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山东税案(四)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朱高燧带着王城和于谦来到这里,不过周新遇袭已经好久了,现扬早就被破坏的不像样子了,朱高燧管了那么久的北镇抚司,也算半个破案高手了,显然是知道这一点的。


    因此,他带着王城和于谦两人来这里,显然不是来找证据的。


    他就是想看看这个地方的人流多不多。


    从早上,一直待到下午快日落,朱高燧就在山上林子里席地而坐,眼睛盯着峄县来的方向,数着从山底下路过的人。


    一整天时间下来,总共路过一辆马车,两三个行人。


    就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多没脑子的劫匪会选择在这里打劫?劫什么?劫开我,最神秘等等待?


    朱高燧狠狠的啐了一口:“这特娘的就是伏击,绝对不是普通的劫匪,还知道那个御史肯定会从这里路过。”他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来人,拿地图来!”


    亲卫捧着地图小跑过来,在朱高燧面前展开。


    “这条路我看看……地图上没有?”朱高燧一愣神,然后看向王城和于谦。


    “地图上没有标注,那就不是官道,也不是寻常人走的道路。估计,是来往的旅人自己发现的捷径。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了。”于谦慢慢解释道,“下官在贵州的时候,发现了许多小路,也不在地图上标注,往往只有当地人知道这些路。”


    朱高燧眼珠子转了转:“对,当地人。伏击那个周御史的劫匪,能知道周御史会走这条路……”然后,朱高燧一拍手,“所谓的劫匪,也是本地人!”


    “即便不是本地人,也是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的人。”于谦出言补充道,“赵王爷,继续寻找周御史的事儿不要停,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再加派一些人手,去挖一挖这些所谓的‘劫匪’的身份。”


    王城也站起身来补充了几句:“还有,既然断定周御史遇袭是杀人灭口,那我们不妨想一下,是什么样的人要杀害周御史。”


    朱高燧摸着下巴开始琢磨:“已经被这个周御史查出来的那些个县,他们的知县应该想着赶紧跑,杀人灭口已经没多大意义了。所以……对了!肯定是还没被查出来的那些府县……嘶……我琢磨琢磨啊,你俩先别说话。”


    王城和于谦也不说话,不发出任何声音,就站在那里着朱高燧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朱高燧也是实在没琢磨出什么来,无奈的摆摆手:“算了,先回峄县,明儿再说。”


    ……


    济南知府衙门,晚上了,也是难得的清静。


    师爷跑到后院,想告诉知府老爷,说是赵王已经下令在兖州治下多收赋税的那个几个县贴出告示,告诉百姓朝廷之前免了这些受灾县赋税的事儿,说白了,这告示文书,就是一个朝廷颁发的“关于解释朝廷为什么抓了你们知县等人原因的说明”。


    而这次遭灾免赋税,济南府治下有五个县也干了“朝廷免赋税、地方官府继续征收”的事儿,只要朝廷派人来随便找百姓一问,肯定是可以问出来的。


    衙门总不能把济南城所有人都绑了,不让朝廷派来的人发现吧,这肯定不现实啊。


    为啥不现实?……主要是济南府上下绳子不够用吧。


    师爷这会儿来找知府,就是想问问知府大人,他们济南府该怎么办,那五个县该怎么办。


    结果呢,师爷推开知府的书房大门,里边黑漆漆一片,喊了几声没听见回应。师爷还以为知府去睡觉了,便又跑到衙门后院,结果在知府本人睡觉的卧室里没找见人,挨个在知府几个妾室的房间里找了一遍,也没找见知府去哪儿了。


    难道,跑了?


    师爷又跑到知府卧室里找了半天,发现所有东西都在,不像是跑路的样子。


    师爷有点不太理解,下意识的以为知府老爷怕是去哪个酒楼里喝花酒,然后夜不归宿了。


    于是师爷打算先回去休息。路过书房的时候,想起来自己刚才从书房离开的时候,走的急,没给书房把门关上,便回身多走了几步,走到书房门口来关门儿。


    就在这个瞬间,借着刚从云层后边闪出身影的月光,透过窗棂,照亮了书房内的桌案前。


    也正是借着这道光,师爷看到书房的房梁上,隐约挂着一个人,就这么直愣愣的吊在房梁上。


    白绫缠绕在房梁上,系成了一个圈,那个人的脖子就塞在这个圈里。


    师爷也是瞬间亚麻呆住了,一边儿慢慢往里走,一边儿颤颤巍巍开口:“老爷,是你么?”


