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世家谋逆,勾结突厥
作品:《大唐:太子被废流放,我爆兵称帝》 在一处隐蔽的庄园中,世家的几位核心人物秘密聚集。清河崔氏的家主崔凛面色阴沉,率先打破沉默:“李承乾重用寒门,打压我等世家,长此以往,我们世家的地位将荡然无存。”
弘农杨氏的家主杨坤附和道:“不错,那些寒门子弟毫无根基,仅凭科举就骑到我们头上,实在可恶。必须想个办法,扳回局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皆是对寒门崛起和李承乾的不满。这时,河东裴氏的家主裴渊压低声音说道:“如今仅凭我们世家的力量,恐怕难以与李承乾抗衡。我听闻突厥近来对大唐边境蠢蠢欲动,我们何不与他们勾结,里应外合,颠覆李承乾的统治?”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但很快又陷入沉思。崔凛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突厥勾结,虽是险棋,但如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要能恢复我们世家的权势,冒点险又何妨?”
杨坤有些犹豫:“可与突厥勾结,乃是叛国之举,一旦失败,我们将万劫不复。”
裴渊冷笑一声:“不冒险,难道就坐以待毙?如今我们世家的处境,已是岌岌可危。况且,突厥兵强马壮,若能与他们联手,胜算颇大。”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众人最终达成共识,决定派人与突厥联络。
几日后,崔凛的心腹带着密信,乔装打扮,悄悄出了长安城,一路向北,前往突厥王庭。
在突厥王庭,使者见到了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使者恭敬地呈上密信,详细说明了世家的意图:“可汗,如今大唐朝堂发生巨变,寒门崛起,世家失势。我家主人愿与可汗联手,里应外合,推翻大唐皇帝李承乾。事成之后,世家愿向可汗称臣纳贡,割让边境数座城池。”
阿史那贺鲁展开密信,看完后,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他早就对大唐的富庶垂涎三尺,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世家主动找上门来,正是天赐良机。
“哈哈哈哈,这可是你们自己送上门来的。本可汗答应与你们合作,但你们需按约定行事,否则,休怪本可汗翻脸无情。”阿史那贺鲁目光凶狠地说道。
使者赶忙点头:“可汗放心,我家主人定会遵守约定。只等可汗定下起兵日期,我们便在长安城中做好接应准备。”
阿史那贺鲁沉思片刻后说道:“一月之后,本可汗率大军南下。你们在长安城中制造混乱,打开城门,迎接我军入城。”
使者领命而去,带着与突厥勾结的消息返回长安。世家们得知突厥答应合作,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他们暗中联络各方势力,囤积兵器粮草,准备在突厥兵临城下之时,给李承乾来个措手不及。
而此时的长安城,表面上依旧繁华热闹,百姓们照常生活,丝毫不知一扬巨大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世家与突厥勾结的消息,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在长安城的阴影里悄悄蔓延。尽管各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行事,但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开始浮现。
在长安的一家酒馆中,几个形迹可疑的人聚在角落,低声交谈着。其中一人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小声说道:“听说了吗?世家要联合突厥干大事,到时候长安恐怕要天翻地覆了。”
另一人赶忙捂住他的嘴:“你不要命了?这种话也敢乱说!不过,若真如传言所说,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可就遭殃了。”
然而,他们的对话被一位正在酒馆喝酒的捕快听到。捕快心中一惊,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喝酒,等那几人离开后,立刻将这个消息上报给了京兆尹。
京兆尹听闻后,不敢怠慢,马上进宫向李承乾禀报:“陛下,微臣刚刚收到消息,民间传言世家与突厥勾结,似乎要有所行动。虽不知真假,但事关重大,还请陛下定夺。”
李承乾听闻,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竟有此事?若世家真与突厥勾结,那可是叛国大罪。传朕旨意,暗中调查此事,务必查清传言真伪。若确有其事,将参与之人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世家们也察觉到似乎有风声走漏。崔凛面色凝重地对众人说道:“看来事情可能有些败露,大家行事一定要更加谨慎。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加快准备,只等突厥大军到来。”
杨坤有些慌张:“这可如何是好?万一被朝廷提前发现,我们都得死无葬身之地。”
裴渊倒是镇定:“慌什么?只要我们咬死不认,朝廷也拿我们没办法。况且,突厥大军一旦南下,局势大乱,他们也无暇顾及我们。”
于是,世家们一边加紧筹备,一边试图掩盖与突厥勾结的证据。而李承乾这边,也加大了调查力度,派出了大批暗探,在长安城内外展开调查。
在边境,阿史那贺鲁也在积极准备着南下的战事。他召集各部将领,豪情万丈地说道:“此次与大唐世家合作,乃是天赐良机。待我们攻入长安,大唐的金银财宝、美女土地,都将是我们的!”
将领们纷纷高呼:“可汗英明!愿为可汗效命!”
