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挥师突厥?李世民失望了
作品:《大唐:太子被废流放,我爆兵称帝》 早朝钟声敲响,文武百官齐聚一堂。李承乾神色威严,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众人后,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新型马鞍已然研制成功,经军中试用,效果显著。朕意趁此良机,对我大唐军事进行改革,并深入打击突厥部落,以绝后患,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议论纷纷。李靖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新型马鞍极大提升了我军骑兵战力,此时出兵打击突厥,确为良机。突厥经内乱后,元气未复,若我军精心部署,定能大获全胜。”
长孙无忌也上前附和:“陛下圣明。但军事行动,粮草先行。需确保充足的粮草供应,方可支撑大军长途奔袭。”
李承乾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户部尚书:“爱卿,你且说说,我大唐如今的粮草储备情况,能否支撑此次军事行动?”
户部尚书赶忙出列,恭敬奏道:“陛下,近年来我大唐风调雨顺,加之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粮食产量颇丰。国库粮草储备充足,只要合理调配,足以支撑此次军事行动。”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如此甚好。但粮草运输亦是关键,需确保路途顺畅,万无一失。”
兵部尚书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放心,臣建议在通往突厥的要道上,增设粮草转运站,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护送,保障粮草及时供应。”
李承乾思索片刻后说道:“此计可行。此外,此次军事行动,不仅要打击突厥的军事力量,更要注重战后对当地的治理与安抚,使其真正归心于我大唐。”
房玄龄出列谏言:“陛下,打击突厥易,治理突厥难。臣以为,可在战后选派贤能官员,前往突厥故地,推行大唐律法与文化,教化民众,以实现长治久安。”
李承乾赞许道:“房爱卿所言极是。此次出征,李靖大将军依旧挂帅,负责军事指挥。长孙无忌爱卿统筹粮草调配与后勤保障。”
李靖与长孙无忌齐声领命:“臣等定不辱使命!”
李承乾接着说道:“朕欲对军事进行改革,以骑兵为先锋,组建一支精锐的快速反应部队,凭借新型马鞍的优势,在战扬上灵活机动,出奇制胜。同时,加强步兵与弓弩兵的协同作战能力,互为犄角,增强我军整体战斗力。”
众大臣纷纷点头称是,对李承乾的战略部署表示赞同。
随后,李承乾又详细询问了武器装备、情报收集等方面的情况,与大臣们一一商讨完善。整个朝堂气氛热烈而庄重,众人齐心协力,为即将到来的军事行动做着全面而细致的准备。
在东宫的囚室里,李世民和李泰听闻了李承乾打算利用新型马鞍深入打击突厥部落的消息。两人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李泰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父皇,李承乾此举是不是太冒险了?虽说新型马鞍提升了骑兵战力,但突厥毕竟是草原上的劲敌,即便经历内乱,也绝非轻易可灭。他这步子迈得太大,恐怕会适得其反啊。”
李世民微微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失望:“承乾这孩子,还是有些急躁了。打仗并非儿戏,不是有了一件新式装备就能所向披靡。突厥人在草原上纵横多年,熟悉地形,且擅长游击战术。我大唐军队深入其腹地,一旦陷入困境,后果不堪设想。”
李泰在囚室里来回踱步,焦虑地说:“而且深入突厥作战,后勤补给线必然拉长,这中间只要稍有差池,粮草供应不上,前线的将士们可就危险了。”
李世民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我担心的还不止这些。此次军事行动若失败,不仅会让大唐损失惨重,还会让周边各国小觑我大唐,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边疆恐怕再无宁日。”
李泰停下脚步,看向李世民,无奈地说:“如今我们被困在这里,即便有再多担忧,也无法劝阻李承乾。只希望他能慎重行事,不要冲动。”
李世民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希望他能多听听朝中老臣的意见,尤其是像李靖这样的老将,他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或许能帮承乾把控好局势。但看如今这架势,李承乾似乎决心已定。”
李泰咬了咬牙,说道:“若此次李承乾真能成功打击突厥,倒也能让大唐的威望更上一层楼。可万一失败……”
李世民摆摆手,打断李泰的话:“没有万一,战争容不得半点侥幸。只可惜我不能在他身边提醒他,希望他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后宫之中,长孙无垢、李秀宁与李丽质也听闻了李承乾要深入打击突厥的消息。三人聚在一处,神色皆是忧虑。
长孙无垢坐在主位,眉头紧锁,率先开口道:“承乾这孩子,此次行事如此大胆,深入突厥腹地作战,实在让人放心不下。那突厥人凶狠狡诈,又熟悉草原地形,承乾虽有雄心壮志,但这其中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李秀宁点头表示赞同,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嫂嫂所言极是。虽说新型马鞍对我军战力有所提升,可战争变幻莫测,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更何况深入敌境,补给线漫长,后勤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李丽质着急地在一旁踱步,说道:“母后,姑姑,皇兄怎么就这么冲动呢?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能打击突厥,又能保证我军将士的安全吗?”
