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平壤之战(二)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出了李如松的大帐,李霁与梅国桢分头巡查几个放置军械物资的营地。


    数万大军携带着大量军械,那么就会有相应数量的军匠随同行军。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一些损坏程度不大的军械进行修复,以及对军械进行养护。


    如大将军炮、大样佛朗机炮、虎蹲炮、神火飞箭等,这些大型火器都有专门的军匠负责保养工作。


    李霁对几名领头的军匠吩咐道:“抓紧时间将运抵的军器都仔细检查一遍,大家都辛苦些,可能很快都会用到。”


    一名军匠笑着回复道:“李监军放心,运抵前线的火炮,我们都第一时间认真仔细的检查,尽量保证不出差错。”


    李霁点头道:“嗯,那就好。”


    又向火堆边多走了两步,军匠们正在煮干菜汤,还加了些腌肉进去。


    普通军士和军匠们大多是将米饼、烧饼泡在干菜汤中吃,若是行军途中便只能就着水啃。


    李霁又温声问道:“盐可还够?”


    做力活的人,需要摄入足够的盐分,才能维持体力,所以副食均是咸菜、腌肉、酱菜等。


    刚才那名军匠笑着回道:“回李监军,够的,这批腌肉就比较咸,煮过刚刚好。”


    李霁点了点头,宋应昌对这些还是很负责任的,毕竟数万人可是背井离乡来到他国作战。


    这时,一名军匠拿起刚烤好的半边雉鸡,笑道:“李监军,你尝尝这刚烤好的雉鸡。”


    李霁见此,笑道:“还能整到这玩意儿?”


    这个时节的雉鸡,多栖息在灌丛或农田附近,虽飞行能力有限,但警惕性高,需借助陷阱或有极好的射箭技术才能捕获。


    拿着雉鸡的军匠笑着回道:“扎完营其实发现了四只,我箭术不行,是让左营的人帮射的,分了他们两只。”


    李点头笑道:“倒也不算亏。”


    雉鸡受惊就跑,没有多名好箭手,自己最多可能就只射到一只。


    李霁没有拒绝,从军匠手里接过小刀,片下一小块放入口中。


    “嗯,酱的味道不错!”


    李霁咽下之后赞道。


    军士和军匠们出征时,也都会自己携带一些酱料作为调味,烤的雉鸡就刷了些酱。


    那军匠笑道:“自家婆娘做的,糙手艺,李监军多吃些。”


    李霁又片了一块,笑道:“够了,多谢!大家分着吃,我还得到伤兵营那边看看。”


    今日突袭战,伤了四十余人,主要是李如松的亲兵。


    “好嘞,李监军慢走!”


    李霁捏着一片雉鸡肉走出火炮营地,笑着递给李康:“军匠们烤的雉鸡,味道不错。”


    李康伸出两指,捏过冒着热气的肉片放入嘴里,还嘬了一下手指。


    “嗯,这味道好,改天我也给少爷你弄两只!”


    李康边嚼边笑着说道。


    李霁轻拍了一下他的头盔,笑道:“这时节可不好弄,运气好能碰上才行,少干那不正经的事儿。”


    顿了顿,又低声道:“你别没头没脑的冲,不是让你小心点么?”


    今日突袭之时,李康就在冲上去顶住城门的第一批军士里。


    虽然交战时间不长,可也是从头打到尾。


    李康蹦了一下,身上甲胄哗啦响,笑道:“少爷,我小心得很,没事!今天我砍了一个,李队长说我要是再杀两个倭寇,立马升做小旗。”


    李霁扯了扯李康上身甲胄下摆,开口道:“总之,一定要当心,能不拼命,千万别拼命。”


    就当作自己自私,现在李霁都想劝李康要不别干了,但看到李康兴奋的样子,话到嘴边便改了。


    李康点头笑着回道:“少爷放心,我晓得的。”


    随后,李霁又到伤兵营逛了一圈。


    共阵亡了四人,都是因被城头滚石砸到,得益于甲胄良好的防护性,其他人伤得倒不是特别重。


    营中运抵了三百多斤的甘薯烈酒,这些自然都是从浙江运来的,而且是在浙江就已经蒸馏过,李霁浅尝过,应该很接近75度。


    估计老丈人黄岚得了块御赐匾额,整个人上头了,又是无偿捐资,连运输费用都承包。


    不仅如此,还号召绍兴城的大户捐资了一批粮食,狗皇帝现在估计都乐坏了。


    李如松在知道要入朝打倭寇后,回京时连灵州城的军医郎中都带走了好几个,这些军医郎中都有经验,所以无需李霁嘱咐太多。


    伤兵营都是按照之前李霁制定的制度执行,现在没有伤重士兵,所以不需要转移到后方的顺安县城。


    路过顺安县城时,李霁就留了几名军医和数十名军士在那里建立伤兵营,主要是用于收容安置重伤员。


    晚上亥时末(约晚上11点),明军大营中响起警报,倭寇夜袭!


    “传令各营,不得慌乱,全部安守本部营地,私自喧哗奔走者,军法从事!”


    李如松在大帐前高声镇定地下达命令,大营外接连传来鸟铳激发之声。


    李霁和梅国桢很快赶到李如松的大帐前,刚好负责巡营的李宁派兵前来禀报情况。


    “禀提督,约有两千倭寇于北面意图夜袭大营,我军在一里之外发现敌人,李游击正率军攻击。”


    李如松挥手道:“好,有任何情况随时来报。”


    大明这次来的都是精锐兵马,又有各将领安守本部,对于夜袭几乎没有慌乱。


    但后方朝鲜军队的营地仍在警报声不断,李如松朝地上吐了口唾沫,冷哼道:“软骨头!”


    李霁开口道:“我带人去看看!”


    夜袭对于组织性差的军队,极容易造成恐慌混乱,甚至导致炸营。


    李如松点头道:“好,你当心。”


    又转头命令道:“李康,带二十人同去。”


    李霁和李康带着二十名锦衣卫和二十名李如松的亲兵到达朝鲜军队营地旁,其实两军营地距离不远,只隔着一道壕沟。


    已经有朝鲜士兵越过壕沟,往明军营地这边跑,过来就是骆尚志部的营地。


    “慌什么?回去安守你们的营地!”


    骆尚志手扶腰刀,在边缘地带大喝。


    可是朝鲜底层士卒根本听不懂汉语,还在慌乱地接连越过壕沟。


    李霁边走边肃声道:“命人多点些火把,聚到这边来!”


    朝鲜军营怕是已经乱完了,李霁借着对面的火光看去,朝鲜士兵还在不断地朝这边涌来。


    李霁在骆尚志身后寒声道:“骆参将,不能让他们一股脑涌过来,否则我们这边也要乱。”


    骆尚志转头看是李霁,点了点头。


    随后从身边亲兵手中拿过硬弓,直接连射两箭,瞬间有两名朝鲜军士跌倒在壕沟旁,抱着腿哀嚎。


    “其余人张弓,再有越过壕沟者,射杀!”


    李霁再次大喝道。


    三十余人举着火把在骆尚志前方一字排开,数十名南兵军士单膝跪地,张弓搭箭。


    对面的朝鲜士兵听不懂汉语,却看得见在火光照耀下发着寒光的箭头。


    越过壕沟的朝鲜士兵赶紧跪地磕头,而正准备越过壕沟的则动作为之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