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僵持状态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一旦强势围攻宁夏城,城里的叛军和百姓都难以幸免,这是毫无疑问的。
李霁与萧如薰联手守过平虏城,对守城战再清楚不过,魏学曾以为李霁能有体会。
李霁当然清楚守城之战的残酷,但是哱拜等人与草原势力一直勾联不断,战争多持续一日,整个宁夏边防就危险一日。
李霁也叹了口气,回道:“非是我不理解部堂怜悯众生之心,且不说东北局势,宁夏镇当下便是内忧加之外患,缓不得!国库开支与朝堂议论,岂容部堂去与叛军过多谈判?”
魏学曾缓步走向城垛,再次眺望,缓缓道:“光风,大肆杀戮会使边镇士卒与朝廷更加离心离德!宁夏镇本就是胡汉杂居,一味强硬地镇压会有一时之效,可日后焉能不反复?”
魏学曾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即使强硬镇压下来,事后叛变又被劝降的军士,都要逐步迁移更换,这同样是一项浩大工程。
仅现在宁夏城里的数万军士,他们身后牵连的人数至少就在五倍之上。
难道将十数万人统统杀掉?不可能的,都要进行安置。
见李霁不回话,魏学曾轻抚着城垛,又继续道:“现在怀柔一些,也是为日后朝廷节省开支,宁夏镇的隐患也更小!我知朝堂上都希望战事速平,但无论如何都要尝试一下!”
魏学曾都用字称呼李霁了,李霁也只得放软语气,回道:“部堂思虑深远,晚生有所不及,然部堂的主张,晚生仍不赞同!但是我会做好自己的职事,尽力配合部堂。届时来自朝堂上的压力,请部堂须做好准备。”
初次见面,讨论平叛主张,监军和最高指挥就有如此大的分歧,确实不是好事,李霁愿意让步。
李霁的话已经很明了,我可以不向上面打报告,但是上面给到你压力,你得自己担着!
魏学曾要的正是李霁的这个答复,李霁身为监军,有权将战扬形势递往京师。
魏学曾点点头,又道:“一个半月!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攻城的同时进行招抚,事后朝廷有任何追责,老夫都担下!”
李霁也只能跟着点头,李如松带领的各镇援军,至少也要一个半月才能赶至宁夏镇。
以如今的兵力,想要攻破宁夏城也是异想天开,李霁干脆就遂了魏学曾的愿,你想试,就试去吧!
但在李霁看来,魏学曾的这个想法很难达成就是了。
李霁又开口道:“晚生也希望部堂可以成功劝降,攻城的代价太大,就如部堂所言,城内外死伤的皆是大明军士。我原本一介书生,已经亲手沾染鲜血,并不想浑身沾满血腥!”
之后的军事指挥和部署都须有李霁参与,攻城付出的死伤他也有一定责任。
见李霁缓和气氛,魏学曾微笑道:“我辈读书人是不该沾染血腥,可身处战扬之上均是无奈!老夫也并非一味招抚,只是希望多保生民,我知光风你会理解!老夫也就年迈体衰,否则也想如光风那般跨马挽弓杀敌!”
此次平叛的主张讨论便到此为止,虽称不上愉快,但以李霁的退步,算是达成了合作基础。
之后,两个人讨论起了接下来的一些相关军事部署。
四月二十四日,李霁与魏学曾的运粮队伍回到灵州城。
回到灵州城后,李霁便继续安排调配人手,向黄河北岸运送军需物资。
四月二十五日,李霁和魏学曾、巡抚朱正色接到北岸的急报。
两日前,哱承恩集结了数千叛军兵力,在汉延渠附近劫掠了两百余辆运粮车。
李霁和魏学曾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奸细,但是这次依旧很难去查,因为一旦开展调查,北岸的人也要进行调查,涉及的人太多了!
李霁则干脆建议魏学曾暂且不查北岸的人,先暗中调查灵州城的相关官员。
两日前,也就是四月二十三日,北岸粮队被劫掠与魏学曾遇伏是发生在同一天,李霁觉得那奸细就藏在灵州城。
平虏城北方的著力兔部落,因找不到突破口便退回了草原,萧如薰与麻贵带领部分兵力于四月二十九日,赶赴宁夏城合围叛军。
当日,萧如薰、麻贵、李?等将领,再次一同对宁夏城发动攻城。
老将牛秉忠更是亲临战扬指挥,叛军又率轻骑出城冲杀,牛秉忠临战不退,致使腿部负伤。
叛军将庆王的妃子杀害,大肆抢掠庆王府,同时又以庆王相要挟,萧如薰等人无奈退兵停战。
逼得叛军杀害宗室的罪名谁都不敢担,且宁夏城这座坚城太难强攻,发动攻城一个半时辰,便已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五月初五日,巡抚朱正色渡过黄河督战,同时也是带着魏学曾的命令再次尝试与叛军进行招抚谈判。
对于魏学曾和谈的要求,哱拜等人也同意,但是依旧狮子大开口,开出的条件魏学曾根本无法接受。
时打时谈,果然形成持久僵局,很快便过去一个月。
六月初三日,甘肃巡抚叶梦熊携甘州火器四百余车,以及所征苗兵到达灵州城。
叶梦熊可以说是此时大明的火器专家,他极为注重火器研发。
叶梦熊看到刻有膛线后的鸟铳射程增加两倍有余,便立刻请李霁改造他带来的大量鸟铳。
李霁便去信平虏城,让颜四等负责造拉削膛线车床的工匠赶来灵州城。
如今攻城战进入僵持状态,魏学曾终于面临巨大压力,他自己就要定时向朝廷呈递战况。
对于魏学曾围城两个月毫无进展,朝堂均是议论纷纷,好些弹劾魏学曾怠战的奏章递入乾清宫。
你魏学曾没能攻破宁夏城,可以理解,毕竟那是西北第一重城,倾注历代无数人力物力打造的坚城。
可连外围的散乱叛军都无法平定,如今烧了这么多军费,你这个三边总督是白干的吗?
魏学曾对此只得上本自辩,可是人家言官可不管你什么战扬形势,就是骂你无能!
收拾这么久,还是一个烂摊子,手上拿着御赐尚方宝剑,你魏学曾怎么不自刎谢罪?
李霁倒是有些理解魏学曾,因为目前的兵力确实还是太少,根本无法完全困住叛军,散乱的叛军更是一时难以进行清剿。
像萧如薰只攻了三次城,便又急忙领兵赶回镇守平虏城。
因为蒙古人再次袭扰,而且规模还不小,两千余骑兵从好几处南下。
再说了,现在光知道哇哇乱叫,当初宁夏镇军士被拖欠了八个月粮饷,怎么没有人上书请求拨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