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山东平乱,太孙出征(二)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大明当今天子的嫡三子、太子爷的亲弟弟、大明朝赵王殿下朱高燧。


    大明当今天子的嫡长孙、太子爷的嫡长子、大明朝皇太孙、未来的大明天子朱瞻基。


    大明朝未来的国之柱石、大明天子的孙女婿、未来的驸马爷于谦,


    还有王某。


    王城:“???”


    ……


    峄县县衙大堂内,于谦正在给刚到山东的朱瞻基讲述着当前的情况。


    “殿下,情况大概就是这样。根据我们的调查,有人刻意引导各村的百姓到县衙讨要说法,然后几乎同时在那些百姓回村的路上安排了伏击。同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峄县,周边几个县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些人统一行动,统一号令,山东境内,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本省的卫所,还有鲁王府的护军了。”


    “再加上林老三的指认,鲁王府百户参与了伏击百姓的行动。”


    这些情况,之前朱高燧已经在给朝廷上的折子里写过了,于谦只不过是再讲了一遍。


    朱瞻基一边听一边点头,然后突然插了一句话:“备倭军那边呢?”


    朝廷在登州有备倭都司,统辖山东沿海的卫所和水师,负责整个山东半岛的海防。


    登州卫、莱州卫、宁海卫、威海卫、成山卫等地,驻扎了规模不小的备倭军。


    “不太可能是备倭军。”于谦摇了摇头,“他们都在沿海地区,且备倭军都是步军和水军,距离这里太远。”


    朱瞻基又琢磨了一阵子,于谦看朱瞻基没有再说什么,便继续开始为朱瞻基讲述当前的局势。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兖州有三个县被白莲教众夺取,前天兖州卫的人夺回来其中一个。


    济南府倒是没丢一个县,不过各村已经被白莲教众占据,而且百姓们也不愿意配合官府。说白了,就是百姓对朝廷有怨言了。


    峄县有赵王的亲兵卫队镇守,所以白莲教众压根没打过峄县的主意。


    “不管怎么说,先把丢了的县城拿回来。朝廷的县衙里坐着白莲教的人,这事儿太不体面了。”朱瞻基缓缓开口,“兖州卫的人太少,能把兖州府守好了就不错了,指望他们再去把剩下两个县城拿回来,有点不现实。”


    “朱佶。”朱瞻基对着站在一旁的天策卫指挥使、成国公朱佶吩咐道,“金乡县和鱼台县,你带着人去夺回来。记住,以夺回县城为目的,占据县城的白莲教众如果逃走,你只需驱赶,不要追杀。”


    “末将领命!”朱佶抱拳回道。


    “鲁王这会儿在做什么?”朱瞻基继续问于谦。


    于谦微微叹气:“还在兖州,具体在做什么,臣也不知道。”


    “周新呢?你们来这么久了,找到周新没有?”朱瞻基再度追问,一边问,一边看向朱高燧、于谦和王城三人。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于谦、王城两人一起看朱高燧。


    “看我干嘛?”朱高燧翻个白眼,“不就是没找见么,有啥不好意思说的。”


    于谦默默叹气,冲着朱瞻基一拱手:“殿下,我们多方探查,始终没有找到周大人。只怕周大人已经……遇害了。”


    ……


    “阿嚏!阿嚏!阿嚏!”


    周新连着打了三个喷嚏,然后揉了揉眼睛和鼻子。


    正在收拾东西的唐赛儿听见周新这儿的动静,走到周新身边蹲下,伸手探了一下周新的额头。


    周新摆摆手:“没事儿,我就是鼻子有点痒。”


    唐赛儿低下头:“老哥,俺们是日子过不下去了,才只能这么做,你又不是这样。你……你为什么不走?”


    “走?去哪儿?”周新又抽了抽鼻子,“怎么说,你也是我的救命恩人。再说了,你叫我一声老哥,我叫你一声妹子。现在妹子的当家的没了,我这个做老哥的,哪能走呢?”


    窗外的院子里传来别人的催促声:“老三家的!该走了!快点!”


    周新和唐赛儿对视一眼,周新伸手从唐赛儿手中接过行李跨在自己肩上:“走吧,别让大家伙等急了。”


    村口此刻已经聚集了许多人,这些都是本村的百姓。


    之前周新在村口见过的那个“演讲”的人也来了,他站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背着手,眯着眼睛看着众人。


    “大家动作快一点,等咱们进了兖州城,城里有暖和的大房子,顿顿能吃饱饭!”那个人冲着越来越多的百姓们大声喊着,“如果咱们不去兖州,再不寻出路,怕是这个冬天都过不去了!”


    眼看人已经来的差不多了,那人大手一挥:“其他村的乡亲们已经出发了,咱们也要抓紧了!”


    人群中,周新缩着脖子,跟唐赛儿走在一起。


    “妹子,他说要带咱们去哪儿?”周新哈着冷气,“我没听错吧,兖州?那么远?这大冬天的,这么人就一路走过去?”


