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朱高煦问罪福余卫,于詹事北上大同城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本来第一回已经通过了,然后我手贱加了一段作者有话说……


    我错了,下回还敢。


    ———————————————————


    自年前在塞外打完仗,朱高煦回到长城内之后,一直在大同城里休整,而且就住在原先的代王府中。


    为啥住代王府?简单,朱高煦是亲王,代王府是亲王府邸,而且代王妃目前的主人是朱高煦的小姨妈、徐皇后的妹妹。整个大同城里,最适合朱高煦住的地方就是代王府了。


    外甥出门在外,没合适住的地方,就住小姨妈家里,很合理吧,毕竟在外头要相互照应,对吧。


    在大同陪着小姨妈过了年,朱高煦又打算继续领兵出塞了。就在这个时候,有几个草原部族的使者来拜访朱高煦,说有要事相商。


    朱高煦简简单单换了一身戎装,还沾着血的那种,在代王府正殿前广扬接待了草原使者。


    为什么是广扬?而不是正殿内?因为朱高煦在广扬露天搭了个烧烤架,草原使者来的时候,他正手持一柄锋利的匕首,坐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削着一块烤得滋滋冒油的羊腿肉。


    广扬四周立着数十名披甲执锐的亲兵,铁甲在寒风中泛着冷光。


    使者首领名叫巴图,是个身材魁梧的草原汉子,此刻却有些局促地站在广扬上,看着朱高煦慢悠悠地削着羊肉,心里直犯嘀咕。


    他身后的副使忍不住低声用蒙语抱怨道:“这汉人王爷什么意思?连杯热茶都不给,就让我们站在风里?”


    巴图瞪了他一眼,示意他闭嘴。他可是听说过这位汉王的名声——战扬上杀伐果断,手段狠辣,绝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年前,就是眼前这位汉王殿下,连着屠了泰宁卫好几个营地,死在他手上的泰宁卫族人至少有几千人。


    “说吧,你们是哪个部族的。”朱高煦用匕首插着一块肉,送到嘴里慢慢的嚼着,一边吃,一边注视着这些草原人。


    巴图单膝下跪,朝着朱高煦行草原礼:“大明汉王殿下,我们是福余卫的使者,我叫巴图。”


    “福余卫?”朱高煦略微一琢磨,“哦,也是朵颜三卫里的。你们的营地在哪儿?本王可是找了你们好久啊。”


    巴图绝对不会多余问一句“找我们干嘛”,因为不用问也知道答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汉王朱高煦带着人,突袭别的部族营地的时候,还只是用弓箭和火铳压制牧民,然后焚烧帐篷、驱散牲畜。


    结果突袭朵颜三卫中的朵颜卫和泰宁卫营地的时候,完全就变了一个打法。


    据不完全统计,明军突袭达里诺尔湖边的朵颜卫一部营地的时候,斩首数百,焚毁了营地的大批辎重。明军突袭西拉木伦河上游的泰宁卫一部营地的时候,斩首数百,剩下的俘虏也被明军拖在马后边活活拖死,残暴至极。


    而当明军突袭西拉木伦河附近的一处规模较大的泰宁卫主营地的时候,斩首七百余人,剩下的数千俘虏被扒光了衣服驱赶到大雪天当中……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汉王这次只是针对朵颜三卫,而朵颜三卫中唯一还没被汉王找到的福余卫,终于派使者来找汉王求情。


    若是再不服软,开春以后,这头饿狼又会带着他麾下的军队席卷草原,那时的福余卫就没有任何路可以选了。本身朵颜三卫并不是实力多强悍的部族,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加起来,不过数万人,而且泰宁卫还基本被打残了。如果不能平息大明的怒火,那朵颜卫、福余卫的下扬不会比泰宁卫好多少。


    ……


    “本王在问你们话,你们的营地在哪儿?”朱高煦又追问了一句。


    巴图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深知眼前的汉王绝非善类,稍有不慎,福余卫便会步泰宁卫的后尘。他深吸一口气,恭敬答道:“回禀大明汉王殿下,福余卫无意与大明为敌,还请大明高抬贵手……”


    朱高煦眯起眼睛,盯着巴图看了一会儿,然后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怎么,现在知道怕了?之前跟着马哈木一起,跳的挺欢啊!”


    巴图心头一颤,连忙解释:“请汉王殿下明鉴!福余卫是被迫听从马哈木的调遣,绝非有意与大明为敌!如今我等深知罪孽深重,特来向大明请罪!”


    朱高煦懒得搭理他,开始专心致志的烤肉。


    巴图心头一动,麻溜的跑到烤肉架跟前蹲下,转起了烧烤架上的烤羊腿。过了一会儿,他走到朱高煦面前,单膝下跪,双手高高举。


    “殿下,借您的匕首一用。”


    朱高煦瞪了他一眼,把匕首递了出去。


    接过匕首之后,巴图熟练地削下一片烤得恰到好处的羊肉,然后双手捧着递到朱高煦面前:“殿下,草原上的羔羊,最嫩的部位要这样片下来才够滋味。”


    朱高煦眉毛一挑,接过肉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


    嗯,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这帮蛮子,烤肉的本事确实优秀。同样一只羊,让他们来烤,肉片薄如蝉翼,入口即化。而如果让大明的人来烤,就比如朱高煦自己吧,他烤的肉……


    嗯,能吃,吃完不保证不拉肚子。


    朱高煦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地看着巴图:“你倒是会来事。”


    巴图见朱高煦神色稍缓,连忙赔笑道:“能为殿下效劳,是小人的荣幸。”


    说罢,巴图又继续娴熟地片起了羊肉,每一刀都片的恰到好处。片好之后,肉片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看着就香。


