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 章:物以稀为贵

作品:《囤物资穿越,农家娇妻直接躺赢

    宋凛很谨慎,把姜念初和宋玉芙送回到家后,又去村口转了一圈。


    他不想再发生樊广睿那样的事,被人跟踪了打听了住处都不知道。


    “宋家老三,你看什么呢,等人啊 ?”


    天已经黑了,村子里走动的人少,宋凛在村口转了两圈了,引起坐门口抽旱烟的大爷的注意。


    宋凛走过去,“乔三爷,您在这儿坐多久了?”


    “大半个时辰了,咋了?”


    “那您有看到有陌生人进村,或者有什么人在村口徘徊吗?”


    乔三爷摇摇头,“没有啊,不就是一刻钟前你驾着马车过去吗?”


    宋凛若有所思,或许是他多虑了,真的就只是在街上遇到个神经病。


    这样最好!


    家里人在等他们回来才开饭,三人默契的没有提起街上遇到的怪人,只说了一下婚礼多热闹盛大。


    吃过晚饭后,姜念初拿着新买的那幅书法,拉上宋凛一起去前院找柴青濯。


    房门开着,柴青濯正在房中练字。


    住在宋家的柴青濯一日三餐饭菜和宋家人吃的是一样的,不过是分成单独的一份送到他房里。


    桌上放着吃完的碗筷,听到动静还以为是丫鬟来收拾,柴青濯头也没抬。


    “先生。” 宋凛开口叫了一声。


    “宋公子,姜娘子,你们怎么过来了 ?”柴青濯这才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毛笔从书桌后走出来。


    姜念初笑了笑说,“今日在府城买了一幅名家古书法,想请先生帮忙鉴定一二。”


    严小姐说过,柴青濯对书画鉴赏也颇有造诣。


    喊来丫鬟将桌子收拾了,又上了一壶茶,三人敞开房门,在桌边坐下。


    宋凛将画送上,柴青濯打开仔细鉴定了一番,笑着说,“二位运气不错,这确实是真迹。”


    “太好了。” 姜念初笑起来,这她就放心了。


    就是可惜了那幅《归舟卷》了,谨慎起见不敢带回来,只能卖掉。


    鉴定完书法,三人又聊了一下这十几日时间孩子们读书的情况。


    昨日开始,柴青濯的学生从三个增加到了七个。


    李家的三个小子,一直都是跟着宋言川一起由宋义接送的,宋言川不去私塾了,自然要跟李家说一声。


    后来宋凛提议,要不就问问谢淑兰的意思,让他们家三个小子也到家里来念书。


    七月结束,四个孩子便都离开私塾了,跟着柴青濯已经上了两天的课。


    柴青濯道,“小四小五非常聪明,学的很快,我总觉得我教的一些内容,他们好像学过。”


    “是吗哈哈。” 姜念初露出尴尬又不失礼的笑容,“可能是我之前教过,先生也知道我不是夫子,有时间随手拿本书就教。”


    “小四小五也是这么说的,他们悟性很高,虽说小川和知安几个多上了半年私塾,但以二人的进度,半个月就能追上他们了。”


    “至于朵朵,年纪小也不用科举,跟不上也没关系,我可以单独再教她 。”


    姜念初点头,“先生受累,之前说好的五两束脩是三个孩子,如今又加了四个,那每月束脩就增加到十五两,以后这些孩子就麻烦先生了。”


    “姜娘子客气,柴某自当尽力。”柴青濯没有拒绝,他家里如今需要钱。


    每月能多十两,他娘不断药的同时,还能吃些好的养养身体。


    回到自己院子里,姜念初手里拿着木芙蓉坐着发呆。


    宋凛伸手把花拿走了,开口说,“这花以后别戴了,要不我拿去烧了算了。”


    “又不关这花的事。” 姜念初盘起腿,“烧了多浪费,明日把它给听雪吧。”


    宋凛点头,将绒花放桌上。


    “相公,你说那个人是什么人?” 姜念初撑着下巴,“他为什么跟我说那些奇怪的话?”


    回来的路上有宋玉芙在,很多话都不方便说,这会儿两人可以放心讨论了。


    宋凛也很在意那人为什么说那些话,沉声,“看他衣着样貌,定然是非富即贵,还有他身边的两个随从功夫很好,不是普通的家丁护院,倒像是当兵的。”


    “当兵的?” 姜念初皱眉,“府城文武大小官员加起来可不少,武官也有好几位。”


    “不过那人鬼气森森的,瞧着都精神不正常了,这样的人也能当官吗?”


