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兖州城(一)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突然,百户眼前一亮,站起来跑到城墙边儿上,扶着城垛,身体朝外探出去,眯着眼睛看向远方,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数不清的百姓,密密麻麻的,聚集到一起,正朝着兖州城慢慢涌来。


    周新和唐赛儿也在这些百姓当中。


    ……


    “老哥,你一直在看什么呢?”唐赛儿看着周新,她发现这几日赶路,周新总是不停的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似的。


    周新手里拄着一根木棍当拐杖,深一脚浅一脚的慢慢走着。听到唐赛儿问他,他低声笑了笑:“没啥,走南闯北时间久了,习惯了,到哪儿都要多看两眼。”


    然后,周新一抬头,指着远方的城楼:“妹子,你看,这就到兖州了。”


    唐赛儿点点头:“是啊,走了好几天,总算是到了。”


    周新收起了笑容:“妹子,我很好奇,那些人说到了兖州,就有大房子住,有棉衣穿,有热汤饭吃。可咱们怎么进兖州城?”


    周新说的“那些人”,就是一直鼓动大家造反的人。许多百姓被鼓动起来,还夺了几个防备不足的县城,抢了官仓,杀了许多有钱的大户。


    不过这些县城又被官军夺了回去。


    还是那些人,他们告诉大家伙,没事,县城的官仓咱们已经搬空了,空城而已,丢就丢了。咱们现在要去夺兖州城。兖州里边有朝廷的王爷,他的王府里堆满了粮食,他吃饭用的碗筷都是金子做的。朝廷不给咱们活路,咱们只能自己去抢活路!


    随着人群逐渐靠近兖州城,一些人也开始逐渐紧张了起来。


    混在人群中的周新也很好奇,凭着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怎么能进了兖州城大门?难道信了白莲教,就能刀枪不入了?


    人群继续靠近兖州城,周新混在人群中,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城墙上的守军。


    那些士兵虽然站得笔直,却始终没有举起弓箭,甚至连警戒的姿态都显得敷衍。


    不太对劲儿……


    现在兖州境内到处都在闹白莲教,兖州城既是府治所在,兖州府又是鲁王封地,按理说此刻应该戒备森严,可城门处的守卫却像是……在等人来。


    城楼上,巡城百户仍旧一言不发。


    一名士兵看不下去,上前提醒:“头儿,这些百姓马上就要进城了!”


    百户瞪了他一眼:“现在到处都在闹叛乱,百姓们为了逃命才来到这里,你难道不许他们入城?”


    士兵一愣,朝廷的规矩成摆设了?


    百户突然向前一步,语气冰冷:“不对,我以前没见过你,你是新来的?”


    那士兵点点头:“小的是上个月入的咱们兖州卫,这是第一次跟着您巡城。”


    “哦,新来的。”百户一边打量着士兵,一边靠近,“怪不得,以前没见过你呢。我问你,谁是救苦之人啊?”


    “啊?”士兵一头雾水,没听懂百户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头儿,您再说一遍,小的没听清楚。”


    百户笑了笑,摆摆手:“没什么,天气冷,我冻哆嗦嘴了。”然后在士兵肩膀上拍拍,“你跟我来,我有事儿让你办。”


    百户说完话就往城门楼里走,士兵跟着百户前后脚进去。


    一盏茶功夫后,百户一个人走了出来。


    ……


    百姓们已经开始入城了。


    周新彻底搞不懂了。


    按照大明律,凡百姓入城,需持官府颁发的路引。


    遇灾年流民,需在城外设粥棚安置,由里甲作保方可分批入城。


    可现在……大家伙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入城了?


    兖州守城的人是疯了么?


    当周新进入城门楼的时候,他特意观察了一下几个守在城门口的士兵。


    这些人的表情,有些古怪,可哪里古怪,周新也说不上来。


    唐赛儿凑在周新身边,小声询问:“老哥,咱们就这么进来了?不是要攻打城池么?”


