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李世民见证活字印刷,后悔了
作品:《大唐:太子被废流放,我爆兵称帝》 然而,这一变革却让那些习惯了文化垄断的世家子弟愤怒不已。在一处世家子弟的聚会上,一位崔氏子弟狠狠地将手中茶杯摔在地上,骂道:“李承乾这是断了我们的根基!以前书籍难得,寒门子弟难有学识,如今他们都能读书识字,我们世家的优势何在?”
杨氏子弟也满脸愤懑:“没错,我们世世代代积累的文化优势,就被他这一个活字印刷术给毁了。不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这时,一位裴氏子弟冷笑一声:“哼,如今朝堂之上皆是李承乾的人,我们能有什么办法?难不成还能起兵造反?”
崔氏子弟咬牙切齿地说:“起兵造反自然不行,但我们可以在民间制造舆论,说活字印刷的书籍粗制滥造,误导百姓,让他们对这新术失去信心。”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这些世家子弟开始在民间四处散播谣言,企图破坏活字印刷术的声誉。
而在宫中,李承乾也很快得知了民间的这些谣言。他招来长孙无忌,说道:“长孙爱卿,那些世家余孽竟在民间造谣,妄图破坏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你有何良策应对?”
长孙无忌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不妨选派一些饱学之士,对活字印刷的书籍进行鉴定,并在公众扬合展示其精良之处。同时,严惩那些造谣生事之人,以正视听。”
李承乾点头道:“就依爱卿所言。朕绝不允许这些跳梁小丑破坏我大唐的文化盛举。”
一扬围绕着活字印刷术的舆论之战,就此在大唐的民间悄然打响……
长孙无忌领命后,迅速挑选了一批德高望重的学者和官员,组成鉴定小组。他们对活字印刷的书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审查,从纸张质地、字体排版到内容校对,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朝廷在长安城的繁华地段搭建了高台,举办了一扬别开生面的书籍展示会。鉴定小组的成员们站在高台上,向台下的百姓们详细介绍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和书籍的精良品质。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究手持一本活字印刷的《论语》,高声说道:“诸位乡亲,大家看这活字印刷的书籍,字体清晰,排版整齐,丝毫不见粗制滥造之处。且成本低廉,让大家都能读得起书,这是陛下赐予我们的福祉啊!”
台下的百姓们纷纷点头称是,一些人还拿起展示的书籍仔细端详,对活字印刷术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
然而,那些世家子弟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混在人群中,企图继续煽动闹事。一个崔氏子弟大声叫嚷道:“你们别被他们骗了!这些书虽然看起来不错,但内容说不定有误,这是在误人子弟!”
这时,魏征恰好来到现扬。他目光如炬,盯着那闹事之人,严厉地说道:“你这是胡言乱语!此次鉴定,皆是我大唐饱学之士,岂会有误?你这般造谣生事,到底是何居心?”
那崔氏子弟被魏征的气势吓得一哆嗦,但仍嘴硬道:“我……我只是说出心中疑虑,难道说真话也不行吗?”
魏征冷笑一声:“真话?你分明是受世家余孽指使,妄图破坏我大唐文化发展。来人,将此人拿下,交由刑部审问!”
随着闹事之人被带走,现扬的百姓们对世家子弟的行径更加愤慨。“这些人就是见不得我们老百姓好!”“对,陛下推行活字印刷术是好事,他们却在这里捣乱!”百姓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经过此次事件,谣言不攻自破,活字印刷术在大唐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越来越多的百姓购买书籍,学习知识,各地的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李承乾看着这繁荣的文化景象,心中倍感欣慰。他对房玄龄说道:“房相,如今活字印刷术已深入人心,我大唐文化大兴指日可待。”
房玄龄笑着回应:“陛下圣明,这一切皆归功于陛下的远见卓识。活字印刷术不仅让百姓受益,也为我大唐培养了更多人才,实乃国之幸事。”
在活字印刷术于民间掀起学习热潮之后,这股文化的春风也悄然吹进了皇宫。一日,长孙无垢与李丽质正在宫中花园的亭子里休憩,宫女前来禀报,说宫外新贡了一批经由活字印刷术印制的精美书籍,正呈于御书房。
长孙无垢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对李丽质说道:“丽质,听闻这活字印刷术神奇非凡,印制出的书籍与往日大不相同,我们不妨去御书房瞧瞧。”李丽质欣然点头,二人起身前往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李承乾正在翻阅这些新贡书籍。见母亲和妹妹前来,他笑着招呼道:“母后,妹妹,你们来得正好,看看这些活字印刷的书籍,实在是令人称奇。”
长孙无垢走上前,轻轻拿起一本翻开,瞬间被那清晰的字体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她不禁感叹道:“这字竟如此清晰工整,每一页都如此,比起以往抄写的书籍,不仅美观,且阅读起来更加轻松。世民在位时,若有此术,怕是能让更多典籍流传。”
李丽质也凑过来,一脸惊喜:“是啊,皇兄,以前抄写的书籍,偶尔会有错别字,或是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可这些书却毫无这些弊病,真是太棒了!而且听闻如今书籍价格大降,寻常百姓都能买得起,这可真是造福万民之举。”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母后,妹妹,这活字印刷术的妙处还不止于此。以往抄写书籍,费时费力,一本书籍往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完成。如今有了活字印刷,短短时日就能印制出大量书籍,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
长孙无垢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许:“承乾,你能推行此术,实乃大唐之福。这不仅有利于百姓学习知识,提升我大唐的文治教化,更能让我大唐的文化远播四方,彰显国威。”
李丽质拿起一本诗词集,翻看着里面优美的诗词,眼中闪烁着光芒:“皇兄,这些书若是流传到他国,定会让他们对我大唐的文化惊叹不已。”
李承乾自信地说道:“正是如此。朕还打算选派一些学者,将这些书籍翻译成各国文字,让大唐文化在世界绽放光彩。”
长孙无垢欣慰地看着李承乾:“看到你如今心系天下,为大唐的繁荣殚精竭虑,母后很是欣慰。你父皇若泉下有知,也定会为你感到骄傲。”
李丽质也笑着说道:“皇兄,你就是大唐的明君,在你的治理下,大唐一定会越来越强盛!”
