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招财的粮仓

作品:《干啥啥都行,种地第一名

    园子有一道后门墙,过了就是粮仓。


    粮仓是圆柱形的墙体。


    头上是草帽尖顶。


    林招财在历史遗迹和模型里见到过这样的粮仓,高约五米多,直径十来米长。


    这是半地窖的样式,地下还有很深的空间。


    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实物,不免十分新奇。


    除此之外,靠围墙处还有许多大水缸。


    “这是做什么的?”林招财好奇。


    管家解释:“是防火的缸,常年攒水的。”


    “那不怕打破了淹了粮食?”


    管家道:“不怕,这边上有引水渠,就是打破了,也不会流进去。”


    管家拍了拍粮仓的墙体:“这中间处最高,即使水漫了,也淹不进去。”


    听他这么一说,林招财发现粮仓的建筑确实比四周高许多。


    就连门也是开在半空的,铺了石阶上去。


    林招财上了石阶,示意管家开门。


    管家拿起钥匙,林招财感叹道。


    “这锁比别的锁大许多啊,是个老物件了吧。”


    不仅如此,林招财还注意到,管家打开门锁用的是双把钥匙。


    “家主好眼力,这锁叫‘不下马’,还是周太太当嫁妆带来的,特意没带走,留给姑娘的。”


    林招财心中很是领了这份情。


    进了门,管事又是打开一道门,两道门之见的墙体有一米厚左右。


    林招财拍了拍墙:“石砖中间注沙,防鼠防潮,这功夫干得真精细。”


    管家应了声是,道请。


    进了粮仓,点上墙灯,林招财这才看清了粮仓内的全貌。


    有一道土梯盘旋而下,四周皆是高大的瓦翁,石槽,木槽,还有小窖。


    这养一间粮仓,若是存满,就够现在林府这些人吃一辈子也吃不完。


    林招财十分满意。


    她没想到府中的粮仓这么大,这都比得上一些小型临时军储粮仓了。


    并且做工十分扎实,只要没有超大的天灾人祸,粮食在这里保存个八九年都不是事。


    这样,她最起码保证大家一辈子不会饿死。


    更何况,她还有这么多的土地。


    想到这里,林招财因为灾民每日增多,甚至亲眼见过的暴乱而悬着的新定了一些。


    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么大的地,怎么种她尚有经验。


    但是怎么保证管理,不被偷,不被抢?


    虽说地契上现在写着她的名字。


    但是一旦乱起来,封


    建王朝稀疏的法度就很容易失去约束力。


    饿极了,灾民管你那么多?


    苗不给你吃了才怪。


    都等不到长出来来,这是林招财绝对无法容忍的。


    总不能建墙围起来?


    成本太大,工期太长不说,那么大的目标,人家只要一翻墙,或者刨个狗洞,那纯白玩。


    所以围起来也不可能。


    一时之间,林招财也想不出好的办法。


    但是还没到那一步,林招财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下,解决眼下的事情。


    从粮仓出来,林招财骑上马,看地。


    先是那一百五十亩丙字地。


    林招财去的时候,丙字地刚好种到收尾处。


    她和方管家各骑一匹马,在丙字地自西向东转了一圈。


    因为种地是自西向东种的。


    所以最西边的草木犀最高,有个一米左右。


    并且已经是有十分之一左右开花了。


    栽培学上将这种时期定义为初花期。


    杜大娘心细,早在哟哟一两株开花的时候就问过林招财一句,看要不要翻。


    林招财道再等等。


    看这样子,约么还要等上三五天功夫,到四分之三以上的草木犀开花。


    那叫盛花期。


    盛花期再将草木犀都翻进地里最好。


    不能太提前,比如现在。


    开花前还有猛长的时候,如果没开花之前翻,就会损失很多绿肥。


    也不能太靠后,因为如果太靠后,就到了生育期。


    草木犀会结草籽,将打量的营养供给自己的种子。


    那时候,茎叶的营养就会十分严重地流失。


    林招财按照现有的劳动效率算了算。


    若是开始从西边最高处翻地,那就五个人翻最好。


    人多翻得太快,后面种的来不及长。


    那么今日丙字地种完,到五日后的翻地,中间就会有几天的空白期。


    林招财心说刚好,可以用这段时间将冬日的棉衣做出来。


    林招财检查完草地种植情况,就将后续的翻地,做衣服等等生产任务都交给方管家。


    以后就由他来安排这些任务。


    林招财顺便还提了一嘴小竹子的事。


    十九已经跟她说过了,小竹子愿意和管家学着点理财记账的事。


    方管家见过小竹子,觉得那小孩也是挺讨喜的,不闹人。


    当即一口应下:“好啊。”


    他其实也有些惊讶,毕竟小竹子也就八九岁的年纪。


    “想不到那小子还有这样的天赋。”


    “我像他这个年纪,也只会记些进出的账,单式记账师傅根本不敢教,怕我算混。”


    林招财笑道:“那感情好,他是我从土匪窝救出来的,人安静些,还望管家多照顾。”


    方管家连忙道一定一定和不敢不敢。


    还听是土匪窝救出来的,心中也又是怜惜,又是觉得巧合:“姑娘说的可是红枫崖上那伙人?”


    林招财反问:“你怎么知道?”


    方管家道:“我家中就在红山县,站在村口就能瞧见红枫崖,那会儿没少受土匪的气。”


    林招财点了点头:“那可真巧,不过现下可以放心了。”


    方管家也道:“是,听闻前段时间镇北军来剿匪,可算是把这起子祸害给除了。”


    他说到这里,面部来一阵感慨:“之前也没少往县上,城中递冤情,求朝廷剿匪。”


    “可是村正将腿都跑折了,也没见个人影来。”


    “还是镇北王利落,一下子就将这帮人除了。”


    林招财听到这也点了点头。


    两人停止闲话,林招财让管家带路,先去那二百亩水田瞧瞧。


    上了马,林招财脑子也没闲着。


    她想着今天也该发工钱了。


    按照之前的雇契,每人每日五个铜板的工钱。


    一共是十五人,二十六日,共计一千九百五十文。


    也就是不到二两银子,但是没那么多铜板,林招财手中都是银子。


    这也简单,中午吃饭见到十九,嘱咐他在粮站换些铜板回来。


    这些只需要给杜大娘她们,剩下的管家,两个丫头并四个家丁不需要支付工钱。


    这些是已经签过长期雇契或者卖身契的,她们的银子已经随着那两千多两银子一并给了周太太的。


    林招财算好账,二百亩水田的界石也就到了。


    好地!


    林招财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泛着油花的土地,顿时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