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汉王出征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明明皇上离京之前还专门召见过他,对他说你已经养伤很久了,等朕北征回来,你就继续替朕掌管锦衣卫。
怎么皇上前脚走了两个月,后脚就有人对自己动手了?
……
与此同时,东宫书房内,朱高炽也正式对朱高燧交底儿了。
“这是爹的意思,他之前就跟我说了,还不许我告诉别人。”朱高炽笑呵呵的坐在那里,不紧不慢的对朱高燧解释道,“爹曾经问过我,要不要把纪纲留给我;我估计,他也问过太孙。”
“那你和大侄子是怎么回答的?”朱高燧追问。
朱高炽又低声笑了一会儿,没直接回答,而是给了朱高燧一个眼神,让他自己领悟。
朱高燧一拍脑门:“我明白了,你和大侄子都看不上纪纲,所以爹就打算在自己退位之前,把纪纲给收拾了!”
朱高燧反应不算慢,事实也确实如此。纪纲这条狗,咬人咬得太狠了,这些年替皇上办了不少脏事,得罪的人也太多了。朱棣既然打算退位了,那肯定要问问朱高炽,想不想继续留着这条狗。
但凡朱高炽说他还想留着纪纲继续用,那纪纲就能稳稳的活到朱高炽登基。
如果朱瞻基也想继续留用纪纲,那纪纲还能混个三朝元老当当。
不过,看现在的样子,朱高炽和朱瞻基都瞧不上纪纲这条狗啊。
想明白了这一点的朱高燧也是心头一震:“咱爹……早就想动他了?”
朱高炽放下茶盏,低声道:“老三,爹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么?他老人家能容忍纪纲嚣张这么多年,不是因为他糊涂,而是因为纪纲还有用。毕竟,呵呵……”朱高炽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来回走,边走边说,“……毕竟,脏事总得有人干。 可如今爹打算退位了,朝堂需要稳定,纪纲这样的酷吏,留着只会让百官寒心,甚至可能成为祸乱的根源。”
朱高燧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听说爹在离京之前,还安抚纪纲,就是让他放松警惕,实际上早就安排好了后手?”
朱高炽点头:“不错。爹临走前特意召见纪纲,就是为了让他以为圣眷仍在,免得他狗急跳墙。而咱们兄弟俩,再加上锦衣卫的刘勉、内官监,都是爹安排好的棋子,就等着时机成熟,一举拿下纪纲。”
他走到朱高燧面前,笑呵呵的看着自己的三弟:“还记得大哥当时怎么跟你说的?纪纲再能咬人,终究只是一条狗。而狗……终究是要看主人脸色的。”
……
北疆。
朱瞻基的天策卫有五位千户。
大体的分一下,张軏、徐亨和谭忠,父辈均为朱棣靖难旧部,代表传统勋贵势力。
李贤算新兴勋贵之后,族根基较浅,依附皇权。
而吴克忠就比较特殊了。他的父亲恭顺伯吴允诚,原名把都帖木儿,原来是河西的蒙古大族,居住在塔滩一带,起先出仕元朝,洪武二十三年开始依附于明朝,被洪武爷安排居住在凉州的水草便利之地。永乐三年,把都帖木儿率部众正式归附明朝,朱棣赐名吴允诚,命其居于凉州。
永乐七年,凉州土鞑军队中就发生了叛乱,吴允诚和吴克忠父子此刻正在跟随朱棣参加第一次北征,留守凉州的吴氏家族调集所部人马,在红崖山地区击败了叛军。
永乐十二年,凉州土鞑再度叛乱,此时朱棣刚结束第二次北征,随朱棣一同出征吴允诚和吴克忠返回凉州,再度平叛。
凉州土鞑前后两次叛乱,都赶在朱棣亲征的时候,背后没有鞑靼和瓦剌的撺掇,谁信啊。
所以这次朱棣再次北征,特意将吴允诚留在凉州,防止凉州土鞑再度作乱,因此随军的只有已经身为天策卫千户的吴克忠了。
朱瞻基第一次听说吴克忠这个名字的时候,总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
这次天策卫跟随朱棣北征,驻扎在中军大营附近。身为天策卫这支军队的最高指挥者,朱瞻基也住在了天策卫的军营里。朱棣拗不过他,但还是在自己的大帐里给朱瞻基留了床位。
而大军安营扎寨的当晚,朱瞻基就在自己的大帐里召见了吴克忠。
……
朱瞻基的大帐,分居住区和办公区两个部分,两个区域之间用一张挂在木架子上的地图隔开。
所谓的办公区,摆着几张垫子,没有区分主位和次席,就是围成一个圈铺在了地上,就差中间垒个篝火了。
“别客气,坐。”朱瞻基指着正在行礼的吴克忠,然后示意他在旁边坐下。
吴克忠犹豫片刻后,走到朱瞻基旁边,规规矩矩坐了下来,还不忘整理了一下衣甲。
“我一直想问你个事儿。”朱瞻基丝毫没有太孙的架子,揽着吴克忠的肩膀,“我第一次听说你的名字,就想问你个问题,你是不是有个弟弟叫吴克勤,还是吴克群来着?”
