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兖州残局,鲁王无踪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朱瞻基原本正端着茶盏,神情淡然,准备抬手示意蓝祥平身。可在他听到“蓝祥”二字的瞬间,猛的一僵,脑海中瞬间闪过魔性的广告词。


    尤其这哥们儿还是山东都指挥使,山东,蓝祥,要素齐全。


    “噗……咳咳咳!”朱瞻基直接一口茶呛在喉咙里,茶水差点儿从鼻子里喷出来,连忙用袖子掩住嘴,咳得眼角泛泪。


    一旁的于谦赶紧上前替他拍背顺气:“殿下!您没事吧?”


    朱瞻基摆摆手,勉强压下笑意,可嘴角还是忍不住抽了抽,然后努力绷住脸,故作威严的看向跪在地上的这位山东都指挥使。


    “蓝指挥使,你这名字倒是颇有意思。不知,是哪个‘蓝’,又哪个‘祥’啊?”


    蓝祥恭敬地拱手回道:“回禀殿下,臣名中的‘蓝’,是青出于蓝的蓝,‘祥’是吉祥如意的祥。”


    “哦,差一个字啊……”朱瞻基小声嘀咕着,然后轻轻咳嗽几声,恢复了正常音量,“那……这名字可有什么来历?”


    蓝祥闻言,脸上露出几分自豪:“家父当年在军中效力,恰逢臣出生那日,军中蓝旗大捷,又遇祥云现于天际,故为臣取名‘蓝祥’。”


    朱瞻基听罢,嘴角又忍不住抽动起来。他努力板着脸点头道:“好名字,好名字,不知……蓝指挥使可会……呃……”朱瞻基犹豫片刻,“……可会驾驭什么特殊的器械?比如……大型的……工程器具?”


    蓝祥一脸茫然:“这……殿下是说战车、云梯之类的攻城器械吗?臣确实略通过一二。”


    朱瞻基点点头:“好,若有机会,我倒想见识见识你的挖……呃,我是说,见识一下你麾下山东卫所的精锐。”


    一旁的于谦听的是云里雾里,完全不明白太孙殿下为何对这个名字如此感兴趣。


    而蓝祥虽然觉得太孙问得奇怪,但太孙说有时间想见识一下他麾下的山东卫所,这……这是不是代表他可以继续留任了?之前因为山东闹白莲教、丢了几个县城、兖州卫叛变的事儿,蓝祥一直惴惴不安,觉得自己多半是要完蛋了。


    可太孙说……想见识一下他麾下山东卫所的精锐?


    “谢太孙殿下,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殿下期望!”蓝祥神情激动,连连磕头。


    于谦无语的闭上眼,房间里现在就仨人,一个他,一个朱瞻基,一个蓝祥。朱瞻基和蓝祥吧,这俩人没一个正常的,一个第一回见面就问人家名字怎么来的,另一个是听说太孙要检阅自己的部队,就突然激动的磕头。


    “行了行了,蓝指挥使,起来吧,跟我说说兖州现在的情况。”朱瞻基轻轻抬手。


    蓝祥一拱手:“多谢殿下!”然后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立在那里,“仰赖殿下天威,臣已率部收复兖州。白莲余孽闻风丧胆,弃城鼠窜而去.……”


    “跑了?”朱瞻基一拍椅子扶手,“跑哪儿去了?”


    于谦适当的插话:“殿下,您忘了,不是您说的么?白莲教大部分都是被裹挟的百姓,这些百姓穿的都是普通的衣服,手上都是种地的老茧,脸上都是风吹日晒的沟壑。他们站在白莲教那头,就是白莲教余孽;他们回到村子里,就是普通的种地老农。”


    朱瞻基闻言,眉头微蹙,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你说的对,毕竟没有谁脸上写着‘白莲’二字。只是……”他抬眼看着蓝祥,“那些真正的白莲教首脑,可知他们的下落?还有,兖州卫指挥使赵康和其他叛变的兖州卫军士呢?他们也跑了么?”


    “臣在兖州多方查找,兖州卫中尚忠于朝廷的,在兖州城破当日,一部分被白莲教徒和叛军杀害,一部分逃出兖州,还有一部分藏匿于百姓家中。呃……这一部分加起来,大概有两千多人。”蓝祥从怀中掏出一个册子来,翻看了,边看边说,“这些人现在已全部归建,臣正在做甄别,以防有人鱼目混珠。”


    “两千多人……”朱瞻基小声念叨着,然后盯着蓝祥,“兖州卫,原本有多少人?”


