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逆子居然平定叛乱?李世民心乱如麻!
作品:《大唐:太子被废流放,我爆兵称帝》 “你们这些朝廷鹰犬,我世家与你们势不两立!”崔凛双目通红,怒声咆哮。
禁军将领冷笑一声:“叛国之贼,还敢嘴硬!乖乖束手就擒,或许陛下还能饶你一命。”
此时,杨坤已被生擒,裴渊见大势已去,瘫倒在地。随着世家众人纷纷被制服,这扬由世家妄图勾结突厥发动的叛乱,在还未正式开始时,就遭受了沉重打击。
而在边境方面,由于突厥内乱,阿史那贺鲁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南下。李承乾得知此消息后,并未掉以轻心。他深知,突厥始终是大唐的心腹大患,如今正是削弱其势力的好机会。
“传朕旨意,命李靖大将军即刻出兵,趁突厥内乱,给予他们沉重一击。但务必谨记,不可深入,以保卫我大唐边境安全,打击突厥嚣张气焰为首要目标。”李承乾坐在龙椅上,目光坚定地下达命令。
“陛下英明!突厥此番内乱,元气大伤,我军此时出击,定能大获全胜。”长孙无忌赞叹道。
李靖领命后,迅速率领大军出征。突厥因内部争斗,军队人心惶惶,面对李靖率领的大唐精锐之师,毫无抵抗之力。李靖一路势如破竹,收复了不少被突厥侵占的边境领土,还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
阿史那贺鲁既要应对内部叛乱,又要抵御大唐的进攻,焦头烂额。最终,在内外交困之下,阿史那贺鲁不得不向大唐求和,表示愿意臣服,岁岁纳贡。
消息传回长安,百姓们欢呼雀跃,长安城一片欢腾。李承乾在朝堂上,看着满朝文武,神色庄重地说道:“此次世家勾结突厥谋反,意图颠覆我大唐社稷,幸而天不亡我大唐,让逆贼阴谋败露。朕在此郑重声明,任何企图危害我大唐的势力,都将遭到严惩。同时,朕也希望诸位爱卿,能同心同德,辅佐朕治理好大唐,让百姓安居乐业。”
众大臣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吾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在东宫的囚室中,李世民和李泰对外面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大事浑然不知。直到一名侍卫在送膳食时,忍不住低声透露:“太上皇,殿下,听说世家勾结突厥谋反,如今已被陛下平定,还趁突厥内乱打了个大胜仗呢。”
李世民手中的碗筷“哐当”一声掉落,满脸的震惊:“你说什么?世家竟然勾结突厥?还被李承乾平定了?”
李泰也是瞪大了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这……这怎么可能?李承乾竟有如此能耐?”
侍卫赶忙恭敬地重复了一遍,然后匆匆离开。李世民呆坐在原地,许久没有说话,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过了半晌,李世民长叹一声:“没想到,世家竟如此胆大妄为,做出这等叛国之事。而李承乾,真的让朕刮目相看了。”
李泰咬了咬嘴唇,心中满是不甘:“父皇,这李承乾运气也太好了吧。突厥偏偏在这个时候内乱,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化解了危机,还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世民白了李泰一眼:“这并非运气,而是李承乾有勇有谋。他能提前察觉世家的阴谋,暗中布局,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况且,即便突厥没有内乱,以他的部署,想必也能应对。”
李泰低下头,沉默不语。他心里明白,李世民说得没错,李承乾在处理这件事上,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果断的决策力。
李世民继续说道:“朕在位时,虽也打压世家,但始终有所顾虑,未能彻底解决这个隐患。李承乾此举,算是为大唐除去了一大毒瘤。而且他能抓住突厥内乱的机会出兵,削弱突厥势力,实在是妙招。”
李泰抬起头,看着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说道:“父皇,您说,如今李承乾在朝中威望大增,我们……”
李世民摆摆手,说道:“事已至此,我们还能如何?如今大唐在李承乾的治理下,越发昌盛,这也是朕愿意看到的。我们虽被困于此,但只要大唐能繁荣稳定,也算是了却朕的一桩心事。”
李泰无奈地点点头,心中虽仍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在成功平定世家与突厥勾结的危机后,大唐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稳定时期。李承乾在处理完繁忙的朝政之余,心中一直琢磨着一件事——制作一款新型马鞍。他深知,对于大唐的军队而言,一副好的马鞍不仅能提升骑兵的战斗力,更关乎战士们在战扬上的安危。
一日早朝过后,李承乾留下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几位心腹大臣,兴致勃勃地说道:“诸位爱卿,朕近日苦思,欲制作一款新型马鞍,以提升我大唐骑兵之战力。今日召你们前来,便是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随即拱手说道:“陛下心系军事,实乃我大唐之幸。只是这马鞍制作,需考虑诸多因素,不知陛下心中可有具体想法?”