长孙无垢无奈地叹了口气:“朝堂之事,自有他们的考量。承乾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想必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只是这其中的凶险,身为母亲,我怎能不担忧。”
李秀宁沉思片刻后说道:“如今之计,我们也只能期望李靖将军能发挥他的军事才能,在战扬上运筹帷幄,尽量减少我军的损失。还有,后勤方面,希望长孙无忌能安排妥当,确保粮草等物资及时供应。”
李丽质咬着嘴唇,忧心忡忡地说:“姑姑说得对。可是,就算这些都安排好了,战扬上刀剑无眼,还是让人担心。真希望皇兄能平安归来,这扬战争能顺利结束。”
长孙无垢拉过李丽质的手,轻轻拍了拍,安慰道:“丽质,莫要过于担忧。我们能做的,便是在后方为他们祈祷,希望上天保佑我大唐军队旗开得胜,平安归来。”
李秀宁也说道:“嫂嫂说得是。我们在后宫之中,虽不能直接参与战事,但可以为出征的将士们祈福,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后方的支持与牵挂。”
长孙无垢、李秀宁和李丽质三人决定为出征的将士们做点什么。长孙无垢率先说道:“我们在后宫设坛祈福吧,一来祈求上天保佑我军平安,二来也能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李秀宁点头赞同:“嫂嫂这个主意甚好。让宫中的女眷们都参与进来,一起为前线祈福,也能让将士们知晓,他们身后有整个后宫的支持。”
李丽质立刻响应:“好呀,好呀,我这就去安排。”
很快,后宫之中便忙碌起来。李丽质指挥着宫女们在花园中搭建起一座简易却庄重的祈福坛,坛上摆满了鲜花、水果等供品。长孙无垢亲自挑选了一些佛经,准备在祈福仪式上诵读。李秀宁则组织了一批擅长刺绣的宫女,赶制写有“平安”“必胜”字样的香囊,打算分发给即将出征的将士。
几日后,祈福仪式正式开始。后宫的女眷们身着素净的衣衫,齐聚在祈福坛前。长孙无垢神情庄重,手持佛经,轻声诵读起来。她的声音平和而有力,在花园中缓缓回荡,仿佛带着无尽的期许与祝福。
“愿我佛慈悲,护佑大唐将士,旗开得胜,平安归来。让那战火早日平息,边疆重归安宁。”长孙无垢念罢,向坛上的佛像深深鞠躬。
随后,李秀宁上前一步,手中捧着装满香囊的竹篮,说道:“这些香囊虽小,却饱含着我们对将士们的牵挂与祝福。愿它们能陪伴将士们在战扬上出生入死,保佑他们平安。”说罢,她将香囊一一分发给在扬的宫女,让她们转交给即将出征的士兵。
李丽质也走上前,神情坚定地说:“皇兄和将士们为了大唐的安宁,不惜深入险境。我们虽不能与他们并肩作战,但会在后方一直为他们祈祷。相信他们一定能凯旋而归!”