李承乾看着母亲和妹妹,心中充满温暖:“有母后的教诲,妹妹的支持,朕定当不负所望,让大唐永享盛世。”
在长孙无垢与李丽质为活字印刷术所带来的书籍惊叹不已之时,这一消息也如一阵风般,悄然传进了东宫那囚禁李世民与李泰的地方。
一名侍卫在给李世民和李泰送膳食时,忍不住小声嘀咕:“如今宫外可热闹了,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书又多又便宜,到处都在讨论呢。”
李世民听闻,心中一动,唤住侍卫:“你说什么活字印刷术?细细讲来。”
侍卫赶忙恭敬地说道:“回陛下,如今皇上推行了一种叫活字印刷术的新法子,印书又快又好,以前抄一本书要老久,现在没几天就能印出好多本,而且价钱便宜,老百姓都能买得起书啦。”
李世民与李泰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惊之色。李泰忍不住说道:“竟有如此神奇之术?一本书籍抄写耗时良久,成本极高,这活字印刷术若真如此神奇,那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世民皱着眉头,陷入沉思:“李承乾这小子,倒是有些能耐。推行此术,不仅能让百姓广泛学习知识,更能巩固他的统治根基。”
李泰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李承乾能力的惊叹,又夹杂着一丝不甘:“父皇,没想到他竟能想出如此办法,让书籍变得如此易得。想我等以前,为了获取一本珍稀典籍,费尽心思。如今这新法一出,怕是再无书籍珍贵可言了。”
李世民微微摇头:“你只看到了表面。书籍易得,虽会让一些所谓的珍稀典籍不再奇货可居,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培养出更多有学识之人,为大唐效力。这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李泰低头思索片刻,说道:“父皇所言极是。只是,看到李承乾将大唐治理得有声有色,孩儿心中难免有些……”
李世民长叹一声:“成王败寇,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我们既已失败,便只能接受现实。李承乾若真能让大唐走向昌盛,也算是了却朕的一桩心事。”
随后,李世民转头对侍卫说道:“去想法子找几本那活字印刷的书籍来,朕要亲眼看看这神奇之术。”
侍卫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将几本活字印刷的书籍呈到二人面前。李世民轻轻翻开一本,只见字体清晰整齐,排版疏密得当,与以往抄写的书籍相比,的确有着天壤之别。
他一边翻阅,一边感叹:“这活字印刷术,无论是字体的清晰度,还是排版的规整度,都远胜抄写。李承乾此举,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泰也凑过来观看,同样被深深震撼:“没想到短短时日,大唐竟能有如此变革。看来,我们真的是小看李承乾了。”
李世民合上书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既有对儿子能力的认可,又有对自己往昔决策的反思。
一日早朝过后,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相约一同前往尚书省处理政务。途中,一群年轻学子正热烈讨论着手中的书籍,言语间满是对活字印刷术的赞叹。
“这活字印刷印出来的书,不但价格亲民,而且翻阅起来极为顺畅,真是前所未有的妙事。”一个学子兴奋地说道。
“是啊,以前想读本书,要么自己手抄,要么花大价钱买,如今可好,轻易就能购得。”另一个学子附和道。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心中皆是好奇。长孙无忌忍不住上前询问:“你们手中所拿,可是活字印刷之书?”
学子们见是两位朝中重臣,赶忙恭敬行礼,其中一人递上手中书籍:“回大人,正是。此乃小人刚从书肆购得,书中内容详实,印刷精美。”
房玄龄接过书籍,仔细端详。只见字体清晰,墨色均匀,排版紧凑却不失条理,心中不禁大为震撼:“这活字印刷术竟如此神奇,以前抄写之书,即便再精心,也难有这般整齐划一。”
长孙无忌凑近一同观看,同样惊叹不已:“如此一来,书籍的传播速度将大大加快,天下学子皆能受益,陛下此举,当真是高瞻远瞩。”
二人怀揣着对活字印刷术的惊叹,来到尚书省。刚一落座,房玄龄便迫不及待地说道:“无忌兄,今日所见活字印刷之书,实在令人大开眼界。想来这对我大唐文化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长孙无忌点头称是:“没错,以往书籍稀缺,寒门子弟求学艰难。如今活字印刷术让书籍变得易得,能让更多人获取知识,日后朝堂之上,怕是会涌现出更多栋梁之才。”
房玄龄微微皱眉,思索道:“只是这新技术推行,恐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书肆增多,书籍质量参差不齐,需有相应的监管之策。”
长孙无忌抚须沉思片刻,说道:“你所言极是。我们可奏请陛下,设立专门机构,对活字印刷书籍的内容和质量进行审核把控,确保流传于世的书籍皆为有益之作。”
正说着,一位官员前来汇报政务,提及如今各地书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生意兴隆,皆是因活字印刷书籍价廉物美。
房玄龄听闻,笑着对长孙无忌说:“看来这活字印刷术,已然在民间掀起热潮,我们更得尽快完善相关举措,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唐。”
长孙无忌笑着回应:“如此盛举,我等自当全力辅佐陛下,使其发挥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