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孙家三枝花的不同
作品:《大明洪武:大嫂常氏,老婆徐妙云》 朱棡眼中含笑:“哦?那本王可要好好瞧瞧。“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朱棡认真观摩了水车的安装过程,不时提出些专业问题。孙佩雯对答如流,说到兴起时还亲自爬上支架演示调节方法。
孙佩琪在一旁补充着不同地形适用的水车型号,姐妹俩配合默契。
“殿下。“孙佩琪递上一本册子,“这是各村水车使用情况的记录,请您过目。“
朱棡接过册子,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村农户姓名、田地亩数、水车型号等信息,字迹工整,条目清晰。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孙大小姐做事果然细致。“
这时,孙佩茵带着几个丫鬟送来茶点。她今日穿着一袭淡青色衣裙,发间只簪了一支白玉簪,素雅大方。
“殿下请用茶。“她亲手斟了一杯,“这是用新收的麦芽炒制的粗茶,虽不比名茶精致,却最是解渴。“
朱棡接过茶盏,饮了一口,点头道:“清香回甘,果然好茶。二小姐连农事都如此精通?“
孙佩茵浅笑:“民女只是常去田间走动,跟老农们学了些皮毛。“
正说着,一个老农突然跪倒在地:“殿下!这水车真是救命的宝贝啊!老汉家的三亩薄田,往年只能收一石粮,用了这水车,今年收了整整两石半!“
朱棡连忙扶起老农:“老人家快请起。这是朝廷该做的。“他转头对孙家姐妹道,“你们推广有功。“
日头渐高时,朱棡命人取来一个锦盒。
“这是工部新制的测量仪。“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套精致的铜制测量工具,“听闻二小姐精于绘图,或许用得上。“
孙佩茵双手接过,眼中闪着惊喜的光芒:“多谢殿下。民女定当善加利用。“
回城的马车上,朱棡对随行的和珅道:“孙家这三个女儿,各有所长。大小姐精于实务,二小姐学识渊博,三小姐机敏过人,都是难得的人才。“
和珅会意地点头:“殿下明鉴。自推广水车以来,太原周边农田的收成平均增加了四成。“
“嗯。“朱棡望着车窗外郁郁葱葱的农田,若有所思,“待秋收后,本王要亲自向父皇禀明此事。“
当夜,孙府书房内灯火通明。孙老爷看着三个女儿,欣慰地说:“今日殿下对你们颇为赏识,这是孙家的福气。“
孙佩琪正在核算今日发放水车的账目,闻言抬头道:“父亲,女儿觉得殿下是真心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子。“
孙佩茵轻抚着那套测量工具,接口道:“殿下问的那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之计,不是虚言。“
孙佩雯趴在桌上画着新的水车草图,突然抬头:“殿下说下次要带我去看军中的投石机呢!说跟水车原理相通...“
孙老爷捋须而笑:“好好好,你们能帮殿下分忧解难,为父就放心了。“
与此同时,晋王行辕内,朱棡正在批阅公文。赵虎进来禀报:“殿下,孙家派人送来了水车的详细图样,说是二小姐连夜绘制的。“
朱棡展开图样,只见上面不仅标注了尺寸构造,还详细说明了不同地形下的调节方法,字迹清秀工整。
太原府衙的晨钟刚刚敲过,和珅已经端坐在书房内批阅文书。
初夏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他案头的公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手中的紫毫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不时停下来在算盘上拨弄几下。
“大人,城南粮仓的账目送来了。“王德顺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捧着一摞账册。
和珅头也不抬:“放在那边。孙家可有人来?“
“孙大小姐一早就派人送来了水车推广的明细。“王德顺从袖中取出一封信笺,“说是按大人的要求,把各村受益农户都登记造册了。“
和珅这才放下笔,接过信笺细细阅读。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忽然停在某一页:“这个李家村的记录有出入。上月报的是二十三户受益,这次怎么成了二十户?“
王德顺擦了擦额角的汗:“这个...小的这就去查。“
“不必了。“和珅站起身,整了整衣冠,“本官亲自去看看。“
轿子出了府衙,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市。
和珅掀开轿帘一角,观察着街边的商铺。粮行的伙计正在卸货,布庄门前围着挑选夏布的妇人,茶楼里传出说书人的声音。
他满意地点点头,这些景象比刚来太原时繁荣多了。
李家村村口,几个老农正围着新装的水车忙活。见官轿到来,连忙跪地行礼。和珅亲自扶起最年长的一位:“老丈不必多礼。本官来问问,这水车可还合用?“
老农激动地搓着手:“回大人话,好用得很哩!往年这时候田里早就干了,今年有了这宝贝,稻子长得可壮实了。“
和珅点点头,话锋一转:“听说村里有三户没装上水车?“
老农脸色一变,支吾着说不出话。这时一个精瘦的中年汉子挤过来:“大人明鉴!那三户是村东头的赵家、钱家和孙家,他们...他们地里本来就有泉水...“
和珅眯起眼睛:“带本官去看看。“
在实地查看后,和珅发现情况属实。回程的轿子里,他自言自语道:“孙家这账做得倒是实在...“
回到府衙已是午后。和珅刚用完膳,门房来报说孙佩琪求见。
“请她到花厅。“和珅整了整衣冠,又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账册。
花厅里,孙佩琪一袭淡紫色衣裙,正在欣赏墙上的字画。听到脚步声,她转身行礼:“见过和大人。“
和珅虚扶一下:“孙大小姐不必多礼。可是为水车账目而来?“
孙佩琪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民女特来更正李家村的记录。那三户确实不需要水车,是民女核查不严...“
和珅接过册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孙大小姐做事认真,本官佩服。说起来...“他指了指桌上的账册,“本官正想请教这新式记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