    唐赛儿叹着气:“哎,留在村里肯定是个死。他们去抢了官仓,抢回来的粮食分给大家伙儿。现在就怕官府要给大家伙儿算账。官府能杀了俺男人,也能杀了俺,俺只能跟着大家伙一起走了,路上相互也能照应。”


    周新一听,知道唐赛儿还是把林老三的死算在了官府头上了。毕竟逃回来的李叔说了,那些人就是官府的人,绝对不会认错。


    杀夫之仇,再加上这些年山东百姓遭受的苦难,唐赛儿不可能对官府有任何好感。


    这些百姓就这么默默走着,不同村的百姓从各条岔路汇聚到一起,人也是越来越多。


    ……


    朱瞻基抵达山东之后,他麾下的天策卫不费吹灰之力便收复了金乡县和鱼台县。鱼台县原本的知县在税案刚爆发的时候就被朝廷押解到应天了,新来的候补知县也是个废材,听说白莲教来了,抱着官印就跑。听说朝廷大军收复了鱼台县之后,又抱着官印回到鱼台县……


    按道理来说,这种事儿朱佶是不管的。他是个军人,他只管打仗。可这个鱼台县的知县干的事儿也太恶心了,朱佶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坐镇峄县的朱瞻基。


    朱瞻基的回复:让他滚,再逼逼赖赖就扒光他的衣服赶出城去。


    可是,就在金乡县和鱼台县被收复之后,白莲教众好像消失了一样,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些人去哪里了。


    最关键的,是许多县都上报了一个情况:好多村都空了,百姓们不知所踪。


    “这些人啊,也是蠢的可以。”朱瞻基看着这些报上来的情况,忍不住吐槽,“他们以为白莲教是什么?一定要头上裹着头巾,身上穿着统一的服装,恨不得把‘我是白莲教’三个字写在脸上,这才叫白莲教么?”


    其实吧,也不怪这些人。毕竟前元时的白莲教就是这个样子的,他们甚至还建立了政权,有自己的皇帝、朝廷和百官。所以,这些人对白莲教的“印象”还停留在了上一个版本。


    “于谦,王城。”朱瞻基一边快速书写着,一边喊着两人的名字。


    两人上前:“殿下请吩咐。”


    “告诉各县官员,所谓白莲教,也是寻常人模样,一个头,两条胳膊,两条腿。脸上也是两只眼睛、一只鼻子和一张嘴。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是白莲教;当他们四下散开的时候……”朱瞻基一抬头,“他们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


    “所以,白莲教消失了,那些百姓也消失了。”朱瞻基放下毛笔,将面前的纸捧起来,小心翼翼的吹干了墨迹,然后递给于谦和王城看。


    这是一份朱瞻基写给鲁王的亲笔信。


    “派人送信去兖州,告诉鲁王,让他来找我。”朱瞻基又从怀里掏出一块金牌,“他如果不肯来,不管他找什么理由。就拿着金牌在他面前一晃,然后掉头就走。”


    鲁王朱肇煇是朱瞻基的叔叔辈的,比朱瞻基大许多岁。按道理来说,朱瞻基这个做侄子的应该去兖州拜见朱肇煇才是。可人家朱瞻基还有一层身份,人家是皇储,是君。


    天底下比地位比朱瞻基还大的人,除了朱棣就是朱高炽了,毕竟这俩一个是皇帝一个太子。


    现在朱瞻基掏出金牌来,就是明摆着告诉朱肇煇,今儿这事儿,不是侄子想见叔叔,而是君要见臣子。


    ……


    县衙后边儿一间房子里,万贵原本是被关在这里的。


    那天,他听说自己大哥被官府杀害,脑子一热就来衙门讨要说法,结果被赵王殿下的亲卫联手放倒。


    听说万贵是汉王亲卫,原本一肚子火的朱高燧也没打算再跟万贵计较。他告诉万贵,杀你大哥的另有其人,然后随便找了个房子把他关了起来,然后每天有人给送吃的喝的,反正就是不许出门。


    朱瞻基来了以后,听说了这件事,就把万贵放了出来。朱瞻基来的时候不是把朱高煦的汉王府护军和亲卫队也带来了么?正好,万贵归队了。


    漠北一战过后,原本在边军服役的万贵摇身一变,成为汉王亲卫队百户,大小也是个军官儿呢。


    所以,万贵现在一门心思就是带着人给大哥报仇。


    他偷听到了于谦和王城的谈话,其中就包括“鲁王府百户伏击百姓”等内容。所以,他认定杀害自己大哥的真正凶手,就是鲁王朱肇煇!


    一样都是王爷,有的王爷,跟着兄弟们一起爬冰卧雪,在草原上抛洒热血,和蛮子们拼命!


    有的王爷,却只能躲在温柔乡,还要对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痛下杀手!


    这天,朱瞻基让于谦安排人去兖州送信,恰好是万贵带着人在衙门大堂外值守。


    “于大人,是要派人送信去兖州么?”万贵主动挡在了于谦的前进道路上。


    于谦看清来人,他是认得万贵的。


    “万贵?你怎么知道?”


    “于大人恕罪,卑职今日在大堂外值守,不小心听到的。”万贵说的很诚恳。


    “哦……”于谦点点头,又犹豫片刻,“记住了,不管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就听到了,仅此而已,入你耳,止你口,不可外传。”


    “卑职谢大人提点。”万贵抱拳,“只是于大人……若要派人去兖州送信,卑职愿往!”


    于谦略微思索:“为何?”


    “嘿嘿……”万贵咧嘴一笑,“俺是山东银……”


    一口地道的山东话,于谦被逗乐了:“原来你是山东人,如此说来,你比较熟悉情况。”于谦掏出信来,交到万贵手里,“都说是瞌睡给枕头,你去送信最合适。去吧,把你的人全带去,路上注意安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