    这……你让人家怎么回答,人家都吊那儿了,是该回答你还是不该回答你呢?


    话音未落,那悬梁的白绫竟毫无征兆的断裂,知府的尸体“轰”地砸落在地。师爷吓得一个趔趄,连滚带爬向后缩去,险些撞翻门框。


    “哎呀呀呀呀呀我的妈呀!”


    你看,真回答你了,你又不乐意了。


    过了半晌,师爷壮着胆子凑上去,月光正好照在知府的脸上,那眼睛瞪的老圆了,舌头伸的老长了。


    济南知府悬梁自尽了!


    ……


    朱高燧回到峄县,第二天中午,正和王城、于谦商量下一步行动的时候,听到衙门外吵吵闹闹的,像是聚集了许多人似的。


    “出去个人看看,什么情况,吵的爷头疼!”朱高燧随手指着一个亲卫,“就你了,赶紧去!”


    亲卫一路小跑出去,没一会儿功夫重新回来。


    “王爷,是一些百姓,听说知县被抓,也听说朝廷原本免了赋税的事儿,就聚在门口,想让官府把多收的钱粮退回去。”亲卫拱着手汇报。


    朱高燧看了一眼于谦:“他们怎么知道的?”


    于谦笑了笑:“王爷,兖州一府七县的官员都被抓走了,官府总归是要出安民告示的,总得让百姓知道,他们的父母官是为什么被抓走的。”


    朱高燧一琢磨:“也对,那现在要不要找人出去应付一下?”


    王城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官服:“我去吧。”


    衙门外,林老三也在人群当中,大家都盯着衙门的大门,可也没人敢进去,毕竟这会儿守卫衙门的不是衙役,而是朱高燧的亲王卫队。往那一站,那精气神就不是原本那些衙役能比的了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都在讨论能不能把多交了的钱粮要回来。本来峄县就遭了灾,许多人都断了收成,结果县衙照样征粮收税,好些人都被逼的卖儿卖女了。这要是能把钱粮退回来,说不定还能把孩子赎回来。


    在众人的等待中,王城从衙门里走出来了。


    “诸位乡亲父老。”王城从来不是那种喜欢摆谱的人,堂堂朝廷正三品刑部右侍郎,辅佐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刑狱事务,参与朝廷重大决策,审理全国重案,地位显赫,在衙门外这些峄县百姓面前,一点架子也没有,冲着所有人拱手作揖行礼,“本官乃刑部右侍郎王城,奉命协助赵王殿下,彻查兖州七县私征钱粮案。峄县原本的知县、县丞等官员,已被缉拿到京城审讯,诸位稍安勿躁,朝廷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


    “那我们多交的钱粮能不能退回来啊!”人群中,有人忍不住问道,这也是大家围在这里最关心的问题。


    说白了,朝廷抓不抓知县、县丞什么的,大家伙不关心这个问题,反正旧的抓走的,新的还回来,那不是老百姓要关心的事儿。而多交的钱粮能不能退回来,才是这些人最关注的问题。


    王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略微琢磨了一下。


    朝廷确实没有明确说过,多征收的钱粮会不会返还给百姓,因此他也不好在此对百姓们作出什么承诺。


    王城这一琢磨,围观的百姓们又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嚷嚷起来,都在问多交的钱粮能不能退的事儿。一时间,原本安静的衙门口又开始喧闹了起来。


    “诸位……诸位……稍安勿躁……诸位……”王城连喊了几句,可百姓们还是不停的叫喊着,他一个人的声音根本压不住这么多百姓。


    “诸位听我说!”王城急了,可还是没人听他的话。


    “衙门是不是不想退还我们多交的钱粮!”


    “为什么不退啊!凭什么不退啊!”


    “就是啊!我们家为了凑这点钱粮,连地都卖了,衙门管不管啊!”


    “我女儿才十二岁,我把她卖到大户人家里当丫鬟,就是为了换钱交给衙门啊!”


    “我爹为了凑给衙门交的粮食,活活饿死了啊!衙门要给我做主啊!”