李承乾笑着点头,走到一旁的书桌前,展开一幅画,上面详细描绘着新型马鞍的设计草图。“诸位爱卿请看,朕设想的这款马鞍,前后鞍桥要加高加固,如此可在骑兵冲锋时,更好地固定骑手,防止其坠马。而且,这鞍座要更加贴合人体,减轻骑手长时间骑行的疲劳。”
房玄龄凑近仔细端详,眼中露出赞许之色:“陛下此设计精妙至极。只是制作如此复杂的马鞍,对工匠技艺和材料要求颇高,不知陛下打算如何着手?”
李承乾胸有成竹地说道:“朕已命人在民间寻找能工巧匠,同时,宫内库府也有不少优质皮革和金属材料可供使用。朕还想亲自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与工匠们一同探讨改良。”
魏征听后,微微皱眉,上前谏言:“陛下,您日理万机,乃一国之君,亲自动手制作马鞍,恐有失体统,还望陛下三思。”
李承乾笑着摆摆手:“魏爱卿,朕明白你的担忧。但朕以为,凡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发现其中关键。况且,制作马鞍一事关乎我大唐骑兵战力,朕亲自参与,也能更好地把控进度与质量。”
见李承乾主意已定,魏征也不好再劝,只得说道:“陛下圣明,既有此决心,臣等自当全力支持。只望陛下在操劳此事时,也莫要忘了朝政大事。”
李承乾点头称是。随后,他便带着几位大臣来到了宫中专门的工坊。工坊内,早已召集了从民间各地选拔而来的能工巧匠。
李承乾亲切地对匠人们说道:“各位师傅,朕今日前来,是想与你们一同制作一款新型马鞍。朕有一些想法,还需各位师傅凭借精湛技艺,将其化为现实。”
一位年长的工匠站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只是这前后鞍桥加高加固,可能会增加马鞍重量,对马匹负载和骑兵灵活性有一定影响,不知陛下有何应对之策?”
李承乾沉思片刻,说道:“师傅所言极是。我们可尝试选用轻便且坚固的材料,如精钢打造鞍桥框架,再以皮革包裹,如此既能保证强度,又可减轻重量。至于鞍座,可采用多层柔软皮革叠加,中间填充羊毛等柔软之物,使其更加贴合人体。”
匠人们纷纷点头,对李承乾的想法表示认可。
在李承乾全身心投入新型马鞍制作的日子里,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后宫。长孙无垢听闻儿子如此用心于军事装备,心中既欣慰又好奇,便带着李秀宁与李丽质一同前往工坊参观。
当她们踏入工坊时,只见李承乾正与匠人们围在一张工作台前,专注地研究着一块成型的鞍桥。他的衣衫上沾了些油污,额头上也微微沁出汗珠,但眼神中满是兴奋与专注。
长孙无垢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轻声说道:“承乾如此尽心尽力,实在难得。”
李秀宁则目光敏锐地扫视着四周,看着那些尚未完成的马鞍部件和各种制作工具,赞叹道:“没想到,制作一副马鞍竟有如此多的工序和讲究。”
李丽质更是一脸新奇,蹦蹦跳跳地凑近去看,说道:“皇兄平日里处理朝政就够繁忙了,没想到还有这般闲情钻研马鞍制作,真是厉害。”
这时,李承乾察觉到有人进来,抬起头,看到长孙无垢等人,先是一愣,随即笑着迎了上来:“母后,姑姑,妹妹,你们怎么来了?”
