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碧蹄馆遭遇战(四)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李如松看了眼碧蹄馆方向,又看向李如柏、李如梅和张世爵三人。


    随后沉声开口道:“你们不必再劝,如今情况紧急,不可过多耽误,本提督要亲自率军前往!”


    见李如松仍要执意带兵前往救援,李如柏和李如梅再次异口同声地焦急劝道:“大哥,不可轻易涉险!”


    李如柏又低声劝道:“出征前父亲嘱咐过,兄长你绝不可有损伤!请为父亲大人想,为我李家基业计,兄长就留在此地吧。”


    李如松轻呼了口气后,也低声回道:“我知道!但那三千多人大多数为父亲旧部,不少人也都看着我等长大,更是父亲毕生心血,若折损在朝鲜,我等有何颜面回去见父亲?所以不必再劝,我们一起去将他们救回来!”


    说罢,抬头高声命令道:“全军听令,作战斗准备,全速赶往碧蹄馆!”


    李如柏、李如梅和张世爵三人重重叹了一口气,因为李如松已经率亲兵往南疾奔而去。


    三人赶紧率部队全部跟上,终究还是劝不住!


    只能在心底合计着,若真到某种危急时刻,便强行驾着李如松突围。


    此时,包围碧蹄馆的倭寇已经发动数次进攻,但全都被祖承训、查大受和李宁等人带兵击退。


    占据有利地形是其一,拥有众多火器是其二,经过多次交战后,这支精锐的辽东骑兵已经没有了刚被包围时的惊慌。


    倭寇的骑兵部队发起多次进攻行动,但都没有占到任何好处,甚至因此产生了怯战的心理。


    因为增援的倭寇也发现所有明军士兵皆身穿铁甲,远距离鸟铳射程比不过就罢了,近战依然不是对手。


    泥泞的道路、水田不止限制明军的骑兵,倭寇也同样被限制住。


    甚至倭寇十分庆幸这里的地形不利于大规模骑战,否则他们根本没有信心将他们包围住。


    如今北面都还未能完全合围,就是因为明军的骑兵过于强悍,他们只能扩大合围的圈子,然后再慢慢收缩。


    在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和筑紫广门等倭将率军赶往碧蹄馆后,汉城内的倭寇也待不住了。


    因为小早川隆景派人向城内急报,说基本将明军主力包围,请侵朝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派军支援。


    无论真实情况如何,已经有两万余兵马聚集于碧蹄馆周围。


    宇喜多秀家只得命众多将领出战,其中第三军团主将黑田长政率领五千人,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和大谷吉继共率五千人。


    加藤光泰和前野长康率领麾下三千人,连宇喜多秀家本人也亲率八千兵马赶往碧蹄馆。


    又是两万多倭寇赶赴碧蹄馆,前后倭寇调集的兵马已达四万多,将近是汉城周边倭寇兵力的一半。


    若李如柏、李如梅和张世爵等人知道倭寇又再次大举增兵,就是将李如松绑起来,也不会让他率军前往碧蹄馆救援。


    而三千兵马引来数万倭寇大军包围,也是祖承训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


    看着南面又有倭寇部队加入,查大受不禁脊背发凉,自语道:“倭寇又增兵了……”


    祖承训内心也开始慌乱了起来,现在他们也不知道碧蹄馆到底被多少倭寇包围,只知漫山遍野都是倭寇。


    李宁骑马跑上山坡,对立在坡顶的祖承训和查大受开口道:“北面……出不去了,突然又多了许多倭寇,我们的防线不得不收缩了许多。”


    祖承训刚想问具体情况,一名哨兵飞马来报,高声道:“报,北面有我方援军,已经冲开了倭寇包围……”


    查大受急声问道:“来了多少援军?是何人领兵?”


    哨兵回道:“约有一千余骑,看旗帜是……”


    “祖承训!查大受!李宁!你们在干什么?”


    一声大喝从不远处传来,领头之人正是东征提督李如松。


    李如松骑马冲上山坡,来到三人面前,沉声说道:“本提督不问你们为何被困在此,我现在只问你们为何收缩防线?”


    三人看到李如松皆是一脸惊愕,他竟然亲自率军冲入敌军包围圈。


    查大受双眼通红,拱手低头嘶哑道:“属下罪该万死!”


    祖承训也嘴唇颤抖说道:“你不该冲进来……不该……”


    他们知道李如松能如此快赶来,带领的兵马决计不会太多,可仍然冲杀进来。


    李宁在李如松到近前时,便已翻身下马。


    此时李宁双膝跪地,重重磕了个头,沉声道:“属下率军冲开敌寇包围圈,护送提督离开!”


    李如松低喝道:“你给我起来!”


    随后,又看向祖承训和查大受沉声命令道:“身陷死地又如何?辽东儿郎只有战死!现在,你二人立即亲自率兵将东西两侧的倭寇击退三百步!”


    祖承训和查大受抱拳领命,李如松与他的父亲一样,从来都是身先士卒,战场上说的话就是军令。


    在李如松亲自率军赶到后,明军士气大振。


    原本收缩的战线,也在李如柏、李如梅、张世爵、祖承训、查大受等人的带领下冲击扩大至原来位置。


    李如松在山坡之上听着李宁汇报整个被困过程,期间一言不发。


    祖承训等人或许有轻视倭寇之心,但是整体的指挥部署并没有大错。


    这时,一名哨兵来报:“禀提督,正南方的那股倭寇已绕至西南小丸山,我军已与其交战。”


    绕至西南面的倭寇部队,正是立花宗茂部。


    李宁拱手请命道:“提督,让属下前去,必将那股倭寇的主将首级提来!”


    皆因立花宗茂部这股倭寇,李宁等三千多人的部队才陷入当下处境。


    李如松看了眼正南面继续抵近的大批倭寇部队,回道:“你在此盯着南面的倭寇,让军士保留体力,稍后便往北突围!”


    翻身上马后,又喝令道:“李如柏和李如梅各率二百骑,随我前去!”


    说罢,便带着数百亲兵往西南方向去,他要亲自率军杀翻那股令父亲嫡系部队陷入险地的倭寇。


    而南面倭寇大部队后方,侵朝总大将宇喜多秀家和曾经驻守平壤城的小西行长在此压阵。


    小西行长没想到突然之间,就形成如此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看着明军阵地上飘扬的旗帜,小西行长觉得有些眼熟,不禁打马上前去。


    当看清那杆旗帜时,小西行长身躯一震。


    快速调转马头回到宇喜多秀家身边,小西行长咬牙切齿说道:“是李如松!是明军主将李如松!”


    宇喜多秀家再次向小西行长确认是李如松后,立即命他同另一名倭将大友义统去调集一万兵马过来。


    围杀明军主将李如松,比捉到朝鲜国王的诱惑还要大!


    李霁和梅国桢赶到坡州城后,听说李如松的部队已经有近半日没有传回消息,隐隐有种不安。


    以往前导部队,均是一个时辰左右就会给后方传递一次消息,确保消息畅通。


    梅国桢实在放心不下,李霁便亲率二百宣府骑军往南查看。


    一路到了马山馆歇息之时,李霁一行仍未见到传递消息的哨兵,心中更加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