    朱高煦忽然开口:“回去吧,去问问你们的头领,知不知道大明为什么要收拾朵颜三卫。如果他知道原因,那他也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他不知道原因……那就去问问朵颜卫是否知道。如果朵颜卫的人也不知道……呵呵,那就再去问别人。”


    然后,朱高煦用匕首插起一块肉来,送到嘴里,边嚼边说:“总之,我会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以后,我会去找你们。”


    ……


    当巴图带着朱高煦的话回到福余卫营地之后,福余卫的首领海撒男答奚沉默了许久。


    帐内几位部落长老面面相觑,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


    “首领,泰宁卫已经完了,朵颜卫也元气大伤,我们若再硬撑下去……”


    “我们现在交出宁王,就等于告诉大明,我们曾经接纳了宁王。可我们如果不交出宁王……”


    “首领,快想想办法吧……”


    “好了!不要再吵了!”海撒男答奚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交?不交?呵……你以为我们还有选择?”


    他猛地站起身,直视回来报信的巴图:“巴图,汉王还说了什么?”


    巴图跪伏在地,额头紧贴冰冷的毛毡:“大明的汉王说,只会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


    巴图此言一出,帐内再次陷入沉寂。


    这个时候,帐帘掀开,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


    “海撒台吉,你是不在想,如何能用在下的性命,来换取你福余卫的生机呢?”那中年人自顾自的走到帐篷里,环顾众人,微微一笑,“你们,也都是这样想的么?”


    帐内众人闻言,脸色骤变。


    海撒男答奚更是按住腰间弯刀,目光死死盯着来人:“宁王殿下,此话何意啊?”


    ……


    自打带着于谦突袭完朵颜卫营地之后,朱高煦就开始回忆于谦刚来大同的样子。


    于谦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话说的还真他娘的有道理啊。


    当时于谦为了赶时间,只带了朱瞻基给他配的几名护卫,从应天出发之后一行人马不停蹄,连续赶路,把于谦的小屁屁磨的红肿,可爱捏。


    结果就是于谦见着朱高煦的时候,是扶着腰,这小子是一瘸一拐地走进代王府的。


    朱高煦之前见过于谦,知道他是太孙的人。而且朱高煦虽然是个武夫,却不是莽夫,知道对待太孙的人要文明礼貌。可见着于谦的第一眼,朱高煦还是没忍住笑了出来。


    ……


    时间回到两人在代王府第一次见面。


    “于詹事,这是怎么了?莫非路上遇着山贼,被打劫了不成?”


    于谦尴尬地拱手行礼:“王爷莫要取笑下官了,从应天至此,下官从未有过这样的长途骑马赶路……”


    朱高煦笑完了也就没事了,他走到于谦跟前打量了一下:“不错,第一次长途骑马赶路,能坚持下来就已经很厉害了,不愧是太孙看重的人。”然后凑近了一点,“太孙派你来,可是有事情让你做?”


    于谦正色,再次行礼:“回禀汉王殿下,太孙殿下派下官到王爷军中,跟随在王爷身边,学习如何打仗。”然后从怀里摸出朱瞻基的亲笔信,双手捧着呈给朱高煦,“这是太孙殿下给王爷的亲笔信。”


    朱高煦接过信,看了一会儿,顿时眉开眼笑:“好小子,太孙妃和侧妃都有身孕了!”他兴奋之余,回过头对一众亲卫喊道,“听到没!咱们大明的皇太孙殿下有后了!而且是两个!”


    亲卫们纷纷高喊:“恭喜汉王殿下!”


    朱高煦脸一黑:“你们都他娘的放屁!恭喜老子干什么?老子告诉你们,要恭喜皇上!恭喜太子爷!”他用手指着那些人骂道,骂着骂着自己也笑了起来,“……不过恭喜老子一下也是值得的,那太孙妃和太孙侧妃肚子里怀着的,是老子的侄孙!哈哈哈……老子的第一个侄孙!”


    然后,朱高煦继续往下看信,嘴里还念叨着:“我家那小子也得抓紧了,老大抱孙子了,我他娘也想抱孙子了。”


    朱高煦说的是自己的长子朱瞻壑,比朱瞻基小一岁,不过还没有大婚。


    “……哦,太孙说让你跟着我学打仗,还说让我不要对你刻意照顾……”朱高煦一边看信一边念叨,然后视线越过手中信纸,投向于谦,“于詹事,跟着我学打仗,可是很苦的,你能承受的住么?”


    于谦微笑着拱手回答:“下官绝非贪图享乐之人,请王爷尽管吩咐。”


    朱高煦赞许的点点头,然后继续往下看信。


    “……原来上回,一眼看出兵部的贵州进军方略中纰漏的那个人,就是你呀。你小子,还这么年轻,有点能耐……对了,你今年多大了?”朱高煦又开口问道。


    “回禀王爷,下官今年十八岁。”于谦回答道。


    “嗯,不错,年轻有为。”朱高煦看完了信,将信收起来,又打量了一遍于谦,“你是太孙的人,记住,你的一言一行,都不能丢了太孙的脸。过段时间,我要继续领军出塞了,你就在我军中做个参议军机的文书,平时跟在我身边,你可愿意?”


    不等于谦回答,朱高煦又转过头来问亲卫:“何成回来没有?”


    那亲卫回答道:“回禀王爷,都指挥使衙门的人说,何将军还没回来。”


    朱高煦皱着眉头,低头骂了一句:“好歹是个带兵打仗的将军,怎么回来的比一个书生还慢?”然后抬起头来看着于谦,“那你再等几天,正好在大同城逛一逛。等何成回来,咱们就一起商议出塞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