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章:乱臣贼子
作品:《囤物资穿越,农家娇妻直接躺赢》 几日后,柴青濯家中有事休沐一日,他一走,每日被圈在府中念书的一帮孩子可是撒欢了。
在村子里捉迷藏爬草垛玩了一上午还不够,下午又不说一声就和一帮半大小子,结伴跑到山上去了。
爬树,打鸟,摘野果,漫山遍野的跑。
回来的时候,姜小五不但人晒黑了,衣服也划破了,说是在山上摔了好几跤,膝盖还擦破皮。
人都回来了,姜念初才知道他们跑山上去玩,在家人面前骂了两个弟弟一顿,然后拉着他们回到西跨院。
宋言川也爬树擦伤了手,被赵氏命令在院子里罚站。
回到院子里姜念初给小五上药,小声告诫,“山上不安全,你今天摔跤是轻的,万一不小心迷路怎么办?山林深处还有猎户布置的陷阱,还可能遇到野猪和熊瞎子,很危险的。”
“熊瞎子?” 姜小五睁大眼睛,“就是大黑熊吗?”
姜念初点头,“是啊,一只熊瞎子有两个你这么高,一掌可以拍断一棵树,你姐夫去年和他师兄还有两个好兄弟,四个会功夫的成年男子围追,才抓到一只。”
“姐夫真厉害。” 坐在旁边的小四也说了一句。
姜念初笑笑,“是啊,他很厉害的,射箭百发百中。”
上完药,姜念初用干净的纱布把小五膝盖伤口包扎好,打了一个蝴蝶结。
之后又拿彩妆笔,给他脸上 两颗痣补了一下色。
姜小四不知道在想什么想了很久,在姜念初起身的时候突然拉住她,“姐姐,我可以跟姐夫学功夫吗?”
“学功夫?” 姜念初蹙眉,“学功夫辛苦,而且要花费很多时间的,你现在最主要的是跟着柴先生好好念书。”
姜小四抿了抿唇,“我可以只学射箭,每日申时末先生放课后学,如今正值盛夏,天黑的晚。”
姜念初没想到他会突然提这要求,看孩子满眼期待的样子也不忍拒绝,便说,“那你去问问你姐夫吧,他愿意教你你就学。”
小四立刻欢快的跑出去了,他满院子找宋凛,东院花园带儿子玩秋千的宋阳告诉他,人在庄园。
姜小四跑出家门,去了庄园,一进去见吴夏莲在菜地里忙活,打了声招呼就往园里跑。
宋凛刚教完童大山兄弟俩认字出来,准备去看看地里前半月种下去的菜 ,就见到小四朝着他跑过来。
姜小四跑的气喘吁吁,直接扑过来抱住他的腰,“姐夫,姐姐让你教我射箭。”
“教你射箭?” 宋凛低头看着他,疑惑道,“为什么突然让我教你射箭?”
“姐姐说你很厉害,连熊瞎子都能打死,还百发百中,我就说我也想学射箭。”
宋凛不自觉的嘴角上扬,“是吗。”
“嗯.... ” 姜小四点头如捣蒜,抬头看着他 “所以姐夫,你可以教我吗?”
“你姐姐都同意了,我当然教。”
“太好了。”
姜小四乐的一蹦三尺高,高兴的又跑回家去了,跟姜念初说宋凛愿意教他。
姜念初说,“既然他愿意教你,你就学吧,只要不耽误课业就行了。”
宋凛从庄园回来后,便开始做箭靶,他在花园里立了个木架子,找来稻草紧密捆绑形成靶心,再用麻绳固定在木架上,之后手把手的教小四射箭。
。
信州,南芜城内,中军府。
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翻窗进入永安王的书房,翻阅桌上的公文和信件。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四处隐藏的侍卫一拥而上,男子被团团围住。
永安王从外面走进来,“莫大夫这是在做什么呢?”
莫大夫看着满屋子的侍卫和气定神闲的永安王,知道他这是暴露了。
他突然眼神一狠,抬手对着永安王按下藏在袖子里的袖箭机关。
咻的一声,永安王一侧头,短箭射在了柱子上,几个侍卫一拥而上,将他按在地上。
永安王拔下柱子上的袖箭,“剧毒,你就这想让本王死?”
