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山东税案(三)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唐赛儿检查了一下周新背上的刀伤,说是恢复的挺不错的,然后熟练的把草药碾碎,敷在周新的背上,给周新重新包扎好。
“大妹子,你还懂得医术?”周新很好奇,毕竟唐赛儿不过二十多岁的样子,看着就像一个普通的农妇。
“俺爹是郎中,从小俺就跟着学。”唐赛儿咧嘴一笑,指着正在旁边忙活的林老三,“俺这当家的,几年前去给朝廷的王爷盖房子,被石头砸断了腿,就是俺给治好的。”
周新眼睛微微眯起:“给王爷盖房子?哪个王爷?”
山东一地,现在只有兖州的鲁王,前几年还有青州的汉王。
至于说这盖房子,那就简单了。
亲王、郡王等宗室的府邸,那属于“官建工程”,通常由朝廷拨款,工部统筹,地方官府负责具体实施。
征发民夫去修筑府邸,那属于徭役的一部分,地方官府也需要上报中央。
关键点来了。
亲王、郡王营造府邸,都是需要礼部审核的,因为礼部会参与制定亲王府的建筑规格、礼仪制度等。若亲王或者郡王申请扩建或修缮府邸,也需要先经礼部审核是否“逾制”。
通俗而言,礼部主要管“该不该建”。
周新在调任都察院之前,担任礼科给事中,礼部的所有批复文书,都是需要经过他的审核的。
征发民夫服徭役,这事儿不归当时的礼科给事中周新管。可如果山东的王爷要营建/修缮府邸,礼部一定会有批复文书经周新的手啊。
周新完全不记得前几年山东的王爷有过营建府邸的事情。
有问题,绝对有问题。
“大妹子,老哥问你个事儿。”周新做出一副很好奇的表情来,“给王爷盖房子这事儿……是哪个王爷?是鲁王,还是汉王?”
林老三正往灶里添柴火,插了一句:“就是兖州府里的鲁王爷。”
周新一琢磨,鲁王朱肇煇?那这盖房子的事儿又是怎么一回事?
周新想了想,便继续开口询问:“那给鲁王爷盖房子,是怎么一个情况?是去了给他修缮王府么?”
“呃……这个俺还真不知道。”林老三放下手里的柴火,挠挠头,“反正就是官府派人来跟村里人说的,要给兖州府的鲁王爷盖房子,不过不是兖州里的王府,而是在嵫阳山底下,盖了个新园子。”
周新低声冷笑,他在礼科给事中任上时,可是从未见过鲁王府请建别院的奏疏。
“对了,先生是哪里人,怎么受了这么重的伤,还掉到水里了?可是遇着劫匪了?”唐赛儿看似无心的问了一句,眼睛却一直盯着周新的反应。
周新呵呵笑了几声:“妹子,你看我像是做什么的。”
唐赛儿咬着嘴唇,略微思索:“像生意人,走南闯北的那种。”
“生意人?嗯……”周新略微点头,“怎么看出来的?”
“你说话的口音,肯定不是俺们这一片的。你长的又黑,也不像是当官的。能走南闯北,又不是当官的,那肯定是做生意的呗。”唐赛儿大大咧咧的说道。
周新顿时哈哈大笑。
林老三站起身来,不好意思的冲着周新点点头,然后盯着唐赛儿:“婆姨,你咋能说人家先生黑呢?”
周新摆摆手,一边笑一边说:“无妨,无妨,我天生长的就黑,从小到大被人说黑,早就习惯了。”
唐赛儿也跟着一起笑了一阵子,继续问道:“那先生就是做生意的咯?”
周新想了想,点了点头:“嗯,算是吧。”
三个人继续闲聊,聊着聊着,听到有人在门外喊:“老三!老三!快出来!”
林老三朝着窗户外看了一眼。
唐赛儿脸色似乎有些难看:“又来找你,当家的,你今年服徭役早就超期了,要是还让你去,咱家里怎么办?”
