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山东税案(六)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一双两双也就算了。根据李叔说,伏击他们的人有十多个,都是穿着官靴。


    难道……真的是衙门的人?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唐赛儿家里商议,大家决定先去李叔说的地方看看。众人抱团一起出发,周新也跟着一起去。


    夜路不好走,大家伙举着火把走了一个多时辰,结果,到了那个李叔说的被伏击的地方,果然发现满地的百姓尸体。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整整二十五个百姓的尸体,就横七竖八的倒在血泊里。


    女人们哭嚎着去找自己男人的尸体,唐赛儿则是呆呆的站在原地,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眼见为实,周新也开始怀疑自己对于谦的判断是否出了问题。


    对于这些百姓的家属们来说,天,塌了。


    “当家的……”唐赛儿哭喊着扑到尸体堆里寻找林老三的身影,她把每一个趴在地上的尸体都翻过面来,却并没有发现林老三。


    还有两个跟着一起来的女人,也没有在尸体堆中找到她们家的男人。


    村里一位老者站了出来:“大家搭把手,把咱们村的人都带回去,别让他们留在这里。”


    唐赛儿和其她两个人女人被人搀扶着走到老者面前:“徐伯伯,俺们几个的当家的还没有找到……”


    “没找到,说明他们可能还活着,只不过是跑的快。”周新赶紧上来插话,“我们先回村里,妹子,你也别着急,兴许你家老三已经回家了呢?”


    对,没看见尸体,那就说明没死——这话旁人听着都知道是暂且的安慰之语,可在唐赛儿她们听来,那就是最后的希望。


    没看见尸体,那一定是没死!林老三向来机灵,肯定是看情况不对就跑了!


    对,一定是!林老三肯定是跑了!说不定他已经跑回村子了!


    快到天明的时候,众人返回村子里,唐赛儿跑在最前边儿,一路跑到自己家院子门口,推开门:“林老三!林老三!”


    院子里没人。


    唐赛儿跑进院子里,推开房门:“林老三!”


    家里还是她们之前离开时的样子。


    周新紧跟在唐赛儿身后,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要瘫倒在地的唐赛儿:“妹子,你别激动,兴许……兴许老三是跑到了别的地方呢?”


    唐赛儿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三哥他腿脚不好……他还能跑到哪里去……呜呜呜……三哥……俺的三哥啊……”


    周新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了,只能扶着唐赛儿慢慢走到一旁坐下。


    看着唐赛儿哭成这个样子,周新心里头也跟着一起难受。


    “大妹子,你……唉,老哥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了,你……你要是哭坏了身子……哎哎哎!大妹子!”


    周新好不容易想到了安慰唐赛儿的话,刚说了没几句,就看到唐赛儿已经哭的太伤心,两眼儿一翻白,晕了过去。


    ……


    万贵,原本是山东人,在北平边军中服役,永乐十四年跟随皇上北征漠北,又被抽调跟随汉王深入斡难河追寻瓦剌部。在鞑靼与瓦剌合军围攻汉王之时,万贵作战骁勇,被汉王朱高煦赏识,收为亲兵。


    毕竟是汉王,从边军里选几个看的入眼的人编入自己的亲卫队,还是很容易的。


    漠北之战后,已经离家两年半的万贵回山东老家探亲,


    刚踏入村子,万贵就觉得不太对劲儿——大家这是怎么了?怎么都哭哭啼啼的?出什么事儿了?


    “你是……贵子?”


    有路过的村民认出万贵来,试探着询问。


    万贵点点头,看着那个村民辨认了半天:“您是……刘婶?”


    刘婶上前几步,拽着万贵辨认了半天:“哎呀,真的是贵子!你赶快回家吧!你哥出事儿了!”


    万贵听见刘婶这么说,也有点慌了神,大步流星就往自己家里赶,一进门,看见老母亲坐在院子里抹泪,身边陪着好几个村里的叔叔伯伯们。


    “娘?”万贵慢慢走了过去,“这是……怎么了?”


    万贵的母亲抬起头来,看到自己两年多没见着的儿子回来了,顿时泪如泉涌:“儿啊……你回来了?”


    叔叔伯伯们看见万家小儿子回来了,纷纷让开一条路,让万贵径直跑到母亲面前跪下。


    “娘,儿子回来看您来了,咱家这是怎么了?村子里发生什么事儿了?怎么我一进村就觉得……”万贵拉着母亲的手,在母亲脚旁跪下,“我刚才碰见刘婶了,他说我们大哥出事儿了,出什么事儿了?”