天地良心,朱瞻基就是随口一问,因为他前几天才想起来为什么听到吴克忠的名字觉得有点耳熟了,他的前世有一位著名男歌手,就叫吴克群还是吴克勤来着,朱瞻基一时也想不起来了,毕竟在大明十几年了,前世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他就是觉得听到吴克忠的名字后居觉得耳熟。
这名字多像啊,就差一个字儿。
对了,歌手还唱过一首歌:我知道对与什么不对,我知道将军说的话不一定对……
朱瞻基本来就是随口一问,可吴克忠表情严肃:“殿下竟如此关心末将家中情况,末将甚是感激!”
朱瞻基傻眼了:“啊?”
吴克忠一本正经的回答:“我是家中长子,下边有两个弟弟。二弟吴管者,一直住在凉州,凉州土鞑第一次叛乱的时候,就是二弟带人平叛的。三弟吴克勤,有幸跟随皇上两次亲征,现在就在三千营!”
(吴克勤:原名王也儿克台,吴克忠之弟,吴允诚之子。不过他的“吴克勤”的名字是后来留学生皇帝赐的,包括吴克忠的名字也是永乐十六年才被赐予的,兄弟二人名字书中做文学化修改,后不再详述)
朱瞻基听着吴克忠的回答,愣了许久才哈哈大笑起来:“好!好!你们吴家一门忠烈,都是朝廷的栋梁!”
吴克忠见太孙如此亲切,原本紧绷的神情也放松了些,但仍保持着恭敬:“殿下过誉了,吴家世代受皇恩,自当效死以报。”
朱瞻基点点头,忽然话锋一转:“吴千户啊,皇上之前安排过我一件事,我想让你去办。”
他压低声音,继续说道:“汉王马上要去找马哈木的麻烦了,皇上允许他在全军挑选精锐随行。咱们天策中有两千骑兵,本身就是精锐……”
吴克忠直性子,马上插话:“可是要末将监视汉王?”
朱瞻基一怔,随即一笑:“你想多了,二叔忠于皇上,干嘛监视他呀?你就是久在军中,很多事不太了解。过几天,你带着咱们天策卫中的骑兵跟着汉王一起出发,听从汉王号令,这是其一。至于其二嘛……”
朱瞻基停顿片刻,继续压低声音:“二叔打起仗来不管不顾,皇上怕他吃亏。之前二叔巡边的时候,差点被蛮子暗算,是他的亲卫队长救了他的命。皇上听说这件事儿以后,担惊受怕,好几天睡不着觉。所以,你带的人可以听从二叔号令,你却要跟在二叔身边,不许他身先士卒。”
“殿下,这……”吴克忠有点不太理解。
朱瞻基抬手,示意吴克忠听自己把话说完。
“这是我向皇上提议的。二叔身边的亲卫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只听他的命令,根本管不住他。咱们大明还没到需要亲王拎着刀子去跟人拼命的地步,所以我向皇上提议,天策卫骑兵跟随汉王一起出动,你带着你的亲卫,片刻不离汉王身边,时刻盯着他。他要是敢带头冲锋,你就拿皇上来压他。”
吴克忠一脸为难:“汉王殿下骁勇,带头冲锋更是习以为常了,末将不过一个千户,如何管得住他不去冲锋的……”
话没说完,朱瞻基掏出一个东西拍在吴克忠手上。
吴克忠定睛一看,是一枚金牌。
“这是皇上赐给你的,到时候汉王不听话,你就拿金牌压他。”朱瞻基语重心长,“记住,平时你该干嘛干嘛,不要让汉王觉得皇上和我派你去,是不信任他。但是汉王但凡动了带头冲锋的念头,你哪怕把他绑了,我也不怪罪你。”
“绑汉王?”吴克忠愣住了,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殿下,您还真看得起末将……”
朱瞻基哈哈大笑,拍了拍吴克忠的肩膀:“放心,二叔虽然性子急,但不是不讲理的人。你只要把皇上搬出来,他绝不会为难你。再说了,在你们出发前,我会和二叔说明白的。”
吴克忠低头看着手中的金牌,深吸一口气,郑重抱拳道:“末将遵命!定不负皇上和殿下所托!”