周新静静听着,没说话,心里却开始琢磨。
这朝廷明文,正役(均徭)每丁每年不超过30日。若超期服役,官府需按日补偿工钱。而且,不得影响农时,且需“量民力而役”。
看唐赛儿这脸色,怕是不光是超期了,补偿工钱也不见得有吧。
林老三安抚了一下唐赛儿,便推开门走到院子里。
那个来找他的人说话声音不算大,可屋子的窗户开着,周新也听见了那人和林老三的对话。
“听说了没,朝廷把县里的老爷抓走了!”
周新透过窗户看了一眼,来找林老三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人。
林老三显然是有点吃惊:“真的?什么时候的事儿?”
“大概十几天前,从京里来了好多人,冲到县衙里,把知县老爷、县丞,还有主簿,全给抓走了!”那瘦弱的中年人看起来很着急,“朝廷派了个王爷,昨个刚到县里,听说是查征收赋税的事儿,附近好几个村的人都进城了,看看能不能把咱们交的税要回来!”
林老三不太理解:“县老爷都被抓了?钱还能要回来?怎么还能要回来呢?”
显然,在林老三看来,县老爷被抓了这事儿他可以理解,毕竟当官的就没一个好东西。
可这给官府交的钱,怎么还能要回来呢?这不是胡说八道么?
“嗨!你是不知道!”那瘦弱的中年人一拍大腿,“县里贴出告示了,还派人挨个村子通知,说是去年旱灾,朝廷免了咱们县的税赋,可县衙里的人不仅照常征收税赋,比起往年来,还多征收了三成!”
唐赛儿突然站起身,快步走到窗前,对着院子里喊道:“当家的,那咱们交的钱粮,是不是也能要回来?”
林老三看了一眼唐赛儿,又看了一眼那个瘦弱的中年人:“对啊,官府是不是说这钱粮都能退回来?”
“管他能不能呢,先去县里头看看!”那瘦弱的中年人说完就要走,“我就是来跟你说一声,我现在也要去县里头了!”
林老三一愣神功夫,那中年人已经跑到院门口了,眼看就要出去了,仍然不忘回头又喊了一声:“老三,你抓紧嗷!万一去晚了没有了呢!”
周新在屋子里听完了他们的对话, 他知道肯定是送到应天的折子起作用了。
根据他之前的调查,去年遭灾的府县,朝廷明明已经免了遭灾十二县的赋税了,可包括峄县在内,有七个县仍然继续征收赋税——这还只是他已经查出来的。
那没查出来的呢?
周新还在琢磨的功夫,林老三已经回到屋子里了。
“婆姨,我马上去县里,看看咱们交的那些钱粮能不能要回来!就算是不能,也得让官府给个说法,起码抵了咱们明年要交的!”林老三一边儿说,一边儿已经开始收拾包裹行囊了。
唐赛儿也很是疑惑:“当家的,你说这朝廷,咋突然就管起这事儿来了?”她一边帮林老三收拾包袱,一边小声嘀咕,“往常不是都说过么,这当官儿的,那不都是驴毬攮的狗食玩意儿么,咋还能突然这么好心?”
周新轻轻咳了几声,脸色有点不自然:“大妹子,这世道啊,有时候也会变一变。”
不过周新现在心里在想,刚才那瘦弱的中年人说朝廷派了个王爷来峄县了,是哪个王爷?
汉王自漠北回来,就一直在府上养伤,应该不是他。
那就是……赵王?
周新对这位赵王殿下的印象可不太好。
去年他死谏太孙妃丧服规制的时候,就是喝了一壶茶,然后就莫名其妙倒在奉天殿广扬外了。之后,有某位好心、不忍太子爷背锅的热心人告诉他,那壶茶实际上是赵王殿下提供的。而且赵王殿下是个实诚人,一壶茶里实打实放了整整一包蒙汗药,怪不得自己睡了那么久才起来。
如此看来,既然汉王不能来,其他亲王也不太可能,那只能是赵王了。
朝廷竟把赵王派来了?
……
应天皇宫里。
乾清宫。
“爷爷,您说的也对,藩王无权干涉地方行政,理论上来说,布政使是从二品大员,根本不用惧怕藩王。可是,这也仅仅是理论上……”朱瞻基试图引导朱棣自己想明白这个问题,所以他解释的比较细,“就比如山东吧。兖州的鲁王府,虽然没有调兵之权,也没有治民之职,可毕竟是太祖血脉、天家贵胄。”
“那又如何?”朱棣冷哼一句,“鲁王府向布政司借钱粮,李庸完全可以拒绝啊,他堂堂从二品大员,直接跟朝廷实话实说,害怕爷爷这个皇帝不给他撑腰么?”