    “呃……名册上是五千六百人,实际上……”蓝祥手中的册子往后翻了几页,“……实际上是四千三百多人。”


    吃空饷这事儿,大家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朱瞻基也懒得质问。


    “蓝祥,兖州卫那些没归建的两千三百人里,有多少是叛军,多少是逃兵,又有多少是在兖州城破当日被叛军杀害的,你可有统计?”朱瞻基问道。


    蓝祥继续翻册子:“回殿下,臣来之前,已经做了粗略统计。”他低头看了一眼册子上的文字,“兖州城内找到被叛军和白莲教余孽杀害的军士、军官尸体,共三百多人。逃兵的话……臣不好预估,毕竟臣对兖州卫也不熟悉。至于叛军人数,有侥幸活下来的兖州卫士兵向臣讲述,自指挥使赵康以下的五个千户当中,至少有一个千户所是叛变了。”


    “所以,叛军至少有一个千户所的兵力?”朱瞻基犹豫片刻,“这个千户所的兵源是?”


    蓝祥合上册子:“基本上,都是鲁王府裁撤下来的护卫。”


    又是鲁王府!


    “那……你们有没有找到鲁王殿下?”朱瞻基突然提问。


    蓝祥默默摇头:“臣进入兖州后,在鲁王府废墟中仔细搜索,找到尸体两百六十五具,其中有二十五具被大火焚毁,虽无法辨认相貌,体型却和鲁王殿下相差甚远。剩下那些尸体,臣已经逐一辨认,都是鲁王府的护卫、宫女、太监,还有鲁王殿下的两名侧妃。所以……”蓝祥抬眼瞄着朱瞻基,“……臣没有在鲁王府发现鲁王殿下的踪影。”


    沉默了许久的于谦再度开口:“殿下,如此看来,鲁王殿下大概是被掳走,那一直在幕后操控这一切的那个人,应该就是鲁王府长史周汝海了。”


    “何以见得?”朱瞻基问道。


    “若鲁王殿下是背后黑手,大可不必搞这么麻烦,又是放火烧掉自己的王府,又是杀掉自己府上的宫女、太监、护卫,甚至还有侧妃。”于谦解释道。


    “那……如果这是他的金蝉脱壳之法呢?再说,他如果想谋反了,王府他又搬不走,一把火烧了也很正常嘛。至于那些死在鲁王府的人,也许是不肯跟着鲁王一起造反的人呢?”朱瞻基提出自己的疑问。


    于谦摇摇头:“不会的,殿下,您还记得周大人、万百户和林老三说的话么?鲁王府被白莲教徒和百姓洗劫一空。如果此时背后指使之人就是鲁王,他应该不会放纵百姓去他的王府里撒野的。现在看来,白莲教徒反而是利用百姓打掩护,对鲁王府进行了洗劫。所以,才会出现百姓和白莲教徒一起搬空鲁王府的情况发生。”


    朱瞻基沉默许久,默默点头:“你说的有道理。”


    ……


    应天这边,朱高炽把朱棣的旨意快马加鞭送往山东,这次传旨的又是老熟人——东宫卫队百户张勇。


    旨意内容就是之前在鸡鸣寺商量好的,赦免山东全境被白莲教裹挟的百姓,任命周新卫山东按察使。此外,还有一封写给朱瞻基的信,内容就是让他放开手脚好好整治一下山东,还百姓一个公道。


    对了,信里还说了,办事儿赶紧回来,你媳妇和儿子都在我手上。


    这句话还是朱棣特意加进去的。


    张勇快马加鞭赶往山东,这个时候朱瞻基已经移驾兖州了。而且朱瞻基前脚从峄县离开,后脚张勇就到了峄县。听说太孙刚走半日,张勇又直接追了出去,终于在半道儿上追上了朱瞻基。


    宣读完了旨意,张勇又掏出朱棣的亲笔信交给朱瞻基。


    朱瞻基一路看下来,尤其是看到最后那句“你媳妇和儿子都在我手上”的时候,顿时哭笑不得。


    “皇上还是这么爱开玩笑……”朱瞻基摇摇头,将信件递给一旁的于谦,“你看看。”


    “这是皇上写给太孙殿下的家书,臣就不要看了吧。”于谦一边说一边往后躲。


    朱瞻基哼了一声:“觉得自己是外人?别着急,等回京,皇上就给你赐婚,到时候你就是我妹夫。”然后低声笑着,往于谦身边凑了凑,“妹夫,咱们在兖州停留几天,就去济南府,你觉得如何?”


