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平壤之战(八)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朝鲜光海君李珲听说李霁过来时,就准备出大帐亲迎。


    可是刚掀开营帐,李霁便已经到了帐前。


    “李谕德前来,未能远迎,实在失礼!”


    李珲向李霁恭敬揖礼,笑着说道。


    李霁笑了笑,回道:“光海君言重了,岂敢劳烦你亲迎。”


    李珲又笑问道:“不知李谕德有何吩咐?下次派人告知一声即可,李谕德事务繁忙,怎么好让你亲自跑一趟。”


    李霁回道:“此次过来,其一是归还贵军的军服,其二是同光海君商议围剿仍盘踞在城内的倭寇。”


    李珲点头笑道:“原来如此,有何处需用到小王的,李谕德尽管吩咐,绝不推辞!”


    李霁看了眼帐帘,开口道:“光海君,商议军务便在此处?”


    迎不迎接的无所谓,可都到帐前了,也没说请进,是挺失礼。


    李珲赶紧转身,亲自掀开帐帘,恭声道:“实在失礼,李谕德请!”


    这才像话嘛,正月之际,寒风呼啸,都站半天了。


    李霁走入帐中时,不禁一愣,因为帐中竟有两个女子。


    你他……好好好,真行!不愧是王子,果然一点苦都不愿吃啊!


    行军途中携带女子?要换了在明军的大营,李如松知晓后,非亲自拔刀砍了你不可。


    李霁淡淡道:“倒是在下失礼了,我们换个地方谈吧。”


    李珲赶紧解释道:“李谕德莫要误会,这是小王的两个婢女,父王说行军艰苦,允许我带上两名。”


    真行,怪不得朝鲜军队战斗力低下,你解释个锤,看我信么。


    李珲又转头用朝鲜语对两名婢女低声呵斥了两句,那两名婢女跪地磕头后,便转入后帐。


    “李谕德请坐,小王让她们去烹茶了,请稍等。”


    李珲又笑着对李霁说道。


    李霁坐下后便开口道:“在下就长话短说了,城中倭寇依土窟工事而据守,为减少伤亡,李提督决定用火攻。”


    赶紧说完赶紧撤,这都扰了人家的兴致了。


    李珲点头赞叹道:“李提督用兵如神,小王佩服,今日一战就攻破外城,实属大胜。如何攻城,我们都听李提督和李谕德的布署。”


    现在李珲已经明白过来,进攻南面含毯门的明军为何要穿朝鲜军服,真是出奇制胜。


    李霁轻轻抖了抖大袖上的雪花,继续说道:“既然要用火攻,那么便需用到大量柴薪,然如今无处可寻,也不能浪费许多时间,我们商议请光海君告知城中百姓,拆掉部分房屋以充柴薪。”


    李珲闻言一愣,很快明白是让自己出面拆民宅。


    随后一脸为难道:“这……李谕德,如今天气如此寒冷,拆了百姓的房屋,恐怕……”


    李霁看了眼李珲,漠然道:“那就请光海君带着数千军士,两日之内找到足够的干柴。仅有两日时间,若误了军机,李提督的军法可不是开玩笑的。”


    李珲顿时头大无比,自己刚算有了军功,地位稍有稳固,转眼又拆民屋,岂不是又落得个不顾百姓死活的名声?


    李霁见李珲还在一脸为难的思考,起身开口道:“光海君既然不愿施行,我便回去告知李提督。不过我离开之后,光海君还是尽快命军士出发寻找干柴,火攻之计不会更改。”


    如今这个时节,短时间内去哪里找这许多干柴?


    纵使真有,军士们也绝不愿意干,李珲对本国军士是个什么鸟样,还是有大概了解的。


    李珲也赶紧起身,急声道:“李谕德且慢,能否容小王稍作思虑。”


    这时,那两名婢女端着茶,从后帐中转出。


    “李谕德先用茶,用茶!容小王思虑一番如何与百姓们说此事。”


    李珲又赶紧请李霁坐下,他太希望拥有李霁这个外援了。


    李霁装作十分不情愿地再次落座,一名婢女走到李霁面前,跪地将茶敬给他。


    李霁抬手指了指桌子,示意她放到桌上。


    李珲抿了口茶后,看向李霁还是一脸苦相道:“李谕德,当下寒冬时节,将百姓的房屋拆了,他们没有栖身之所,小王实在难以与他们交代啊!”


    李霁也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口齿馨香。


    心道狗王子生活真不赖,竟还是苏州虎丘茶。


    放下茶杯后,李霁淡然回道:“也并非全部拆掉,有部分民宅已经无人居住,光海君可以优先拆那些空房,然后再劝一部分百姓腾出房屋暂时共住,非常时期就用非常之法。”


    平壤城被倭寇占领后,百姓死伤众多,空出的房屋不少,当然还不够。


    见李珲还在犹疑,李霁继续道:“倭寇曾大肆杀戮城中百姓,难道他们不想报此大仇?只要你以王室身份发布告示,会有人响应的。光海君你可是在收复国土,不必疑虑太多,至于民心,也是可以修复的。”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就这还想争国王?有些事是正是反,不都由你们这些上层人说么?


    忽悠都不会?改天让沈惟敬给你上上课!


    李珲闻言,茶杯停在嘴边,视线看向李霁。


    激起百姓的仇恨之心应该可行,暂时有怨言又如何,事后再弥补就是,说不定还能反赚个好名声。


    想到这里,李珲轻轻放下茶杯,笑道:“多谢李谕德教我,此恩此情,容当后报。”


    李霁又轻抿了口茶,开口道:“光海君聪慧过人,哪里用教。至于如何做,想必光海君已经想通,在下便不打扰了。此事还需尽快去办,要趁现在倭寇士气低落之时,一鼓作气。”


    李珲赶紧又说道:“怎会是打扰,小王还希望李谕德可以多加指导,只要李谕德前来,必扫榻相迎。”


    真来了,还怕你不高兴呢。


    李霁轻笑一声,又抿了口茶,近一个月没喝到这么好的茶了。


    离京时,黄婉婉有给李霁准备了三斤顾渚紫笋茶,不过被李如松和梅国桢等人“敲诈”去了大部分,刚出山海关就没了。


    那婢女还跪在李霁旁边,不时地偷看他,普通婢女绝不敢如此大胆。


    李珲又开口笑道:“李谕德,小王让婢女再给你烹一杯茶水如何?此次出门带的茶叶不多,仅剩一些了。”


    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小王我去命人拟写告示,连夜张贴,李谕德在此安心品茶。”


    你小子在这方面心眼倒是不少,你离开,我在此品茶,以后还说得清?


    李霁放下茶杯后,又轻笑道:“在下也算喝过一些名茶逸品,相比这苏州虎丘茶,我更喜欢顾渚紫笋,我家娘子也为我常备。”


    顾渚紫笋茶产于浙江长兴县顾渚山,其茶芽叶细嫩,冲泡后汤色清澈,味甘醇而鲜爽,有兰花之香。


    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并被列为贡茶,进贡历史一直延续到明代洪武八年才罢贡。


    老子见过、吃过好的,这都什么玩意儿?连我家里两位娇娘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


    说罢,李霁便起身往帐外走去,光海君李珲一脸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