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晾得不够 那就晒日头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李谕德,朝鲜人这是什么意思?晾了他们两天,好像也不急啊?”
锦衣卫赵百户跟在李霁身后,不解地问道。
其实他还想问李霁这次是不是急了些,不符合李霁以往的行事作风,但是没敢说而已。
李霁边走,边回道:“赵百户,你见过哪个逛青楼的,睡完人姑娘后,提了裤子反而伸手跟人姑娘要银子?”
赵百户闻言,呸了一声后,回道:“哪个王八蛋这么没有道德?照我说要么朝他下面给一刀,要么就丢到北镇抚司地牢。”
李霁轻笑一声,转头看了眼赵百户,问道:“不是,赵百户,你到底懂我说的什么意思么?”
赵百户撅嘴挠了挠下巴的短须,坦诚回道:“不是很懂,但是逛青楼不给银子,还朝人姑娘要银子,确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若那人有李谕德你这般俊朗无比的相貌,人姑娘倒贴点银子,才说得过去。”
你说他脑筋不转弯吧,竟然还顺道拍了李霁一记马屁……
李霁无奈道:“得!赵百户你打住吧,我说的重点就不是逛青楼,也不是谁给谁银子的事。还有,我不去那种地方!”
说罢,加快了脚步,真是对牛弹琴了……
赵百户也加快脚步跟上,又低笑道:“李谕德,话说你回京后若真逛一回青楼,那些花魁都得给你掏银子……”
李霁朝赵百户翻了个白眼,气笑道:“照你这么说,我还成头牌了是吧?我家娘子貌若天仙,岂是那些什么花魁能相比的?滚走!”
在大明朝,对青楼这些风尘场所并不忌讳,有些青楼的花魁娘子还会被文人墨客捧得老高。
明初,朱元璋为充实国库,在南京秦淮河畔设立“富乐院”,这是明朝首个官方注册的青楼 。
到万历年间,青楼行业已形成庞大产业链 ,全国青楼行业纳税总额高达二十余万两。
京师宣武门外每天有近二百辆马车,用以专门运送青楼女子“上下班”,可见京城青楼业的繁荣 。
官妓隶属教坊司,需持证上岗,而私妓向地方官府缴纳“花捐税”即可营业 。
赵百户呵呵干笑,其他锦衣卫一提到青楼、花魁之类,便也低声谈论起来。
“都怪朝鲜人,要不然李谕德和咱们也能一起回京了。”
“可不是,年都没法回去过!这破地方的青楼也不行,跟咱们大明京师就没法比……”
“别提了,太次!上次朝鲜那破王子安排之时,还说相当于我们的教坊司,可拉倒吧!”
走在前面的李霁听着他们讨论,又不禁翻了个白眼。
赵百户转头低声呵斥道:“一个个干什么呢,没看李谕德正烦着呢么?”
李霁前脚刚回到宅子,朝鲜人后脚便又追了上来。
“李谕德,那朝鲜破王子,还有个姓柳的什么议政,正在门外求见,是不是让他们滚?”
赵百户入内向李霁禀报道。
李霁端起茶杯正准备喝茶,沉吟了一下,开口道:“先晾他们两刻钟,你再带他们进来,我去写会儿字。”
真他娘的以为这里是青楼,想来就来?是你们朝鲜的地方又咋了?
既然晾得不够,那就晒日头去,竟还想着故技重施。
赵百户拱手笑道:“好嘞!今儿日头还是不够毒,晒不蔫他们。”
李霁转到后院,同王清妍写了半个时辰的字,才又重新回到舍廊。
确实是单纯写字,李霁有空便教王清妍书法……
光海君李珲和领议政柳成龙在门外晒了两刻钟,到舍廊中又被晾了两刻钟,脸上却没有丝毫不满之色,尽是焦急和担忧。
二人额头上都冒着细汗,也不知是急的,还是晒的。
李霁拱了拱手,淡然道:“方才有文书需要处理,失礼二位了,不知二位来此有何事?”
柳成龙拱手回道:“李谕德,陪臣与世子乃是致歉而来,方才在太平馆商议协防事宜,确实是我等未能提前沟通妥当,还请见谅。”
李霁抿了口茶,又开口道:“是在商议事宜,但并不是商议协防之事,柳领议政先弄清楚才好。”
随后看向李珲,又说道:“光海君,我与李提督已经商议决定,中秋之后立即班师回朝,此事请代为转告朝鲜国王殿下。”
李珲闻言,一脚焦急地看向柳成龙。
柳成龙则回道:“天兵班师,王上自然是要设宴款待天朝将士,正好又是中秋佳节,就是仓促了一些。”
顿了顿后,悄然叹息一声,又继续道:“王上已经同意承担天兵协防的部分粮饷,还想请问李谕德,将会留下多少天兵为我国协防倭寇,还有承担七成粮饷实在太重,能否商议再少些。”
李霁懒得再废话,从袖袋中掏出拟好的一式两份协议,轻轻放到桌面上。
“光海君和柳领议政且看,若有其他意见,今日便提出来,我好与李提督做准备。”
做什么准备?当然是若觉得留下的兵力多了,朝方承担不起,便继续缩减。
但李霁可以肯定,朝方只会嫌少,因为现在的朝鲜君臣太没有安全感了。
金应南上前拿过协议,分别递给光海君李珲和领议政柳成龙。
果然,柳成龙看后,揪着胡子一脸担忧道:“李谕德,一万五千兵力,是否太少了,倭奴仍有五万余……”
“五万余精锐可都留下,然贵国能承担得起开支吗?”
李霁面无表情地回道。
协议上已改成了朝方承担五成粮饷,柳成龙没有提这一项,便代表他们可以咬牙应下。
之前提出朝方承担七成,是留了他们“砍价”的空间,五成则是李霁经过大致估算后的底线。
而且之前倭寇还没有撤走数万人,李霁和李如松最开始是打算奏请留下一半的兵力。
柳成龙小心折起协议,收入袖中后,拱手道:“李谕德,此协议还须程递王上过目,但中秋之前,必然会给李提督和你一个答复。”
李霁端起茶杯,轻弹了一下杯壁,淡漠说道:“柳领议政,此协议必须请朝鲜国王殿下盖上大印,且日落之前,送还一份。若不能,此协议作废,我连夜八百里加急递奏书回京!”
柳成龙闻言,又叹了口气,起身拱手道:“如此,陪臣便面呈王上定夺。”
果然就不能好声好气跟你们谈!
李霁起身回礼,意思了一下,人家怎么也是朝鲜百官之首。
李珲也跟着行礼告辞,正欲转身时,李霁突然对他说道:“光海君,腕力不够,挥刀之时容易伤到自己。”
今日这小子在太平馆之时太过安份,他不可能没有得到他老子李昖的任何暗示。
而他却将商议之权全丢给沈悦和尹根寿,八成是想整人,不知是想整其中哪一个,又或是两个都想一起整一下。
李珲闻言,不禁眼皮一跳。
柳成龙也微微眯眼审视了一番已有“世子”头衔的李珲,心中不知暗暗思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