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美色祸国
作品:《白天侯府弃妇,夜里被九千岁吻哭》 沈栀意目光审视的看着他,“你倒是和你大伯学了十成十,嘴里没有一句真话。”
陈明城着急,生怕她真杀了自己。
“我,我不敢胡说了,沈小姐饶命。”
“事情是这样的,时督主乃是南陈国质子所生,是南陈国唯一最后的血脉。”
“我等陈姓,均是南陈遗族。”
“大伯找到时督主,告知他身世,辅佐他起兵复国。”
“但大伯觉得他过于牵挂你,怕沈小姐美色祸国,所以……”
沈栀意不屑的轻嗤了一声,“所以,他让你来私下里除掉我,对时鹜寒就说我失踪找不到了。”
“是吗?”
陈明城艰难点头。
沈栀意摇了摇头,“自己没本事,成不了事,就把错误都归咎在女人身上。”
“我还以为陈铎之凭一己之力掌控江南,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也不过如此。”
她眼神凌厉,“我对他如何揣测我,没有兴趣。”
“但是因此就想要我的命,他可真是想错了。”
陈明城有些怂包的求饶,“沈小姐,你放我回去,我一定转告大伯。”
“小姐计谋盖世无双,并非等闲女子祸水之辈,让他打消再同你为难的心思。”
她看向陈明城。
被吊起的双手已经被麻绳磨破了皮,手掌苍白。
他怕疼不敢乱动,可脚下无根站不稳当,又不得不动。
“我可以放你回去。”
陈明城眼神里绽出希望的光彩。
沈栀意冷声出口,“可我外祖父还躺在床上人事不知。”
“他被袁冠宇下毒,毒名中山狼。”
“他一介名满天下的治学大儒,却遭这般折磨,我心里实在恨意难消。”
“你们俩。”
她指着陈明城和陈明非,“只能有一个活着。”
这对并不算熟悉的兄弟俩对视了一眼。
陈明非惊讶的望着她。
“沈小姐,此等诛心毒计,有违道义,不可啊!”
陈明城咬了咬牙,“沈小姐,他跟在袁冠宇身边,可袁冠宇并不信任他。”
“大伯养着他,是因为他读书好,以后让他走仕途。”
“但我不一样,我跟在大伯身边学的是计谋。”
“只要小姐肯放了我,陈某日后必定效忠小姐,帮小姐问出中山狼之毒的解法。”
“求小姐垂怜。”
陈明非不敢相信,同姓兄弟竟然就这么抛弃了自己。
“明城,你……”
陈明城脸色苍白,咬着后牙,“大哥,对不住了,我也是为了活命。”
沈栀意再懒得听他们狡辩,“商量好了吗?”
陈明非想要争取,却忽然欲言又止。
“沈小姐,你放了我弟弟吧。”
“袁先生对陆老先生所为,罪孽深重,理当有人受到惩罚。”
他说着,闭上了眼睛。
陈明城欣喜不已的望着沈栀意,等着她吩咐让人把他放下来。
沈栀意扬了扬手,终于有人进来。
他的双脚也终于落在地上,“多谢小姐。”
沈栀意冷着脸,“去吧,想办法问出来那毒怎么解。”
“但是,别再让我听见什么无药可解这种话。”
“我能抓你一次,就能抓你两次。”
“我能杀得了袁冠宇,就能杀得了你,明白吗?”
陈明城连连点头,“小姐放心,某定完成您的吩咐。”
房间里,被剩下的陈明非神色绝望,露出一副等死的模样。
沈栀意端详着他,“你甘心?”
陈明非摇了摇头,“不甘心。”
“可又能怎样呢?”
“我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没有一本书里写着,遇见这种情况要怎么选。”
“圣人说舍生取义、舍生忘死,我也只能,只能如此了。”
沈栀意有些分不清,眼睁睁看着自己姐姐嫁去京城的他,和现在的这个他,到底是不是一个人。
“那我给你一个活着的机会。”
陈明非在这一刻明白,自己没有那么伟大,他还是想活。
沈栀意道:“从袁冠宇嘴里问出来中山狼之毒怎么解,我就放了你。”
陈明非连连点头,“好,我去!”
翌日。
陆柏轩依旧昏迷着。
褚云青点清了被她们留在书院的人员,报给沈栀意。
“留在书院里的先生十六个,几乎都是袁冠宇的人。”
“每人三五个的徒弟,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也不觉得自己被骗。”
“可怜的是和骆翰林一样被骗到山上来的普通学生。”
“他们大多慕名而来,家境贫寒,明白书院不对劲,可也逃不出去。”
“骆翰林已经将可以放下山的整理出来了。”
沈栀意按了按眉心,一夜没睡,有些疲乏。
“按骆翰林理出来的,先把人放出去吧。”
褚云青应声,“是!”
“老师!”
忽然,一道男人声音打断两人对话。
“老师,学生来晚了!”
沈栀意愣神时,姓纪的那位先生就冲了进来,扑到了陆柏轩床前。
“老师,学生对不住您,让您受了如此苦痛折磨。”
褚云青把他从床前拉开,“你这是干什么,昨天不是见过了吗?”
纪先生看了看他,目光又落在沈栀意身上。
“像,太像了。”
“昨日醉酒,还以为是在梦中,没想到竟然都是真的。”
沈栀意态度不善,“纪先生醒酒了?”
纪先生理了理衣裳,正了正帽子,“对不住,失态了。”
“敢问小姐,可是陆锦书的女儿?”
沈栀意轻皱了下眉头,“纪先生就这么不修边幅,直呼女子名讳?”
纪先生叹了口气,“昔年,锦书姐姐同我从小一起长大,是我唐突了。”
“小姐,锦……夫人她,可还安好?”
沈栀意有些意外,他和外祖父同在书院,难道不知道吗?
“我母亲,故去多年了。”
纪先生惊讶极了,目色仓皇,“她,她竟。”
沈栀意让褚云青给他拿了个凳子,“纪先生,陆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可否告知于我。”
纪先生有些呆滞的坐在了凳子上,“我姓纪,名彦,家住徽州。”
“祖辈世代行医,我便也跟着父兄学习医术。”
“我家同陆家是邻居,陆家书香传家,人口不少,少不了要求医问药,一来二去的也就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