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出征之前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这也是自永乐十二年后,朱棣第三次亲征草原,比原本历史上的第三次亲征提前了许多年。
这次亲征是去年就定下的,所以兵部、户部已经做了半年的准备。
照例,有文臣站出来劝谏暂缓出兵,但朱棣以“边患不除,终为国害”为由驳回。
这次出兵,刚从贵州返回应天的英国公张辅统领中军,安远侯柳升为左副将军,武安侯郑亨为右副将军,征调京营精锐五十万,新任兵部尚书金忠、内阁杨荣、杨溥、金幼孜、胡广随行。
太孙朱瞻基率天策卫随军出征,太子朱高炽留守应天监国,全权处理一切政务。
此时,汉王朱高煦尚在北疆,已经结束了年后又一次的出塞巡边,顺手又收拾了几个朵颜三卫的营地,极大程度的削弱了朵颜三卫的实力。同时,勘测绘制好了最新的地形图,为朱棣亲征做好准备。
……
“咱们这次四月初出兵,五月抵达北京,六月出居庸关,找马哈木主力决战。”巡视完三大营之后,朱棣返回军中大帐,边走边说着自己的安排,“如果马哈木躲着咱们,咱们就荡漠南,见人就打,逼着马哈木现身。”
回到大帐里,朱棣看着身后跟随的朱瞻基、张辅等人,琢磨片刻,然后看着朱瞻基:“你的天策卫就跟随中军一起行动,别以为朕不知道你这个猴崽子想干嘛,没朕的命令,天策卫不许离开中军。”
被看破了心思的朱瞻基讪讪一笑。
朱棣哼了一声:“怎么,想学你二叔,带着轻骑去当先锋?”
汉王殿下打仗的风格那是人人皆知的,拎着刀带头冲锋那是常有的事儿,朱棣几番劝阻,朱高煦仍然我行我素,还说什么“儿子这么打仗已经十几年了,不让儿子冲锋,儿子就不会打仗了。”
帐内众将听到朱棣打趣,都低笑起来。
朱瞻基连忙拱手:“孙儿不敢,只是想着若能立些战功……”
“你要那么多战功干嘛呀?怎么,还想回头自己给自己奖赏?然后封自己个大将军?朕告诉你,少干那没谱的事儿。”朱棣摆摆手打断了朱瞻基的话,似笑非笑的盯着自己的大孙,“你就给朕老老实实待在中军,多跟英国公学学用兵之道。英国公的本事,可远比你想象的要大的多!”
张辅见状,连忙打圆扬:“太孙殿下勇武过人,臣定当尽心辅佐,保殿下周全。”
朱棣瞥了一眼张辅:“呦,替自己女婿说话呢?”然后低声笑了一会儿,在帅案后坐下,看着众人,“马哈木这个王八蛋,狡猾得很。去年郑亨就吃了他的亏,这次咱们就彻底把这个钉子给拔了。马上要迁都了,朕不想家门口有头狼一直盯着,搅的朕连觉都睡不好。”
说完这些话,朱棣又琢磨了会儿,看向朱瞻基:“咱们十月之前不一定能回来,你可能见不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
已经怀孕的太孙妃张怜儿和太孙侧妃孙婉茹的预产期都是十月份,而按照这次北征的时间安排,大军可能要十月初才能返回北京,到了应天起码已经十月底了。
“所以……”朱棣琢磨片刻,“告诉你爹,把重华宫的事儿写在折子里,每十天就往漠北送一次,省的你在军中惦记。还有,出发前,你多陪陪你那两个怀孕了媳妇,让她们安心养胎,回头孩子生下来,第一时间写信告诉我一声。”
朱瞻基笑着回应:“孙儿记住了。”
