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常清韵病重
作品:《大明洪武:大嫂常氏,老婆徐妙云》 “没...没事。“常清韵慌忙将盒子藏入袖中,“替我谢谢晋王殿下。“
前院突然传来喧哗声,小翠匆匆跑来:“小姐,太子殿下到了!“
常清韵神色一僵,下意识按住袖中的盒子。徐妙云拽了拽她的衣袖:“常姐姐别怕,我去帮你拦着太子!“说完就蹦蹦跳跳地往前院跑。
“妙云!“常清韵想拦却已来不及,只得整理衣冠跟上去。刚走到回廊拐角,就听见徐妙云清脆的声音:
“太子!常姐姐在梳妆呢,你不能进去!“
朱标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阻拦弄得一愣,随即失笑:“小丫头,孤是来送礼的。“
“那也不行!“徐妙云张开双臂挡在月洞门前,“娘娘说了,及笄礼前不能见外男!“
常清韵躲在廊柱后,看着朱标被个小丫头拦得无可奈何的模样,唇角不自觉地上扬。太子最终妥协,将礼盒交给丫鬟,临走时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告诉清韵,三日后孤来接她去东宫赏菊。“
待太子走远,徐妙云得意地跑回来:“常姐姐,我厉害吧?“
常清韵摸摸她的头,眼眶有些发热:“嗯,妙云最厉害了。“
晋王府·夜
朱棡站在庭院里,望着常府方向升起的烟花——那是及笄礼成的信号。赵虎匆匆走来:“殿下,徐小姐回来了。“
徐妙云小跑着进来,发梢还沾着夜露:“棡哥哥!我把盒子给常姐姐啦!“她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太子还想闯进去呢,被我拦住了!“
朱棡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屈指弹了下她的额头:“就你机灵。“
“常姐姐让我带话...“徐妙云突然卡壳,挠了挠头,“呃...什么三年...什么海棠...“
朱棡眸光一凝:“她原话怎么说的?“
徐妙云努力回忆着:“好像是...『三年海棠约,不负君心』?“她歪着头,“棡哥哥,这是什么意思呀?“
夜风拂过庭院,带来远处隐约的笙箫声。朱棡望着夜空中的明月,轻声道:“意思是...她会等我。“
徐妙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太子说三日后要接常姐姐去东宫赏菊!“
朱棡神色不变,只是手指缓缓收拢,掌心被指甲掐出几道月牙痕:“知道了。“
待徐妙云睡下,朱棡独自来到书房。他从暗格中取出一封信——是朱棣从北平送来的。
信中详细写了北平卫所的兵力部署,末尾还附了句:“三哥放心,弟弟必不负所托。“
朱棡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纸页渐渐化为灰烬。窗外,秋虫鸣叫声声入耳,仿佛在提醒他——时间不多了。
三日后·东宫
常清韵端坐在东宫的花厅里,面前的菊花开得正盛,她却无心欣赏。
朱标坐在主位,正与几位东宫属官谈论朝政,时不时看她一眼。
“清韵觉得如何?“朱标突然问道。
常清韵回过神,发现众人都在看她:“殿下恕罪,臣女方才...“
“无妨。“朱标笑着摆手,“孤是问,你觉得这''金凤朝阳''的菊花,可衬你的新衣裳?“
常清韵低头看了看自己鹅黄色的衣裙,勉强笑道:“殿下眼光自是好的。“
朱标似乎很满意这个回答,挥手让乐师奏曲。丝竹声中,他突然倾身向前:“清韵,孤已请旨,我们的婚期定在来年开春。“
常清韵手中的茶盏一晃,几滴茶水溅在裙摆上:“这...这么快?“
“快吗?“朱标意味深长地看着她,“孤倒是觉得太慢了。“
宴会结束后,朱标亲自送常清韵到宫门。路过一处偏殿时,他突然停下:“清韵可知道这是何处?“
常清韵摇头。朱标轻笑:“这是未来的太子妃寝宫,里面的陈设...都是按你的喜好准备的。“
常清韵心头一震,抬头看向殿内——窗边摆着绣架,案几上放着琴,连帷帐的颜色都是她最爱的淡青色。这一切本该让人感动,却只让她感到窒息。
“殿下费心了。“她低声应道,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回府的马车上,常清韵终于松开一直紧握的右手——掌心静静躺着那枚海棠玉佩。
她轻轻按下花蕊处的红宝石,玉佩竟从中间分开,露出里面藏着的一张字条:
“北地秋深,盼卿珍重。“
字迹力透纸背,仿佛能看见写信人落笔时的决绝,常清韵将玉佩贴在胸口,眼泪无声滑落。
一月后·太原
朱棡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和珅捧着账册站在一旁,正在汇报新式织布机的推广情况。
“殿下,按照您的吩咐,第一批织机已经发往北平。“和珅低声道,“燕王殿下回信说,一切顺利。“
朱棡点点头,目光依旧望着远方:“常府那边...“
“常小姐上月染了风寒,一直闭门不出。“和珅小心地看了眼主子的脸色,“太子派人探望过几次,都被婉拒了。“
朱棡眸光一沉:“严重吗?“
“不严重。“和珅连忙道,“徐小姐去看过,说只是小恙。“
寒风掠过城头,卷起朱棡的披风。他伸手按住腰间佩剑,剑柄上缠着的正是常清韵绣的剑穗。
“备马。“他突然道,“本王要回京一趟。“
和珅大惊:“殿下!此时回京...“
“不是回应天。“朱棡打断他,“去开封,柳如烟的家乡有种治风寒的奇药,本王亲自去取。“
和珅还想再劝,却在看到朱棡眼神的瞬间噤了声,那目光让他想起草原上的孤狼——温柔又狠绝。
当夜,一匹赤色骏马悄然离开太原,向南疾驰而去。马背上的身影挺拔如枪,仿佛能刺破这沉沉夜色。
开封城的初冬比太原湿润许多,青石板路上覆着层薄霜,在晨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朱棡牵着赤电马走在熙攘的街市上,斗篷的兜帽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线条分明的下颌。柳如烟跟在他身后半步,不时指向某条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