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权谋大师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打过招呼,聊了一阵后,李霁笑着向众人告辞。


    翰林院虽清闲,规矩也相对宽松,但毕竟是衙署,一帮人聚在一起闲聊太久不像话。


    而且李霁身上有皇帝委派的差事,没法久待。


    袁宗道笑道:“我们翰林院就属光风你最忙,忙的还都是军国大事,不敢耽误你了。”


    其他人也均是一笑,心底说不羡慕李霁是假的,甚至已经隐隐有人开始嫉妒。


    第一次离京回朝,便得以升迁,入内阁中枢协理机务,多少翰林官都熬不到。


    被贬谪一遭,反而立下平叛大功起复,如今又准备论功行赏,升迁在望,皇帝委以重任。


    要知道李霁可是他们之中最年轻的,有一些万历八年、十一年的进士翰林仍在清闲苦熬。


    袁宗道为人诙谐幽默,是真的在打趣。


    李霁本想说自己也想待在翰林院天天喝茶摸鱼,过清闲的日子。


    但及时打住了,不是人人都是袁宗道,说不定就会有人觉得自己是在卖弄炫耀。


    李霁揖了一礼,笑道:“诸位也要忙公务,且先告辞。”


    最后,朱国桢和陶望龄二人送李霁出到院中,三人又多聊了几句。


    李霁从朱国桢处得知高攀龙已经丁忧期满,回京重新遴选授官,如今为行人司行人。


    朱国桢笑着对李霁说道:“光风你是准备要随军入朝鲜吧?”


    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李霁与梅国桢都被限期还朝,聪明人都能猜到。


    李霁坦言回道:“是的,万岁仍命我为监军,如今紧急督造新火器,也是为此。”


    朱国桢看了眼李霁又道:“战扬凶险,光风保重!听闻你在宁夏镇的经历,我等敬佩的同时,也是捏了把汗。”


    陶望龄也开口道:“光风你艰辛立功,方得还朝,如今又要前往朝鲜,多加保重。”


    李霁笑着回道:“多谢文宁兄,周望兄的关心,离京之前,我等同年再聚一聚。”


    朱国桢点头笑道:“好,光风你事务忙,便由我联络一些在京同年,也正好为你饯行。”


    李霁感谢道:“那便有劳文宁兄了,二位留步。”


    出了翰林院,李霁登上马车,又让李康往吏部衙门去。


    负责制作拉削膛线车床的还是胡老巴和颜四师徒等人,孙老头他们一大批宁夏镇军匠也都随李霁来到了京城。


    他们要指挥人做事,就得有个官身才方便。


    现在李霁到吏部就是将他们几人的信息资料递交,同时催促吏部下发官牒。


    兵杖局属于内府,都是由太监负责管理,不便安排进去。


    李霁便给他们在军器局谋了从九品的副使职位,这也是具体负责监督制造火器的官职。


    李霁来到吏部衙门前说明来意,属吏便恭敬地将他引入衙门内。


    李霁见属吏一直带他往里走,不解问道:“我是要去文选司,为何带我来此?”


    吏部掌管大明官员任免等事务,下设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清吏司。


    其中,文选清吏司掌天下文吏铨选、注缺、改调等事。


    引路的属吏恭声回道:“回李谕德,沈侍郎早有吩咐,若是您前来,便直接请您到他的值房。”


    属吏口中的沈侍郎,便是如今的吏部左侍郎沈一贯。


    沈一贯于万历十二年,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负责教习庶吉士。


    去年申时行和许国一同“致仕”,礼部尚书于慎行也引咎去职。


    吏部左侍郎罗万化升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沈一贯才接任了吏部左侍郎一职。


    所以,朱国桢等曾经的一大批庶吉士,须尊称沈一贯为老师。


    如今负责教习新科十八名庶吉士的是礼部尚书罗万化,还有由礼部右侍郎升为左侍郎的赵用贤。


    正是赵用贤升为礼部左侍郎,陈于陛才能坐上礼部右侍郎之职。


    而这一连串的高层人事变动,均是源于申时行和许国二人的“致仕”。


    那一扬风波,不在其中者,根本不知道影响有多大。


    李霁在属吏的引领下,来沈一贯的值房。


    “翰林院李霁,见过沈侍郎!”


    李霁向坐在公案后的沈一贯揖礼道。


    沈一贯起身,笑着回礼道:“光风来了,快坐。”


    又对属吏吩咐道:“去用我带来的茶叶,泡杯茶过来。”


    李霁微笑道:“多谢沈侍郎。”


    沈一贯微微抬手示意李霁落座,笑道:“光风何必如此见外,坐下叙话。”


    在沈一贯落座后,李霁才缓缓落座。


    沈一贯看着李霁,又笑道:“昨日宫里便有口谕,所以我知光风你会来,这个事情我会命人抓紧办妥,明早便会让人送到你府上。”


    李霁再次谢道:“多谢沈侍郎,万岁命我入朝鲜前将改造鸟铳之事安排妥当,现下时间比较紧迫。”


    沈一贯点头说道:“入朝平倭乃是当下朝廷最为紧要之事,关乎未来我大明东北边境是否安定,自是怠慢不得。”


    一名属吏端进来一杯茶,轻轻放置到李霁面前,李霁微微点头谢过。


    沈一贯吩咐属吏立马将李霁带来的文书资料送去文选司,以最快的速度办理。


    待属吏离开,沈一贯又看向李霁,微笑道:“光风,试试我们家乡的茶,虽不是什么名品,不过别有味道。”


    沈一贯也是浙江人,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隆庆二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


    张居正当政时,因言论得罪张居正而被闲置,是在张居正死后,他才得以晋升。


    而且沈一贯的进士排名非常靠后,属三甲同进士,在总榜单的三百八十名开外,真正的榜末。


    他能做到如今高位,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而沈一贯这一科的状元正是如今的礼部尚书罗万化,榜眼是南京礼部右侍郎黄凤翔,探花则是当下的内阁首辅赵志皋。


    许国曾评价沈一贯,说此人沉机观变,权谋极深。


    善权谋者,无一不是心思深沉,危险!


    所以,李霁以前便故意与这位权谋大师保持距离。


    如今内阁缺员,不少朝臣上奏请求补缺。


    呼声最高的不是礼部尚书罗万化,也不是其他人,正是对面的沈一贯。


    沈一贯周边隐约聚有一群官员,且多为浙江人。


    李霁轻轻抿了口茶,笑道:“味甘而清,余韵绕齿,好茶!”


    沈一贯也刚好饮了口茶,轻轻放下茶杯后,看着李霁笑道:“我饮过不少茶,也还是觉得我们浙江的茶,味道更为甘鲜醇和。”


    李霁也轻轻放下手中茶杯,微不可察地扬了扬嘴角。


    沈侍郎大概说的不止是浙江的茶,也指浙江的人?


    李霁与沈一贯对视,微笑道:“晚生算不上爱茶好茶之人,有佳茗最好,粗茶亦可。”


    沈一贯微微提袖,双手轻置于扶手上,笑道:“光风于边镇历练一番,更显沉潜刚克,大才也!”


    李霁目光微垂,回道:“沈侍郎过奖,晚生只是踏实做事,朝堂也好,边镇也罢,并无不同。”


    沈一贯继续笑道:“你老师称你深藏若虚,务本求实,一语中的。”


    顿了顿,又道:“明年京察,就该将那些尸位素餐之辈大加剔除。”


    李霁眉头轻挑,夸赞之语,听过就过了,但沈一贯突然提到京察,又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