    万贵的大哥叫万福,兄弟俩人的父亲去世的早,一直是母亲拉扯他们长大。万贵当兵离开这里之后,万福留在老家,陪在母亲身边,平时种种地,打打鱼之类的,也能养活家里。


    母亲只是看着小儿子的眼睛,拉着小儿子的手,一个劲儿的哭,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到底是怎么了?”万贵急了,看向周围的那些叔叔伯伯们。


    “唉,万小二,你大哥前天跟着大家伙一起去县里,找衙门要说法,回来的路上……被衙门的人给杀了!”旁边一位白发老伯解释道。


    万贵身躯一震:“什么?我大哥被……被衙门的人杀了?”


    “可不是嘛,咱们村里一起去县衙讨说法的人,死了二十多个呢!”


    “对,都穿着官靴,不是衙门的人,还能是谁?”


    “唉,这世道,真是不给人活路啊!”


    “当官的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没一句可信的!”


    万贵瘫坐在地上,嘴里小声嘟囔着“不可能”、“肯定是假的”。他重新抬起头,看向已经哭红了眼的母亲:“娘,儿子回来了,您跟儿子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万小二啊……”方才开口的白发老伯继续说道,“你是我看着长大的,这种事儿,我会跟你胡说么?这两天功夫,你娘是从白天哭到晚上,我们几个老邻居,实在是怕你娘哭出个好歹来……”


    万贵咬着牙,双眼通红,跪在母亲脚边沉默了许久。终于,他猛然抬头,朝着院门走去。


    “哎哎哎!万小二!你去干嘛?你娘还在这里呢,你不管你娘了?”白发老伯急忙追问。


    万贵已经走到院门口,半转身:“我去找县衙要个说法!”


    ……


    朱高燧的亲卫带回来三个还没断气的百姓,林老三就是其中一个。


    这会儿大夫们还在照料这三个百姓,朱高燧则是派人追查那些对百姓设伏的“蒙面”人。派出去的人回来禀报,说那些人先后伏击了好几拨百姓大肆杀戮,然后就悄悄离开峄县,往兖州去了。


    从峄县去兖州的官道,人烟稀少,朱高燧的人不敢再跟,因为根本没有能藏身的地方,保证在跟踪的时候不被人发现。


    “兖州?”朱高燧摸着下巴,眯着眼,“兖州知府不是已经被抓起来了?”


    然后,朱高燧看向于谦:“还有,你说说,他们为什么还杀那些百姓?”


    于谦一时间也想不明白,毕竟不管是任何人,做事情一定有一个合理的出发点——虽然这个“合理”在于旁人看来,不一定合理。


    吃饭一定是饿了,喝水一定是渴了,哪怕有人突然捧着一坨屎开始大快朵颐,那也有可能是这个人被别人用刀架在脖子上,不得已而为之。


    那些人为什么要伏击无辜百姓?


    于谦想不明白。


    而被伏击的百姓来自许多不同的村落,也不太像是具体的某个村子得罪了什么人。


    这更像……为了杀而杀。


    “王城呢?”朱高燧发现已经有半天时间没见着王城了,便开口询问。


    “现在该怎么办?”朱高燧也实在是没了主意,只能坐在一旁无奈的开口询问。


    “派出人手,去各村中查访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一直默不作声的王城开口回答,他是刑部的堂官,看待问题的时候,还是倾向于用破案、审案的思维。


    三人说话间功夫,门外有人来报,说衙门口有人击鼓鸣冤。


    这会儿候补知县还没到,暂代知县的是王城带来的一名刑部主事。可那主事去了和那击鼓鸣冤之人打了个照面,便一脸为难的回到衙门后院,说这个人,还是请王爷和两位大人去看一看吧。


    朱高燧不解:“你他娘真拿老子当这地方知县了?是不是看见本王现在闲着,就一定得给本王找点事情做?”


    于谦伸手拦住有些生气的朱高燧:“王爷,下官去看看,您稍安勿躁。”然后看向那名刑部主事,“我随你前去。”


    ……


    衙门大堂内。


    自那个刑部主事离开之后,万贵已经在大堂里等了许久了。


    “衙门言而无信,杀害百姓,还有没有天理!”万贵看着大堂里的衙役,“人呢?为什么没人出来?”


    “衙门重地,岂容你在此喧哗!”


    衙役手持棍棒上前制止,却被万贵一个眼神震的不敢上前。


    这眼神……绝对是杀过人的眼神!寻常人不会有这种眼神的!


    “哼,你们敢丧尽天良,屠杀无辜百姓,我还不敢在这里喊上几声么?”万贵一声冷笑,朝着那衙役上前一步,本来就他娘一肚子火,你还自己撞上来了?


    “你……你干嘛?”衙役下意识后退。


    万贵眼睛朝下看,看到那衙役脚上穿着的官靴。


    他回想起在村子里听人说过的话。


    “对,都穿着官靴,不是衙门的人,还能是谁?”


    再抬眼时,万贵的双眼里已经是熄不灭的怒火了。


    百姓交税,朝廷花钱养着你们这些穿官靴的人,就是为了让你们骑着老百姓头上,草菅人命的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