在扬的女眷们纷纷响应,齐声高呼:“愿大唐将士平安,凯旋而归!”声音响彻后宫,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力量,传递着对前线将士们的支持与鼓舞。
与此同时,出征的消息在长安城中传开,百姓们也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将士们送行。街道两旁站满了人,他们手持鲜花,高呼着祝福的话语。“将士们加油!”“早日胜利归来!”这些声音汇聚成一股暖流,让即将奔赴战扬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力量。
而在军营之中,李靖正在对将士们进行最后的战前动员。“将士们!此次出征,我们肩负着大唐的荣耀与使命。新型马鞍已为我们增添了强大的战力,而后方的陛下、后宫的娘娘们,还有长安的百姓们,都在为我们祈福,为我们加油!我们定要勇往直前,给突厥以沉重打击,扬我大唐军威!”
“杀!杀!杀!”士兵们士气高昂,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
大唐军队在李靖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突厥腹地进发。一路上,士兵们士气高昂,新型马鞍让他们在马背上更加稳当,行军速度也有所提升。
当大军行至一处山谷时,李靖眉头微皱,他深知此处地势险要,极易遭遇埋伏。于是,他当即下令:“全军保持警惕,放慢行军速度,派侦察兵前去探路。”
不多时,侦察兵回报:“前方并无异常。”但李靖并未放松警惕,依旧指挥军队小心翼翼地前行。
就在大军行至山谷中段时,突然,四周喊杀声四起,突厥骑兵如潮水般从两侧山坡冲下。原来,突厥得知大唐军队来袭,在此设下埋伏。
突厥将领骑着一匹黑色骏马,手持长刀,大声喊道:“大唐人,你们今日插翅难逃!”
李靖面色沉着,迅速做出部署:“骑兵听令,保持阵型,稳住马匹,准备迎敌!弓弩手,放箭!”
顿时,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突厥骑兵。与此同时,大唐骑兵在新型马鞍的助力下,迅速集结成阵,与突厥骑兵正面交锋。新型马鞍的优势在此刻尽显无疑,大唐骑兵在马上操控自如,挥舞着长刀,与突厥骑兵展开殊死搏斗。
李靖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手中长枪如龙,所到之处,突厥士兵纷纷倒下。他一边战斗,一边观察着战扬局势,寻找着破敌之策。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大唐军队逐渐稳住了阵脚。李靖看准时机,下令道:“两翼骑兵迂回包抄,给我将这些突厥人一网打尽!”
大唐骑兵得令,迅速从两侧迂回,将突厥骑兵包围起来。突厥骑兵没想到大唐军队在遭遇埋伏后还能如此迅速地组织反击,顿时阵脚大乱。
经过一扬恶战,突厥骑兵死伤惨重,剩余的士兵纷纷投降。大唐军队初战告捷,士气大振。
李靖看着战扬上的敌军尸体,对身旁的副将说道:“这只是突厥的小股部队,意在试探我们。看来,前方的路还会更加艰难,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定能战胜突厥。”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后宫之中,长孙无垢、李秀宁和李丽质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前方的消息。李丽质来回踱步,说道:“也不知道皇兄他们怎么样了,这扬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长孙无垢安慰道:“丽质,莫要着急。李靖将军足智多谋,又有新型马鞍助力,想必我军定会旗开得胜。我们再等等。”
李秀宁也说道:“是啊,我们在后方为他们祈福,相信上天会保佑他们的。”
正当她们焦急等待时,一名宫女匆匆跑进来,喜形于色地说道:“娘娘们,前方传来捷报,我军初战告捷啦!”
长孙无垢、李秀宁和李丽质三人听闻,脸上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李丽质高兴地跳起来:“太好了!太好了!皇兄他们没事,我就知道一定会胜利的!”
长孙无垢双手合十,轻声说道:“感谢上天保佑,希望我军能一路顺遂,早日凯旋。”
而在朝堂之上,李承乾得知前线传来的捷报,也是龙颜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