朱瞻基满意地点点头,又补充道:“还有一点,你毕竟比汉王更熟悉草原地形,必要的时候,你要给汉王提建议。”
吴克忠郑重道:“末将明白了!”
朱瞻基沉吟片刻,似笑非笑地问道:“还有个事儿,你三弟吴克勤……会唱歌吗?”
……
第二天,汉王朱高煦的营帐内。
“什么?让吴克忠那小子盯着我?”朱高煦瞪大眼睛,一脸不爽的看着朱瞻基,“太孙啊,你二叔我打了半辈子仗了,还需要人看着?你把你的天策卫骑兵给我就行了,吴克忠那小子你自己留着,我不要!”
朱瞻基笑嘻嘻地凑过去,给朱高煦倒了杯茶:“二叔,这可是爷爷的意思。爷爷听说您上次巡边的时候,差点出了意外……”
朱高煦眼睛一瞪:“操!哪个王八蛋跟老爷子告的密!”然后悻悻的坐下来,嘴里碎碎念,“我他娘的又没死,也没缺胳膊短腿儿的,干嘛把这事儿捅到老爷子那儿?还得让老爷子担心……”
“二叔!二叔!稍安勿躁!”朱瞻基笑着安抚道,“二叔啊,您听侄儿跟您好好说道说道。您现在是大明的亲王,不是当年的先锋将军了。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朝廷的脸往哪搁?”
朱高煦脖子一梗就要往起站:“那我不当这王爷不就行了!正好,大侄子…… 哦不,太孙殿下,二叔跟您求个情,你跟皇上去说道说道,把二叔这个汉王给撤了,让二叔当个前锋将军就成了!”
朱瞻基哭笑不得,连忙按住朱高煦的肩膀:“二叔!我的好二叔!你这不胡闹嘛!”
眼看朱高煦还是一脸不服气继续嚷嚷,朱瞻基脸一黑,声音也变得严厉起来:“汉王爷!”
这一嗓子吼出来的架势,像极了朱棣,给朱高煦一下子吼住了,坐在那里愣了一会儿。
不过朱高煦随后反应过来了,又要往起站:“小子,我又不是你爹,你管你爹就算了,管我干什么?”
朱瞻基只能继续赔着笑脸:“我的好二叔啊,你就别让爷爷为你担惊受怕了行不行!”
朱高煦还是不服气,不过声音也小了许多,毕竟现在大明隐约已经有了朱瞻基当家的趋势了,这小子身上那股威严劲儿也不自觉的散发出来了。
“……我打了一辈子仗,不让我冲锋,那他娘的不就是让太监逛窑子嘛……”
朱瞻基只能拿出杀手锏来:“二叔,我可提前告诉你了,爷爷给了吴克忠一块金牌,允许他在必要的时候绑了你……”
“绑了我?他敢!”朱高煦又想往起站,可朱瞻基手劲儿越来越大,硬是再度把他按在椅子上。
朱瞻基嘿嘿一笑:“二叔,他真敢,这是皇上的圣旨。得罪您和得罪皇上之间,他得选一个,您猜猜他选哪个?”
“我……”朱高煦下意识开口,话说一半儿咽回去。他不是没脑子,朱瞻基刚才说的话很有道理,吴克忠那小子奉旨盯着自己,不让自己冲锋,手里还有皇上赐的金牌,他娘的,那小子说不定真敢绑了老子。
“他娘的……老子打仗不冲锋,那还叫打仗吗……”朱高煦小声嘟囔着,“老爷子这是要憋死我啊!”
两天后,朱高煦正式率军出发,吴克忠就他娘像个狗皮膏药似的,时刻贴身不离朱高煦半步。
朱高煦骑在马背上,没好气的瞥了一眼吴克忠。
“小子,你爹是凉州的吴允诚?”
吴克忠恭敬答道:“回汉王殿下,正是家父。”
朱高煦点点头:“你爹是个好样的!当年在凉州平叛,打得漂亮!你小子这次跟着我去打马哈木,可别给你爹丢脸!”
吴克忠挺直腰板:“末将定当竭尽全力!”
然后朱高煦压低声音:“听说皇上让你盯着我,不让我冲锋,必要的时候,还让你绑了我,可有此事?”
吴克忠犹豫片刻:“汉王殿下,末将不知道您在说什么……”
朱高煦无语的翻个白眼:“你他娘的少扯淡!”然后马鞭一指,“那你告诉老子,你马鞍旁边挂的那绳子是干嘛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