    周新笑了笑,压低声音:“老哥我自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今儿这也是头一回遇见这种事。”


    百姓继续陆续入城,一些士兵也有些不太理解,不过既然上级没有下令,那就什么都不要管了。


    那些鼓动大家来兖州的人,也没说进了兖州以后要干嘛,这会儿大家伙有点迷茫了,而且兖州城里原本的百姓也有点搞不懂情况了,大街上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人,换成谁都得好奇。


    ……


    鲁王府的一间客房内。


    周汝海品着茶,听来人汇报情况。


    “咱们的人已经混在百姓里进城里进来了,正准备往王府这边来。”那人立在周汝海面前。


    周汝海放下茶杯,微微抬眼:“王爷呢?”


    那人嘿嘿一笑:“还在王府后院,花天酒地呢。”


    周汝海点点头:“把王爷看好了,别让他跑了。这可是朱家的王爷,金贵着呢。”


    那人领命准备离开,又被周汝海喊住。


    “这些来兖州的百姓,都是信得过的吧?”周汝海低声询问。


    “您放心,都是普通百姓,对朝廷有怨恨的,被官府逼的活不下去了。是您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周汝海抬手,打断那人的话:“不是我给他们生路,是他们自己找到了生路。去,告诉咱们的人……”周汝海说到这里的时候,眼神阴鸷,“……告诉他们,按原计划行事,先占粮仓,再围王府。记住了,让百姓们打头阵,咱们的人,不要冲在最前边儿。”


    ……


    兖州卫驻所大门洞开,本该值守的士兵不见踪影。


    指挥使赵康的官靴踩过满地公文,在他身后,数十名“士兵”正在换装——他们脱下兖州卫铠甲,露出内衬的白莲教白衣。


    “等一下,你们几个,还穿着官军的衣服,不要急着换。”赵康指了指其中几名士兵,“一会儿,你们几个随便砍杀几个百姓,然后你们就跑到粮仓里,找个地方躲起来,把官军的衣服换了,明白了么?”


    “记住了!专挑老弱妇孺下手,让他们死的越惨越好,最好当着所有百姓的面!”


    “明白!”


    ……


    同一时刻,百姓们已经全部入城,混在百姓中的白莲教徒已经聚在一起,等待下一步指令。


    之前在鲁王府内和周汝海说话的那个人,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走到为首的白莲教徒身边,小声说着什么。


    众人相互对视,默默点头,然后重新散开,分布到百姓当中。


    “乡亲们,咱们到了兖州了,官府说让咱们去粮仓领粮食,咱们快些走吧!”


    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原本不知道该去哪里的百姓们顿时又活跃了起来。


    “真的吗?”


    “粮仓在哪里啊?”


    “那我们怎么去粮仓啊?”


    ……


    周新始终盯着这些在人群中“带节奏”的人。其中一个人,当着他的面儿,先是在这一堆人里喊一句“粮仓就在前边”,然后又跑到另一堆人里喊一句“不知道官府能给我们发多少粮食”。最后,跑到第三堆人里继续喊“那我们快去吧”……


    每换一个地方,每喊一句,都换个声调。


    人群已经开始朝着某个方向移动了,想必这就是去粮仓的方向。


    周新眯起眼睛,一把拉住唐赛儿的手腕:“妹子,跟紧我。”


    两人悄悄尾随那个不断变换声调的白莲教徒。


    那人浑然不觉,仍在人群中穿梭煽动。


    唐赛儿把这一幕看在眼里,下意识捂住了嘴:“老哥,这个人是在……”


    周新黑着脸:“上蹿下跳,必有蹊跷。”


    百姓们继续往粮仓的方向走,直到大部分人都聚在了粮仓门口。这里还算宽阔,守卫粮仓的官差们神色紧张的盯着把粮仓大门团团围住的这些百姓们。


    他们这是来干什么的?不知道粮仓重地、闲人勿近么?


    “官府不是说要给我们放粮么?”


    “我们是来领粮食的!”


    “快把粮食给我们!我们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


    ……


    百姓之中,不断有人大声叫喊着。


    周新拉着唐赛儿躲在远处,喃喃自语:“我大概明白他们想做什么了。”


    “老哥,俺不太懂,你给俺解释一下。”


    没等周新开口,就看到几个兖州卫的官军从巷子口那边冒了出来,气势汹汹的朝着这边走来。


    “干什么的!都让开!”领头的军官大声呵斥着围观的百姓,“此乃粮仓重地,你们这些人围在这里做什么?是要造反么?”


