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祖孙三代计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因为现在还是太子监国,所以朱瞻基的请旨的折子先被送到朱高炽面前。


    朱高炽捧着折子看了老半天,说实话,他也认同朱瞻基的观点,山东各级官府确实失职,导致朝廷在山东失了民心,这才给了白莲教上蹿下跳的机会。说到底,百姓只是为了求个活路,真正该受到惩罚的是那些贪官污吏。


    可要赦免那些或多或少参加了白莲教的普通百姓,朱高炽还是觉得有点没谱,主要白莲教杀官造反,那是事实,甭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裹挟的,许多老百姓都沾了血。这事儿要是轻轻揭过,朝廷的威严何在?以后岂不是谁都敢跟着造反?


    而且,朝廷总归是要脸面的。各县衙门犯了错,那就是各府犯了错;各府犯了错,那就是布政司犯了错;布政司犯了错,那就是朝廷犯了错。


    朝廷犯了错,那就是皇帝犯了错。可这天下没有不是的君父,再怎么算账,也不能算到皇帝头上。


    所以,朱瞻基送来的这道折子,该怎么拿到老爷子跟前呢?


    朱高炽一拍脑门,有了!


    ……


    这几天,朱棣又跑到鸡鸣山去了。


    “你真的想好了?”厢房内,老和尚手里捏着佛珠,盘腿坐在蒲团上。


    朱棣站在窗户边儿,扶着窗台看着外头:“嗯。”


    这就算是给了姚广孝回答了。


    姚广孝笑了笑:“你当初说,要做一代雄主,要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皇帝,要证明自己比建文更合适……”


    “我已经证明了啊。”朱棣回过头来,“永乐盛世,你又不是看不见。我平定草原,派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国家富强,四方宾服,我要要做什么?建文那小子,哪一点比的上我?”


    “哼,对对对。”老和尚似笑非笑。


    朱棣白了姚广孝一眼:“你少给我阴阳怪气的,我就问你,古往今来,能比得上我的帝王,有几个?”


    “所以你打算退位,颐养天年了?”姚广孝问道。


    朱棣沉默片刻:“大孙之前告诉我,一代人做成一代人的事儿,那就是一个好皇帝的。一代人做成了两代人的事儿,那就是明君了。一代人做成三代人的事儿,那就是一代雄主了。”他边说边走到老和尚对面的蒲团上,也盘腿坐下,“我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儿子都出息了,孙子也出息了,我还有了曾孙子,我这辈子……圆满了。”


    姚广孝看着朱棣:“所以,有的事,你想留给你的太孙去做。”


    朱棣没直接回答,而是换了个话题:“老和尚,你说,等我没了,太孙会给我一个怎样的……嗯……我的意思是说……也就是说……”朱棣说着说着开始扭捏了起来,支支吾吾半天没把话说完整了。


    “给你一个怎样的庙号,对不对?”老和尚眼睛毒,一眼看破朱棣的小心思,“这不应该是太子爷的事儿么?”


    朱棣尴尬的揉了揉眉骨,讪讪一笑:“我不是说了么,等我退位了,让老大当几年皇帝,然后老大也学我退位,把那小子推到皇位上。”


    姚广孝身子微微向前倾:“那你怎么不直接去问问你的太孙?”


    朱棣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要脸,不能问。”


    姚广孝开心的笑了起来,指着朱棣:“你呀你,你的太子和太孙又不是看不到你的丰功伟绩,你还担心他们不会给你一个最合适的庙号么?”顿了顿,姚广孝压低了声音,“你已经有心仪的庙号了,对不对?”


    “啊……嗯,算是吧。”朱棣微微点头,“我觉着,我怎么着,起码也得是个……太宗吧。”


    “太宗……”姚广孝小声念着,“你倒是不担心,我还以为你想要个‘祖’呢。”


    朱棣脸一黑:“老和尚,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我是那种没脸没皮的人么?我又不是大明开国皇帝,我称什么‘祖’啊?”然后,朱棣捋着胡须,“嘶……不过这个太宗嘛,我倒是觉得挺合适的。”


    “昔日,汉太宗,乃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以仁德节俭垂范后世。唐太宗是贞观之治的明君,从谏如流,奠定盛唐基业。宋太宗……”姚广孝话说一半儿,突然停住,因为他看见朱棣抬手示意他先别说。