朱棣沉默片刻,站起来走到朱瞻基跟前,凑近了:“你剩下那两个侧妃……也得抓紧,尤其是英国公家那姑娘。张辅这老小子,打仗是把好手,生女儿也是个顶个的俊俏。你小子可别辜负了爷爷的一番心意……”
朱棣之前对朱瞻基说过,他的第一个儿子一定得是太孙妃张怜儿肚子里生出来的。可是后来,朱棣一门心思就想着赶紧退休抱曾孙,也允许朱瞻基的那几个侧妃大婚后同时进宫,算是默许朱瞻基可以不拘常例,广衍皇嗣。
帐内众将闻言,都憋着笑低头。
朱棣说着突然伸手弹了下孙子的脑门,笑骂道:“你小子别装傻,朕听说你最近总往兵部跑,是不是打着请教军务的幌子躲媳妇?你躲什么呀?是不是心有余而……”
朱瞻基耳根通红,帐中老将们终于憋不住哄笑起来。连背过身去的张辅肩膀都在抖动,毕竟朱棣说朱瞻基“躲媳妇”,他小女儿、太孙侧妃张莹也是被躲的媳妇之一。
“爷爷!”朱瞻基急了,按道理在这里他得喊朱棣“皇上”,可朱棣这为老不尊的当众逗孙子,他也是一时着急,甚至想去捂朱棣的嘴……
知道这爷孙感情好,可众人没想到这爷孙感情好到这个程度。
别看朱棣一把年纪了,身手矫捷的很,灵活地闪身躲到张辅背后,探出头继续调侃:“英国公啊,你也评评理,当年朕像太孙这么大时,你爹跟着朕夜袭北元大营,第二天,不管是你爹,还是朕,那照样生龙活虎……”
朱棣对张辅说的“你爹”,就是被朱棣称赞为“靖难功当第一”的故荣国公张玉,当年为了救朱棣,战死在东昌之战。
"皇上!"张辅突然转身,红着脸拱手,“臣请即刻去检阅火器营!”说罢逃也似地冲出大帐,身后传来朱棣爽朗的大笑和众人“英国公慢走”的起哄声。
朱棣笑着走到朱瞻基身边,搭着朱瞻基的肩膀,看着张辅远去的背影,看向众人:“你们先出去吧,朕跟太孙有话说。”
……
晚上,东宫和重华宫的女眷们坐在一起,照例给朱瞻基准备出征的战袍。
说是战袍,其实就是铠甲里穿的衣服,明军将领出征前,都是家里女眷被准备的战袍,不是说朝廷出不起钱,而是说家人准备的战袍,那是一份心意。这就不是钱不钱的事儿。
前年朱瞻基跟着朱棣北征的时候,战袍是太子妃亲自准备的。这回可不一样了,太子妃带着四个儿媳妇给朱瞻基准备战袍。
太孙妃张怜儿和侧妃孙婉茹因有孕在身,只做些轻省的活计。侧妃张莹和胡善祥则负责裁剪缝制,动作娴熟。
太子妃张氏坐在首位,含笑看着眼前忙碌的四个儿媳,时不时出言指导。
“战袍多缝一层棉里,漠北风沙可大呢。”
“不过太孙最爱穿轻便的衣裳,若是做得太厚,怕是要嫌笨重了。”
“袖子宽松一些,他不喜欢袖子太紧的。再说,他那铠甲回头还得带护臂呢,袖子太松了,显得臃肿。”
女眷们正忙活着,朱瞻基也回来了,瞧见太子妃和嘉兴那丫头坐在那儿,自己的四个媳妇在忙活。
“大妞啊,怎么大哥要出征,你不给大哥绣战袍啊?”朱瞻基走到嘉兴跟前,在嘉兴头上摸了一把。
嘉兴翻了个白眼:“从来都是娘子给夫君绣战袍,我凭什么给你绣?还有,前年我给你绣了个老鹰,你跟我说那鸭子绣的真好看,我还没跟你算账!”
“哦,只给夫君绣。”朱瞻基点点头,瞥了一眼太子妃的反应,然后在旁边坐下来歪着脑袋开始思考,“于谦那小子,去二叔那有一段时间了吧……”
嘉兴一听“于谦”二字,小脸顿时涨得通红,慌乱地抬头看了眼太子妃,见与太子妃正专注地指导嫂子们绣花,这才松了口气,然后怒视朱瞻基:“你别胡说八道!”