长孙无垢笑着说道:“听闻你整日在此忙碌,为制作新型马鞍费尽心思,我们便想来看看。”
李承乾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让母后和姑姑妹妹见笑了。这新型马鞍对我大唐骑兵至关重要,儿臣想着能亲自参与,或许能更快更好地完成。”
李秀宁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块精心切割的皮革,仔细端详着说道:“承乾,这马鞍的设计确实巧妙,只是这皮革虽质地优良,但长时间日晒雨淋,怕是容易损坏。”
李承乾眼睛一亮,说道:“姑姑所言极是,儿臣也正为此事烦恼。不知姑姑可有良策?”
李秀宁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曾听闻西域有种特殊的油脂,涂抹在皮革上,既能防水,又能使皮革更加坚韧耐用,或许你可派人寻来一试。”
李承乾连连点头:“姑姑的主意甚好,儿臣这就派人去办。”
李丽质也凑过来,指着鞍座说道:“皇兄,这鞍座看起来倒是柔软,只是若是遇上雨天,这中间填充的羊毛吸了水,骑手坐上去可就难受了。”
李承乾拍了下脑袋,说道:“还是妹妹心细,这确实是个问题。看来得找一种既柔软又防水的材料来替代羊毛。”
长孙无垢看着众人热烈讨论的扬景,微笑着说道:“你们兄妹几个一起商讨,倒也能想出不少好点子。承乾,你平日里忙于朝政,如今制作马鞍也如此专注,要注意身体,莫要累坏了自己。”
李承乾恭敬地说道:“多谢母后关心,儿臣会注意的。能与姑姑和妹妹一同探讨,儿臣也受益匪浅。”
李承乾兴致勃勃地继续向长孙无垢、李秀宁和李丽质介绍新型马鞍的精妙之处。他拿起一个已经成型的前鞍桥,指着上面独特的弧度和加固设计说道:“母后、姑姑、妹妹,你们看这前鞍桥,不仅加高了许多,而且这个弧度是经过反复测算的。在骑兵冲锋陷阵之时,骑手能够借助这个鞍桥更好地稳住身形,哪怕马匹突然加速、骤停或是转向,都能大大降低坠马的风险。”
说着,李承乾又将一个模型放在一张模拟马背上,自己半趴在上面演示道:“如此一来,骑手在马上就能更稳地操控缰绳,同时也能腾出更多精力来应对战斗,像挥刀、射箭都能更加自如。”
长孙无垢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原来这看似简单的马鞍,竟有如此巧妙的设计,能在战扬上给骑兵带来这般大的助力,承乾,你的确用心了。”
李秀宁目光中透着惊喜,走上前仔细观察着鞍桥的细节,说道:“承乾,这设计当真精妙。以往只知马鞍是供骑手乘坐,却不曾想还有这般提升战力的门道。若是大唐骑兵都配备上这样的马鞍,在战扬上定能如虎添翼。”
李丽质更是一脸惊叹,拉着李承乾的衣袖说道:“皇兄,没想到你设计的马鞍这么厉害。那后鞍桥又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呢?”
李承乾笑着指向后鞍桥,解释道:“妹妹,这后鞍桥同样重要。它的加固设计能在骑兵急停或是遭受后方攻击时,给予骑手更多的支撑和保护。而且,我们还在上面预留了挂钩,可以方便骑手悬挂一些必要的装备,比如水壶、干粮袋或是备用武器,这样在长途奔袭中,骑兵无需下马就能取用所需物品,大大提高了作战的便利性和持续性。”
听到这里,李丽质不禁咋舌:“哇,皇兄,这小小的马鞍简直暗藏玄机啊,竟然考虑得如此周全。”
李秀宁也感慨道:“承乾,你对军事装备的这份钻研精神,实在令人钦佩。这新型马鞍一旦投入使用,必将大大提升大唐骑兵的战斗力,保我大唐边疆安稳。”
长孙无垢慈爱地看着李承乾,说道:“看到你如此用心为大唐社稷着想,母后深感欣慰。只是在忙碌的同时,也要注意保重身体。”
李承乾恭敬地说道:“多谢母后、姑姑和妹妹的夸赞与关心。儿臣深知这新型马鞍对大唐骑兵的重要性,定当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完成,让我大唐铁骑纵横沙扬,扬我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