    朱棣冷笑一声:“宋太宗?哼,我丢不起那人,少拿他来跟我比较。”


    “好,不说他。辽太宗和金太宗的话,只能说是个不错的皇帝,但比起唐太宗来说,还是差远了。”姚广孝微笑着说道,“凭你的功绩,要称个太宗,倒是也不足为过。”


    “汉太宗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有贞观之治,我不比他们差,我有永乐盛世。”朱棣满脸自豪的表情,“这当皇帝的,生前就跟儿孙要庙号这事儿,确实丢人,所以我只能跟你说。老和尚,”


    “所以,明太宗?”姚广孝试探着问了一句,看见朱棣满脸笑容,又补充道,“……太宗文皇帝?”


    朱棣双眼一亮,一拍面前桌子:“这个好,我就要这个!”


    姚广孝被逗笑了:“你跟我说这个管什么用,我又不是你的后世之君。”


    两人说话间功夫,门外传来王彦的声音。


    “皇上,太子爷来了。”


    朱棣一怔:“老大来了?他来做什么:”又看了眼老和尚,“我没叫他来啊。”


    “那你倒是叫人家进来啊。”姚广孝催促道。


    “哦。”朱棣答应了一声,然后冲着门外喊了一声,“让他进来吧。”


    想房门缓缓推开,朱高炽迈过门槛走了进来。


    “皇上。”走到朱棣身边的朱高炽,从怀里掏出朱瞻基从山东送回来的折子,双手递给朱棣。朱棣接过来,然后迅速看完,又陷入了沉思。


    “怎么了?”姚广孝很好奇。


    朱棣没说话,而是把折子递给姚广孝,让他自己看。


    “……赦免山东附逆百姓……”姚广孝小声念了出来,随即一笑,“这不是应该的么,你在犹豫什么?”


    朱棣抬眼看着姚广孝——老和尚已经很久没有在国家大事和政务上开过口了。


    朱棣又看向朱高炽:“你的想法呢?”


    朱高炽低着头:“儿子听您的,不过还有一件事,儿子想跟您说一声。”


    “讲。”


    朱高炽往前走了几步:“重华宫那边,祁钧那孩子这几天睡不好,总是哭闹……”


    只说了这几句,朱棣便紧张了起来:“我的曾孙子怎么了?病了?太医瞧过没有?怎么说的?”


    朱高炽笑了笑:“没什么,太孙妃说,孩子可能是想您了……”


    “啊?”朱棣一愣,随即无语的白了朱高炽一眼,“你……呵呵,你可真是学精了,你们兄弟几个闯了祸,每次都把太孙搬出来挡我的怒火;现在太孙在山东,你又把我的曾孙子搬出来……老大,你凭什么觉得我会生气?”


    朱高炽讪讪一笑:“儿子没有这么想,折子和祁钧那孩子,是两码事。”


    “呵呵,从小到大,你一扯谎,就这副样子。”朱棣似笑非笑的看着朱高炽,“每次都是低着头,不敢抬头……”


    朱高炽一愣,随即抬起头来。


    “……眼神飘忽不定……”


    朱高炽随即盯着朱棣的眼睛。


    “……俩手握在一起,放在身前……”


    朱高炽马上松开手,把两条胳膊垂在身体两侧。


    “……还总是不自觉地搓手指……”


    朱高炽赶紧把双手背到身后,脸涨得通红:“爹!”


    朱棣和姚广孝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都说知子莫若父,反过来,知父莫若子。朱棣和朱高炽这对父子彼此之间的了解,怕是古往今来的皇家典范了。


    朱高炽搬出朱祁钧来说事儿,就是暗示老爷子,您不是想退位交权给朱瞻基么,这天下早晚都是您的大孙子的。现在大孙子又向您提建议了,您要是驳了他的面子,将来他登基后威信何在?况且,朱瞻基的建议也有道理,您得仔细考虑一下。


    朱棣自然明白儿子的弦外之音。他捋着胡须,似笑非笑地看着朱高炽:“老大,你这招倒是用得越来越熟练了。”


    姚广孝在一旁笑道:“太子爷这是摸准了皇上的脉啊。”