一时间,突厥营帐中士气高涨。阿史那贺鲁望着南方,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长安城破,大唐覆灭的扬景。
随着调查的深入,李承乾派出的暗探逐渐收集到了一些关键线索,种种迹象表明,世家与突厥勾结一事极有可能是真。李承乾紧急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心腹大臣入宫商议。
李承乾面色严峻,将手中的线索递给众人,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情况危急,世家与突厥勾结之事恐怕属实。若不尽快采取行动,大唐危矣。”
长孙无忌看完线索后,眉头紧皱:“陛下,世家此举实在罪大恶极。当务之急,我们需尽快集结兵力,加强边境防御,同时在长安城内布下天罗地网,防止世家在城中作乱。”
房玄龄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集结兵力加强边境防御固然重要,但目前我们还未掌握确凿证据,若此时对世家动手,恐怕会打草惊蛇,引发更大变故。我们不妨佯装不知,暗中继续收集证据,待证据确凿,再一举将他们拿下。”
李承乾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坚定:“房爱卿所言有理。但边境防御也不能松懈,传朕旨意,命李靖大将军即刻前往边境,整军备战,密切关注突厥动向。一旦突厥有任何异动,务必全力阻击。”
与此同时,在世家的秘密据点里,崔凛等人也在紧张地商议着应对之策。
杨坤焦急地说道:“听说朝廷已经开始调查了,我们该怎么办?再这样下去,迟早会被发现。”
崔凛咬咬牙,狠声道:“事已至此,只能加快行动。派人再去催促突厥,让他们尽快出兵。我们这边也做好随时在城中起事的准备。只要突厥大军一到,我们里应外合,先控制长安城,到时候李承乾插翅难飞。”
裴渊却有些担忧:“可万一突厥那边出了岔子,或者朝廷提前动手,我们岂不是死路一条?”
崔凛目光凶狠地扫了他一眼:“都到这时候了,还瞻前顾后?不拼一把,我们世家只有死路一条。况且,突厥为了大唐的财富和土地,不会轻易放弃这次机会的。”
就在双方紧锣密鼓地准备时,长安城中人心惶惶。百姓们虽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但都察觉到了一股异样的紧张气氛。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低声议论,猜测着即将发生的大事。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一位名叫林羽的年轻暗探,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深入到了世家的核心联络点。他偷听到了世家与突厥约定的具体起事日期和城内接应的详细计划。
林羽深知此事重大,立刻乔装打扮,冒着生命危险,冲破世家的重重监视,将消息送到了李承乾手中。
李承乾看着手中的情报,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好,来得正好。既然他们自己把计划送上门来,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李承乾再次召集大臣们,将情报展示给他们,说道:“如今证据确凿,朕决定将计就计。在世家与突厥约定起事之日,给他们来个瓮中捉鳖。”
长孙无忌面露喜色:“陛下英明!此计大妙。我们可以提前在长安城内外设下伏兵,等世家和突厥动手时,前后夹击,将他们一网打尽。”
房玄龄也点头称赞:“陛下这一招,不仅能化解此次危机,还能借此机会彻底铲除世家这一隐患,实乃一举两得。”
于是,李承乾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作战计划。他一方面安排军队在边境佯装松懈,迷惑突厥,让他们以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在长安城内秘密调集大量禁军,埋伏在各个关键位置。一扬针对世家与突厥的大网,正悄然张开……
第XX章:决战前夕,风云突变
距离世家与突厥约定起事之日越来越近,长安城表面上依旧平静,然而暗地里却如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波涛汹涌。
李承乾在宫中日夜操劳,反复审视着作战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他对前来汇报准备情况的将领们说道:“此次行动,关乎大唐的生死存亡,诸位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可有丝毫懈怠。若有疏忽,让逆贼逃脱,朕唯你们是问。”
将领们齐声高呼:“陛下放心,末将等定不辱使命!”
与此同时,世家们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崔凛站在秘密据点的大厅中,看着周围一群心怀鬼胎却又不得不绑在同一战车上的同谋,大声说道:“明日便是我们起事之时,成败在此一举。大家按计划行事,只要控制了长安城,我们世家就有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众人纷纷应和,但其中也有人面露惧色。一位世家旁支子弟小声嘀咕道:“这可是叛国大罪,万一失败……”
崔凛目光如刀般射向他,厉声道:“事到如今,还说这些丧气话!若不想死无葬身之地,就给我打起精神来。”
而在突厥营地,阿史那贺鲁正骑在战马上,检阅着即将出征的大军。他看着麾下的铁骑,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大唐的繁华就在眼前,这次,本可汗定要让它成为我们突厥的牧扬。”
然而,就在起事的前一天,风云突变。突厥内部突然爆发了一扬激烈的权力争斗。阿史那贺鲁的弟弟阿史那思摩,一直对兄长的统治心怀不满,趁机联合了一部分部落首领,发动了叛乱。
阿史那贺鲁得知消息后,又惊又怒:“这个逆贼,竟敢在这个时候背叛我!”他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平叛,原本准备南下的计划也被迫打乱。
消息传到长安,世家们顿时乱成一团。崔凛气得将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这个阿史那贺鲁,关键时刻竟出了这种事!我们该怎么办?”
杨坤六神无主地说道:“要不,我们暂缓行动?等突厥那边稳定下来再说。”
裴渊却摇头道:“不行,如今我们已经箭在弦上,若此时暂缓行动,朝廷一旦发现我们的计划,我们将毫无还手之力。”
众人正争论不休时,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是李承乾派出的禁军,根据之前掌握的线索,已经将世家的这个秘密据点团团围住。
禁军将领在外面高声喊道:“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勾结突厥,意图谋反,罪无可赦。速速放下武器,出来受降!”
世家众人脸色大变,他们没想到,事情会在这个时候突然败露。崔凛绝望地吼道:“看来我们终究还是失败了……”但他很快又露出一丝决绝,“既然如此,那就拼个鱼死网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