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暂留朝鲜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在王彦景和金应南等人离开后,李霁才转回到后院。


    摘掉了男子帽冠的王清妍,仍穿着男子服饰,一副做错事情的惊慌模样跪在地上。


    “大人……对不起,给您惹恼烦了……”


    王清妍低着头,抽噎说道。


    李霁将王清妍轻轻扶起,又替她擦了把滚落的泪珠,温声道:“我没说怪你,且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好了,不许哭了。”


    说完,拉着她到坐榻上坐下。


    王清妍自己擦着眼泪,又低声道:“多谢大人……”


    李霁眉头轻蹙,问道:“嗯?大人?”


    王清妍旋即又改口,柔声道:“多谢官人。”


    她此刻心中害怕极了,担心李霁经这一事而嫌麻烦,不再带着她回大明。


    李霁又替她轻轻擦了擦泪,温声笑道:“我真不会怪你,不许再哭了,听到没有?对了,你出城去祭拜祖父,又是怎么碰见你父亲他们的?”


    王清妍看了眼李霁后,低声回道:“我刚祭拜完祖父,准备回来时,就突然碰上了哥哥,被他认了出来。然后哥哥他立即通知父亲,他们就强行把我带到……”


    王清妍的双眸还是通红,显然之前就没少哭,当时心中肯定也十分害怕。


    李霁怜惜地抚了抚她的后背,王清妍的那些父兄一心想用她攀附权贵,换取前程。


    自幼她便只与祖父母亲近,也是在祖父母的膝下长大,她都和李霁说过。


    如黄岚夫妇、黄朝卿和黄朝意那般的父母兄弟,终究是极少数。


    别说用黄婉婉去做交易,就是别人欺负一下黄婉婉,黄朝卿和黄朝意这对宠妹狂魔兄弟能和人拼命!


    李霁继续温声安抚道:“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你随我回大明,总得告知你家人知晓。且你与那李珒之事,也须你父亲去说明,他方才已经表态会去了结此事。”


    王清妍拱入李霁怀中,柔声软语道:“官人真好,谢谢官人。”


    李霁轻抚着她泪痕未干的俏脸,轻笑道:“都哭成小花猫了,快去洗洗,把这身衣裳也给换掉。”


    八月初十日,京城旨意到达朝鲜,命李如松率部分兵马回撤国内,尽快还朝。


    但李霁看到后边的内容,险些将那圣旨扔出去。


    皇帝朱翊钧命李霁仍暂留朝鲜,同朝方妥善商议好驻军条件,签下协议文书后,并督促朝方按时供给。


    李如松看着直揉眉心的李霁,笑着戏谑道:“光风不必烦恼,这可是万岁的信重!你又年轻,就该多为朝廷分忧效劳嘛,前后也不过晚三五个月回国而已。再者说了,在朝鲜可没苦着光风你啊!”


    说完,他还不忘朝李霁眨眨眼。


    收个朝鲜女子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皇帝早已知晓,还在密信中说我大明堂堂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才一个?太少了,此乃风流韵事也,无妨!


    至于李如松更加无所谓,李霁又不带到军中,他全然当做不知。


    李霁叹了口气,说道:“明日就是我义母六十整寿,出征前还和康子信誓旦旦地说要赶回去给她祝寿,无法实现不说,现在连回去补寿宴的机会都没有。”


    李如松站起身,拍了拍李霁的肩膀,朗笑道:“光风的孝心,老人家会知晓的,忠孝两难全嘛!让李康先回去给老人家补上就是了,待回京保准你升官。”


    说罢,便背着手往外走去。


    撤兵之事其实已准备得差不多,李如松决定中秋之后便班师启程。


    李如松离开后,李霁随意将圣旨丢到桌案上,低声自语道:“你们这帮朝鲜佬,休想再拖!”


    若不是朝鲜君臣一味地拖延,迟迟不肯答应承担驻军粮饷,否则自己也不会被继续留下,真是操……操刀必割!


    之前就不该犹豫,心存善念,而是狠下心去一鼓作气逼迫朝方同意。


    “官人……可是……有烦心事?”


    王清妍娇躯一直轻轻起伏,看着李霁娇喘问道。


    她已经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可是李霁仍是愁云萦绕眉间。


    李霁微微睁眼,回道:“中秋之后,李提督便率部分兵马撤回大明,我还得暂留朝鲜,说不定连年也还得在这里过……”


    这些军国政事王清妍便不懂了,只得继续卖力……


    李霁起身将其放倒,低声道:“张嘴……”


    他也得尽快撬开朝鲜君臣的嘴,最好能在李如松还朝前将驻军协议定下。


    然后在朝鲜督促两三个月,大概就得脱身回京了。


    当朝鲜君臣听闻天朝要撤军,也顿时急了。


    国王李昖派了好几拨人求见主将李如松,但都吃了结实地闭门羹。


    监军李霁这边自然也同时派了人,李霁早已经和李如松通过气,先晾朝鲜人两天,让他们继续嘴硬不松口。


    朝鲜君臣只知大明要撤军,什么时候撤、撤多少,全是一无所知。


    如今在朝鲜的两位明军话事人又不搭理他们,直把他们急得团团转。


    八月十三日,李霁通知朝方到太平馆继续商议驻军问题。


    朝方一接到通知,便早早赶到太平馆等候,生怕李霁反悔。


    仍是光海君李珲领衔,朝鲜户曹和礼曹的人随同。


    光海君李珲看着李霁语气焦急地问道:“李谕德,天朝为何要突然撤军?尚有数万倭寇盘踞庆尚道,若谈判不利,或倭寇反悔,再次北上侵犯,可如何了得?”


    本国军队是什么水平,李珲可太清楚了。


    若没有明军驻守协防,五万多倭寇再次北上,只需一个月时间,怕这王京又要再次陷落。


    十五万倭寇兵马,两个月时间便占领朝鲜七道半的国土。


    没有人怀疑五万倭寇可以打穿庆尚道和忠清道,再次逼至王京城墙之下。


    李霁面无表情地回道:“撤兵乃是我大明朝廷商议之后的决策,也是我朝陛下亲下的圣旨。”


    朝鲜礼曹判书尹根寿又问道:“请问李谕德,天朝会留下多少兵马同我国一起抵御协防倭寇?”


    李霁派人通知是商议驻军问题,那便是还会留下部分兵马协防。


    提心吊胆了两天的朝鲜君臣一接到通知,立马松了口气,如果都撤完,那还谈什么谈?


    李霁则冷声反问道:“贵国是否同意承担我朝驻军的部分粮饷?”


    其实留下多少兵马协防已经定下,但是李霁现在还不想告诉他们。


    他这话问得也很模糊,使人很容易误理解为,若朝方同意承担驻军部分粮饷,大明则会继续留下部分兵马协防。


    倘若不同意承担,则大明军队全部撤回国内。


    户曹判书沈悦和礼曹判书尹根寿二人目光投向自家王子李珲,而李珲则是一脸纠结。


    李霁扫了眼对面三人,寒声说道:“贵国态度我已明了,既然如此,无商议之必要。”


    真他娘的给他们脸了!


    李霁说罢就起身往外走去,朝方李珲等人在身后焦急呼喊“留步”、“且慢”之类,他连头都没回。


    “世子,这如何是好啊?”


    “是啊,世子,这如何向王上交代?”


    李珲一脸无辜又苦恼回道:“我……我是来陪同而已,负责商议的是你们二人,与我何干?”


    沈悦和尹根寿二人闻言,均是一脸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