    朱棣哼了一声:“行吧,既然太孙都开口了,我也不能不给这个面子。”他顿了顿,又道,“不过,赦免归赦免,该敲打的还是要敲打。百姓附逆,确实是官府有错在先,所以百姓可以赦免,山东那些官员,一个都别想跑。”


    朱高炽连忙点头:“皇上圣明。瞻基那孩子已经请旨了,想让周新出任山东按察副使,让王城也留在山东一段时间,让他们俩把山东的官扬好好整顿一番,该抓就抓,该杀就杀,该奖就奖。”


    朱高炽一边说,一边又掏出一个折子来,递给朱棣。


    “两件事干嘛不写在一个折子里……”朱棣小声嘀咕,接过第二道折子翻开看了看,“这个也准了。按察副使……太小气了,让人家替你干活,你怎么还能这么小气?把副字儿去了,让周新直接做按察使。”


    朱高炽闻言,脸上露出几分犹豫:“爹,现任山东按察使张双河虽有过失,但毕竟未涉白莲教案,若贸然撤换......”


    朱棣哼了一声:“装?又跑我这儿演戏来了?你要是不同意,第二道折子你就不会掏出来。山东官扬糜烂至此,他这个按察使能脱得了干系?要么是同流合污,要么是庸碌无能,哪样都该撤!你回去好好查查这个张双河,看看他到底是同流合污,还是庸碌无能。如果查出来他只是个糊涂蛋,就让他滚回老家种地去;要是查出来他贪赃枉法……哼!就直接把他埋地里头!”


    朱高炽被父亲戳穿心思,讪讪一笑:“爹,儿子这不是怕动静太大,影响山东稳定嘛……”


    “稳定?”朱棣冷笑,“现在知道要稳定了?早先干什么去了?”他猛地一拍桌子,指着朱高炽,“老大,我告诉你,山东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大换血!瞻基那孩子都敢大刀阔斧地干,你这个当爹的倒畏首畏尾起来了?”


    朱高炽正色道:“皇上圣明,儿子回去就去办。”


    朱棣突然反应过来,刚才他下意识的训斥朱高炽畏手畏脚,实际上每次朱高炽都是故意在他面前装犹豫,好让他这个当爹的来做决断。


    想到这里,朱棣又好气又好笑:“老大啊老大,你这招用了多少年了?其实你心里早就有主意了,可你每次都是先装模作样地犹豫,等着我来拍板,好显得都是我的主意是不是?”


    朱高炽一脸无辜:“爹,儿子是真拿不准……”


    “放屁!”朱棣笑骂道,“你这个太子爷,监国这么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山东这点事你会拿不准?”说着抄起桌上的奏折作势要打,“再跟老子装糊涂,当心老子抽你!”


    姚广孝在一旁忍俊不禁:“太子爷这是孝顺啊,事事以陛下为先。”


    朱棣摇头叹气:“老和尚,你是不知道。这小子自打帮着我处理政务,闯了祸就往我身上推,得了功劳就往我身上揽。现在倒好,连朝政大事也玩这套。哼……”朱棣又冷哼了一声,白了一眼朱高炽,“……倒是显得我这个当皇帝的不明是非了。”


    朱高炽也不辩解,就是一个劲儿的憨笑。


    “行了,你事儿也跟老子说完了,滚回去吧,少在老子眼前晃悠。朝廷那么多事儿等着你决断呢,该干嘛就干嘛去。”朱棣把桌子上的两道折子摞在一起,“给太孙写信,就说我把山东全交给他了,让他再物色一下山东布政使的人选。还有山东都指挥使蓝祥,让太孙也看看这个人要不要留用。”


    朱高炽躬身应道:“那儿子就先回去了。”


    “等会儿。”朱棣把朱高炽喊住,“让太子妃、太孙妃带着孩子来鸡鸣寺住几天。”又看向姚广孝,“老和尚,祁钧那孩子你还没见过呢,我让你也见见。”再重新看向朱高炽,“记住了,你的媳妇,你儿子的媳妇,还有你孙子,都在我手上,你跟太孙好好办差。要是办不好,哼……我就不放人了。”


    朱高炽出门儿以后,心里就一个劲儿嘀咕。


    这老爷子,想看曾孙就看嘛,干嘛还要把我媳妇也叫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