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偶遇传奇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李霁问邓昌糜道:“你们船上的问题都处理清楚了?”


    邓昌糜忙回道:“完全合乎律法,照章纳税,之前在苏州府就是袁推官经手放行的,该罚的都罚了。”


    李霁轻笑一声,心道果然是礼卿兄你呀。


    随后李霁转身往几名盘查人员走去,邓昌糜连忙跟上。


    李霁对几名钞关衙门的人开口道:“他们船上的一应货物都查验清楚了?可有问题?”


    几名负责盘查的兵丁杂吏是惯会敲诈勒索的,察颜观色的本事自然也是拿手,现在什么情况再明显不过。


    这位年轻老爷的勘合上可写着翰林院修撰,且听书吏说还是文曲星下凡的六元及第状元公。


    最重要的是,这位爷还有皇命钦差的身份,我的个祖宗!没病谁去得罪这样的爷呦!


    一名书吏躬身谄媚回道:“回修撰大人的话,都查验过了,没有问题,小的这就安排调度放行。”


    与邓昌糜同行的几名商人闻言大喜,这趟生意本就不赚什么钱了,少一两道盘剥就能多赚一点。


    解决了问题,邓昌糜几人一路送李霁上船。


    李霁突然停下脚步,又问邓昌糜道:“红毛夷只给你这物件,没其他东西了?”


    邓昌糜连连摇头,回道:“没了,就这玩意儿,其他什么都没有,我绝不敢私藏。”


    看来还得自己弄弹丸和火药,可恶的洋鬼子,这是给烟不给火呀!


    李霁转念又一想也觉正常,若有给到弹药一起,只要邓昌糜不像他外甥李枫那般蠢,两相结合,早就猜到是火器了。


    李霁让邓昌糜等人止步,与李康一起上了乘坐的官船。


    李霁一走,邓昌糜的几个同伴便连连恭维他,竟然认识翰林院修撰这样的京官人物。


    邓昌糜被一顿马屁拍得舒坦不已,立马尾巴都翘了起来。


    翘起大拇指往自己胸口一指,趾高气昂道:“那是!翰林院修撰,玉堂清贵,前途无可限量!乃是我……我妹夫至交之子!”


    邓昌糜想起李霁的态度,瞬间改了口,没敢把外甥往外说。


    众人闻言,又是一顿马屁拍去,邓昌糜脑袋都开始晕乎起来。


    回到了船上,捧着盒子的李康就问道:“少爷,这玩意儿真是鸟铳?”


    李康也是只听过鸟铳,还从没见过,心下好奇不已。


    李霁笑着回道:“那还能有假,这东西远距离比弓箭好使,有机会再给你试试,先收好。”


    五月十九日,李霁等人行至淮安府,又停留休息。


    黄婉婉以前最远也就去到扬州府,对新到的地方都感到好奇。


    一直坐船,长时间不走动对身体不好,李霁便带着她和刘妈妈逛一逛淮安城。


    同时一边给她们讲之前自己赶考的事,万历十六年的正旦,与刘毓、汪可进等人就是在淮安过的。


    吃过晌午饭,黄婉婉突然提议前去拜佛。


    有了身孕的女子,总是多愁善感,一心只求夫君与孩儿平安。


    刘妈妈更不用多说,她是传统封建社会妇女,虽不识得多少字,却是遇佛便拜,入道观就上香,无比虔诚。


    以前是为李霁求,现在又加上黄婉婉肚子里的孩子。


    李霁自然都顺着她们的意。


    黄婉婉对淮安龙兴寺早有耳闻,正好离众人用饭的地方不远,这也是她突然提议的原因。


    龙兴寺位于淮安城西北隅,初名为正法华院,由西晋西域月氏国僧人竺昙摩罗刹所建。


    晋元帝大兴二年,额曰法华禅院。


    唐代景龙二年,唐中宗诏令僧伽大士自淮入宫,执弟子礼,并遣使淮安,修寺造塔,敕令改额为“龙兴万寿禅寺”,如今已成为淮安最大的佛教丛林。


    李霁送娘子与刘妈妈进大殿后,便先到外面的一棵古树下等候。


    拜佛?拜个锤!


    李康自然也不信这玩意儿,他李大仙还想踹了佛像,自己往上坐呢!


    让他掏银子供奉?门儿都没有!


    李霁所在的古树位置,属于寺庙比较高的地方,往远处眺望了一下,景致倒是不错。


    正赏着景,路过三个光头和两名身穿官服的官员。


    一名光头对其中一位官员的称呼,突然勾起了李霁的一个好奇念头,光头称他汤主事?


    于是李霁开口问道:“敢问可是海若先生?”


    几人稍停了脚步,那名四十岁左右的汤主事打量了两眼李霁,暗道此子好相貌!好气质!


    同时开口回道:“在下汤显祖,足下是?”


    李霁一惊,竟真是传奇戏曲大家汤显祖,汤临川!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等,江西临川人。


    二十一岁中举,三十四岁考中进士,现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代表作品临川四梦,分别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按时间推算,现在应该只写出了《紫钗记》,其他三梦还未现世,那是汤显祖被贬后才创作出来的作品。


    与苏轼一样,遭各种贬谪才能心境大变,文思泉涌。


    所以,一定要贬他!


    李霁敛了敛心神,揖礼回道:“晚生山阴李霁,见过海若先生。”


    汤显祖闻言眼神一亮,回礼高兴问道:“可是六元及第的李六魁,李光风?”


    李霁笑着回道:“先生过奖,正是后学晚生,得瞻先生尊容,实慰平生矣!”


    三个光头和另外那名官员一听李霁身份,连忙见礼。


    说实慰平生之语,非是李霁夸张,汤显祖虽未创作出另外三梦,但早已是天下闻名。


    早年权相张居正曾多次延揽汤显祖陪几个儿子读书,好在安排几个儿子中进士时,作为陪衬以掩世人耳目,免遭过多非议。


    汤显祖断然拒绝,言称绝不做权门鹰犬。


    张居正三子张懋修也曾多次到汤显祖在北京的临时寓所,欲加结纳,答应让其中状元,汤显祖仍严词拒绝。


    张居正被落了面子,在万历五年、八年的会试,均将汤显祖黜落。


    在张居正去世后的次年,万历十一年,汤显祖才得中进士。


    汤显祖复又打量了一下李霁,笑道:“世人皆传,少年英才的李六魁乃是翩翩君子,相貌俊逸不凡,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李霁连忙谦逊回道:“先生实在过奖了。”


    汤显祖又问李霁道:“李六魁如何在此处?”


    李霁笑着回道:“晚生回京复命,途经淮安稍歇,内子与义母来此理佛,故陪同前来。”


    汤显祖微微转头,看了眼大殿后,开口道:“李六魁可得空闲,移步一叙?”


    李霁自然想与汤显祖这位大V结交一番,便让李康去告知黄婉婉和刘妈妈一声。


    光头们也识趣得很,一人为李霁和汤显祖引路,一人说去安排香客寮给黄婉婉和刘妈妈她们稍作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