朱瞻基没说话,就默默的看着朱棣,等着朱棣自己回过神来。
朱棣瞧见朱瞻基这副表情,突然一怔——他想起来了,两年前的山东布政使吴国林,不就是被鲁王“藐视宗室”、“克扣王用”的罪名弹劾的么?
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之初,需要稳定宗室,便陆续恢复了几个被建文废黜的朱家王爷的爵位。后来,朱棣虽然也开始削藩了,不过在给王爷们的钱粮待遇这一块上,向来都是不克扣的,逢年过节的时候,还得加上各种的赏赐。
总的来说,朱棣对这些王爷们的态度就是“要钱给钱,只要消停待着别起幺蛾子就成”。
这也导致一些藩王在和朝廷在王府所在地的行政长官起冲突的时候,朱棣往往会出于一种“稳定局面”的目的,不管事情对错如何,先安抚朱家王爷。
两年前,鲁王朱肇煇向朝廷上奏,说山东布政使吴国林藐视宗室,克扣王府用度。朱棣当时看到朱肇煇的上奏,也没派人去细查,就下旨革了吴国林的职,让李庸去担任山东布政使。
朱棣琢磨透了这层意思,一看朱瞻基,正似笑非笑的盯着自己……
“啪!”
不轻不重,朱棣一巴掌拍朱瞻基后脑勺上,笑骂一句:“小子,搁这儿等着爷爷呢?”
然后,朱棣叹了口气:“爷爷还是对这些朱家王爷们……太宽容了。”
朱棣这声叹气,朱瞻基实在是太理解朱棣心中所想了。朱瞻基捂着后脑勺,装出一副很疼的样子来,给朱棣看的有点心疼了:“这……爷爷没使劲儿啊?”然后板着脸,“是不是又给我这儿装呢?”
朱瞻基嘿嘿一笑:“爷爷慧眼如炬,不过……确实挺疼。”
“活该。”朱棣白了朱瞻基一眼,冷哼一声,“那个李庸有没有说,鲁王问他借钱粮是不是头一回了?”
“李庸去年上任,刚到任就被鲁王借了一回,这回是第二次了。”朱瞻基回答道。
“哦,合着是年年借。那什么时候还的?”朱棣继续问道,可等了半天没等着朱瞻基的回答。
朱棣明白了:“压根没还过,对不对?”
朱瞻基默默点头。
“呵……”朱棣被气笑了,“堂堂朝廷的王爷,借布政司的钱,还赖账不还,也不嫌丢人!他要么多钱粮干嘛用啊?朝廷给他鲁王府发的俸禄不够用么?”
朱瞻基回想了一下:“李庸好像也没说,回头孙儿去查一查。”
朱棣无奈的叹气:“爷爷还是对这些王爷们太好了。爷爷自己的亲儿子,带头归还了封地,那是因为爷爷还活着,你两个叔叔才会心甘情愿的把封地还给朝廷。可爷爷的这些弟弟们,都觉得封地是太祖高皇帝给的,要是没个合适的理由,爷爷还真没法子让把他们的封地收了……”
这里补充提示一下,明代初期的亲王到了封地,都是没有行政权的,而且到了永乐这一朝,连军权也没有了。各位王爷的护军都被削的七七八八,剩不下多少了。
封地对于王爷来说,主要还是经济上的收入。
所以,对于以“安稳”为第一目的的朱棣来说,亲王就算是祸祸百姓,那也不过是祸祸一城的百姓。这就相当于牺牲一城百姓,换天下安定了。
朱棣一抬手:“你去查查档,爷爷记不清了,鲁王府名下的土地有多少?爷爷说的是太祖高皇帝和爷爷先后赏给鲁王府的那些、有登记造册的。你再去问问李庸,鲁王府名下,除了朝廷赐给的土地之外,实际上还有多少土地,尽快给爷爷个数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