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锦衣卫要改制?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说说吧,这折子,你们怎么看。”朱高炽看着众人,“不过在这之前,你们先回答朕另一个问题。”
朱高炽笑起来看似人畜无害,可熟悉他的人,能从他的笑容中分辨出是真笑,还是笑容里压着火的假笑。
显然,现在是有点火了。
折子内容很简单,有个叫徐文之的御史上奏,说太上皇要搬到宫外,不符合“礼制”。为什么不符合“礼制”呢?因为当时朱棣在北京修了三个挨着的院子,其中两个分别给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做王府。
既然是按王府的规模修的,那自然是遵循的王府的规制,比如砖瓦的颜色啊,房屋的高度啊,装饰的规格啊等等。
而现在太上皇刚退位就要要搬出皇宫,住进空着的那个院子里,既然这是王府规制的宅院,御史便认为这是“有损天子威仪”,不合礼法。
御史还举例说,那院子说破天也就是个“府”,太上皇住的地方应该叫“宫”。
而且,御史还说了,天下百姓知道这件事之后,还会以为太上皇是被皇上“撵”出皇宫的。
此刻,朱高炽说想让内阁诸位先回答的问题也很简单:你们几个是怎么想到把这个折子送到太孙那儿的?这样的折子能给太孙跟前送么?
杨士奇等人闻言,顿时面色微变。
杨荣反应最快,立刻躬身道:“皇上明鉴,此折本应直呈御前,臣等疏忽,未能及时拦下。”
朱高炽慢悠悠地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那你们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份折子已经送到太孙跟前了?”
其实不用杨士奇他们回答,朱高炽心里也有数。
先让折子正常送到太子手里,这叫什么?这叫尊重言官制度。
朱瞻基和太上皇感情深厚,若是这事儿让朱瞻基知道了,可能会直接严惩徐文之,甚至闹大。所以,这个时候再让朱高炽知晓这件事。朱高炽这个人吧,性格温和,能更圆滑地处理此事,既保全言官颜面,又让朱棣顺利搬家。
同时,这也何尝不是文官们对朱高炽的一种试探。
没错,太子时期的朱高炽确实擅长和稀泥,可当了皇上以后呢?
所以,把这件事捅到朱高炽这里,朱高炽直接严惩徐文之,那说明朱高炽对言官态度强硬,未来内阁在政务上需要更谨慎。
若朱高炽轻拿轻放,说明他更倾向于平衡各方,内阁可以继续沿用原有的政治策略。
朱高炽心里清楚内阁的算盘,但他没有直接拆穿,而是反问“你们为什么前脚把这份折子送到朱瞻基跟前,后脚又告诉我这件事”,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们内阁想让我来擦屁股,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试探我。”
所以,朱高炽有些恼火了。
我他娘的才刚登基第一天!第一天!第一天啊!
第一天,你们就他娘的又按捺不住了?
你们疏忽?未能及时拦下?
啊呸!朕的白毛阁大学士都不信!
眼瞅朱高炽黑着脸不说话,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过了许久。
“行了,朕知道你们在打什么算盘。”朱高炽站起身,踱到窗前,背对着众人,“不就是想看看朕这个新皇帝,是继续当''和事佬'',还是准备''新官上任三把火''吗?”
内阁诸位纷纷跪下:“皇上明鉴,臣等绝无此意……”
“起来!”朱高炽突然转身,声音提高了八度,“动不动就跪,跪下来干嘛呀?朕问你们,徐文之这折子,你们觉得该怎么处置?你们不是应该先票拟么?”
“呃……这……”
内阁诸位一时间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按惯例,送到御书房的折子,内阁都要先给出初步处理意见的,可徐文之的这个折子,内阁是一个字的意见没有写。
眼看众人无言,朱高炽又叹了口气:“哎,你们啊,就不能消停一点。都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的柱石,整天都想着怎么去摸皇帝的脾气,那还怎么做事?”
然后看着众人,朱高炽继续语重心长的说道:“朕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觉得朕刚登基,想试探朕的底线,看看朕是不是还像当太子时那样好说话。”
朱高炽缓缓踱步到御案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面:“朕今天就把话给你们说明白,治国理政,不是靠揣摩上意,而是靠实心用事。你们都是太上皇留给朕的股肱之臣,难道就只会玩这些小心思?”
杨士奇额头渗出细汗,正要开口,却被朱高炽抬手制止。
“至于徐文之的折子,你们不给意见,那朕就说说朕的想法。”朱高炽指着御案上的那本折子,“他说太上皇住王府不合礼制,那朕倒要问问,当年太祖皇帝在南京时,住的也不过是吴王府改建的宫殿,难道也有损威仪?”
这一问,让几位阁老顿时语塞。
“威仪,不是靠着几块砖几块瓦垒起来的!”朱高炽一拍桌子,“拟旨,调徐文之到南京都察院。记住了,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也要懂得分寸。”
杨士奇行礼:“臣遵旨。”
朱高炽缓了口气,坐在那儿又思索了片刻,然后抬眼看着众人:“各位,你们记住了,朕这是救了你们一次。如果这道折子被太子看见了,他同样会看破你们的心思。然后,对你们再度失望。”
朱高炽这番话让几位阁老心头一震,脸上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杨荣最先反应过来,深深一揖道:“皇上教诲,臣等铭记于心。今日之事,确实是臣等思虑不周。”
“你们不是思虑不周。”朱高炽摇摇头,语气缓和了些,“你们反而是思虑的太‘周’了。你们都太聪明了,结果呢?聪明反被聪明误。”朱高炽一边说,一边看着窗外的宫墙,“朕受命监国十多年,太子尚为太孙的时候,也在辅助朕处理政务。所以,呵呵……你们心里那些弯弯绕绕,朕和太子都看得一清二楚。”
顿了许久,朱高炽看着众人,一字一顿:“记住!,太子,那是太上皇亲自带在身边教导的好圣孙!你们最好不要让他对你们失望。”
“否则……”朱高炽微微眯眼,“朕也救不了你们。”
……
朱棣已经出宫了。
反正搬家的事儿不用他亲自动手,他在乾清宫又看了几眼,交代了一些事儿之后就急匆匆的出宫了。
他下令修建的那三个府邸,其实就是三个旧燕王府的翻版,甚至在建造的时候刻意保留了旧日燕王府的许多特征。
只不过他现在遇到个问题——家门口该挂个什么牌匾呢?
太上皇府?不行不行,不伦不类的。
燕王府?不行,那更不对劲儿了,哪来的燕王啊。
朱棣站在新宅院门前,摸着下巴盯着空荡荡的门楣,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爹,您这是要在这儿站到天黑啊?”朱高煦不知何时晃悠过来,手里还拎着个酒葫芦,“要我说,就叫燕王府得了,反正您本来就是燕王出身。”
“放屁!”朱棣抬脚就踹,“老子现在是太上皇,挂个燕王府的牌子算怎么回事?合着老子当了十五年皇帝,白当了?”
“那……要不叫永乐宫?您看,您年号都叫这个……”朱高煦又说道。
“不行,太难听了。”朱棣摇摇头,“哎,真他娘的心烦。”
朱高煦嘿嘿一笑:“要不然,您还是搬回乾清宫去……哎哎哎,爹!儿子开玩笑的……”
汉王殿下一个灵活的走位,躲开了朱棣踹过来的一脚。
“老子好不容易搬出来,还能回去?”朱棣没好气的瞪了朱高煦一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