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这么干净的麻辣兔头?!

作品:《美食:被裁社畜,狂揽百万订单!

    “要是什么问题都没有,完全符合标准,你就请我吃一百份杨神做的麻辣兔头!”


    “一百份?”管田眉毛一挑,随即笑了。


    “成交。我等着看你怎么哭着把这些东西扔进垃圾桶。”


    他已经迫不及待要用冰冷的科学数据,击碎自己这个舍友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两人说干就干。


    作为研究生,他们有权限使用学院的实验室。


    李东海小心翼翼地打包了两个兔头作为样品,跟着管田一路来到了食品科学实验楼。


    夜晚的实验楼安静得只剩下仪器的嗡鸣声。


    白色的灯光照得一切都冰冷而专业。


    管田熟练地换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和手套,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严谨而专注。


    他一边进行着样品的前处理,一边还在给李东海“科普”。


    “等会儿啊,咱们先做个亚硝酸盐残留测试,我估计这颜色这么红亮,亚硝酸盐少不了。”


    “然后是菌落总数,这种卤味,暴露在空气里,数值肯定高得惊人。”


    “最后,咱们再跑个气相色谱,看看油脂成分。搞不好还能给你测出地沟油的特征谱。”


    他说的每一项,都是街边摊最容易翻车的项目。


    李东海站在一旁,看着那些精密的仪器,心里也有些打鼓。


    他虽然嘴上硬气,但毕竟杨林做的只是路边摊,真的能扛得住现代科学仪器的检验吗?


    管田将处理好的样品放进检测仪器中。


    仪器开始运转,发出轻微的声响。


    电脑屏幕上,数据开始一条条地跳动,生成曲线和报告。


    管田胸有成竹地凑到屏幕前,准备迎接意料之中的结果。


    然而,下一秒,他的表情凝固了。


    “嗯?”


    他发出一个疑惑的鼻音,凑得更近了些。


    屏幕上显示的第一项结果是亚硝酸盐残留。


    “检出量……0.01mg/kg?”


    管田喃喃自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国家标准是腌腊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不得超过30mg/kg。


    而这个数值,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管田立刻摇头,“肯定是仪器出错了,或者样品取样有问题。”


    他深呼吸,清空数据,换了另一份样品,重新做了一遍。


    几分钟后,新的结果出来了。


    一模一样。


    管田的脸色开始变了。


    他不再说话,沉默地开始进行第二项检测,菌落总数。


    这个过程需要培养,比较耗时,他直接用了快速检测仪。


    结果出来,屏幕上的数字让管田的瞳孔骤然一缩。


    干净。


    干净得不像话。


    这个菌落总数,比一些大牌食品厂生产的真空包装熟食还要低!


    这完全颠覆了他的专业认知!


    李东海在旁边看得心惊胆战,看到管田的表情,他小心翼翼地问:


    “怎么样?是不是……很糟糕?”


    管田没有回答他,而是面色凝重地开始了最后一项。


    也是最关键的一项检测——油脂成分分析。


    如果说前两项还能用“店家舍得用好料,舍得下功夫”来解释。


    那油脂,就是路边摊永远的痛。


    地沟油、反复使用的老油,是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手段。


    气相色谱仪开始工作。


    漫长的等待后,图谱终于呈现在屏幕上。


    管田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每一个峰值,每一个数据。


    代表有害物质的区域,一片平坦。


    而代表优质植物油的特征峰,却清晰无比。


    数据不会撒谎。


    结果显示,这兔头里使用的,是高品质的、一次性的、完全合格的食用油。


    除了辣椒、花椒、八角等香料中正常的化学物质外。


    没有任何有害添加剂,没有任何超标物质。


    这份检测报告,干净得堪称完美。


    完美到让管田这个专业人士感到荒谬。


    他大脑一片空白。


    这不科学!


    一个路边摊,怎么可能做出安全等级这么高的食品?


    这成本得有多高?他图什么?做慈善吗?


    李东海看他半天不说话,也凑过来看屏幕。


    他虽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图谱。


    但能看到最后总结报告上的“合格”以及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的各项数据。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腰杆瞬间挺直了。


    “怎么样?”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得意。


    “我说了吧!杨神出品,绝对放心!”


    管田没有理会他的炫耀。


    他摘下手套,死死地盯着那份检测报告,眼睛里闪烁着一种狂热的光。


    那不是被打脸的愤怒,而是一种……发现了新大陆的兴奋。


    “不行。”


    他猛地抬起头,抓起桌上的笔和纸。


    “我得去看看。”


    “这个老板,这个叫杨林的摊主,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种品控水平,他是怎么在路边摊的环境下实现的?他用了什么特殊的技术或者工艺?”


    管田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这个发现……这个发现能拯救我的毕业论文!”


    ……


    汉林食品工厂。


    新建成的生产车间窗明几净,不锈钢的设备在灯光下闪着冷硬的光泽。


    杨林背着手,走在刚刚铺设好的环氧地坪上。


    空气里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


    “这边是两个糕点车间,那边是麻辣兔头的专门生产线。”


    工厂负责人跟在杨林身后,态度恭敬地介绍着。


    “所有的设备都是国内最顶尖的。”


    “排污和消毒系统,也完全是按照最高标准来建的。”


    杨林点点头,表情严肃。


    他停在一个巨大的搅拌机前,用手指在不锈钢的机身上轻轻划过。


    一尘不染。


    “我不管设备是顶尖还是次顶尖。”


    杨林转过身,看着跟在身后的几个员工。


    “我就一个要求,安全,卫生。”


    “咱们做的是食品,是吃到人肚子里的东西。”


    “我杨林能从一个小摊子做到今天,靠的就是口碑。”


    他环视一圈,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很有分量。


    “谁要是敢在生产环节给我动歪心思,偷工减料,或者卫生搞得乱七八糟……”


    杨林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那就别怪我让他卷铺盖滚蛋,顺便在整个行业里社会性死亡。”


    “我不想以后别人戳着我的脊梁骨,骂我杨林赚黑心钱。”


    “咱们要赚钱,但要站着,干干净净地把钱赚了!”


    几个员工被他看得心里发毛,连忙挺直腰板。


    “杨总放心!我们保证!”


    “安全问题,我们一定会请最专业、最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检测,定期检测!”


    杨林嗯了一声,脸上的严肃这才缓和了一些。


    从一个小小的路边摊,到如今拥有自己标准化的食品工厂,这一步迈得很大。


    他很清楚,规模越大,责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