    宋凛摇头,他也一头雾水。


    对府城大小官员两眼一抹黑,两人聊来聊去也没聊出什么结果,只能把这事先抛诸脑后。


    第二天,晨雾还未散尽,姜念初拿了本书坐花园的吊篮里,吹着晨风听着西跨院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如今天气越发热了,日头一出来就晒的人睁不开眼,她也只有早晨凉爽的时候会到花园散心。


    其余时间,都躲在房间里吹风扇喝冰奶茶和肥皂快乐水。


    今早又有人来取货,宋凛一早便到庄园忙去了。


    这一个多月县城大大小小十几家酒楼都来了,县城百姓对辣椒的接受度和喜爱程度,比姜念初预想的还要好。


    就拿聚珍阁来说,一天就需要用掉二十多将近三十斤的鲜辣椒,大厨用辣椒研究出了各种新菜色,几乎每日都是爆满。


    辣椒出自竹溪村的消息也早在县城传开了,据说很多街边摆摊的摊贩,都去杂货铺买辣椒酱,用来下面条,拌面,摊子生意都好不少。


    酒楼和几家杂货铺每次几百斤几百斤的拿货,这一个多月辣椒酱已经卖出去一万多斤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通过别的销路,卖到别处去了,一个个都卖的很快。


    吃过早饭后,姜念初带着听雪出门去了李家。


    谢淑兰妯娌俩做的豆豉,豆腐乳和霉豆腐算日子发酵好了,她要去瞧瞧。


    晌午时分,又有拿货的人来了,是从府城来的酒楼掌柜。


    宋凛带着童大山在前院接待的,那掌柜买了五百斤干辣椒和三百斤的辣椒酱。


    在等待货物装车的时候,姜念初回来了,身后的听雪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几斤豆豉和做好的霉豆腐和豆腐乳。


    谢淑兰和郭氏是严格按照教程操作,三样食物都做的很成功。


    尤其是裹了辣椒粉的霉豆腐,姜念初尝了一块,简直不要太好吃。


    看到门口的马车,以及童大山在带着工人搬东西,姜念初知道是又有谈买卖的人来了,接了听雪手里的篮子去了前院的接待室。


    一番自我介绍后,姜念初笑着说,“钱掌柜,我这儿还有几样吃食,您要尝尝吗?”


    “当然.....” 钱掌柜鼻子非常灵,已经闻到味了,看向姜念初手里的篮子。


    姜念初把篮子里的东西拿出来,又让宋凛去拿两个小碗和筷子过来,把豆腐乳和霉豆腐分别夹出来一块。


    介绍完是什么后,姜念初把筷子递过去。


    钱掌柜凑到碗边嗅了嗅,眼睛都亮了说了句好香啊,然后用筷子尝了尝。


    “嗯....味道真不错,豆腐变成这样后竟然还能吃,而且如此美味。”


    姜念初笑笑,“若是放到钱掌柜的酒楼,客人可会喜欢?”


    “那还用说,必定受欢迎。” 钱掌柜的眉开眼笑,“姜娘子还真是能干,这霉豆腐和豆腐乳,我各要十坛。”


    “这一坛子两斤,一百文。” 姜念初报出价格。


    “一百文?那就是五十文一斤。”钱掌柜惊了一下,“一斤豆腐才四文钱,这价钱是不是.........”


    “我们制作的过程需要用到其它材料,成本可不低。” 姜念初说,“而且这东西可以做菜,也可以当成开胃小菜,早市配粥和馒头吃最合适。”


    “一斤豆腐五百克,我们统一切成了二十四小块,掌柜的怎么卖也不会亏。”


    “当然,钱掌柜的若是觉得贵了也没关系,不久后我们会在县城开个铺子,主要就是卖这几样东西,掌柜的日后需要了,可以派人去铺子里买。”


    做这两样要用到烧酒和盐,还有霉豆腐的辣椒粉和容器,这些都是成本,再加上人工。


    五十文姜念初不觉得贵,何况物以稀为贵,贵点怎么了?


    她已经和谢淑兰提议了,让她们考虑和柳家合作,去县城租个铺子。


    然后一人一半,柳家卖皮蛋,她们卖霉豆腐豆腐乳还有豆豉。


    等她的酒楼开张,这些东西名声传开,他们铺子的生意就来了,不愁卖。


    钱掌柜的被姜念初说服了,决定还是各要十坛回去先试试。


    等外面的货都装好了后,姜念初和宋凛带着钱掌柜去了趟李家。


    二十坛一共四十斤,二两银子到手,谢淑兰拿着银子有些不敢相信。


    这才做好第一天,就卖出去了?


    她一下就不发愁做了这么多,会不会砸手里了。


    姜念初提醒她,别忘了去找柳家商量合作租铺子的事。


    带回去的豆豉,赵氏中午便照食谱做了几道菜,豉汁蒸排骨,豆豉五花肉,豆豉焗鱼,独特的风味让一家人都吃的赞不绝口。


    因为赵氏在学习菜谱新菜的原因,近来家里都是吃她做的各种新菜,可谓是大饱口福。


    吃完后,姜小五拉着姜念初偷偷说,“姐姐,你家的饭菜比宫里的还好吃,我发现我好像胖了,以前吃的御膳房的饭菜,端上来都是凉的。”


    姜念初闻言笑了,她忘了很久以前在哪本书看过,说是皇帝吃的食物只是看着好看。


    因为御膳房准备的饭菜要精致要摆盘,他们一桌菜可能会做上两个时辰,端上去后还要安排人试毒,折腾完饭菜一点儿热乎气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