    “官府说要给我们发粮食,是官府让我们来的!”


    人群中传出回答的声音,周新看的很清楚,又是之前那个上蹿下跳的家伙!


    “发粮食?”军官冷哼一声,“你们这群贱民,还想领粮食?你们配么?粮食给了你们,那就是浪费!”


    说完,军官拔刀出鞘,指着百姓们:“快快散去!再不离开,休怪本将不留情面!”


    “官府不讲信用!骗我来这里,却不给我们活路!”


    “我们只是想活着,官府要逼死我们!”


    “粮仓里那么多粮食,却不舍得给我们分一点!”


    人群中又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嚷嚷了起来,大家不自觉的开始往前挤,前排的几个老人、妇人和小孩被挤到那军官面前。


    “找死!”军官大怒,手中佩刀寒光一闪,前排一个妇女捂着自己的脖子,一脸不可置信的盯着军官手中的刀,然后栽倒在地。


    众人诧异之际,军官再度挥刀,划开一名老人的脖子。


    第三刀,一个孩童倒在血泊中。


    第四刀,一个年轻妇女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被一刀劈在了后背上。


    四刀,刀刀见血,三死一伤。


    人群瞬间安静,现扬只有风声,再无其他动静。


    突然……


    “杀人了!官府要杀光我们!”


    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原本已经寂静的人群,像是瞬间被点燃。


    “乡亲们!跟他们拼了!”


    “官府不给我们活路了!”


    “冲进粮仓!我们要冲进去!”


    军官冷笑一声,在人群涌上来之前,带着两名手下躲进粮仓大门,还不忘叮嘱原本守门的官差们,不要让这些百姓进来。


    官差们都他娘的傻了,你开团,然后你跑了?让我留下来?


    结果,官差们目送军官带着人进了粮仓大门,一回头,发现百姓们已经围了上来。


    官差们下意识拔刀:“退后!退后!”


    百姓们此刻已经停不下来了,官差这种拔刀的行为,恰好认证了“官府要杀光我们”的说法。


    瞬间,所有人都涌了上来。


    百姓前排有人已经夺了官差的刀,反手将所有官差摸了脖子。眼看官差也倒在血泊当中,百姓们还是下意识的愣住了。


    之前围攻县城的时候,这些百姓不敢跟着一起去。没关系,白莲教徒抢了官仓,拿回来粮食分给大家一起吃。白莲教徒说了,造反是他们白莲教的事儿,和百姓们没有任何关系。


    县城被收复后,百姓担心官府报复。听说去了兖州就能吃饱饭,对于因灾荒和官府盘剥早已断粮的百姓们,兖州就是最后的希望。


    在官差倒在血泊中之前,百姓们还会安慰自己,我们没有造反,我们只是讨粮而已。


    可是当官差倒在血泊当中的时候,百姓们就像失去头羊的羊群,本能地僵在原地。


    当暴力打破日常秩序时,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凝固,而非继续疯狂。


    可是这种“凝固”,往往也持续不了多久。


    只需要再一个引子,人群便能被重新点燃。


    人群中再度有人高喊:“弥勒降世,白莲救苦!”


    不停的有人开始附和着一起喊。


    “白莲救苦!”


    “白莲救苦!”


    声音从小到大,从少到多。


    那个一直在人群中变换声调煽动的白莲教徒突然跳了出来,站在众人面前,扯开自己的衣襟,露出里面的白色法衣。


    “肃静!”


    他一声暴喝,所有人为之一震。


    “今日之事,皆是天意!”他的声音突然变得洪亮庄严,弥勒佛祖显灵,借诸位之手铲除这些朝廷鹰犬!”


    百姓们又开始骚动。


    周新目光一凛,注意到几个穿着百姓衣服的壮汉正悄悄地把想离开的人堵回来。


    “白莲现世,万民翻身!”那教徒继续煽动,“现在,兖州的粮仓就在眼前,难道你们要像这些官差一样,守着粮食饿死吗?你们自己想想,你们已经饿了多少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