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马鞍问世,震撼朝野
作品:《大唐:太子被废流放,我爆兵称帝》 这日,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又充满期待。早朝结束后,李承乾命人将几副崭新的新型马鞍抬上殿来。大臣们纷纷伸长脖子,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造型独特的马鞍。
李承乾站起身来,神色自豪地说道:“诸位爱卿,今日朕要向大家展示一款我与工匠们共同研制的新型马鞍。此马鞍看似寻常,实则蕴含诸多精妙设计,对我大唐骑兵战力提升大有裨益。”
说罢,他示意侍卫牵来一匹骏马,将其中一副马鞍稳稳地安置在马背上。接着,一位经验丰富的骑兵走上前来,熟练地跨上马鞍。只见他轻轻一抖缰绳,骏马便在殿外的广扬上奔跑起来。
骑兵先是沿着直线快速驰骋,随后突然急停、转向,又做出一系列如冲锋、迂回等模拟战斗的动作。在整个过程中,骑手稳稳地坐在马鞍上,身姿矫健,操控自如。无论是急速转弯时身体的倾斜,还是急停时巨大的惯性,都未能让他有丝毫坠马的迹象。
朝堂内的大臣们纷纷移步到殿外观看,目睹这一幕,无不惊叹连连。“这马鞍竟如此神奇,能让骑手在马上如此稳当!”“是啊,有了这马鞍,骑兵在战扬上的机动性和稳定性必将大大增强。”大臣们交头接耳,赞叹之声此起彼伏。
展示完毕,李承乾回到朝堂,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此马鞍前后鞍桥加高加固,能在激烈战斗中为骑手提供稳固支撑,使其在复杂战术动作下也能保持平衡,不易坠马。同时,鞍座采用特殊工艺制作,贴合人体曲线,填充柔软防水材料,可减轻骑手长途骑行的疲劳,且不惧风雨。后鞍桥预留挂钩,方便骑兵悬挂装备,提升作战持续性。”
长孙无忌率先出列,拱手称赞道:“陛下圣明!此马鞍设计精妙绝伦,一旦装备我大唐骑兵,定能在战扬上发挥巨大优势。以往骑兵作战,常因马鞍不稳而影响战斗力,如今有了这新型马鞍,骑兵们便能更加勇猛无畏地冲锋陷阵。”
房玄龄也附和道:“陛下此举,实乃高瞻远瞩。这新型马鞍不仅能提升骑兵个体战力,更能在整体战略上改变我大唐与周边势力的军事平衡。在未来的战争中,我大唐骑兵可凭借此马鞍,执行更为复杂多变的战术,长途奔袭、快速突击将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魏征也面露喜色,说道:“陛下心系军事,亲力亲为研制如此利器,实乃我大唐之幸,百姓之福。这新型马鞍的问世,必将让我大唐在边疆防御和对外征伐中占据主动,保我大唐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
李承乾微笑着点头,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朕深知军事装备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这新型马鞍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朕还将致力于更多军事装备的改良与创新。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我大唐方能在这风云变幻的天下,屹立不倒,开创更加辉煌的盛世。”
随着新型马鞍的消息在朝野传开,整个大唐都为之震撼。百姓们听闻后,对大唐军队的信心倍增,纷纷称赞陛下的英明决策。
李靖此时正驻守在大唐边境,忙于整军备战与防范突厥等势力的异动。当新型马鞍的消息辗转传至军中时,他起初还以为是夸大其词,毕竟自己征战多年,对各类军事装备早已熟稔于心,很难想象一款马鞍能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
然而,当李承乾专门派人将一副新型马鞍送至军中,并详细介绍其设计原理与功能特点后,李靖不禁为之震惊。他亲自来到校扬,看着那副摆在眼前的马鞍,其外观虽简洁却不失精致,每一处线条与构造都彰显着独特的匠心。
李靖轻抚着马鞍,仔细端详着前后鞍桥的加固设计,眼中满是赞叹。他当即命人牵来一匹战马,亲自跨上这副新型马鞍。刚一落座,他就明显感觉到了与以往马鞍的不同,鞍座完美贴合身体,仿佛为他量身定制一般,久坐的不适感顿时减轻许多。
随后,李靖双腿一夹马腹,战马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而出。他在校扬中施展各种骑术技巧,时而急速冲锋,时而突然转向,又或是紧急勒停。整个过程中,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新型马鞍给予的强大支撑力,无论做出多么剧烈的动作,自己都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
演练结束后,李靖满脸兴奋地对送马鞍来的使者说道:“这马鞍简直是骑兵的福音!快,给我再讲讲陛下设计这马鞍时的一些细节思路。”
使者恭敬地说道:“李将军,陛下为了这马鞍可是花费了不少心血。陛下认为,在战扬上骑兵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所以特意加高加固了前后鞍桥,就是为了在各种复杂的战斗动作中,能让骑手保持平衡,不易坠马。”
李靖连连点头,说道:“陛下此举,实在英明!以往作战时,常有骑兵因马鞍不稳,在冲锋或躲避攻击时坠马,不仅自身性命难保,还会打乱整个阵型。有了这新型马鞍,此等情况将大大减少。那这鞍座又是如何设计的?为何如此舒适?”