    于谦微微叹气,闭上眼睛:“殿下,上回去顺天的时候,您在马车里亲口说的。”


    “我说什么了我?”朱瞻基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


    朱瞻基的亲兵队长陈佐适时的出现:“嘿嘿,殿下,您那天说了,公务当中,要称职务!”


    朱瞻基一拍脑门,嫌弃的摆摆手让陈佐赶紧滚蛋。


    ……


    兖州城内,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满目疮痍。


    朱瞻基站在城墙上,望着这座饱经战火的城市,眉头微微皱起。


    “殿下,统计出来了。”于谦快步走来,手里捧着一本册子,“兖州城内百姓伤亡约三千余人,大户人家几乎被劫掠一空,房屋损毁过半。最严重的是城南一带,那里是兖州的富人区,现在几乎被夷为平地。"


    朱瞻基接过册子翻看,沉声问道:“安民告示贴出去没有?”


    “全部张贴出去了。但……”于谦犹豫了一下,“……百姓们对官府还是不太信任,许多人看到张贴出去的安民告示,都说这是朝廷又在糊弄百姓了,说是赦免那些百姓,肯定回头还要清算的。”


    “意料之中。”朱瞻基叹了口气,转头看着于谦,“要让百姓信任官府,没那么容易。派几个大嗓门的人,拿着锣,走街串巷的敲打,把安民告示上的内容宣读出去,要让更多的百姓听到朝廷的旨意。同时……”


    朱瞻基沉默片刻:“兖州仓,也是空仓了吧?”


    于谦点头:“是空仓,殿下何意?”


    朱瞻基低着头,背着手,沿着城墙走向自东向西慢慢踱步,于谦跟在他身后。


    “于谦,传我命令,从周边州县调集了粮食,发放给去年所有遭了灾的百姓。赈灾的事儿,让周新全权负责,若有人敢在这件事上动手,四品以下无需问我,周新自行处置即可。”朱瞻基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四品,嘿嘿,知府就是四品的。有了朱瞻基这个授权,山东境内周新不能杀的官儿,已经没几个了。


    ……


    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过,就一定会留下属于这个人的痕迹的。


    哪怕隐藏的再好,活的再小心翼翼,只要有足够庞大的情报网络,任何人都能被扒的干干净净的。


    鲁王府长史周汝海的底细,终于被锦衣卫查清楚了。


    刘勉拿着写满周汝海的底细的奏本,思索了许久,还是觉得应该想让太子爷过目一下。


    东宫书房,朱高炽捧着刘勉递上来的折子,越看表情越凝重。


    “刘勉啊。”朱高炽终于开口道,“这上边写的,都是你找到真凭实据的,还是你的臆断?”


    刘勉双手抱拳跪在地上:“太子爷,臣哪敢胡言乱语啊,这些都是臣多方查找搜寻到的证据,请太子爷明察!”


    朱高炽又沉默片刻,盯着刘勉问道:“为何,这些之前没有人查出?他在鲁王府做了二十多年的长史,竟然没人发现?”


    “太子爷恕罪,这朝廷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太多了,锦衣卫人手不足,实在没办法对每一个人都做这么详细的调查……”刘勉努力解释,他也希望朱高炽能把他这番解释转达给皇上听。


    “起来吧,就算有过失,那也是之前锦衣卫指挥使的过失。你才刚刚接任锦衣卫指挥使,马上就能查到这么多底细来,你是有功劳的。”朱高炽笑盈盈的安抚着刘勉,让他不要太过紧张。


    “谢太子爷!”刘勉慢慢站起来,就规规矩矩的站在那里不敢动。


    朱高炽又叹了口气:“我会拿着你找到的这些东西去找皇上的,我会亲口告诉皇上,这个潜伏在鲁王府几十年的长史,竟然是刘福通的后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