被按跪在地上的莫大夫,用怨毒的眼神瞪着永安王,“乱臣贼子,你早晚不得好死。”
永安王却不生气,拿着那只袖箭走过来,“知道你什么时候暴露的吗?”
“因为我这几天私下 打听了那几个人。” 莫大夫自认一直隐藏的很好,他冷笑一声,“怪我太心急了。”
“错了,从你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带着几十个快饿死的流民出现在我面前时,本王就已经发现了。”
莫大夫一脸不敢置信。
永安王笑了,“不假装被你骗,本王又如何知道季容华的动向呢?”
“原本本王还想陪你继续演戏的,可谁让你注意到了不该知道的事,还想报信。”
“对了,你的信鸽也已经被拦下了,就别做无谓的反抗。”
莫大夫用力挣扎着,“那些人是你同党派来的对吗,祁县那近百亩地里,种的什么?你们在搞什么阴谋?”
永安王看了他一会儿摇头,转手往后轻抬手,“带下去,关入死牢。”
“乱臣贼子。” 被押走的莫大夫大喊,“你趁乱起兵谋反枉为人臣,屠杀无辜百姓泯灭人性,你会不得好死,有本事就杀了我.......”
声音渐渐远去,永安王世子一身铠甲走进来,“父王........打算如何处置他?”
“他医术不错,这半年也救了不少将士,念在他被蒙蔽,暂时关押。”
世子点点头,“我一定看好他。”
“南风他们现在何处?” 永安王转头问。
“祁县,他们带了红薯种植手册,在帮着一起教百姓种植。”
“走,去祁县。”
永安王父子俩换了便装,快马加鞭去往祁县,到时天已经黑透了。
三日前他们就已经知道了小太子在锦州发生的事,带来消息的山河镖局的人,住在村子附近驻扎的军营里。
李遇和庞家兄弟都准备睡下了,南风突然过来说有人要见他们。
进到一个帐篷里,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永安王。
行完礼,三人都有些拘谨。
永安王年过五十了,但身姿挺拔眼神清明,一看就知是常年习武之人。
那张带着岁月痕迹的脸,能看出年轻时长得很不错,留着一点胡须,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里掺杂着白发,整个人都透露着一股天家威严。
永安王过来只两件事,一是了解红薯的种植情况。
二是亲自谢过李遇和庞家兄弟不畏生死,帮忙转移了小太子。
三人受宠若惊,庞小龙说,“其实我们没做什么,是我们一个兄弟,他和他娘子两人帮太子殿下脱险的。”
南风也开口,“王爷,就是我之前跟您说的,发现了土豆和红薯的两人。”
“哦?” 永安王诧异,“又是他们?”
加上上次南风带回来的陈争的请罪书,说殿下病重险些丧命,幸得神医相救,这是第三次了。
永安王感慨,这民间还真是卧虎藏龙。
李遇和庞家兄弟与有荣焉,庞小龙还小嘴叭叭的说了姜念初是如何将两个孩子过明路,直接留在家里的。
永安王捋着胡子沉吟片刻,“殿下一次次遇险都能遇到他们,这或许是殿下吉人自有天相的缘分,既已顺利隐藏身份,以后你们就当不知此事,回去后也不要去打扰。”
四人同时颔首。
“那世子妃和陈副将?” 一直没说话的世子开口。
南风说,“我们出发前,我父亲将世子妃安置在了县城的一户人家休养,至于陈副将,他身份和画像都暴露了,留在了城内吸引注意力。”
世子安心了些,他在想是不是可以让世子妃回来了,但又不好麻烦这些人。
这一次次的来回他们已经担了很多风险,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最后永安王嘱咐他们,剩下的事情他会派人负责,让他们明日便动身回去,回去之后无要紧事不要再联络,都护好自身。
八月十日,竹溪村的秋种接近尾声,县衙的衙差来村里收税了。
宋家十亩地童叔照料的很好,收的粮食有三千斤出头,但这也远远不够交税的。
所以宋家还是折银缴纳,地里收的粮食,留着家里吃。
因为交的比往年多,村里人心里都不太高兴,尤其是在听说这些粮食要送去前线后。
他们不敢骂朝廷,但可以骂永安王啊,永安王谋反,是被昭告天下的乱臣贼子,想怎么骂都行。
结果就是小四小五吃过午饭,趁着午休跑出去找村里的小孩玩的时候,听到了很多难听的话。
两人垂着头失落的跑回来,找姜念初谈心寻求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