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好物件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光风,莫非此人真与你有关系?”袁可立低声在李霁耳边问道。


    李霁无奈回道:“礼卿兄,此事说来话长。”


    袁可立点点头,看向邓昌糜开口道:“邓昌糜,你三番两次冒充官员亲属,你可知是何罪名?在《大明律》中适用诈伪,最重可处杖刑、充军!”


    袁可立身为推官,自然精熟律法,虽有吓唬邓昌糜的意思,却也能适用。


    邓昌糜闻言脸色一白,忙摆手道:“他父亲是会稽县主簿李维,我妹夫,我……”


    李霁马上呵斥道:“还敢胡言乱语!我如今仍是皇命钦差,你想做什么?”


    袁可立也开口道:“看来你真想到苏州府衙监牢吃晚饭啊!”


    邓昌糜身子一抖,立马噤声。


    李霁横了邓昌糜一眼,抬脚便走,袁可立随后跟上。


    路上,李霁解释了与邓昌糜的关系,袁可立听后只是点点头,李霁的出身早已不是秘密。


    李霁问袁可立道:“礼卿兄,他假我名义,向你请托何事?”


    袁可立笑了笑,回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们的一些商货途经苏州府,数量与种类有些许出入,便被扣留了。其实商人的这些小手段已是司空见惯,不过因为赈灾之事,被扣留得比较久。”


    李霁轻笑一声,说道:“礼卿兄照章办事即可,不必理会。”


    袁可立点点头,认真算起来那邓昌糜还真能算李霁的舅舅,心下已经想着给他处理一下,将其放行。


    休息了一日,待黄婉婉精神稍好些,李霁陪同她查看了一下两间在苏州府的绸布作坊,这是她的嫁妆之一,有两间在杭州。


    黄婉婉这个小富婆每月的进账,比李霁两年俸禄还多。


    晌午之后,又去拜访了一趟黄婉婉的姨母和姨父,黄婉婉的姨父还是苏州府经历司的经历。


    五月十四日李霁一行继续赶路,于十六日到扬州。


    在扬州休息调度船只时,李霁又碰上了那邓昌糜,他与几名商人在一起,他们共有两条商船的货物,正在被钞关衙门的人盘查。


    李霁的官船也会被盘查,但只是形式上的而已,钞关的人连船都不上,核对过勘合后立马优先调度放行。


    邓昌糜自然也看到了李霁,不过没敢随便上前打招呼。


    之前两船货物被扣在苏州府近两个月,期间一直跟官府的人打交道,人家理都没理,只说等通知。


    可是上次碰到和袁可立在一起的李霁后,只消半日,苏州府衙门的人就给处理放行了,虽被罚了些银钱,但也不算多。


    邓昌糜知道突然能这么快处理放行,肯定与李霁有关系,即使李霁没有与苏州府衙的人打招呼,但肯定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因为经手人便是袁可立。


    李霁经过了邓昌糜几人附近,准备登船,但是突然又折返回去,因为他看到了一样很感兴趣的物件。


    邓昌糜看到李霁折返,目露希冀。


    自己等人在苏州府放行后,已经将多载和货单之外的东西都清掉了,完全照着规矩来,可这些钞关盘查人员下手还是这么黑。


    见李霁在自己等人面前停步,邓昌糜更是暗喜。


    几名钞关盘查人员也赶忙躬身行李,他们核对勘合时已经知晓李霁的身份。


    李霁停下脚步后,认真打量着一个大木箱上的一个小盒子,里面静静躺着两支短枪,确切的说应该是两支手铳,是用燧石撞击激发的手铳!


    手铳长六寸左右,约等于后世的20厘米,铜制枪管,由扳机、带燧石的击锤、击锤发条、击砧和药池等组成。


    这类撞击式燧发枪已很是精良,后面改良的燧发枪是一体式的击铁(撞针)和火门盖,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击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激发方式与大体结构没有多大区别。


    两支短手铳上刻有精美的花草和动物图案,想必应该是西方某个贵族手里的玩物,实打实的好物件!


    见李霁一直盯着盒子看,识趣的邓昌糜赶紧拿起盒子给李霁递过去。


    几名盘查人员下黑手的同时,也想索要盒子里的东西,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物件,但看出是铜制的,且分量不轻,自然就有价值。


    李霁看了眼邓昌糜,开口道:“随我来。”


    邓昌糜心下一喜,忙捧着盒子随李霁往旁边走了几步,几名盘查人员连头都没敢抬。


    停步后,李霁问邓昌糜道:“你可知盒中是何物?”


    邓昌糜摇了摇头,回道:“不知道。”


    李霁看他的样子就猜到应不认识这物件。


    李霁又问道:“那你又是从何得来?”


    邓昌糜老实回答道:“这是去年我在宁波港从几名红毛夷手里得来的,当时做生意他们没有带够银钱,便拿这物件充抵。”


    李霁点点头,又说道:“那我便告诉你,这是鸟铳,你可知私藏的罪名?”


    明代普遍称火枪为鸟铳、鸟嘴铳等,因其能击中飞鸟而得名。


    《大明律》规定,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筒、火炮等应禁军器者,私自持有一件杖八十,每多一件加一等;私自制造并持有则罪再加一等,杖一百流三千里。


    邓昌糜一听,顿时脸色煞白道:“这……这怎么会是鸟铳?鸟铳都是长好几尺的。”


    明代火枪多在四尺至七尺之间,相当于后世1.3米到2米之间,这也是邓昌糜不知道盒中短铳也是火器的原因。


    李霁提高声音道:“你是说我在诓你?”


    邓昌糜忙摆手回道:“不敢!不敢!我……我实是不知这东西是……若知晓哪里敢私藏啊!”


    随后将盒子给李霁又递过去,小心道:“那您能不能……”


    邓昌糜看这东西挺精巧,原本想着送给某个官员或同行打交道,如今知道是什么东西,哪里还敢留在手里。


    且几个盘查人员也在勒索这玩意儿,若叫他们发现是鸟铳,那真是祸事了。


    李霁心下一喜,折返回来本就想看看能不能将东西弄到手里。


    不过脸上还是表情平静,淡淡道:“今日我便救你一救。”


    随后示意李康把盒子接过来。


    邓昌糜把这烫手山芋递了出去,擦了把汗道:“多谢外甥……”


    话未说完,被李霁一眼瞪过去,连忙尴尬住口,心道这位外甥是刀子嘴豆腐心呐!