    “乡亲们!衙门肯定不会把咱们多交的钱粮退回来的!”


    “对!衙门才不会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的!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


    “咱们没活路了,衙门才不会管呢!”


    “对!说的对!如果明年再来一次旱灾,咱们就只能等死了!”


    ……


    衙门口,众人越说越激动,围观的人群甚至开始步步朝衙门口紧逼。


    朱高燧的亲王卫队可不是吃素的,齐刷刷拔刀出鞘。


    眼见局势即将失控,王城急忙转身冲回衙门内,直奔朱高燧所在的厅堂。


    “王爷!百姓们情绪激动,若再不安抚,恐生民变!”王城额头渗汗,拱手急报。


    朱高燧抬眼盯着王城:“什么?你不是去应付一下百姓么?怎么还应付出乱子来了?”


    王城苦笑着回答:“王爷啊,百姓们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他们多收的钱粮能不能退。下官实在不敢擅作主张,可若不给他们一个准信儿,他们怕是不会散去啊!”


    朱高燧眯了眯眼:“朝廷免了他们的税赋,衙门却照收不误,现在他们来讨要,倒也合情合理……可没朝廷指示,本王也不能擅做决断啊。”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些多收的钱粮,并不在县衙的府库里啊!百姓现在堵门讨厌,县衙从哪里变出那些钱粮来?


    于谦忽然开口:“王爷,此事若处理不当,恐损朝廷威信。”


    朱高燧冷哼一声:“那你说怎么办?难不成,本王现在派人去京城请示?这一来一回,得多少天啊!”


    于谦摇头:“倒也不必。王爷,您可先以钦差名义公告于百姓,凡峄县百姓去年多缴税赋者,可凭官府税票或里甲证明,至县衙登记。待朝廷核查后,按实退还。”


    朱高燧挑眉:“呦,你倒是敢替朝廷做主?”


    于谦坦然道:“王爷,请恕下官直言。此事若不及时处置,民怨沸腾,反而会被人利用。况且,这些钱粮本就是朝廷免去的,现在归还百姓,也是天经地义。”


    朱高燧沉吟片刻,无奈的摆摆手:“算了算了,我说不过你,就按你的来。一会儿你跟本王一起出去,见一见这些百姓。”


    他猛的起身,大步流星的往外走,王城和于谦紧随其后。


    此刻的衙门外,百姓们仍在喧嚷,甚至有人开始捡起石块,情绪愈发激烈。


    衙门大门打开,一身亲王蟒的朱高燧走了出来,只一个眼神,便镇住了原本喧闹不止的百姓。


    于谦清了清嗓子:“赵王殿下驾到!”


    赵王?赵王是个什么王?


    百姓们面面相觑,对于许多人来说,知县老爷就是这辈子能见到的、甚至是能听到过的最大的官了。这个“灶王”,比知县老爷还要大么?


    人群中,有几个身形诡异之人,看到朱高燧站在衙门口台阶上的样子,马上躲到人群之后。


    此刻的人群中,百姓们已经开始陆续下跪了——反正能从这个衙门里走出来,走的步伐还这么拽的人,跪就对了,肯定没跪错。


    跪下的人越来越多,此刻衙门口已经完全安静了下来。


    朱高燧目光冷峻地扫视众人:“你们刚才都嚷嚷什么?本王在此,有话好好说!”


    林老三跪在人群中,壮着胆子喊道:“王爷!朝廷免了我们的税,可县衙还是收了,我们想讨个公道!”


    朱高燧瞥了一眼于谦,于谦心领神会,上前一步朗声道:“本官于谦!诸位乡亲,朝廷已查明峄县私征税赋之事,凡去年多缴税赋者,可持税票或里甲证明,至县衙登记,待核实后,朝廷将如数退还!”


    此言一出,人群瞬间沸腾。


    “真的能退?!”


    “朝廷真会还我们钱粮?”


    ……


    当然,也有一些很“奇怪”的声音。


    “既然要退,为什么不现在退,还要查清楚?分明就是想拖延!”


    “对!我们家里等米下锅呢,拖到明年,后年,我们家人都饿死了!”


    于谦听力很好,瞬间找到这些声音的来源。


    混在人群中的那几个人,一抬头,刚好和于谦一个对视,瞬间又低下头来。


    于谦盯着那几个人,微微眯起眼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