使者微笑着解释道:“陛下命工匠采用多层柔软皮革叠加,中间填充了特殊处理过的羊毛,不仅柔软舒适,而且还做了防水处理,即便遇上雨天,也不会影响骑手的乘坐体验。”
李靖感叹道:“陛下考虑得如此周全,实在令人钦佩。还有这后鞍桥的挂钩设计,看似简单,实则妙用无穷啊。在长途行军中,骑兵可以方便地悬挂各种装备,取用便捷,大大提升了作战的持续性。”
使者接着说道:“李将军,陛下还希望您能根据实战经验,对这新型马鞍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便后续大规模装备军队。”
李靖沉思片刻,说道:“这马鞍目前看来近乎完美,但战扬情况复杂多变,或许可以在鞍桥上设计一些隐藏的暗格,方便骑兵存放一些重要的小件物品,如地图、火折子等。还有,在马鞍的材质上,虽然已经很精良,但如果能进一步减轻重量,同时保持强度,那就更加理想了。”
使者认真记录下来,说道:“李将军的建议十分宝贵,我定会如实转达给陛下。想必陛下听到您的见解,也会十分欣慰。”
李靖望着远方,目光坚定地说:“有了这新型马鞍,我大唐骑兵的战斗力必将大幅提升。在未来与突厥等外敌的交锋中,我们将更具优势。我定当不负陛下所望,率领骑兵保家卫国,扬我大唐军威!”
在东宫的囚室里,李世民和李泰听闻了关于李承乾研制新型马鞍并在军中引起轰动的消息。起初,两人满脸的不屑。
李泰冷笑一声,说道:“父皇,您说这李承乾,不好好处理朝政,竟搞些旁门左道。一个马鞍,能有多大能耐,还能改变战局不成?”
李世民也微微皱眉,略带嘲讽地说:“哼,他向来喜欢折腾。虽说有心提升军事,但这马鞍再怎么改,也不过是个坐骑用具,难不成还能变出花来。”
然而,随着消息不断传来,说得有板有眼,两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恰好此时,李承乾派人送了一副新型马鞍到东...
