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李如松的嘴上功夫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李如松对周边一顿乱瞧,走在李霁另一侧的梅国桢满脸无奈。


    在这宫禁之中,也就他李如松敢这样,身边引路的宦官都当作没看见。


    李如松突然轻笑道:“李谕德,心里不舒服吗?”


    李霁翻了个白眼,淡然回道:“没有啊!身心舒畅!”


    昨夜娇妻美妾任由自己予夺予求,稍稍假装委屈,便给自己喂早饭,愉悦得很!


    李如松转头认真打量着李霁,继续道:“真的没有?”


    李霁转头和他对视,回道:“李都督觉得我应该不舒服?”


    李如松摸着下巴,漫不经心道:“换我就会不舒服!”


    梅国桢嘴角一抽,提醒道:“李都督,还须慎言!”


    你李如松不怕被弹劾,可不代表人家不怕。


    李如松点点头,假装认真道:“梅少卿紧张什么,你该不会要弹劾我吧?李谕德什么都没捞着,我们曾并肩作战,这不是想着安慰一下他嘛!”


    梅国桢嘴角又是一抽,心道要是能弹劾得动你,我还真就立刻上本了。


    李霁扯了扯嘴角,微笑道:“谢过李都督的好意,大可不必!”


    李如松双手抱胸,继续缓步走着,身边宦官见此,干脆将头微微扭向一边。


    李如松又缓缓道:“李谕德不必客气!你看看梅少卿,他可是从七品一下跳到四品呐,都多少步了?他不能理解你的心情,我理解!”


    李霁又翻了个白眼,心道你怎么嘴那么碎,那么贱呢!


    你理解?你理解个锤!你一路官运亨通,受过一枚铜板的委屈吗?


    去你个超级官二代!


    你就算什么也不干,家里也有个伯爵等着你继承,谁能跟你比?


    梅国桢为表示自己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思,赶紧低声解释道:“李都督,万岁赏赐皆是天恩,休要胡言!李谕德才学出众,乃栋梁之材,如今才弱冠之龄,未来必是青云直上!”


    李霁笑了笑,谢道:“多谢梅少卿。”


    李如松微微摇头,笑道:“你看,梅少卿这是在说你年轻,资历不足呢!”


    梅国桢闻言,忙道:“你……我何来此意?”


    说罢,拂袖将头扭向另一侧,就那么喜欢挑拨吗?


    李霁也有点恼了,一脸假笑道:“李都督,梅少卿根本没有这种意思,看来没有仗打,你就闲得……没事做!”


    李霁本想说“蛋疼”,嗯,不文雅,及时打住了!


    本来心里没有觉得不平衡,可被李如松这么一说,竟有一股不爽之意?


    李如松这厮,嘴上功夫也甚是了得哇!


    李如松笑着拍了拍李霁的肩膀,说道:“是挺闲,但这不是准备就要有仗打了嘛!放心,这次打倭寇保准快,咱们同为陇西李氏子弟,一起杀得倭寇片甲不留,回来你准能升官!”


    这次连一向稳重的梅国桢也翻了个白眼,还陇西李氏?不要脸!


    李霁抿了抿唇,说道:“预祝李都督大胜倭奴,不过还是少说些话吧,待会儿可没有茶水给你喝!”


    李如松笑道:“没事,我渴了就请万岁赏我杯御茶喝,你们不好意思开口的话,我也能替你们说。”


    顿了顿,接着道:“我那蟒袍不知道和李谕德你这麒麟服相比,料子如何?李谕德你穿着感觉如何?”


    真是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李霁和梅国桢几乎同时深呼了口气,打定主意不再开口。


    李大都督这嘴是又毒又贱呐!当初在平虏城中的那一箭,都没有他这一番话的伤害高。


    李如松自顾自地无声笑了起来。


    众人到乾清宫门前,稍等了片刻后,领头的首辅赵志皋才带着众人入内。


    在殿中又等了好一阵,皇帝朱翊钧才从后宫来到乾清宫。


    待众人行过礼后,朱翊钧直接开口道:“召诸位爱卿前来,乃是商议入朝平倭之事。”


    顿了顿,又道:“宋爱卿,筹措军需粮饷之事办得如何了?”


    八月时,宋应昌便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备倭军务。


    所以,宋应昌才是援朝明军的最高统筹者,负责协调国内各镇兵力赴朝,同时统筹粮草、军械等后勤补给。


    但是有李如松在的话,难说!


    谁能真正节制他?就是兵部尚书石星的面子他都不给。


    之前宁夏平叛时,李如松一到宁夏就与魏学曾撞起来,石星曾去信让他讲点规矩。


    结果呢?部长是个啥?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宋应昌出列,拱手恭声回道:“回禀万岁,户、兵二部加太仓库所拨付的军饷,可维持五万兵马三月之用。另外,朝鲜承诺准备好可支持五万人参战三个月的粮饷。”


    顿了顿,接着说道:“山东、河南、浙江、福建等省份加派和协济的粮草物资,已经开始运往辽东。”


    这些均是在八月时便已经开始筹措,速度其实不算快。


    今年东南沿海省份,也就浙江和福建没有什么灾害影响。


    朱翊钧点了点头,看向赵志皋和张位,开口问道:“内阁还能否再商议,拨付两个月的粮饷?”


    赵志皋拱手回道:“禀万岁,这已是内阁协同各部,商议能拨付的所有军饷。如今官员俸禄都有在拖欠,陕西、山西供给宁夏平叛已是加派,现下受灾严重也急需赈济,否则恐生祸乱。”


    张位也出列奏禀道:“万岁,朝鲜是藩属国,而我大明百姓乃是圣上真正的子民,请万岁多加爱惜子民!”


    意思很简单,没了!一枚铜板也拿不出了!


    这时,兵部尚书石星也拱手道:“万岁,如今朝鲜国内战况糜烂,他们是否真能提供三个月粮饷,臣持怀疑态度。”


    其实在扬众人都知道,朝鲜八成提供不了多少粮饷,不过是为大明朝廷尽快出兵援助,睁眼大说瞎话。


    八道国土失了七道半,国王都躲到大明境内了,你拿什么提供粮饷?


    现在朝鲜那些已经陷落的国土仍有“义军”作抗争,你朝鲜国王都给不到支持,搁这里和大明吹什么牛?


    李霁看了眼两位阁臣,目光又转向石星和宋应昌。


    这么没谱的事,为什么还要说出来?


    唱双簧咯!国库现在一个铜板也拿不出了,出兵入朝平倭也是皇帝你力主的,你不能光喊口号吧?


    大明皇帝有内帑的,即皇帝的私人财政储备,与国家公共财政(如户部掌管的太仓库等)有所区分。


    主要用于皇帝私人用度、宫廷开支,特殊情况下也可能被调用补充国家急需。


    内帑的来源主要包括皇庄收入(皇帝私人庄园的租税)、抄没官员家产、地方贡品等。


    张居正死后,朱翊钧本性显露,这些年把自己的内帑养得很肥。


    此时,朱翊钧尚未命太监到地方征收矿税。


    大明第一喷子雒于仁早在《四箴疏》中骂他贪财,可见这些年朱翊钧已经通过其他手段搜刮钱财。


    朱翊钧身体微微后仰,已经明白过来,他们这是在敲自己竹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