朱瞻基笑眯眯的,也不回应,只是看着眼前这一幕。
人生啊,有娘在,有妹妹在,有媳妇在,有媳妇在,有媳妇在,有媳妇在……嗯,毕竟四个媳妇,得说四回。
对了,我爹呢?
朱瞻基这才反应过来,他来东宫没见着朱高炽。
“娘,怎么没见着我爹?”朱瞻基开口问道。
“嗨,每回你爷爷出去打仗,你爹就像住在兵部衙门里了。我跟他说,直接把那些大臣们叫到东宫来不就行了么,东宫也有书房,也能议事儿。”太子妃关注着儿媳妇们的针线活,头也不抬的回答道,“结果你爹说,公事儿就是公事儿,公事儿不能放到家里来做。这大冷天的,他非得顶着风冒着雪的去兵部开会,我是管不住他了。”
朱瞻基一琢磨,也对,他前世当老师那会儿,回家加班,也没少被家里人说道,说什么回家了就有个回家的样子,都回家了,还抱着电脑写教案,也不说给家里扫扫地、洗洗碗、擦擦玻璃之类的。
“行了,怜儿、婉茹,你俩留下。善祥,莹儿,你俩……”太子妃停顿片刻,压低声音,“你俩今天该谁了?”
按照重华宫值日表,今儿该张莹了,她马上放下手里针线活,兴奋的举起了手:“我!我!我!”
“嗯,那行,善祥,你也留下。”太子妃看了一眼外头,“天也不早了,莹儿,你和太孙先回重华宫吧。”然后看了一眼嘉兴,“你跟我一起,帮着你的三位嫂子,赶紧把你大哥的战袍拾掇好了,别耽误了时辰。早点拾掇完,也好早点让你嫂子们回去休息。”
朱瞻基一怔:“娘,我才刚坐下!”
“哼,你就不该来。”太子妃白了朱瞻基一眼,“赶紧回去,该干嘛就干嘛,我们女人家针线活,你还要监督着我们干完么?”
张莹站起来,蹦蹦跳跳跑到朱瞻基身边,拉着朱瞻基的胳膊:“那我们就先回去啦!”然后不顾朱瞻基反抗,拉着他的胳膊就往外走。
小丫头别看身板小,力气可真大。朱瞻基被拽起来,然后让张莹拖着往门口走了好几步。
“等会儿,我找我爹还有事……”朱瞻基一边挣扎一边说,可他也不敢用力,怕弄伤了张莹,就这么且说且被拽着走。
“有什么事儿明儿再说,反正你又不是明天就出征。”太子妃已经坐到张怜儿旁边拿起针线开始忙活了。
朱瞻基就这么被张莹一路拉着走出东宫,小丫头还念叨着什么“赶紧吧春宵一刻值千金”之类的。
重华宫四妃里,张莹是反差最大的那个,看起来就是个文文静静的小萝莉,可真要勇猛起来,朱瞻基也招架不住。
这丫头给朱瞻基的感觉,就好像现代社会里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学生,戴着眼镜,头发也是那种学生款式的,脸上没有一点化妆的痕迹,纯纯的就是年轻的胶原蛋白,说话也温温柔柔的。
怎么说呢?就是面对这样的一个小女生,你就想赶紧把她送回学校读书去,哪会有、又哪敢有什么歪心思呢?
结果呢,侍寝的时候,这丫头是第一个主动亲朱瞻基的。
与白天相比,一到了晚上,这丫头就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像一头狼,朱瞻基反而像一只羊。
回到重华宫,朱瞻基被一把推进寝殿,然后张莹跟着进来,兴冲冲的关上了门。
眼看要出征了,这丫头今儿是要战的酣畅淋漓啊。
朱瞻基咽了口唾沫,心中暗道,将门虎女,吾命休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