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主角原型之一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汤显祖现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一职位,礼部祠祭司负责祭祀礼仪、宗庙管理,还兼管一些天文历法和僧道事务。
到这淮安龙兴寺,约莫是有关于僧道事务的差事。
饮了杯后,汤显祖缓缓开口道:“李六魁负责督理浙江赈灾事宜,亲察民情,多有良策,使之百姓得食,浙民皆交口称赞,大善也!”
李霁谦虚道:“海若先生过誉了,晚生既奉君命,自当竭力而为,然仍有许多事务未得做好。”
汤显祖轻笑一声,继续道:“做得很好了,甫入仕途便担此重任,若换作是我这等书生,便做不到如此,怕是要无头抓瞎。”
哈!大戏曲家你这番夸赞,不才就收下了。
随后,汤显祖叹了口气,又道:“我这般书生,是做不得多少实事,自认也做不好,可也至少有怜悯之心。南直隶之民不幸,天灾之下何其苦也?竟还要受赃官盘剥之害。”
得!您跟袁可立一样愤世嫉俗,两人坐一桌能干好几斤酒水。
李霁抿了口茶,缓缓道:“先生所说之事,晚生也略有耳闻,然同为督理荒政事,晚生暂时不便议论,还请先生见谅。”
老说这个,多无聊?李霁准备和汤显祖聊点他大戏曲家擅长的。
汤显祖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随后看着李霁问道:“李六魁回京复命,能否替我带封书信给一位在京的同乡?”
李霁笑着回道:“举手之劳,定不负先生所托。”
汤显祖谢过李霁,既然不便议论政事,两人就谈诗文。
交谈了一阵后,李霁终于找到机会,笑问道:“海若先生的戏曲大作,晚生能否有幸先行拜读?”
既是戏曲,当然是以唱和舞台表演为核心表现手段,但李霁前世没有看过完整《紫钗记》戏曲表演,只粗略知道是那么一个故事。
所以想看看能不能一观文本,权当话本去看整个故事了。
戏曲文本包含剧情、唱词、念白、角色动作提示等,虽没有唱腔结合舞台表演那般细腻立体,却也能清楚知道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
汤显祖闻言,惊讶问道:“光风如何知晓我在作戏曲文本?”
一番交谈,两人关系拉近不少,汤显祖便用字称呼李霁。
汤显祖正在创作戏曲,只有家人和一些好友知道,与李霁初次相识,自然惊讶他怎么会知晓。
李霁笑着回道:“先生莫不是忘了我与王宇泰乃是同年?他如今为庶吉士,也在翰林院中。”
王肯堂字宇泰,万历十七年三甲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与汤显祖是好友。
王肯堂确实与李霁等同年提起过汤显祖,但是没说过他创作戏曲的事。
现在王肯堂又不在这里,还不是由李霁编?你们以后再对质去吧!
汤显祖一抚额,爽朗笑道:“倒把这一茬给忘了!”
随后继续笑道:“这两年在祠祭司任职,无甚事务,我便将《紫箫记》作部份增删雕琢,如今易名《紫钗记》。正好此次来淮安带了份抄本,原本想送与一位山人,既如此,便先赠予光风了。”
李霁忙高兴道:“多谢海若先生,实乃晚生之荣幸。”
汤显祖饮了口茶,润了润喉后,看着李霁笑道:“说来我的《紫钗记》还与光风你有些许渊源!”
李霁眉头一挑,问道:“哦?有何渊源?”
汤显祖笑着解释道:“《紫钗记》第十出名为回求仆马,便是我借鉴了光风你得中解元后,向同窗好友借马匹风光提亲之事。”
李霁闻言,爽朗笑道:“晚生之经历,能为海若先生提供借鉴,幸甚!”
汤显祖又继续笑道:“还不止于此。”
李霁立刻凝神倾听,大戏曲家将自己的事迹改编入剧本,何其有幸!
汤显祖又仔细打量了一番李霁的五官,笑道:“高存之与我说,你李六魁相貌之俊朗,气质之淡然乃他生平仅见。也曾与我详述你的五官,我所刻画的李益李十郎之俊朗相貌,便是以此作描述。”
高存之就是高攀龙,他在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丁忧,他与汤显祖也相识。
李益李十郎就是戏曲《紫钗记》中故事的男主角。
这么说来,自己还是主角原型之一?
李霁此刻真想问汤大戏曲家,你什么时候把戏曲文本拿去给戏曲班社扮演,传遍天下。
要不你自己弄个戏曲班社?不够银子?我家娘子有!免费赞助!
“存之兄可能说得不够清楚,海若先生再仔细看看,届时扮李十郎之人,可得好好找!开戏之前,先生若能说是以晚生为参照,那便更好了!”李霁身子前倾些许,开口笑道。
李霁!李益!姓名还只一字之差,妙!
汤显祖爽朗笑道:“如光风你这般俊逸的相貌,怕是天下难寻矣!”
嗯,太对了,我家娘子也这么说!
汤显祖继续笑道:“李十郎是状元,光风你更是六元及第之状元!存之还说你文武双全,箭术超绝,三箭慑退数十劫匪,我本也想令李十郎如你一般,可是编改太大,只得无奈作罢。”
舒服!存之兄,感谢你!
两人聊得投缘兴起,不知不觉便忘了时间,想起黄婉婉和刘妈妈她们应该在等着,李霁只得告辞。
汤显祖也要离开龙兴寺,便与李霁结伴一起。
汤显祖见到黄婉婉时,不禁赞道:“光风与令正真是郎才女貌!”
李霁眨了眨眼,笑道:“海若先生也可将内子作为霍小玉之参照。”
汤显祖微笑回道:“令正容色照人,秀外慧中,有何不可?《紫钗记》中李十郎与霍小玉情路虽有坎坷,最后也终成眷属,一如光风你们夫妻二人鹣鲽情深,琴瑟和鸣。”
说罢,汤显祖笑着揖礼告辞,先行离去,黄婉婉一脸茫然地跟着李霁回礼。
待汤显祖离开后,黄婉婉才问李霁是怎么回事,李霁则边往外走,边向娇妻介绍汤显祖,以及解释他说的那番话。
临近宵禁,李霁收到汤显祖派人送来的《紫钗记》抄本和一封信。
李霁刚接到手中,便暗暗吃惊,好厚的一封信!这是有多少话要说?
汤显祖同乡的名字也有意思得很,乐新炉,是国子监监生。
李霁无意窥探他人的隐私,汤大戏曲家的信任不能辜负,只是好奇一下而已,随后便小心放好,到京城就给人送去。
放好信,李霁翻开《紫钗记》。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汤显祖题的字,“鹣鲽情深,琴瑟和鸣”,正是他白天的结尾之语。
想来是汤大戏曲家给自己和黄婉婉的祝福吧。
黄婉婉伸手刚想从夫君手里拿走《紫钗记》,李霁一把合上文本,高高举起,笑道:“娘子,我说过夜里看书伤眼,明日再看!”
黄婉婉回来路上听李霁简单介绍了《紫钗记》的故事,早已心痒难耐。
“官人,我只先看几页……”黄婉婉撒娇道。
李霁摇了摇头,轻笑道:“不行,你能忍住不继续看?娘子你现在需要好好休息,想想我们的孩子!”
黄婉婉看着夫君,委屈地扁扁嘴,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