)。锬者,长锋破空,锐意凌云,横扫六合!”


    “一共是九个名字,皇上,您觉得怎么样?”


    念完这九个名字和背后寓意之后,朱高炽等着朱棣的回复。


    这九个名字,严守宗法,五行相生,这些先不谈,且看名字本身——都是那丝毫不敛着的帝王意象,气吞山河之势,蕴含了天命、疆土、民治,且九名为极,对应“九五至尊”,亦合“禹铸九鼎”的天下至权意象。


    说白了,这他娘就是大明第五代皇帝的命名大会!


    朱瞻基全程听的一愣一愣的,他走到朱高炽面前,朝着朱高炽伸出手:“爹,你这册子给我看一看。”


    之所以他要看一看,是因为这几个名字里,他只听了一遍,就他娘的记住一个朱祁镇!剩下那八个名字里头,有好几个他都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字。


    比如“朱祁鑚(zuān)”,他怎么听怎么想“朱祁祖安”。


    还有“朱祁鏊(ào)”,他怎么听怎么感觉是“朱翘”。嘿嘿,我就不信了,拿来我看看,到底有多翘。


    册子打开了,朱瞻基有点傻眼了,他不知道朱高炽从哪搞出这么多生僻字来的。


    就比如“锬”字儿,这个字儿本意是长矛的古称,但明代军籍文书多用“枪”或者“矛”,这个“锬”字几乎没人用的。


    再比如“鑚”字儿,这个字朱瞻基记得听人说起过,这就是“钻”的异体字,而在明代官方文书也是普遍用“钻”的写法,因此“鑚”字儿已属于罕见。


    还有“錾”字儿,虽然不生僻,但这个字儿更像是木匠行业的里术语,普通文人很少用,可以算得上是“行业专用字”。


    “爹啊……”朱瞻基看着册子,故意用调侃的语气说道,“您起的这几个名字,怕是礼部那些老学究都得查半天字典吧?”


    朱高炽笑眯眯地捋着胡须:“可不是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可是我特意让解缙从《洪武正韵》里挑的,越生僻越显天家气象。”


    朱瞻基笑了笑,没回答,然后视线停留在“朱祁镇”这三个字身上。


    朱瞻基心里很清楚,就算是张怜儿腹中的孩子是个男孩、起名叫朱祁镇,那这个朱祁镇和历史上那个废物留学生也不是同一个人了,可他就是觉着这个名字有些晦气。


    所以,他绝对不会把这个名字拿来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使用的。


    朱瞻基还没琢磨完呢,朱棣开口了。


    “老大,朱祁镇这个名字,不错……”朱棣摸着下巴,似乎对这个名字很满意,“雄峙四方,威震寰宇,安定山河,嗯……很不错。大孙,你觉得呢?”


    朱瞻基几乎是条件反射一样的回答:“不行不行不行!这个名字不行!”


    朱棣看着朱瞻基这副表情,微微皱眉:“大孙,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一副被踩了尾巴的样子?”又看向朱高炽,“老大,你儿子怎么了?”


    朱高炽一脸遗憾的摇头:“不知道啊……”


    朱瞻基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刚才下意识的反应有些太强烈了,主要是他刚才听见朱棣挺喜欢“朱祁镇”这个名字的,所以有点小小的激动。


    他清了清嗓子:“爷爷,孙儿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太别扭了。”


    “别扭?”朱棣不解,“怎么个别扭法,你说来听听。”


    朱瞻基定了定神,恭敬的回答道:“爷爷,孙儿觉得‘镇’这个字,虽然寓意很好,但用在皇嗣身上,尤其是……未来的皇帝身上,未免太过刚硬。”


    朱棣听着微微点头,朱瞻基心中窃喜,看来有戏!


    “……爷爷,您不妨想一想,‘镇’字,乃是以武力慑服之意,比如‘镇守’、‘镇压’等等。我大明以仁德治天下,皇帝将来要承继的是文治昌明的盛世。所以,孙儿认为,不如取个刚柔并济的字,更加妥帖一些。”


    眼看朱棣捋须沉思,朱高炽见状立即接话:“爹,儿子觉得瞻基刚才说的有点道理,是儿子考虑不周了,这名字啊,确实该讲究些。”


    显然,朱棣还是对“朱祁镇”这个名字念念不忘,不过被朱瞻基和朱高炽这么一说,他也只能放弃这个选择,目光在朱高炽和朱瞻基俩人身上转了一圈。


    “好,大孙确实是想得周到。也罢……嗯,那‘朱祁钧’如何?千钧之重,又不失中和之气。”


    朱瞻基暗暗松了口气,躬身回答道:“爷爷圣明,孙儿觉得这名字极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