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太原事发

作品:《大明洪武:大嫂常氏,老婆徐妙云

    院子里,几个工匠正在调试一台奇怪的水车模型。见到朱棡,他们连忙行礼。


    “不必多礼。“朱棡摆摆手,“进展如何?“


    为首的工匠兴奋地指着模型:“回殿下,按孙三小姐的图纸,这水力碾米机已经成了!您看...“他拨动机关,水流带动轮子转动,连接的碾盘也跟着运转起来。


    朱棡仔细观察着机器的运转,眼中闪过赞赏:“好!这要是推广开来,能省多少人力。“他转头对赵虎道,“去请工部的刘主事来看看,记住,要私下请。“


    离开别院时,天色已晚。朱棡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魏国公府。徐妙云听说他来了,欢天喜地地跑出来迎接。


    “棡哥哥!“她手里举着一幅画,“你看我画的!“


    画上是两个小人,一大一小,手牵着手站在花园里。虽然笔法稚嫩,但能看出是朱棡和徐妙云。


    朱棡接过画,笑着夸奖:“画得真好。这是我们在赏花?“


    徐妙云用力点头:“嗯!等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看桃花好不好?“


    “好。“朱棡摸摸她的头,“到时候带你去栖霞山,那里的桃花最漂亮。“


    徐达走过来,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殿下对小女真是疼爱。“


    朱棡起身行礼:“徐叔叔。妙云天真可爱,我很喜欢陪她玩。“


    徐达请朱棡入内用茶。茶过三巡,徐达突然压低声音:“殿下,近日朝中似有风波,您要多加小心。“


    朱棡挑眉:“徐叔叔听到什么风声了?“


    “太子一系的人,对您在太原的作为颇有微词。“徐达皱眉道,“说什么藩王不宜掌兵...“


    朱棡冷笑一声:“我为的是大明江山,又不是一己私利。“


    徐达叹了口气:“殿下忠心可鉴,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回府的路上,朱棡一直沉默不语。赵虎跟在后面,也不敢出声。直到进了书房,朱棡才开口:


    “去把前几日太原送来的军报拿来。“


    赵虎取来军报,朱棡仔细翻阅着。这些是和珅整理的边关防务详情,还有驻军操练的记录。看着这些详实的报告,朱棡的眉头渐渐舒展。


    “传令给和珅。“他提笔写下密信,“继续按计划行事,不必理会朝中闲言碎语。“


    写完信,朱棡走到窗前。月光下的晋王府静谧安宁,远处的宫城灯火辉煌。他想起徐妙云天真烂漫的笑脸,又想起朱标意味深长的眼神,心中百感交集。


    “治国如烹小鲜啊...“他轻声叹道。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进书房时,朱棡已经伏案工作了一个时辰。案几上摊开着几份奏折,墨迹未干。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端起已经凉透的茶抿了一口。


    "殿下,该用早膳了。"赵虎在门外轻声提醒。


    朱棡这才发现天已大亮:"端进来吧。"他收起奏折,揉了揉太阳穴,"今日有什么安排?"


    赵虎一边布菜一边回禀:"巳时要进宫向皇上请安,午时约了工部刘主事议事,未时..."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朱棡眉头舒展:"是妙云来了?"


    果然,不一会儿徐妙云就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今日她穿了一身鹅黄色的襦裙,发间簪着朱棡送的玉簪,小脸红扑扑的。


    "棡哥哥!"她手里捧着一个食盒,"娘亲做了你爱吃的枣泥糕!"


    朱棡接过食盒,顺手捏了捏她的小脸:"替我谢谢徐夫人。"他打开食盒,香甜的气息立刻弥漫开来,"要不要一起吃?"


    徐妙云用力点头,自己爬上椅子坐好。朱棡给她倒了杯蜂蜜水,又夹了块糕点放在她面前的小碟子里。


    "棡哥哥,"徐妙云咬了一口糕点,含糊不清地问,"你今天又要忙一整天吗?"


    朱棡给她擦了擦嘴角的碎屑:"是啊,有很多事要处理。"


    小姑娘失望地嘟起嘴:"那说好教我下棋的..."


    朱棡想了想:"这样吧,晚膳后来找我,我抽空教你。"


    徐妙云立刻眉开眼笑,眼睛弯成了月牙:"一言为定!"


    用完早膳,朱棡换了身朝服准备进宫。临行前,徐妙云拽着他的袖子叮嘱:"棡哥哥记得按时用午膳,你最近都瘦了。"


    朱棡心头一暖,摸摸她的头:"知道了,小管家婆。"


    皇宫的甬道上,朱棡遇到了正要出宫的朱标。兄弟二人互相见礼,气氛却有些微妙。


    "三弟这是去给父皇请安?"朱标笑容温和,"正好,父皇刚提起你呢。"


    朱棡不动声色:"哦?父皇说什么了?"


    "夸你在太原的政绩呢。"朱标拍拍他的肩,"不过..."他压低声音,"三弟啊,有些事过犹不及。太原驻军的事,还是该由兵部统一调度才是。"


    朱棡面色不变:"大哥教训的是。不过边关防务特殊,因地制宜也是父皇的意思。"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异样,但很快又恢复如常:"三弟心中有数就好。"


    乾清宫里,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见朱棡进来,他放下朱笔:"老三来了。"


    朱棡恭敬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示意他坐下:"太原的事,朕都知道了。你做得不错。"


    "谢父皇夸奖。"朱棡垂首道,"这都是和珅等人的功劳。"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朕听说,你在太原用的都是自己人?"


    朱棡心头一跳,但面上不显:"回父皇,儿臣只是举荐了几位能臣。若有不妥之处,请父皇责罚。"


    出乎意料,朱元璋竟笑了起来:"朕又没怪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道理朕还是懂的。"他话锋一转,"不过标儿说得也有道理,边关驻军还是该由兵部统一调度。"


    朱棡暗自松了口气:"儿臣明白。太原驻军的名册已经整理完毕,随时可以移交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