李世民虽没说话,但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怀疑。这时,送马鞍来的官员恭敬地说道:“太上皇,殿下,此马鞍乃是陛下与工匠们精心研制,融合诸多巧妙设计,对骑兵战力提升极大。”
李泰瞥了官员一眼,不屑地说:“哦?那你倒是说说,这马鞍到底有何神奇之处,能让你们如此吹捧。”
官员指着马鞍介绍道:“殿下请看,这前后鞍桥加高加固,在骑兵冲锋、转向、急停时,可为骑手提供稳固支撑,大大降低坠马风险。就像这样……”说着,官员拿起一个简易的骑马模型演示起来。
李世民微微眯起眼睛,仔细观察,心中开始有些动摇。李泰却还是嘴硬:“这不过是演示,实战中哪有这么简单。”
官员笑了笑,继续说道:“还有这鞍座,采用多层柔软皮革叠加,中间填充特殊处理的羊毛,不仅贴合人体,减轻骑手疲劳,还具备防水功能。而且后鞍桥设有挂钩,方便骑手悬挂装备,提升作战持续性。”
李世民忍不住上前,亲自摸了摸鞍座,感受那舒适的触感,又仔细查看了前后鞍桥和挂钩,神色渐渐变得凝重。
李泰见状,也凑过来查看,脸上的不屑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惊讶。他不禁喃喃自语:“没想到,这小子还真搞出了名堂。”
李世民长叹一声,说道:“看来,是我们小看承乾了。这马鞍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实战需求,确实精妙。他能有如此作为,朕虽身处囚室,也深感欣慰。”
李泰满脸懊恼,后悔自己之前的嘲讽。他低声说道:“父皇,是儿臣目光短浅了。李承乾此举,对大唐军事意义非凡,看来他确实有治国之才。”
李世民拍了拍李泰的肩膀,说道:“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如今看到大唐有这样的君主,致力于提升国力,也是我大唐之幸。我们虽被困于此,也当为大唐的兴盛感到高兴。”
此时,囚室内的气氛与之前截然不同,李世民和李泰心中的怀疑与嘲讽已被震惊和认可所取代,两人望着那副新型马鞍,陷入了沉思。
就在李世民和李泰对新型马鞍惊叹不已之时,大唐边疆突然传来战报,北方的突厥部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后,竟妄图再次侵犯大唐边境,掠夺财物与土地。消息传至长安,李承乾立刻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突厥贼子,竟敢再次犯我边疆!朕绝不姑息!”李承乾怒目而视,拍案而起。
长孙无忌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息怒,突厥来犯,我大唐定当全力迎击。如今我军士气高昂,又有新型马鞍助力,定能让突厥有来无回。”
李承乾点头,神色坚定:“传朕旨意,命李靖大将军即刻率军迎敌,务必将突厥侵略者赶出我大唐领土!”
李靖接到命令后,迅速点齐三万铁骑,浩浩荡荡奔赴战扬。一路上,骑兵们胯下的战马配备着新型马鞍,身姿矫健,气势如虹。
当大唐军队与突厥军在边疆草原上对峙时,突厥将领看着唐军整齐的阵容,心中虽有些忌惮,但仍狂妄地大笑道:“唐军不过如此,就算他们有新马鞍又能怎样,我突厥铁骑纵横草原,岂会怕他们!”
战斗一触即发,李靖一声令下,唐军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突厥军。突厥军也呐喊着迎了上来,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尘土飞扬。
战扬上,配备新型马鞍的大唐骑兵优势尽显。在冲锋过程中,骑兵们借助加高加固的前后鞍桥,稳稳地伏在马背上,即使战马在狂奔中突然转向或躲避攻击,他们也能保持平衡,手中的长刀挥舞得虎虎生风,不断砍杀着突厥士兵。
一名年轻的唐军骑兵,在冲入敌阵后,遭遇了数名突厥骑兵的围攻。但他凭借着新型马鞍带来的稳定支撑,灵活地操控着战马,左突右挡,不仅成功躲避了敌人的攻击,还找准时机,一刀斩下一名突厥骑兵的头颅。
“这新马鞍太厉害了,让我在马上稳如泰山,杀起敌人来畅快淋漓!”年轻骑兵兴奋地大喊。
而那些原本对新型马鞍持怀疑态度的老兵,此时也彻底心服口服。“以前打仗,在马上总担心坠马,现在有了这马鞍,心里踏实多了,只管奋勇杀敌便是!”一位老兵一边挥舞着武器,一边大声说道。
战斗持续了数个时辰,突厥军渐渐抵挡不住唐军的猛烈攻击,开始节节败退。李靖见状,抓住时机,指挥唐军发起全面追击。
在追击过程中,新型马鞍的后鞍桥挂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骑兵们无需下马,就能轻松从挂钩上取下备用武器或补给,持续保持着战斗力。
最终,大唐军队大获全胜,突厥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李靖率军乘胜追击数十里,确保突厥短期内不敢再犯。
捷报传回长安,整个长安城一片欢腾。李承乾收到战报后,龙颜大悦:“新型马鞍果然立功了!这都是众将士奋勇杀敌,以及工匠们精心制作的功劳。”
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向李承乾道贺。“陛下英明,研制出如此神器,保我大唐边疆安宁!”“是啊,新型马鞍让我军如虎添翼,突厥此番吃了大亏,想必日后不敢轻易来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